李誕一句「人間不值得」,道盡了蒙克筆下的「悲慘世界」

2020-12-16 北歐生活日誌

白鷺:你可能不知道蒙克是誰,但是你肯定見過一幅名叫《吶喊》的畫,沒錯,就是你腦海裡下意識浮現的那幅畫,一個人站在橋上,雙手捂耳,嘴張到極致可以做成表情包的那幅!我們今天講的就是這幅畫的作者——表現主義之父,蒙克。

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生於1863年12月12日,逝於1944年1月23日,是挪威表現主義畫家和版畫複製匠,挪威畫家,被譽為「表現主義之父」影響了諸如畢卡索,馬蒂斯等一代大畫家。

蒙克

作為現代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他的繪畫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悲傷壓抑的情調,他對心理苦悶的強烈的,呼喚式的處理手法啟發了一些德國和法國的藝術家的思想。

現代表現主義先驅

蒙克

我們或許對《吶喊》的創作背景沒有那麼熟悉,但這幅畫似乎成了現代人類焦慮內心的永恆象徵。不管是色彩的渲染,還是扭曲的線條,幾乎都早傳遞一個信號,「我瘋了」,我在尖叫,我在吶喊,有沒有人能懂我?蒙克一這樣的筆觸繪製一幅就算不懂畫,也能看懂的畫,想必這也是蒙克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吶喊》

關於這幅作品,蒙克自己有一段記述:「我和兩個朋友一起去散步,太陽快要落山時,突然間,天空變得血一樣的紅,一陣憂傷湧上心頭,我呆呆地佇立在欄杆旁。深藍色的海灣和城市,是血與火的空間,朋友相繼前行,我獨自站在那裡,突然感到不可名狀的恐怖和戰慄,我覺得大自然中仿佛傳來一聲震撼宇宙的吶喊……於是我畫了這幅畫,將雲彩畫得像真正的鮮血,讓色彩去吼叫。

面容扭曲,空間扭曲,色彩多變,這一切都散發著一個信號,這個似骷髏似幽靈的人在強忍著生命不能承受之痛,有沒有一種孫悟空被唐僧念緊箍咒的感覺。

《吶喊》

腦海裡回想一下孫悟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樣子,就是此刻蒙克想給我們看到的樣子,只不過,蒙克喊叫的是是命運的不公,生活的壓抑,他這一聲吼,炸出了不少背後的故事。

Tips:

離開的人就離開的,活著的人才是最痛苦的,心疼蒙克3秒。

《吶喊》

《吶喊》蒙克一共創作了四幅,這四幅作品構圖相仿:一座橋,一條河,橋上有人,河上有船。最早的創作於1893年,最晚的創作於1910年,最出名最為人所熟知的是 1893年的蛋彩版。

創作於1895年的《吶喊》2012年以1.19億美元的價格被私人收藏,其餘的則都保存在挪威奧斯陸國家美術館裡。

《絕望》

《絕望》的創作其實先於《吶喊》,靈感均是來源於1892年1月22日與友人散步的那個日落時刻。在一年後,蒙克創作出了我們熟知的那一幅《吶喊》,由此可見,記憶一直是蒙克的創作來源。

《吶喊》是蒙克的代表作之一,同一時期,蒙克還創作了《憂慮》《絕望》等優秀作品,被稱為是《吶喊》的姊妹篇。

《憂慮》

我個人覺得蒙克是所有表現主義畫家中,最好懂的一位,你看看《憂慮》中的男男女女,像不像是走在地鐵裡的我們,面無表情,滿臉寫著迷茫,就差幾個大字「我是誰?我在哪兒?我在幹嘛?」《吶喊》是個人的不安和恐懼,《憂慮》則是群體的不安和恐懼。

應該不止我一個人覺得蒙克是個靈魂畫手吧,如果想約會有b格,還能很有b格的侃侃而談,我建議你去看蒙克畫展,都能懂,看圖說話,真的!親測有效。

《自畫像》

蒙克的畫之所以好懂,皆因為他所有的作品都是通過自身體驗才創作出的,不為了藝術而藝術,他所表達的只是有關他自己的憂鬱和不安,他才不在乎外界怎麼看自己,他就畫自己想畫的,這也是蒙克創作的原動力,看得懂就是我知己,看不懂,拉倒,誰還沒有一點兒身為藝術家的驕傲呢!

