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裡的這個手勢,是什麼禮儀?

2020-12-16 騰訊網

(《清平樂》劇照)

吳按:在電視劇《清平樂》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劇中人雙手互握、舉至胸前或放於腰間,這是什麼禮儀呢?是流行於唐宋時期的叉手禮。我找了一篇介紹叉手禮的文章,作者是鄭學富先生,轉自公號「古籍」,文章從《韓熙載夜宴圖》說起。我略作了刪節——

點擊播放 GIF 0.2M

《韓熙載夜宴圖》卷,五代,顧閎中作 (宋摹本) ,絹本,設色,整幅畫分為琵琶演奏、觀舞、宴間休息、清吹、歡送賓客五段場景,其中有三段畫面出現了叉手禮:

第一段是韓熙載與來賓聚精會神傾聽琵琶演奏的場景,其中有兩人行的是叉手禮。第二段描繪的是韓熙載敲鼓,一歌妓跳舞,眾人觀舞的情景,人群裡多了一個和尚,他謙恭有禮,行的就是叉手禮。最後一段描繪了宴會結束,賓客們陸續離去的場景,其中有一人回頭向韓熙載告辭,行的也是叉手禮。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

「叉手」一詞常見於早期的漢譯佛典, 大體解釋為「兩手交叉」或「手指交叉」。臺灣語言學家竺家寧說過早期佛經中的「叉手」有兩手交叉之意。《說文解字·又部》中寫道:「叉, 手指相錯也。從又, 象叉之形」。「叉手」最初為佛教固有禮儀。東漢時期, 佛教語域中用「叉手」表示尊敬。西晉時期逐步發展出世俗的「叉手」禮, 僧俗手禮共用「叉手」一個詞形。隋唐時期,世俗「叉手」禮盛行, 「叉手」成為世俗手禮的專用名稱,屬揖禮的一種。

叉手示敬,是唐代盛行的一種恭敬姿勢。唐代叉手禮的行法是兩手交於胸前,左手握住右手,右手拇指上翹。柳宗元的詩,「入郡腰恆折,逢人手盡叉」說明叉手禮成為了當時社交的常用禮儀。

南宋末年建州崇安(今屬福建)人陳元靚所撰的《事林廣記》記載:「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緊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收不可太著胸,須令稍去二三寸,方為叉手法也。」翻譯過來就是:「左手緊握右手拇指、左手小拇指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左手拇指向上」。至明代《水滸傳》(智取生辰綱)《警世通言》(崔持詔生死冤家)《醒世恆言》(徐老僕義憤成家)等小說中皆有叉手禮的相關記載。

宋元刻本《事林廣記》「習叉手圖」

叉手禮如何行呢?宋人《事林廣記》記載:「凡叉手之法,以左手緊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則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收不可太著胸,須令稍去二三寸,方為叉手法也。」

叉手禮不像拱手、作揖那樣,行完禮,手就放下了。叉手禮手要放在胸前持續這一動作。俗話說「叉手不離方寸」,方寸即「心」,這裡指的是胸部。

王虛中的《訓蒙法》中記載,「小兒六歲入學,先數叉手,以左手緊把高手,其左手小指指向右手腕,右手皆直,其四指以左手大指向上。如以右手掩其胸也」。叉手禮多在站立時使用,尤其是回話時,常加上這種禮節動作。

