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徹底顛覆全球汽車格局,中國引領電動車革命

2020-12-22 騰訊網

導讀:中國在電動車上實現彎道超車。

當前,新勢力車企被資本市場持續看好,而作為新勢力代表的蔚來也在股價中不斷攀升。

數據顯示,蔚來汽車今年以來股價漲幅已接近十倍,市值已經超過寶馬、通用等傳統汽車巨頭,僅位列特斯拉、豐田、大眾之後,成為國內市值最高的車企,成為全球第六大車企。

而分別在今年7月和8月登陸美股的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在短短數月內,也都創造了近200%的累計漲幅。自今年11月份以來,小鵬汽車股價累計上漲了超過260%,理想汽車股價累計上漲了超過110%,蔚來汽車股價累計上漲了超過70%。

中國造車新勢力光芒太過耀眼,正在引發全球矚目

從全球新能源熱銷榜前十的品牌情況來看,中國品牌有比亞迪、北汽新能源、上汽集團和吉利汽車四家,美國品牌只有特斯拉一個。隨著中國汽車製造商不斷推出具有競爭力的電動汽車車型,並開發出多元化系統,當前全球汽車行業格局正在被中國車企打破和顛覆

根據瑞銀最新報告,中國企業生產全球72%的太陽能組件、69%的鋰電池和45%的風力渦輪機。與全球10%的燃油車相比,佔比30-40%的電動汽車可能成為電動汽車革命的顛覆性力量

中國電動汽車在續航裡程(自2018年到2020年增加了75%)、動力傳動系統效率(80%+的電池對車輪效率)、電池能量密度(180kw/kg+)、成本(同比降低約10%)甚至智能化方面的競爭力不斷增強。

這是產業政策、高效供應鏈、尖端技術和科技巨頭共同促進的結果。隨著一些中國公司在戰略上變得越來越重要,全球汽車公司將進一步依賴中國的供應鏈和研發。

以下為瑞銀報告的要點,由華爾街見聞編譯。

01

是什麼推動了中國的電動汽車技術進步?

1.續航裡程不斷增加

中國早期推出的大多數電動汽車的平均續航裡程為250-350公裡,但是在過去兩年裡,中國領先車型的續航裡程已經超過了600公裡,續航裡程平均增長了57%。在這一增長幅度背後,是更大更重的汽車,更大的電池組和更高的效率。

增加的體積和重量對續航裡程有負面影響(大約為133公裡),電池尺寸的增加和整體效率的提高推動了續航裡程的增加。

此外,監管的要求對續航裡程的增加也起到了一定作用。2019年,政府放棄了對低檔車的補貼,將補貼給予那些行駛裡程更長的的汽車。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動汽車的平均續航裡程將進一步增加,電池成本也將進一步降低。

2.能源效率比排名位居全球前列

通過比較中國最好的電動汽車與全球同行的效率比,中國電動汽車的效率得分較高,尤其是最近推出的小鵬P7和比亞迪漢,在電池對車輪的效率方面超過特斯拉的Model 3在SUV市場,中國企業在電池-車輪效率方面的排名同樣靠前

通過減少效率在車載充電器、電纜、逆變器、電機和變速箱上的損失,將電動汽車,半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和汽車生產商自身技術結合,可以推動電動汽車效率的提高。

例如,上汽榮威在提高電動汽車效率方面的創新上,推出了新款ER6,實現了620公裡的續航裡程。其電機設計採用了同軸布置和8層髮夾纏繞技術兩大改進,使其效率提高到78.8%。

3.電池能量密度迅速增加

提高能量密度也是增加續航裡程的一種方法。由於中國電動汽車電池價值鏈的技術進步,中國電動汽車的電池能量密度正在迅速增加。在過去的幾年裡,中國的電池行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創新,以提高電池組的能量密度。

一般來說,這些創新可以分為兩種途徑:一種是向電池層能量密度更高的電池材料遷移;另一種是通過設計模塊或組件的結構提高系統能量密度。隨著電動汽車電池更換站的建設,行業標準化程度的提高也可以解決部分續航裡程的問題。

4.自動駕駛功能表現出色

儘管特斯拉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尖端研發繼續領先全球,但中國汽車生產商在其車型中採用的智能功能方面也表現出色。

在硬體方面,大多數中國電動汽車都配備有傳感器(包括攝像機和雷達),這可以使汽車更智能,為更高水平的自動駕駛奠定基礎。

在軟體方面,中國眾多車企在最新車型中採用L2/L2+ADAS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包括自適應巡航控制(ACC)、自適應轉彎控制、車道定心控制、前碰撞警告等功能。

02

為什麼中國的技術發展很快?