蒙克與他的作品

蒙克的一生都是壓抑的,但藝術家都有自己的獨特釋放精神壓力的渠道,蒙克就選擇了繪畫的方式打開自己幽閉的情感通道,通過繪畫使自己達到一種較為平和的狀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能得到精神解脫。如果你有這方面的困擾,不妨也畫畫吧,講不定下個大師就是你~

畫外音:

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有一瞬間想吶喊的衝動。前日去書店買書,突然發現了一本尋覓很久的書,心中甚是歡喜,拿出手機想找個人分享這份喜悅,卻不知道該與何人說,那一瞬間,我覺得好孤獨,也明白了「原來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周圍人來人往,朋友站在書架的對面,透過書縫朝我微笑,可是我卻覺得她離我那麼遠,那一瞬間,突然想吶喊,想喊些什麼不知道,不知道百年站在欄杆旁的蒙克是不是與我有相同的體驗,「近在咫尺,卻遠在天涯」。

死亡籠罩的陰影

《生命之舞》

想到古人說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終其一生,蒙克都時刻生活在死亡的陰影裡,就像他自己說的:「疾病、瘋魔和死亡,一直監視我,陪伴我一生。「但是有了創作這一抒發情感的通道,才使他沒有早早投入死神的懷抱。

《死去的母親和孩子》

蒙克的人生前半段都用我們的話來說就是「慘不忍睹,一家總共6口人,死的死,瘋的瘋,擱現在,是個人都會精神崩潰的」。家庭的不幸在他的靈魂深處打下了烙印,這種對生命的絕望,至此一生,蒙克都沒有擺脫掉。

《病孩》

五歲時,蒙克失去了母親。十四歲時,姐姐蘇菲死於肺結核。妹妹年紀輕輕輕就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1889年,事業剛剛在巴黎起步的他,得知了父親的死訊。1895年,弟弟安德列亞斯在結婚後不久去世。1906年,與富家千金戀愛未果,精神徹底崩潰。

蒙克第一件重要作品《病孩》(1885-1886)描繪的是姐姐蘇菲去世時候的情形,畫面黑暗無光,正處於人格形成時期的蒙克失去了姐姐,這種打擊,為日後蒙克精神崩潰埋下了禍根。

「《病孩》這類痛苦主題的畫作,這不僅僅是我自己坐在那裡——而且有我最親愛的人。」蒙克曾在日記裡寫道。

《人生的四個階段》

連續不斷的家人逝世造成了蒙克生命的持久傷痕,死亡也成為他藝術創作的主軸,所以在他的畫作中一直有一股陰鬱,絕望,死亡的氣息縈繞著,1889年得知父親去世後,蒙克達到崩潰邊緣,他真的承受不住了,他要吶喊,他要喊出內心的悲痛,要喊出命運的不公。

個人覺得,與其他同時期的藝術家比起來,蒙克真的太慘了。如果他知道後來弟弟也要離他而去,他可能會覺得自己喊早了.....

《星夜》

上帝從來沒有對藝術家們友好過,蒙克一輩子被死亡精神病困擾,挪威劇作家易卜生一生籠罩在私生子的陰影下。易卜生用戲劇寄託情懷,而蒙克把命運的不公和悲慘都展露在了自己的畫作中,對後來的畢卡索和馬蒂斯等大師起了極大的「啟蒙」作用,蒙克的作品也成為了表現主義大師們汲取養料的沃土。

最能展現蒙克初具有表現主義色彩的作品是《生命之舞》,《卡爾約翰街的夜晚》,《人生的四個階段》,《星夜》。

看破紅塵,人間不值得

《分離》

人們評價說蒙克的作品有一種病態的超敏感性。蒙克一度害怕自己成為瘋子,父親無法從母親離世的悲痛中醒來,姐姐去世,妹妹被精神病折磨,死亡和精神疾病一直籠罩著這個家庭,這也鑄成了他愛情的悲劇。

