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學研究發現:使用漱口水或可降低口腔內新冠病毒量

2020-12-18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1月18日報導外媒稱,漱口水將不再只用於保持口氣清新,還可以成為人們在大流行期間保持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因為實驗室測試證明,漱口水可以降低新冠病毒載量。

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1月17日報導,英國加的夫大學公布的初步研究結果顯示,含有至少0.07%氯化十六烷吡啶(CPC)的漱口水可以對抗新冠病毒,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消息」。目前該研究結果尚未經過同行評審。

該大學的科學家在校內實驗室裡利用多個品牌的漱口水進行了模仿人類鼻咽狀況的測試。

報導稱,這項名為「漱口水成分在體外對新冠病毒的殺傷力」的研究項目為幾周前發表的另一項類似研究的結果提供了支持。另一項研究也認為,含有氯化十六烷吡啶的漱口水能有效降低新冠病毒的載量。

報導還稱,研究人員下一步將開展一項臨床試驗,以期研究非處方漱口水在降低新冠病毒患者唾液中新冠病毒水平方面的效果。該項目將在威爾斯大學醫院進行,預計最終研究結果將於2021年初公布。這項為期12周的臨床試驗將由加的夫大學的戴維·託馬斯教授領導。

託馬斯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雖然體外研究的結果非常令人鼓舞,是積極的一步,但在得出明確結論之前,還需要展開更多臨床研究。

牙周病專家尼克·克萊登表示,這項研究「非常有價值」。在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和佩戴口罩的同時,現在還可以將含有氯化十六烷吡啶的漱口水作為補充措施。

據報導,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幾周前曾分析了幾種漱口水和鼻腔衝洗劑,以確定它們是否具有讓一種冠狀病毒失活的能力。此項研究的對象並非引發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而是引發流感的另一種冠狀病毒,但與新冠病毒結構相似。所有的冠狀病毒都被一層膜所包裹,但這層膜很容易受到肥皂、酒精和某些化學物質的影響,因此破壞這層膜是使病毒失活的關鍵。

報導指出,研究人員發現,一些常見的非處方產品在實驗室環境中接觸30秒後,就可以殺死99.9%以上的人類冠狀病毒。一直以來醫生都經常建議使用1%的嬰兒洗髮水溶液衝洗鼻竇,這種溶液在接觸兩分鐘後也能使大部分病毒失活。

報導稱,德國的研究人員也發現,一些在市面上銷售的漱口水在實驗室環境中接觸30秒後,能夠顯著降低新冠病毒載量。

報導還稱,這兩項研究報告都經過了同行評審。研究人員建議,雖然這些產品不會治癒新冠肺炎或防止感染病毒,但卻可能有助於減少新冠病毒患者口鼻中的病毒載量,而口鼻正是所有冠狀病毒的主要入口和傳播點。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微生物學和免疫學教授克雷格·梅耶斯表示,雖然漱口水可能對病毒非常有效,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停止使用口罩。他說,漱口水只是一種確信有效的補充措施。

梅耶斯還說,某些漱口水和鼻腔衝洗劑可能有能力殺死口鼻中的病毒,但無法殺死「細胞內或肺部的病毒」。(編譯/劉麗菲)

