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老煙槍」今年已住院三次,都因胸悶氣喘!這病死亡率全球第三

2020-12-22 瀟湘晨報

來源:寧波晚報

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定為世界慢阻肺日,也就是今年的11月18日。宗旨是幫助人們提高對慢阻肺的認識,改善慢阻肺診斷不足和治療不力的現狀。今年的主題是「改善慢阻肺生活,無論何人與何地」。

圖文無關

「老煙槍」今年已住院三次

50歲的老張(化名)是寧波大學附屬人民醫院(鄞州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病房的老熟人了,這次是他今年第三次來住院。每次來,他的症狀都一模一樣:胸悶氣急得根本喘不過氣。

前幾天,家人扶著臉色發紫的老張來到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彭衛東的診室裡。「老張,你怎麼又來了,我馬上幫你辦理住院!」這位老患者的情況,彭衛東比誰都了解,老張在他的門診隨訪已有十年之久。

20歲不到,老張就開始抽菸,到現在煙齡已經超過30年。老張還有一個愛好,就是吃。身高1米7的他,體重有180斤。

十年前,他被診斷為慢阻肺,醫生告誡他一定要戒菸。當時,他也下定決心要做到。不過,戒菸的「flag」立了一遍又一遍,菸癮一上來還是忍不住吸兩口。就這樣,他的藥吃吃停停,病情時好時壞。

圖文無關

直到去年開始,他的慢阻肺從穩定期發展成了急性加重期,導致呼吸衰竭,眼看平喘藥也失效了,喘息一陣接著一陣,家人見狀忙將其送進醫院。在病房裡,經過呼吸機輔助治療,老張在鬼門關前掙扎了一個星期才保住性命。

為他做治療的醫生張卉卉告訴記者,「吸菸是導致慢阻肺的頭號危險因素,包括一手煙和二手菸。目前在呼吸內科住院的慢阻肺患者,九成以上都是『老煙槍』 。」

儘管知曉吸菸危害,但由於缺乏自控能力,絕大多數菸民的戒菸之路舉步維艱,這也是老張一次次回到病房上呼吸機治療的主要原因。

不少患者並不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

數據顯示,我國慢阻肺患者已有約1億人,中老年人群患病率較高,成為僅次於高血壓、糖尿病的中國第三大常見慢性病,被稱為 「沉默的殺手」。目前,我國40歲及以上人群每7個人中就有一位慢阻肺患者。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近幾年女性慢阻肺患者逐年增加。除了二手菸、三手煙的緣故,烹飪產生的油煙、空氣汙染、有害氣體、遺傳因素等也是發病的誘因。此外,有基礎肺病、年輕或者幼年時反覆呼吸道感染、有家族性慢阻肺遺傳病史等人群都屬於慢阻肺高危人群。

圖文無關

「慢阻肺對肺功能造成的損傷不完全可逆,發展到後期會出現氣急症狀的突然加重,甚至出現心血管合併症、高血壓、心力衰竭等一系列併發症,大大增加了死亡風險、疾病負擔,全球慢阻肺的死亡率在所有疾病中排第三。」張卉卉說。

不過,慢阻肺十分「狡猾」。在患病早期,至少一半以上的患者並不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慢阻肺主要有兩大特點:一是慢性發病,大部分患者會長期出現咳嗽、氣喘、咳痰等症狀;二是起病隱蔽,慢阻肺早期患者肺功能損失約40%,但患者大多沒有任何症狀。

因此,慢阻肺的早發現、早治療尤為重要。彭衛東建議,對於普通人,特別是慢阻肺的高危人群,可以1-2年進行一次肺功能檢測。而對於肺功能發生異常而沒有症狀的患者,也可及早監測、及早控制病情。肺功能檢測是一種無創的檢查,檢查只需要通過吹氣就能發現很早期的慢阻肺。

另外,彭衛東還要提醒廣大患者:其實慢阻肺與糖尿病、高血壓一樣,都是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疾病,唯有堅持規範治療,才能有效預防和改善咳嗽、氣喘症狀,減少急性發作的頻率和嚴重程度,防止或延緩肺功能的惡化。