1.政府政策支持行業發展

補貼驅動行業發展

2017年,政府出臺了新的補貼要求,如最高時速、電池組能量密度和能效。2018年,政府在全面削減補貼的同時,加大了對400公裡以上行駛裡程汽車的補貼力度。

2019年,取消了對行駛裡程250公裡以下汽車的補貼,對電池能量密度和功率效率提出了要求。

2020年,雖然總體補貼降幅較2019年有所緩和,但能效補貼力度進一步加大。通過制定詳細的技術要求,補貼政策有效地推動了汽車行業向長續航裡程、高能量密度和高能效汽車的方向發展。

中國的雙積分政策促使車企銷售更多的電動汽車

從長遠來看,負積分的車企將不得不從正積分的車企那裡購買積分。

隨著越來越多的車企需要利用新能源汽車積分的公開市場來補償其負的CAFC積分或NEV積分,積分交易價值將會上升,估計從1000元人民幣/點到5000元人民幣/點以上。

因此,在2022年後補貼逐漸消失的情況下,雙積分政策可以取代現行的補貼計劃,發揮促進中國電動汽車普及的核心作用。

支持電池更換的有利政策立場

我們還看到,中國相繼出臺了支持電池更換的政策舉措。今年4月,工信部取消了3萬元人民幣的電池更換模式補貼的門檻,隨後又將電池更換站列為全國人大和政協的新基礎設施項目。

今年8月,國家標準局批准了電動汽車電池更換的第一項安全要求,為電池組標準化奠定了基礎。統一電池標準的有利政策立場,將推動電池更換模式在市場上的發展,以迎合城市範圍內焦慮的客戶。

2.下遊需求的多樣性推動電動汽車的應用

在中國,電動汽車包括以下三類。

性能類包括特斯拉汽車、蔚來汽車、比亞迪漢和小鵬P7。消費者在這一領域關注的是加速、裝飾和技術屬性,包括ADAS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語音控制、平視顯示器等。

經濟類包括比亞迪元、吉利GSe、長城奧拉R1等,其成本控制和營銷策略,使其能夠滿足低線城市消費者的需求。

中國最大的一類業務是車隊運營,主要由計程車公司和滴滴出行等公司運營。儘管在中國以外地區也不乏此類服務,比如北美的Uber和Lyft,東南亞的Grab等,但滴滴出行具有龐大的規模,每天的訂單是Uber的兩倍,為電動汽車的應用提供了顯著的推動力。

3.競爭格局推動創新

一般來說,市場參與者越多,創新就越有活力。在中國,至少有15家汽車生產商月銷量至少為1000輛,包括現有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北汽、廣汽、吉利、上汽、奇瑞、長安、長城、江淮、大眾等)和初創企業(蔚來、小鵬、威馬、理想)。

隨著創新的快速實施和數據處理分析能力的發展,特斯拉在資本市場上取得了成功,來自資本市場的融資可以為初創企業提供更多的研發支持和對消費者的接觸。

中國現有的車企也在參與電動汽車行業的創新。目前的創新主要集中在動力系統和平臺上,而不是技術特性

例如,比亞迪發明了一種細長的「刀片式」電池形式。吉利最近發布了名為SEA的純電動模塊化架構平臺。長城汽車公司推出了其智能平臺「咖啡」,專注於駕駛艙、智能和新的電氣電子架構。

4.產業供應鏈高度自給自足

中國在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上高度自給自足。在電池等關鍵零部件方面,到2019年,中國生產商寧德時代的全球市場份額為28%,尤其是比亞迪,在自產電池、動力總成甚至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上,完全自給自足。該公司還擁有中國的鋰資源。

大規模生產關鍵部件並佔據市場主導份額的中國供應商包括生產大功率繼電器的宏發公司,佔據了全球20%的市場份額

5.快速研發響應和網際網路巨頭的投入促進跨界合作

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得益於快速的研發響應和尖端技術的採用,主要是新興車企在網際網路方面的專業知識,以及網際網路巨頭在電動汽車行業的地位。

2016年,阿里巴巴開發了中國第一款車內作業系統阿里OS。2018年,百度和騰訊分別推出了各自的作業系統DuerOS和TAI。華為在2019年開發了鴻蒙OS。中國科技巨頭傾向於與汽車生產商建立合資企業,開發獨立的車載作業系統。

這種模式的典型優勢包括:技術巨頭能夠更接近生產商,因此可以定製車載作業系統以滿足汽車生產商的需求;分擔研發成本。但也存在劣勢:智慧財產權,所有權和股權鎖定,技術巨頭在將其車載作業系統轉讓給其他汽車生產商的客戶時通常面臨困難。

03

中國降低電動車成本的速度比其他國家快嗎?