《馬拉之死》

按理說,上帝給你關了一扇門,會給你留一扇窗,蒙克的上帝沒有,甚至還把門縫給抵死了。家庭不幸福也就算了,愛情還很苦澀,蒙克和挪威最大酒商的千金圖拉拉森的愛情生活以吵架告終,爭吵中有人開了槍,蒙克的左手被廢了兩根手指,蒙克精神完全崩潰,故事聽起來有些熟悉…對,就是那位因為妓女的嘲笑,而割掉了自己的耳朵的偉大畫家,大聲說出他的名字!!

Tips:

梵谷同學,莫名被cue~~

《林蔭道上的兇手》

1906年起,蒙克多次因精神疾病、酗酒問題進入療養院休養, 1908年,蒙克進入精神病院治療。在住院治療期間,蒙克接受了但是最新穎的電療,接受治療後的蒙克性格上有了變化,畫風也有了一些改變,離開醫院的時候,他已經在挪威畫壇佔有一席之地。

《受難地》

在蒙克生命的最後十年裡,他的創作也開始從內心轉向外部自然。畫風雖然積極陽光了許多,但一生的陰影也不是那麼好消除的,他依然保持著對於死亡的興趣,《垂死的樹幹》、《林蔭道上的兇手》是這一時期留下的作品,有著看破紅塵的灑脫,他似乎在經歷如地獄般的一生之後,終於可以全身心地迎接死亡的來臨。

《憂慮》

早在百年前,焦慮這種問題就被蒙克通過繪畫表現出來了,現代人的焦慮無非就是生活工作上那堆事兒,一位偉人說過「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兒。」沒有人的世界是完美的,每個人都在「悲慘世界」裡掙扎,所以,開心一點,人間不值得,先前看,生活還是有指望的!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配圖/白鷺

