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斷後撤,留下一個軍打阻擊,擋住美軍4個師,殲敵1.5萬餘人

2020-12-07 漫步史書

1951年4月21日,志願軍鑑於第3、第19兵團、以及休整完畢的第9兵團陸續抵達前線,兵力上佔據優勢,因此聯合朝鮮人民軍共同發起五次戰役,殲敵8萬餘人,不過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簡單,但實際上美軍總指揮李奇微上任後,採取了「磁性戰術」,重點針對我後勤不足的缺點進行進攻,導致了志願軍的傷亡也非常大。

打到5月份,志願軍實際上已經非常疲憊,特別是面臨物資、彈藥極度不充分的情況下,志願軍總指揮部下令全軍後撤,但對面的美軍不會放過這次機會,李奇微的計劃,就是在三八線以南的附近,拿下志願軍主力,為即將到來的和談爭取優勢,隨著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逐步推進,雙方不約而同的都注意到了一個地方——鐵原。

該地是志願軍撤退的必經之路,因此必須有一支精銳的部隊,頂住美軍的持續進攻,在反覆商量後,上級決定調傅崇碧的63軍防守鐵原。

事實上這樣的決定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五次戰役結束以後,志願軍各部均十分疲憊,部隊有相當的損失不說,彈藥也差不多都消耗一空,而挑選63軍,也只是「矮個子裡面拔將軍」,為了加強該部的實力,上級調65軍194師併入,但卻難起到關鍵作用,傅崇碧對此心知肚明,但在接到命令以後,傅崇碧二話不說,立刻率領63軍開赴鐵原,構築防禦陣地。

6月1日,美軍第一軍4個師的兵力,就氣勢洶洶的壓了上來,首當其中的及時63軍187師,作為防禦正面的他們首當其中的面臨美軍2個師的輪番進攻,甚至最多的一次187是563團3營一個營就要面對5個營的壓迫,但187師絲毫不懼,與敵人反覆爭奪陣地,在付出了相當的代價以後,3營斃傷敵人1300餘人,後187師奉命撤退休整,3營榮獲「守如泰山」錦旗一面。

與此同時,189師1500多指戰員在233.2高地、富興洞,也與美軍開始交火,美軍甚至一次性投入4-5個團發動進攻,189師卻始終堅持一步不退,特別是在戰役最艱難的關鍵時刻,63軍給189師師長蔡長元打電話,問他有什麼要求的時候,蔡長元回答:請你們構築好第二道防線,其他有關馳援的事兒,更是一個字也沒有提。

在面對美軍空中和地面火力優勢之下,蔡長元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除了艱難死守陣地外,蔡長元將整個189師分為200個小分隊,構築好縱深交錯的防禦陣地,儘量減緩美軍在炮火上的優勢,這一招收到了奇效,美軍在大規模的炮火進攻以後,本以為對面陣地上已經沒有人,但到衝上陣地以後,才發現自己上當。

直至阻擋敵人3天以後,作為預備隊的188師才替換下189師陣地。在整個阻擊戰中,蔡長元還和另外兩個師溝通,協調好了各部的作戰任務,同時以小分隊作戰的模式,也減緩了美軍機械化部隊的推進,即便如此189師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特別是防守高地的565團兩個營犧牲700多名指戰員,為大部隊的撤離奠定了基礎,63軍在作戰中損失嚴重,軍長傅崇碧被炮炸暈,在醫院裡昏迷了4天才醒過來。