相關焦點

  • 「漱口水」防新冠?!日本漱口藥水之亂!大阪知事說的是真的嗎?
    ,唾液內的病毒量有所減少。 這項研究以41名輕症患者為對象,1天使用含碘漱口水漱口4次,再跟沒有使用的患者進行唾液PCR檢查。結果顯示,沒使用含碘漱口水漱口的患者,到第4天仍有約40%呈陽性反應,使用含碘漱口水漱口的患者僅有9%呈陽性。
  • 漱口水可防新冠?大阪知事「帶貨」引爭議
    8月4日,因在疫情中表現搶眼而人氣大增的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在記者會上指出,市面上的漱口水可減少唾液中的新冠病毒。隨即在大阪、東京等地出現繼年初口罩、衛生紙被搶購一空之後,又一波對漱口水的搶購及倒賣熱潮。
  • 新研究:一些漱口水能在30秒內殺死新冠病毒
    華輿訊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 威爾斯卡迪夫大學科學家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一些漱口水可以在接觸新冠病毒的30秒內將其殺死,這可能是漱口水有望幫助遏制疫情傳播的「積極信號」。該大學上周五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含有至少0.07%氯化十六烷基吡啶的漱口水具有根除病毒的能力。這項研究尚未經過同行評審。
  • 最新發現!臨床試驗表明:部分漱口水能在30秒內殺死新冠病毒!
    此前美國消毒水治新冠的理論成為了全世界的笑柄,不過近日美國中文網報導稱,威爾斯卡迪夫大學科學家進行了一項研究,發現一些品牌的漱口水對新冠病毒具有非常有效的打擊效果,這些漱口水在接觸到新冠病毒的30秒內就能將病毒全部殺死!
  • 香港大學做了三個新冠病毒重磅實驗,信息量很大……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成為了全世界共同關注的焦點。 全球科學家都在積極展開研究,試圖儘快找到遏制新冠病毒的良方。香港大學作為最早開始研究新冠肺炎的高校之一,一直走在世界研究前沿。
  • 常用漱口水會使唾液酸性顯著增強 或增加牙齒受損風險
    首次研究洗必泰(氯己定)漱口水對整個口腔微生物群的影響,發現它的使用顯著增加了分泌乳酸的細菌的數量,從而降低了唾液的pH值,並可能增加牙齒受損的風險。普利茅斯大學健康學院的勞爾·貝科斯(Raul Bescos)博士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給受試者使用了七天的安慰劑漱口水,然後使用七天的洗必泰漱口水。在每個周期結束時,研究人員對口腔內細菌的數量和多樣性進行了分析,並測量了pH值、唾液緩衝能力(中和口腔內酸性物質的能力)、乳酸鹽、葡萄糖、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濃度。
  • 日本人又瘋了一夜之間搶空藥妝店漱口水?因大阪知事說對新冠有用
    雖然看不懂,可看到身邊人都在搶、都在囤,自己不買一點真的沒有安全感...在半年後,日本又來了一次全民大搶購,這次搶的是漱口水?而這次的小道消息是「漱口水對新冠治療有效並能加速治癒」?所以吉村非常建議出現新冠早期症狀的人員、餐飲店員工以及醫護人員可以使用漱口水。甚至,還有醫生坐鎮記者會,說得有模有樣。
  • 常用漱口水,患糖尿病風險增加55%?聽聽專家怎麼說
    口腔疾病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疾病,大家都知道要注意口腔衛生,但是你知道嗎?它往往與血糖相互影響。 血糖跟口腔衛生,有什麼關係呢? 說到血糖和口腔衛生之間存在關係,相信不少人都很吃驚:這兩者看起來根本搭不上邊啊?然而,研究發現,口腔衛生和血糖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的關係。
  • 牛津大學:阿奇黴素對新冠無效,但地塞米松能降低1/3死亡風險
    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14日報導,作為可用於治療新冠的潛在治療藥物,名為阿奇黴素(azithromycin)的常用抗生素,被發現對住院的新冠患者是毫無益處的。
  • 天天使用漱口水也有副作用!漱口水的8種危險成分!不得不謹慎!
    所以,很多人會選擇使用漱口水來清潔口腔,使口腔變得舒服,但是漱口水也有一定的副作用,生活中,各種品牌的漱口水中都加入許多成分,有的無害,有的不然,主流的漱口水中包含不安全的化學物質和毒素,會損害你健康。
  • 又一研究發現UVC LED可殺死新冠病毒
    又一研究發現UVC LED可殺死新冠病毒 2020-10-12 10: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團隊發現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