文字/白鷺

相關焦點

  • 李誕說「人間不值得」下一句接什麼?
    世界上總有一種人捉摸不透,李誕就是其中的一種;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認真觀察他的行為習慣都是很頹的,永遠不會好好走路,能站著絕不站著能躺著絕不坐著;就拿前面參加《嚮往的生活》中看李誕絕對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從到蘑菇屋到吃飯大家都在勞動幫忙只有他懶在一旁像一個廢人。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隨著李誕人氣的暴漲成了各大綜藝的香餑餑。
  • 「人間不值得」李誕有多懶?
    看到李誕喊著「我想回攝影棚」連主持人朱丹,而喝涼水在吃芥末,驚呼「李誕太可憐了」。在節目,李誕不僅懶惰,而且拖著郭麒麟掉進水裡,並且迸發出一句金色的句子:「活這個東西,你不幹它不就沒了嗎!」李誕的懶惰與魏大勳的懶惰是一樣的,這在圈內是眾所周知的。
  • 李誕《冷場》:人間不值得,但你值得這人間
    李誕人設崩塌的哪一年,我想是李誕生活這麼久最不容易的一年。或許成名前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成名後一切成果突然被推翻,那種感受更不容易,更難熬。但縱使人間不易,現實生活中的李誕,還是活出了自己。他這些年當編劇,做策劃、出書、開公司,前不久還結婚了。
  • 李誕下一步怎麼說「人間不值得」?
    在世界中總有一種難以捉摸的人,其中李誕就是其中之一;我不知道你是否有認真去觀察他的行為習慣是很頹廢的,從不好好走路,可以站著,從不說謊,從不坐著;只要走到前面去參與《嚮往的生活》去看李誕絕對是「神奇」存在。從蘑菇房到餐桌,每個人都在幫忙。只是他懶得像個廢物。真的是這樣嗎?隨著李誕的火爆,成為各種綜藝節目的熱點。
  • 李誕說人間不值得,中村恆子奶奶說人間值得
    記得之前看吐槽大會,有一期李誕以調侃的語氣說「人間不值得」。之後這句話就火了,很多人開始效仿,在自己遭遇磨難、挫折、難過、委屈、傷心、失戀失敗的時候會說一句人間不值得。人間不值得嗎?李誕是在說人間不值得嗎?李誕說的這句話還有上半句和下半句呢,整句話是「開心點朋友們,人間不值得,但人間很美」。
  • 人間到底值不值得
    前段時間看到李誕的一個採訪,李誕這個人大概大家都知道,是一個脫口秀演員兼編劇起家的老闆,也是一個偶爾文藝的詩人。他有一句很火的名言「人間不值得」。這句話在網絡上火了很久,幾乎每個人都把這句話當作過個性籤名或者口頭禪。
  • 李誕:人間不值得的深意,眾人獨醉我獨醒!
    很快我們開始了口誅筆伐,當事人李誕和黑尾醬至今尚未發聲進行解釋。由於對方的不解釋,更引起了網友的憤怒,開始狂扒其夫婦二人的之前言論。李誕,作為被娛樂圈公認的才子,曾因在《今晚80後》中的的突出表現,而從幕後走到臺前,變成了家喻戶曉的脫口秀演員。
  • 31歲「段子手」李誕身價12億,卻告訴我們人間不值得,你信嗎?
    挺住人間值不值得就看這三點李誕曾在微博上說過廣為流傳的一句話:人間不值得。人間不值得很多人認為這句話,充滿了李誕式的喪。而李誕對這句話做出的解釋卻是:「人間不值得的意思不是你要放棄。而是說,你做了該做的事情之後,就不要執著,如果沒有得到一個好結果,就健康地活著。」
  • 李誕爆紅後不做了?
    本以為是一句笑料,但是在節目的最後,李誕卻表達了自己不再做《吐槽大會》的想法。自開播以來,《吐槽大會》已經成為了內地備受年輕人追捧的娛樂脫口秀節目。自這一個幽默犀利的節目橫空出世後,把李誕這個段子手徹底捧紅了。李誕小時候就是一個內蒙古錫林郭勒出生的普通孩子,但是他就是那種天生就帶有幽默感的人。李誕就是李誕,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李誕。
  • 29歲身家12億,迎娶白富美,為何還說「人間不值得」?
    相信現在一說起脫口秀,大家肯定第一個想起的是李誕吧!現在的李誕在脫口秀已經火的一塌糊塗並且成為脫口秀一哥,現如今身價已經過億,迎娶了一位白富美做自己的妻子,那麼為什麼李誕還經常說「人間不值得」呢? 李誕原名李瑞超,出生於內蒙,李誕從小就很活潑,上課得時候和老師開玩笑,有的時候會把全班同學都逗得哈哈大笑。
  • 《悲慘世界》讀後感,我們都是芸芸眾生,冷暖自知
    ,但從那個時代抽身回來發現,雨果筆下的人性,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亦或者是未來,人性終究難測。雨果畫像讀完《悲慘世界》,我以為雨果要想要告訴世界的是,希望人們在讀懂了世界,看透了凡塵後,依舊能守住本心,依舊能繼續選擇堅持做個好人。這樣才能不辜負世界,更不辜負我們自己。