相關焦點

  • 對越反擊戰中,殲敵最多的1個師,戰績超過了6個軍
    打完仗統計戰績,殲敵最多的師既不是43軍127師這樣的老牌紅軍師,也不是在衡寶戰役中腰斬鋼7軍的54軍162師,也不是在對印反擊戰中威震敵膽的50軍149師,而是此前沒有什麼顯赫名聲的55軍163師。163師作為軍的主力師,擔負了從友誼關方向出擊,奪取同登、諒山地區的主攻任務。
  •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美軍敗退500公裡,志願軍是怎麼做到的?
    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是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對美軍打擊最為嚴厲的一次戰役,也是志願軍打得最為精彩的一次戰役。 從I950年11月6日誘敵深入開始,到l2月24日戰役結束,前後作戰49天,殲敵3.6萬餘人,其中美軍2.4萬餘人。
  • 38軍背水一戰,單挑25萬美軍輪番攻擊,寸土未失還反殺2萬人
    第三次戰役雖然打得十分順利,但是彭德懷同樣發現,「聯合國軍」撤退井然有序,前方將士殲敵不多,才不過1.5萬人。很顯然,「聯合國軍」絕非真的敗退,而是設下陷阱,想要拉長我軍的補給線,然後利用他們的火力和機械化優勢,來個大反撲。說白了,此時的美軍就像是壓緊了脖子的毒蛇,隨時準備反戈一擊。
  •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世界戰爭史上少有的遭遇戰,重創美軍王牌騎1師
    至11月初,入朝的志願軍共有6個軍、18個步兵師、3個炮兵師,總兵力約30萬人,均可投入一線作戰。 此時,「聯合國軍」地面部隊23萬餘人,其中用於「三八線」以北作戰的13萬多人。另有飛機1100餘架,艦艇200多艘,擁有絕對的制空、制海權。其地面部隊分東西兩線,多路向朝中邊境進犯。
  • 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63軍全殲英軍王牌格羅斯特營,180師遭遇嚴重損失
    此時,「聯合國軍」的地面作戰部隊共6個軍(軍團)17個師又3個旅1個團,計34萬餘人。第一線兵力12個師另2個旅,第二線和後方兵力為5個師又1個旅另1個團。其部署:美第1軍位於臨津江兩岸及漣川以西地區,第9軍位於漣川以東至華川地區,第10軍和南朝鮮第3、第1軍團分別位於楊口、元通裡、杆城地區。
  • 志願軍一個師力戰5萬美軍,最後決定分散突圍,回國後番號被取消
    志願軍中有許多英雄的部隊,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如在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第十五軍就一戰成名。志願軍還有一個師力戰5萬美軍,最後決定分散突圍,回國後番號被取消。該師就是180師。1951年4月22日,中朝聯軍的15個軍在寬大的正面戰線上,同時向「聯合國軍」的防禦縱深發起突然猛烈的進攻。經過前四次戰役與志願軍的較量,「聯合國軍」摸索到了志願軍的一些作戰規律,志願軍沒有制空能力,運輸線一旦受到封鎖,每次戰役進攻依靠隨身攜帶的糧彈,只能維持一個星期左右,被稱為「禮拜功勢」。
  • 南京軍區第1軍的老山輪戰回憶錄,一個步兵團殲敵2600人
    在1984年至1989年曆時5年多的老山輪戰中,解放軍先後組織多軍區部隊赴雲南前線進行輪換作戰,包括昆明軍區陸軍第14軍、第11軍,南京軍區陸軍第1軍,濟南軍區陸軍第67軍,蘭州軍區陸軍第47集團軍,北京軍區陸軍第27集團軍,成都軍區陸軍第13集團軍步兵第37師,以及加強上述軍、師的各軍兵種部隊(含炮兵、高炮、工兵、防化、通信、汽車等兵種,15個偵察大隊,空軍航空兵
  • 志願軍入朝先頭部是哪4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第一仗打得怎麼樣
    40軍,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由魯中軍區和冀熱遼軍區的老八路組成,司令員是赫赫有名的韓先楚上將。在東野中以神速奔襲聞名,被稱為「旋風縱隊」。遼瀋戰役中,攻勢兇猛,殲敵3.9萬餘人,生俘國民黨軍第9兵團中將司令官廖耀湘。後改編為四野第40軍。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島,戰功赫赫。
  • 梁興初被批「鼠將」,38軍4個營頂住2萬美軍夾擊,贏回萬歲軍稱號
    38軍在飛虎山進行了激烈的抵抗,南朝鮮第7師和美第2師每天組織1-3個團輪番進攻,炸彈將志願軍陣地炸成鬆土,汽油彈將陣地燒焦,但335團仍然頂住了進攻。飛虎山半山腰一個礦洞設有指揮所和醫院,一天停在洞口的汽車被美軍飛機轟炸燃燒,有毒氣體往洞內灌,大家被燻得受不了跑出洞卻又被美軍飛機掃射。
  • 解放軍第14軍老山輪戰4個月,擊敗越軍精銳部隊4個步兵師
    1984年4月28日至5月15日,解放軍昆明軍區陸軍第14軍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一舉收復雲南邊境重要騎線點老山地區,攻佔大小60多個陣地,重創越軍步兵313師122團,殲敵1300餘人,勝利完成了上級賦予的作戰任務。