由史書記載和出土實物資料顯示,叉手禮這種行禮方式,出現於唐末,流行於五代、遼、宋、金、元時期的。這種行禮方式無論男女老幼都可行使,是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的一種禮,以示尊敬。(正文結束)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拱手禮的正確手勢,是怎麼做的,有什麼講究
    拱手禮的正確手勢,是怎麼做的,有什麼講究文/@成長新視點拱手禮,在中國古人的社交禮儀中,是一種日常使用人群最為廣泛,不同身份人使用的禮儀,也是揖禮的一種形式,與抱拳禮類似。中國古代的禮儀,大多源自西周初年周公開創的「 周禮」 。《左傳· 文公十八年》記載「 先君周公制周禮」 ,周公所作的禮儀,涵蓋了社會各個方面,非常全面、細緻。周代禮樂文化的主要內容,都保存在《周禮》、《儀禮》和《禮記》這三本書中, 即通常所說的「 三禮「 。
  • 從《長安十二時辰》和《清平樂》中,來看看什麼叫做匠人精神
    而且除了柿子,薄荷、水盆羊肉、烤胡餅……《長安十二時辰》簡直就是雷佳音的大型吃播,都不記得這十二時辰裡,雷佳音到底吃了多少東西了。在劇中唐朝的還原遠遠不止這些,禮儀上唐朝稱呼皇帝叫」聖人「,加父親叫」阿爺」,領旨叫「喏(rě)」,行的禮是道家的拱手禮等等,不過也幸好有這樣的節目組,用他們的匠心,用他們一絲不苟的態度,才讓我們更加了解唐朝的禮儀,服飾,妝容,生活……不知道最近大火的《清平樂
  • 《清平樂》:說說張茂則,這個深宮裡活得最通透的宦官
    少年張茂則:聰慧機敏,少言好學《清平樂》雖然沒有交代張茂則成為官家身邊人之前的事情,但我們從梁懷吉的登場和史書上記的"初補小黃門,五遷至西頭供奉官,幹當內東門。"還是可以推測出一二。張茂則生卒年不詳,入宮時是個小黃門,後來經過了五次升遷,主管了內東門。
  • 清平樂裡曹皇后的養女,才是人生贏家,一生順遂皇帝獨寵!
    清平樂裡曹皇后的養女,才是人生贏家,一生順遂皇帝獨寵! 在電視劇《清平樂》中曹皇后的養女其實在歷史上也是有人物原型的,她就是宋英宗的皇后高滔滔,其實電視劇中也是非常還原歷史的,因為高滔滔確實和宋英宗從小就青梅竹馬,因為宋英宗就是曹皇后的樣子趙宗實,兩個人從小感情就非常好,高滔滔也是宋朝最幸福的一位皇后,堪稱人生贏家。
  • 清平樂禾兒扮演者是誰 清平樂禾兒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清平樂禾兒扮演者是誰 清平樂禾兒最後的結局是什麼時間:2020-05-12 23: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平樂禾兒扮演者是誰 清平樂禾兒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電視劇《清平樂》長達69集,現在更新至56集了,劇中和禾兒與宋仁宗(王凱飾)青梅竹馬的長大,小時候常喚宋仁宗六個。
  • 清平樂:張妼晗什麼時候下線,張妼晗即將迎來大結局
    清平樂:張妼晗什麼時候下線,張妼晗即將迎來大結局清平樂:張妼晗囂張跋扈,史書上的張妼晗是怎麼死的?文/辰時計劃由王凱、江疏影等人主演的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熱播中,該劇主要講述了宋朝皇帝宋仁宗和他的那些女人的愛情故事,該劇無論是演員陣容還是出品方正午陽光都是值得觀眾期待。
  • 清平樂讀音是什麼怎麼讀 清平樂讀le還是yue
    4月7日晚,講述宋仁宗故事的古裝劇《清平樂》在湖南衛視開播。來自宋詞詞牌名的劇名「清平樂」中的「樂」字讀音,引發網友熱議,該劇的領銜主演王凱、江疏影還在微博科普正確讀音應為「yuè」而非「lè」。  到底該讀哪個,依據是什麼?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進行了採訪。
  • 《清平樂》:隱忍並非軟弱,它是一個人人生格局的彰顯
    而一個人將自己生命的意義安放於何處,則彰顯著這個人的人生格局。接下來,我來分析一下,《清平樂》中幾個關鍵人物的隱忍性與人生格局。宋仁宗:隱忍能力極強,忠孝兩難時,他選擇了忠宋仁宗這個人物,雖為宋朝的最高權威,卻具有極強的隱忍能力,他善於聆聽大臣們的意見,並慎重考慮,最後他會以國家利益為重來做抉擇。
  • 《清平樂》服裝顏色不一,不同的顏色分別代表什麼身份和場合?
    近期,《清平樂》這部電視劇上線,收穫了很大的人氣以及極好的口碑,這部劇以宋仁宗和曹氏皇后為主線,講述了發生在這宋仁宗時期的一系列故事。在這部電視劇裡面,關於人物的服飾高度還原了宋朝服飾的特點,在電視劇中我們不難發現,劇裡的皇帝、官員,在不同的時候總是會穿著不一樣的服裝,但唯一相同的就是,服裝的色彩以及裝飾上面十分的單調,其實這倒並非《清平樂》憑空捏造,真實的宋朝確實如此。
  • 注重禮儀培訓 提升服務形象