    中國團隊發現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中國科研團隊近日在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發表論文說,他們發現了兩種可有效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有望用於抗新冠藥物和疫苗的研發。中國首都醫科大學、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等多家單位參與這項研究。研究人員從一名新冠康復患者的外周血單核細胞中分離出4種人源單克隆抗體。實驗顯示,這4種抗體對新型冠狀病毒均有中和能力。其中,分別被稱為B38和H4的兩種抗體能夠阻斷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受體結合域與其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的結合。
  • 「益生菌漱口水」上線半月銷售額破千萬,「參半」細化口腔護理品類...
    需求端的變化推動口腔護理細分品類增長,參半創始人尹闊觀察到,很多消費者使用漱口水的行為就是被洗牙等口腔診療行為所觸發。我們曾報導過的口腔護理品牌「參半」於近期切入漱口水品類,推出益生菌漱口水產品。產品自10月初上線半個月以來,銷售額已突破千萬元,並擠入淘寶平臺漱口水品類銷量TOP2。
  • 將漱口水美妝化,「清之科研」讓年輕人說話帶香 | 創公司
    投資人董佔斌表示,行業研究發現,年輕用戶在關注面部護理之餘,對於口腔的關注也日漸升級,而口腔護理產品的需求也有更細分、場景化的趨勢。清之科研基於自身優秀的專利配方基礎,為用戶提供顏值擔當、口感舒適的產品。 01 為何從漱口水切入? 口腔個護產品層出不窮,大部分處於快速發展期,袁子涵最終選擇從漱口水切入,結合了多方面的考量。
  • 大阪知事呼籲「含漱口水防新冠」,被批後又解釋:只是一種可能性
    含漱口水能防新冠?當地時間4日,日本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在記者會上公開推薦含有聚維酮碘的漱口水,稱其成分可以有效防止新冠病毒。在被相關專家批評該結論「不科學」後,吉村5日解釋稱,漱口水尚未被證實能夠預防新冠,只是有可能幫助防止病毒傳播。
  • 日本一研究團隊:茶水能大幅降低新冠病毒傳染力
    【環球時報記者 西山】日本奈良縣立醫科大學研究團隊近日宣布,市面上銷售的瓶裝茶和茶包等茶類產品能大幅降低新冠病毒傳染力,達到「滅活」新冠病毒的「神奇」效果。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研究人員在實驗中使用了約10種產品,包括市面上銷售的瓶裝綠茶、紅茶茶包、還有奈良本地產的「大和茶」茶包等,然後將裝有新冠病毒的液體倒入這些茶中,並按時觀察病毒含量。研究結果發現,最能有效「消滅」新冠病毒的是衝泡出來的紅茶,茶水裡的病毒能在1分鐘內減少99%,10分鐘後減少99.99%。
  • 消化科專家提醒:關注口腔裡的幽門螺桿菌_發現頻道_中國青年網
    幽門螺桿菌權威期刊《HELICOBACTER》曾發表文章,將患者胃和口腔內的HP、同家屬口腔內的HP的DNA序列基因片段進行比較後,發現口腔HP和胃內HP的DNA基因型有近100%是同源性。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桿菌學組組長/北京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幽門螺桿菌感染及上胃腸感染疾病防治研究北京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十一五即十二五課題(幽門螺桿菌相關研究)負責人周麗雅教授介紹說,幽門螺桿菌在口腔環境中很適合生存,並可存在於口腔中的唾液及牙菌斑和懸雍垂中,即使胃內成功將幽門螺桿菌根除,口腔內仍持續存在,並可作為感染源導致胃病復發。
  • 引發歐洲混亂的英國新冠變異毒株如何發現的?對疫苗意味什麼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引發歐洲混亂的英國新冠變異毒株如何發現的?對疫苗意味什麼出現在英國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B.1.1.7已在歐洲引發恐慌。截至12月22日,歐洲已有法國、比利時、荷蘭、義大利、波蘭、西班牙、土耳其、瑞士、希臘等十幾個國家宣布對英國實行全方位的入境禁令。
  • 英國倫敦大學研究發現26種動物易感染新冠病毒,包括豬、馬、兔子
    據英國《每日星報》10月5日報導,倫敦大學最新研究發現,26種動物因常與人類接觸易感染新冠病毒,包括貓、狗、豬、馬、兔子、水貂、雪貂、獼猴、獅子和老虎等。據悉,該項研究發表於《科學報告》,倫敦大學科學家對215個不同物種如綿羊和類人猿進行試驗證實,新冠病毒侵入細胞後,以「刺突蛋白」為載體,並與動物身上的ACE2蛋白緊密結合,然後擴散到全身。
  • 全球「大考」 共克新冠
    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開發的高通量製備用於「四聚體分析」的探針庫的新方法,可在免疫反應研究中發揮作用;加州大學河濱分校開發的機器學習方法通過篩選約2億種化學物質,發現了數百種新冠肺炎候選藥物;克利夫蘭診所開發的個性化風險預測模型,能預測患者檢測呈陽性可能性,可作為醫生決策的輔助工具;斯克裡普斯研究所發現了一個對新冠病毒產生強烈抗體反應的基因,為設計有效的疫苗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