  • 1948年國軍66萬大軍發動圍攻,解放軍四面出擊殲敵5萬
    1948 年初,國軍統帥部為加強其中原防禦,將在中原戰場的兵力部署重新劃分為8個綏靖區和6個主力兵團,共計86個整編旅(師)66萬大軍,主要配置在平漢、隴海兩條鐵路幹線上,成十字長蛇陣分布,企圖分割中原我軍,以便其主力往來機動作戰,從而達到鞏固其長江防線並確保江南區的安全。
  • 鐵原阻擊戰:志願軍188師採用地道戰,40多人打垮美軍加強團!
    幾乎處於彈盡糧絕的多個志願軍主力兵團陷入了被分割包圍的險境,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果斷決定:「由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9兵團63軍在鐵原阻擊「聯合國軍」15天的時間,以確保志願軍主力部隊的安全後撤。」5月30日,鐵原阻擊戰正式打響。
  • 38軍為何被稱為萬歲軍?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輕步兵的巔峰之作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我軍取得了斃傷俘敵3.6萬餘人,其中美軍2.4萬餘人的戰績,並將戰線推至「三八線」,徹底扭轉了朝鮮戰局。能取得如此好的戰績,志願軍三十八軍居功甚偉。
  • 範弗裡特攤牌上甘嶺:兩百人五天拿下。結果:志願軍殲敵2.5萬
    5時30分敵人以七個營的兵力,在三十餘輛坦克的掩護下,向上甘嶺陣地上的兩個連發起了進攻。攻擊的第一天,上甘嶺陣地就受到了30餘萬發炮彈的衝擊,一天下來,上甘嶺的兩個陣地已經顯得有些搖搖欲墜。最後537.7的所有表面陣地被南朝鮮二師以犧牲一千餘人的代價拿下。這一天,在上甘嶺二十公裡以外的指揮部裡,秦基偉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的一句話:「1952年10月14日這一天,是我一生中有一個焦急如焚的日子。」
  • 鐵血38軍一戰封神,血戰三所裡讓美軍膽寒,成就「萬歲軍」威名
    志願軍採用節節抗擊,誘敵深入的戰法,將敵人誘入預定戰場,殲滅 「聯合國軍」部隊。11月25日夜,西線志願軍6個軍在200公裡寬的戰線上對敵發起進攻,38軍再次充當關鍵的角色。軍長梁興初立下軍令狀:一天攻下德川,絕不放走一個敵人。戰至26日14時,第38軍完成了對德川南朝鮮第7師的合圍,經4個小時激戰,殲敵5000餘名並攻佔德川,打了入朝後的第一個漂亮殲滅戰。
  • 鐵血戰將吳信泉連創朝鮮戰場4個第一,麥克阿瑟:是個可怕的人
    這是一位率領部隊連創朝鮮戰場「四個第一」的赫赫戰將:第一次戰役激戰雲山,首開中國軍隊與美軍交戰紀錄,重創美「王牌」騎一師;第二次戰役,揮師收復平壤;第三次戰役,先頭部隊佔領南朝鮮「總統府」;第四次戰役橫城反擊,一個師俘虜美軍800餘人,創造了一個師在一次戰鬥中生擒美軍最多紀錄。
  • 鐵原血戰:5萬美軍突不破志願軍2萬人的防線,宣告磁性戰術失敗
    二、美軍忍耐了一個月憋大招1951年4月22日起,志願軍發起了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作戰自4月22日發起,到28日暫停,第二階段作戰自5月16日起,至5月21日止。兩階段作戰都沒超過一個星期。接著,美軍突破了60軍的防線,使得兩大兵團徹底斷開了聯繫。60軍頂在最前面的180師撤退不及,被美軍包圍並大部殲滅,被俘5000餘人,是為抗美援朝我軍成建制損失的最高級別部隊。
  • 入朝初期,38軍表現不盡人意,後來是如何打出「萬歲軍」威名的
    但這已不是為了進攻,而是掩護主力後撤,第一次戰役也就此結束,志願軍獲得了殲敵1.5萬餘人的戰果,迫使敵軍從鴨綠江邊撤至清川江以南。 但113師早已意識到必須堵住龍源裡,28日18時,在美軍攻勢稍弱後,第113師派出第337團,於29日4時又搶佔了龍源裡,打退了美軍的前衛。 眼看敵軍改變了主攻方向,113師隨即調集師主力增援龍源裡,力阻擊美軍。美軍從兩面發起進攻,南北最接近的時候僅僅相距1公裡,但在第113師堅守之下,卻始終無法將通道打開。
  •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歷史:奇襲白虎團,15天瘋狂殲敵5.3萬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歷史:奇襲白虎團,15天瘋狂殲敵5.3萬 《金剛川》不知道大家都看過嗎,這是一部為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的電影,該電影講述的是1953年,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次戰役——金城之戰。 1953年,當時正是夏季反攻戰,這場戰役是李承晚肆意挑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