  • 世界名畫家——表現主義大師蒙克《吶喊》賞析
    蒙克 孟克是挪威表現主義畫家和版畫複製匠,偉大的挪威畫家,現代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他是具有世界聲譽的挪威藝術家,他的繪畫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悲傷壓抑的情調。 他常描繪悲慘、疾病、死亡的題材,年少時其父母兄姊就相繼亡故,可能解釋他的作品為陰鬱悲觀的因由。 1892年-1908年足跡大皆在巴黎和柏林,作出多次展覽,1910年回挪威,晚年他的作品已開始轉變為較生動而減少悲觀,現奧斯陸建立其博物館以表彰他的成就。
  • 蒙克來了!《吶喊》卻不是唯一值得尖叫的
    事實上,僅盯著《吶喊》,並不是對於蒙克以及這個展覽最好的打開方式。在業內看來,此次展覽的更大價值在於,它呈現出蒙克好些不那麼為人熟知的面向,而這些面向都將啟迪大眾更好地理解蒙克何以走在世界藝術潮流尖端、成為表現主義繪畫先驅。在歷經疫情的這個特別時刻呈現蒙克的作品,尤顯意味深長。蒙克可以說是在重重磨難中以對藝術的不懈追求最終尋找到曙光的典型。
  • 李誕:看透人間的情話才子
    人活到最後不就如此嗎?這就是李誕通透的地方。今天想分享點扯經中的愛情。1. 小北,路上好大風雪,五米裡也全是殺氣騰騰的雪花亂撞,讓人生疑後面是不是有掩殺過來的軍馬。小北,你若在,會不會同我一道極目遠眺,抵近視擊,逼退五米。我想你。
  • 蒙克來魔都了!《吶喊》卻不是唯一值得尖叫的
    事實上,僅盯著《吶喊》,並不是對於蒙克以及這個展覽最好的打開方式。在業內看來,此次展覽的更大價值在於,它呈現出蒙克好些不那麼為人熟知的面向,而這些面向都將啟迪大眾更好地理解蒙克何以走在世界藝術潮流尖端、成為表現主義繪畫先驅。在歷經疫情的這個特別時刻呈現蒙克的作品,尤顯意味深長。蒙克可以說是在重重磨難中以對藝術的不懈追求最終尋找到曙光的典型。
  • 一身「懶骨頭」的李誕,如何將愛好「變現」?
    李誕的外表並不是多麼的好看,反而更多的人會覺得他的長相會比平常人還要平庸那麼一點,但是李誕的情商是很高的,他談話時超高的技巧,在處理各種事情的時候都有這一個非常冷靜的態度。而伴隨著李誕的那句「人間不值得」也被人熟知,但是他這句話的意思是並不是對於生活的消極,反而是告訴你們只要做了自己該做的,就不要在執著了,即使沒有得到一個很好的結果,那就好好或活下去。
  • 《悲慘世界》:善惡一念之間,底層人物該如何面對人間冷暖?
    還有就是對人道主義的追求,在文章中許多出現共和黨人英雄丞相,還有街頭起義反抗的,飛利浦王朝的事件,以及書中人物時常會給出長篇的正義感描寫,都反映了作者雨果在寫悲慘世界時以複雜矛盾的心理和身處人道主義思想當中對現實社會時的無奈。冉阿讓實則是作者筆下自己的影子。
  • 平凡世界不平凡,悲慘世界不悲傷
    平凡世界不平凡,悲慘世界不悲傷《平凡的世界》和《悲慘世界》這兩本書都是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要說哪一本書更好,這個不好說。因為每一部文學作品,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平凡的世界》是反映七八十年代,中國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變遷。以孫少安、孫少平等人物為中心,塑造了他們這些平凡的人,為了追求理想,幸福,而默默地拼搏奮鬥,雖經歷苦難,但仍然不懈努力。從這些平凡的生活經歷中,創造著那個時代不平凡的業績。世界正是由這些平凡的積累,才推動著社會文明不斷發展進步!
  • 李誕的人生哲學,藏著淺薄如水的黑色幽默
    而我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給我一千個高曉松或者吳彥祖都不換一個李誕。對,就是那個長相奇醜,永遠不知他是醒著還是閉眼的男人。高曉松太小眾,他的有趣建立在他博學的基礎上,他的淵博更像陽春白雪,曲高和寡但難有共鳴。相比之下,李誕的有趣就接地氣的多,他更像我們身邊那個耍寶的知己好友。
  • 翠西·艾敏/愛德華·蒙克:探索「靈魂的孤獨」的異同
    翠西·艾敏在自己的畫室她筆下那粉紅色和猩紅色的花朵,所有偶然的飛濺和滴水,以及蒙克那張令人恐懼油畫——裸體女性站在藤椅旁,靠墊上有鏽紅色血跡,用庫克羅普斯(獨眼巨人) 般的眼睛注視著這一小塊區域。這是一個平靜而恐怖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