    禮儀文化蘊藏著積澱深厚的文化內涵。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標準,為辦事群眾提供優質服務,是六盤水市政務服務中心為了提升服務、樹立良好形象的重要舉措。11月27日,六盤水市政務中心聯合六盤水市委黨校組織開展了2020年度全市政務服務系統綜合能力提升培訓班,邀請到了市委黨校李姚老師授課政務禮儀專項培訓,市政務中心全體幹部職工、進駐市級政務大廳首席代表、各縣區政務中心的代表共85名政務工作人員參加了本次活動。李姚老師以公務禮儀、商務禮儀、服務禮儀等三個方面,從專業角度解析政務服務人員禮儀規範。
  • 妹子這個手勢什麼意思,沒太看懂,哈哈哈暗示你呢!
    1.妹子這個手勢什麼意思,沒太看懂,哈哈哈暗示你呢!2.兩個妹子是雙胞胎?13.有時候你只需一個手勢,就能挽救一條生命!14.「IWANTYOU!」19.坐在水缸吃燒烤,這小日子20.小時候我們都玩過這個21.武術大媽22.這幾個姑娘你喜歡哪個
  • 《清平樂》大結局:凸顯底蘊還是偽高雅?倍感壓抑倒是真的
    實際上清平樂的「樂」讀yuè。提到「清平」二字,最先想到的是什麼?沒錯,詩仙李白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詩句: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面露華濃……這首詩的名字就叫做《清平調》,那清平樂又出自哪裡呢?從文體看,《清平調》為七言聲詩,《清平樂》則為上下片詞式相同的長短句。
  • 《清平樂》如何評價李瑋這個角色?
    7.0分,算得上是一部及格的作品,而在這部劇播出之後,關於這部劇中的一些角色,以及劇中的一些劇情,也是引起了不少人熱議,這其中,有一個話題就是,在《清平樂》中,該如何去評價李瑋這個角色?所以說,可能在李瑋看來,兩個人也不存在什麼愛。如果說不存在什麼愛,那這兩個人走到一起的話,肯定也是不會美滿的,尤其是對於那個被喜歡的人來說,這更是一種折磨,而對於李瑋來說,好像只要自己開心就好,不需要在乎趙徽柔是不是想要做什麼。
  • 為了這個地方,毛澤東特地書寫了《清平樂·六盤山》
    在(天津)知識書店於1949年6月出版的關青編著《二萬五千裡長徵》一書中,題目被改為《詠紅軍•長徵》。這首詞以規範的詞牌《清平樂•六盤水》發表則是在1949年8月1日的《解放日報》。毛澤東在原作的基礎上,將「望斷南歸雁」的「歸」字改為「飛」字,「赤旗漫捲西風」的「赤旗」改為「紅旗」,「今日得著長纓」改為「今日長纓在手」。
  • [文明禮儀從我做起]文明禮儀小知識之——個人禮儀
    文明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素養、國家的臉面。在文明縣城創建活動中,我們要踐行文明,用行動體現禮儀之邦的風採。從即日起,開設專欄,由小編為您介紹文明禮儀的相關知識。
  • 什麼是禮儀?故事告訴你
    那,什麼是禮儀呢?請先聽我講一個故事。帶孩子們去蒙古夏令營的時候,和九個孩子一起午餐。吃了一會,我發現餐桌上的轉盤轉不動了,這是怎麼回事?抬起頭,我發現一個六年級的男生,一手按住轉盤,一手接連不斷地夾一道菜。這是什麼美味佳餚嗎?也不是,就是一盤火腿炒黃瓜。這名男生,只夾火腿腸,不夾黃瓜。於是,我就一直看著這名男生,其它同學,也開始對他行「注目禮」。
  • 好劇需耐心––影視劇《清平樂》與詞牌名《清平樂》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清平樂(yuè),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為宋詞常用詞牌。此調正體雙調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韻,後片三平韻。
  • 《清平樂》也是偽高級,但和《天盛長歌》《鶴唳華亭》不同
    比如去搜索《清平樂》視頻網站的播放量,再去看電視臺的收視率,再到中國最大影視評分網站豆瓣的評分。豆瓣評分方面,《清平樂》開畫評分8.2。本稿撰寫於5月2日,現在評分已經降到了7.2分。當然豆瓣的評分算不上什麼。
  • 《清平樂》開篇中只提名而未出鏡的張綸到底是個什麼人?
    作者:許雲輝《清平樂》開篇,興化縣令範仲淹因母喪奏請辭官丁憂,推薦同樣善於治水的張綸接替自己繼續重修捍海堰。張綸於是數次在官家和皇太后的一次對白中,並未出境亮相。張綸到底是個什麼人?(以下為《清平樂》圖片)知府採納他的建議,對叛軍採取強大的心理攻勢。叛軍果然人心惶惶,丟棄武器歸順官府。
  • 古風雅致,繁華盛世|一首《清平樂》領略大宋之美
    點茶:《清平樂》中多次出現飲茶情節,晏殊回京與皇帝見面時,身旁的茶盞冒著騰騰熱氣。他們攪動茶膏,漸加擊拂,手輕筅重,指繞腕旋。掛畫:《清平樂》的海報設計獨具匠心,宋仁宗背後的古畫就是北宋李成的《晴巒蕭寺圖》;劇中的室內場景也有許多名畫作為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