【來源:新聞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痰溼邪氣阻塞肺部,咳嗽、胸悶、氣喘痰鳴,究竟應該如何辨證施治
    那麼,問題來了,痰邪與溼邪夾雜,侵襲人體,究竟病位在肺,還是在脾呢?其實這需要結合症狀來進行辨析。如果在臨床上出現咳嗽痰多,且痰液黏稠色白容易咯出,胸悶,甚則氣喘痰鳴等症狀,又加上舌脈以舌質淡、舌苔白膩、脈滑為辨脈要點的話,那就是痰溼邪氣阻塞肺部的痰溼阻肺證了。 不過說到痰溼阻肺證,其實與脾也有關係,因為這種病機多與脾氣虧虛和久咳傷肺有關,也可因感受寒溼所引起。
  • 胸悶、氣喘、貧血、脾大,究竟是什麼原因?
    因「反覆胸悶氣喘 1 年,加重 1 月」就診。查體:貧血貌,脾大,肋下 8 cm。 輔助檢查: 血常規:WBC 3.91 ×109/L、PLT 281 ×109/L、Hb 50 g/L、N 82.5%。有核紅細胞 0%,大血小板 35.2%。
  • 世界慢阻肺日丨老人長期吸菸追悔莫及 慢阻肺患者九成是「老煙槍」
    原來老爺子吸了40 多年的煙,有慢阻肺好多年了,前幾天受涼了,病情加重住院了,病還沒有好透,老伴又被檢查出腫瘤,在南京市第二醫院住院。老爺子堅持出院來照顧老伴,可他自己身體沒有好,動一動還是有氣喘。孫主任檢查發現老爺子的病情比較嚴重,建議住院治療,可老爺子堅決不肯,只好先開藥給他,告訴他病情再加重一定要住院治療。
  • 中國首部英文版腦血管病年鑑出爐:卒中住院患者平均年齡66歲
    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於腦卒中,我國卒中死亡人數約佔全球腦卒中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帶病生存的腦卒中患者在我國已高達1300萬……為讓世界醫學界全面了解中國卒中現狀,國家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聯合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中國卒中學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全球神經科學與卒中協作會等機構共同撰寫了
  • 這病是藏在身邊的「沉默殺手」
    近日,據媒體報導,濟南知名主持人小濟南因病住院,治療期間因突發肺栓塞,搶救無效不幸去世,年僅36歲。因為他只是胸悶,呼吸有點急,咳嗽有點頻繁,總體感覺還好,不是太難受。 但是監護儀器上的數字提示著小陳的情況不容樂觀:心跳每分鐘140次,呼吸每分鐘將近40次,正常人是16-20次,面罩吸氧的氧氣已經開到最大,他的口唇、四肢肢端依然發紫,說明他的身體嚴重缺氧。如果不及時幹預,隨時有呼吸、心跳驟停的可能。 當晚,急診科醫生卞兵兵也參與了搶救。
  • ...如何帶來千億市場空間|心血管|心衰|戰場|心力衰竭|住院率|患者...
    這個領域已經催生了眾多成功的公司,分布在例如冠脈支架市場和人工心臟瓣膜市場,全球市場規模都在千億以上。而這兩個市場目前也已成為高端醫療器械中國產化率最高醫療器械細分市場。由於醫療器械更新換代較快,為了增加產品競爭力目前相關業內公司依舊保持了高研發投入趨勢。在相關企業已經建立了較深的護城河後,後續公司想要進入有較大難度。
  • 8天收治22例,48小時內死亡率高達50%!這種病年輕人也要當心……
    9月30日晚,他突然暈厥跌倒在地,到當地醫院初步診斷為升主動脈瘤、心包積液。當地醫生立即通過六小時急救圈轉診到了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 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主任王東進介紹,手術是主動脈夾層唯一的關鍵治療技術。「在發病6個小時以內,搶救成功機率大幅度增加;在24小時之內,死亡率或高達25%;48小時之內,50%的病人或死亡;三周之內,差不多90%的病人死亡。」
  • 醫生:死亡率30%...
    醫生:死亡率30%... 都說夏天有兩大享受白天空調裡蹲著晚上燒烤攤裡泡著...女子早已戒掉了夜宵但上個月卻沒忍住家住丁橋的黃女士,有家族高脂血症史,之前幾年就因既往胰腺炎住院治療過幾次,幸運的是前幾次發病都被及時救回來了。後來,黃女士平時挺注意監測自己的血脂指標,但最終沒有抵擋住美食的誘惑。
  • 經常胸悶、氣短、心慌是怎麼回事?你可能患上了這種病!
    經常胸悶、氣短、心慌是怎麼回事?你可能患上了這種病!很多年輕人或者是中老年朋友,經常會在睡覺的時候,或者是靜坐的時候,出現胸悶、氣短的症狀,有些朋友經常出現這樣的症狀,卻不知導致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有些人認為這是心臟不好的表現,為此表示憂心忡忡,擔心自己是否患上了什麼疾病。那麼胸悶氣短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它是心臟疾病的表現嗎?
