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防衛必須滿足這5個條件,否則無法認定,當事人應負刑事責任

2020-12-17 最新說法

正當防衛這個概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國法律從來都不是要求大家在受到傷害時不反抗,只能在傷害後再用法律手段維護權益。我國《刑法》中第20條就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權益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正當防衛下給侵害人造成的傷亡情況,是不用承擔法律責任的。

但正當防衛的本質在於制止不法侵害,保護合法利益,關鍵在於「防衛」;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人打著「正當防衛」的旗號對侵害人實施暴力造成非必要的傷亡。這裡面就牽扯到正當防衛以及防衛過當的關係,在正當防衛的情況下給侵害人造成的傷亡是不用負法律責任的,但若是防衛過當,則或多或少的應該承擔刑事責任。因此,能否認定為正當防衛至關重要;正當防衛成立必須具備以下5個條件,缺一不可。

一、起因條件,也就是說採取正當防衛必須是要有不法侵害存在,並且是現實存在的不法侵害,通常指人為實施的具有暴力性、破壞性、緊迫性的侵害行為。受害人因想像、臆測而採取的防衛行為,不能成為正當防衛。

2、時間條件,正當防衛的時間條件就是指正當防衛只能是在不法侵害正在進行時實施的。不能實行事前防衛和事後防衛,也就是說,所謂的正當防衛必須是在不法侵害已經開始且尚未結束時實施,提前防衛或事後防衛實際上都是故意傷害而非正當防衛了。

3、對象條件,也就是說正當防衛只能是不法侵害者本人,防衛行為不能殃及第三者。比如說,在防衛過程中致使無關的路人受傷,對路人的傷害不能以「正當防衛」為由免責。

4、主觀條件,正當防衛的主觀條件就是說採取防衛的人的主觀意識,必須是以正當防衛的目的。若是為了其他目的而對侵害人採取反傷行為,不能構成正當防衛。

5、限度條件,這也是正當防衛的認定中最為重要的一點,是指正當防衛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受侵害人在受到侵害的情況下,可能會產生報復的想法,在防衛過程中可能會付諸實踐。即,在解除侵害威脅後,受侵害者仍然對侵害者有持續的暴力防衛的行為,或者對侵害行為採取了過激的防衛手段,造成侵害人不必要的傷亡的,會被定義為防衛過當。