  • 兩月前23歲動漫作者去世,本月尾田因病住院,作者們為何如此多病
    無獨有偶,本月《海賊王》的作者尾田榮一郎也因病住院,宣布停刊兩周,而且這並不是他第1次停刊,而是早在今年的2月份就已經因病休刊過一次。而被大家稱為「拖更狂魔」的富堅義博也曾經因為生病以及不健康的作息規律生活習慣停更過許多次,
  • 中國人均每年看病超6次,這三類病成最「致命殺手」!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國家衛健委於今年6月發布的《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8年的77.0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8.3/10萬下降到了17.8/10萬,嬰兒死亡率從6.1‰下降到了5.6‰。不過,居民的健康狀況仍然難言樂觀。
  • 30年經歷三次癌症!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主任委員史安利:我得出一個...
    健康時報權威健康資訊,因專業而信賴!史安利,中國抗癌協會理事、康復會主任委員,今年已73歲。從1985年到2020年,史安利教授已經走過了35年的抗癌路。在過去三十年裡,史教授曾先後患有三次癌症:乳腺癌、直結腸癌、乳腺癌,分別在39歲、56歲、68歲。
  • 這病死亡率極高,發病特別迅猛!
    網絡資料片,圖文無關一場感冒引發「暴發性心肌炎」前段時間,廈門37歲的趙女士因一場感冒險些要了性命。醫生:暴發性心肌炎進展迅速,以青壯年發病較多,發病後患者會出現急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如果不及時治療,死亡率高達70%以上。暴發性心肌炎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疾病?為何如此兇險?
  • 老是覺得胸悶氣短?別不放心上,可能是疾病的信號,儘早排查
    02氣喘氣喘發生時,一般都是在夜裡或者早晨,人體出現咳嗽、胸悶,運動或者情緒上激動都會使氣喘症狀加劇如果是有過敏性體質或者家族有遺傳性的氣喘就要更加注意了,這種症狀嚴重了是會威脅生命的。肺水腫等一些心肺疾病都是有引起人胸悶的症狀,這時就必要要到醫院及時檢查,核實自身到底是為何出現胸悶的原因,抓緊找到病因,及時醫治,減少給身體帶來的傷害。
  • 這種病要警惕!
    馬拉度納生前多次出現健康問題今年10月30日,馬拉度納剛剛度過自己60歲生日。自1997年退役後,他曾多次出現健康問題,最嚴重的一次是2004年,他曾因肺部感染引發心臟病緊急住院,當時甚至一度出現心跳和呼吸停止。2019年馬拉度納因健康原因,不得不停止執教墨西哥第二級別聯賽的多拉多斯隊。
  • 印度第三次延長「封國令」,低死亡率之下潛伏危機
    5月12日,印度總理莫迪再度宣布延長全國封鎖令,這已經是印度第三度延長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而實施的「封國令」。自3月24日印度政府頒布「封國令」以來,已過去近50天。與美國、俄羅斯、西班牙、英國等累計確診病例數破20萬的歐美國家相比,印度的疫情顯得不算嚴重,印度3%左右的死亡率也遠遠低於義大利、英國等國。
  • 莫名發燒一年多,住院7次,這回終於確診了
    這是沈大姐第5次因發燒住進醫院,這半年多來,她驗血無數次、光CT就做了20多次,還有骨穿、PET-CT……幾乎所有的診斷手段都用上了,但持續發熱的原因就是找不到。丈夫老郝說,愛人這「燒」發得蹊蹺。去年3月,愛人突然開始發熱,39℃的高燒,持續四五天才好轉,但一周後,高燒捲土重來,如此反反覆覆。
  • 香港兩大主題公園迪士尼、海洋公園因疫情嚴峻年內第三次關閉
    香港兩大主題公園迪士尼、海洋公園因疫情嚴峻年內第三次關閉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嚴峻,香港特區政府11月30日宣布新一輪防疫措施,包括表列公眾娛樂場所12月2日起須暫停營業兩周。
  • 三成死亡率的翼裝飛行,憑什麼讓參與者趨之若鶩?
    出事之前,安安已經有600次左右的跳傘經驗,已經持有跳傘的D證,其中翼裝飛行經驗大概有200次,算是很有經驗了。她這樣形容翼裝飛行的感覺—「數百次跳傘,然後終於能像鳥兒一樣穿上翼裝飛翔」,但這次卻遭遇了不幸。她曾經說過:「我為自己而活,我不會後悔我的選擇,我會堅持我選擇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