相關焦點

  • 被打後還手是不是正當防衛?律師:正當防衛須符合這5個條件!
    被打後還手是不是正當防衛?律師:正當防衛須符合這5個條件!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時雙方吵架,對方打了你一拳,惱羞成怒的你立馬打對方一拳還了回去。若因還手造成對方傷亡,又明顯不符合正當防衛情形的,雙方是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的。該出手時就出手,但切記不要亂出手、出重手,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作出正確判斷,否則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下面我們一起看看案例。一個叫楊某的男子和一個叫張某的男子因為一件小事打了起來。
  • 農婦遭強姦用軟管勒死男子後被認定正當防衛 依法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必須是針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對於不法侵害已經形成現實、緊迫危險的,應當認定為不法侵害已經開始;對於不法侵害雖然被暫時制止,但不法侵害人仍有可能繼續實施侵害的,應當認定為不法侵害仍在進行;對於不法侵害人確已失去侵害能力或者確已放棄侵害的,應當認定為不法侵害已經結束。
  • 農婦稻田間遭遇侵犯,用藥箱軟管勒死施暴男,是否屬於正當防衛?
    周某在反抗過程中摸到了藥水箱的軟管,就用軟管纏住許某的頸部,兩人對峙近 2 個小時,最後男子窒息身亡。周某的行為是否要承擔刑事責任?本案中周某最終是否要承擔刑事責任,其實著重點在於判斷周某用軟管勒住許某脖子的行為,是正當防衛還是防衛過當?
  • ...喀旗檢察院辦理一起正當防衛案件:絕不向不法讓步,為正當防衛者...
    檢察官認為:劉某某為保護自己人身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王某甲、王某乙不法侵害的行為,雖然對不法侵害人王某甲造成了損害,但沒有超過必要限度,符合《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規定的起因條件、對象條件、時間條件、意圖條件和限度條件,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 正當防衛的限度條件是怎樣的,超過限度會如何處罰?
    防衛限度是正當防衛所需要制止不法侵害行為的必要限度。防衛行為必須適度,如果超過了必要限度,就不屬於正當防衛,那麼,正當防衛的限度條件是怎樣的,超過限度會如何處罰?網友諮詢:正當防衛限度條件如何認定,怎樣確定正當防衛限度條件?
  • 女子在農田遭性侵,使用藥水箱軟管勒死男子,法律認定正當防衛!
    根據《刑法》第20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 最高法:要把防衛人當普通人 對正當防衛提出「十個準確」
    對於雖具有防衛性質,但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依法認定為防衛過當。適用正當防衛要做到「十個準確」姜啟波介紹,對於正當防衛制度的具體適用,《指導意見》提出了十方面規則,也可以稱為「十個準確」。一是準確把握正當防衛的起因條件。
  • 法律解讀:正當防衛的構成條件
    正當防衛是我國法律中的一項重要制度,在正當防衛過程中,即使符合犯罪的構成要件,也不構成犯罪,是排除犯罪的事由、正當化事由。如A欲殺B,卻被B打成重傷,此時B不負任何刑事責任。但我國法律對正當防衛有很多限制條件,一不小心就會造成「防衛過當」,防衛過當是構成犯罪的,但法律規定,防衛過當的,應該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如因發生口角,A欲打B,B衝動之下抽出一把刀,直接將A殺死,此時B便是防衛過當了,是需要收到刑事處罰的。
  • 我們遇到精神病人不法侵害,如何進行正當防衛?
    李斌介紹,刑法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這裡的規定其實包含了構成正當防衛的五大條件。」李斌表示,「通常認為成立正當防衛,應當同時符合起因、時間、主觀、對象、限度五個條件。」
  • 我們遇到精神病人不法侵害 如何進行正當防衛?
    李斌介紹,刑法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這裡的規定其實包含了構成正當防衛的五大條件。」李斌表示,「通常認為成立正當防衛,應當同時符合起因、時間、主觀、對象、限度五個條件。」
  • 正當防衛標準定了,「誰鬧誰有理」行不通了,掌握這10個要點...
    四是準確把握正當防衛的意圖條件。正當防衛必須具有正當的防衛意圖。《指導意見》第八條規定:「正當防衛必須是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不法侵害。對於故意以語言、行為等挑動對方侵害自己再予以反擊的防衛挑撥,不應認定為防衛行為。
  • 別人先動手打我,我還手,是不是正當防衛?
    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一項重要權利,是鼓勵和保障公民同違法犯罪行為做鬥爭的重要手段。該出手時就出手,但切記不要亂出手、出重手,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作出正確判斷,否則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什麼是正當防衛?
  • 讓正當防衛者更有底氣
    □ 凌鋒  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外公布,《意見》在把握正當防衛的起因、時間、對象條件等方面提出了十方面規則。  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與不法行為作鬥爭的重要手段。
  • 公安部:對符合正當防衛條件的,公安機關應依法認定為正當防衛
    9月3日,最高法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維護公民正當防衛權在內的合法權利是公安機關的職責所在。」公安部法制局二級巡視員曾斌也出席了發布會。
  • 勞東燕教授|正當防衛認定基本立場轉變,值得關注!
    關於本次授課的主題,王律師指出,正當防衛是公民自力救濟的利器,但由於長期以來司法實踐中的保守主義,在正當防衛的認定上畏首畏尾,使得這件利器沒有充分合理地發揮作用。究竟該如何理解正當防衛,如何在司法活動中正確適用這一制度,是特別邀請勞東燕教授舉辦此次講座的初衷。在專題講座環節,勞東燕教授指出,近年來司法實務關於正當防衛認定的基本立場有了很大的轉變,值得關注。
  • 兩高一部為正當防衛者撐腰:準確界分防衛與互毆,可對暴力犯罪行為...
    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從十個方面規定正當防衛、防衛過當和特殊防衛的具體適用。一是準確把握正當防衛的起因條件。正當防衛的起因是存在不法侵害。
  • 持刀砍傷他人,檢察院認定正當防衛,不逮捕!
    該院對陽西縣公安局呈捕的一起故意傷害案件認定為正當防衛,對當事人作出不批准逮捕決定,並監督公安機關撤銷案件。記者從陽西縣檢察院獲悉,11 月 13 日,周某與李某在陽西縣織篢鎮某大排檔發生口角,隨後周某糾集林某等人前往大排檔準備報復李某,林某等人持棒球棍、砍刀多次追砍李某等人,李某躲進廚房後,拿起廚房內的菜刀反抗,混亂中最終導致林某輕傷二級。
  • 2020安徽公益性崗位考試內容-公基:關於如何認定正當防衛的問題
    2018年12月19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正式印發第十二批執法指導性典型案例,涉及的四個典型案例均為正當程序防衛或者執法防衛過當的典型案件,最高檢這一執法行為又為全國社會各界深入討論處理正當防衛問題提供了一個良好契機,許多熱點問題仍然值得再次深入思考。
  • 正當防衛的權利擴張及立法完善
    不過,對違法犯罪的防控不能因國家公權力的規範和約束而降低,否則將導致違法犯罪行為的泛濫。這就要求公民個人承擔更多的責任,對違法犯罪的防衛權就應當有所擴張,並需要通過刑法立法的方式予以激活。另一方面是優先保障防衛人權利的需要。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我國憲法確立的一項原則。在正當防衛情境下,人權既包括不法侵害者的人權也包括防衛者的人權。不法侵害人系不法侵害行為的發動者和衝突製造者。
  • 公基必修課:「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險」
    傳統刑法理論認為,認定一個犯罪需要具備四個必要的條件,即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但是刑法同時也規定了犯罪的排除事由,即不構成犯罪的特殊情形。犯罪排除事由是指刑法上的正當行為,正當行為是指形式上符合犯罪的構成要件,而實際上不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主要有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這個地方主要是通過案例的方式考查正當防衛及緊急避險的構成要件及其法律後果,需要考生在理解的基礎之上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