1.價格標籤比較: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領先

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價格平均比歐洲製造的便宜20-70%

中國汽車製造商的定價優勢也體現在公交行業。以宇通的新能源公交車為例,其售價約為200萬元人民幣(約29萬美元),與戴姆勒、沃爾沃等歐美汽車製造商的新能源產品相比,宇通客車仍便宜30-60%

憑藉這一價格優勢,中國汽車製造商目前正考慮向歐洲出口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中國品牌比亞迪和宇通在歐洲電動客車市場獲得了可觀的市場份額,並得到了當地交通運營商的積極反饋。

2.特斯拉上海工廠:中國電動車製造優勢的標誌

據估計,上海工廠生產的Model3車型的成本將低於全球平均成本,其總成本可能比弗裡蒙特工廠低1萬到1.1萬美元

原因是工資較低,生產布局更高效,包括每單位的折舊與攤銷更低,物流成本更低,零部件本地化(不含電池)的材料清單成本也更低。

上海生產的特斯拉Model3車型首次出口到歐洲,就是中國成本優勢的證明。11月,上海工廠生產的首批3000多輛特斯拉Model3車型已裝船歐洲。

3.電池價格:到2021年達到100美元/千瓦時

中國較便宜的電動汽車生產成本也得益於電動汽車電池的廉價供應。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擁有本土化的價值鏈。

2019年,中國製造了超過85GWh的新能源汽車電池,數量或接近全球50%的新能源汽車電池。因為如此大的產量,中國的電池製造成本比其他市場下降得更快。

中國擁有一整套電動汽車電池材料供應鏈,從上遊的鋰離子金屬到中遊的陰極、陽極,再到下遊的電池外殼和包裝製造。根據調查,中國國內製造商比國外同行具有20-50%的成本優勢

在過去五年裡,中國電池價格迅速下降,到2021年達到每千瓦時100美元的目標應該是可以實現的。隨著中國電池供應商向全球電池供應鏈擴張,其成本將進一步降低,預計2024年或2025年全球將實現完全成本平價,中國可能在未來幾年保持其成本領先地位。

2020還有15天就結束了,你還沒有2021見聞歷?那麼趕緊將這本會「賺錢」的日曆收入囊中!

相關焦點

  • 瑞銀:中國徹底顛覆全球汽車格局,引領電動車革命
    自今年11月份以來,小鵬汽車股價累計上漲了超過260%,理想汽車股價累計上漲了超過110%,蔚來汽車股價累計上漲了超過70%。中國造車新勢力光芒太過耀眼,正在引發全球矚目。從全球新能源熱銷榜前十的品牌情況來看,中國品牌有比亞迪、北汽新能源、上汽集團和吉利汽車四家,美國品牌只有特斯拉一個。
  • 蘋果汽車來了,將帶來哪些「革命」呢?絕非特斯拉那樣簡單
    正如特斯拉是電動車的引領者一樣,蘋果汽車可能要做的絕非是超越特斯拉那樣簡單。顛覆電動車或許才符合它一如既往的「秉性」。開啟電池「物理革命」比起小鵬汽車、理想汽車這類匆忙拼湊而來的產品,一是沒有電池技術,二是用燒油發電來解決電池續航,其實都是因對突破「電池瓶頸」的無能為力。而電池續航、電池成本其實也約束著整個行業。或許它們能做的就是「別人用什麼,我就買什麼。」
  • 【汽車人◆新年專題】中國汽車業:變局與重構
    究其原因,汽車業不再是孤立運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移動網際網路、數字經濟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多重疊加,為汽車展開了更加廣闊、更富想像力的應用場景。 2020年同時正值「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規劃編制的轉折之年。這一年,中國明確了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東半球最好的純電動車,幾何汽車,憑什麼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潮流
    吉利從世界177個城市、70多萬汽車愛好者那裡得到靈感,結合自己的品牌戰略思考,最終命名為「幾何學」, 作為吉利控股的獨立子品牌,幾何汽車致力於定位高端純電,成為全球用戶純電移動的優先品牌, 幾何汽車被注入「多維、集中、純粹」的品牌基因,新定義了新能源汽車的進化方向。
  • 電動車是新能源汽車?真是「大錯特錯」,別再蒙在鼓裡了
    有人說新能源汽車就是電動車,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且不說新能源汽車壓根不止電動這一種技術路線,還有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技術路線,其實電動車的發展歷程比燃油車早得多。這樣看來,燃油車才是新能源車吧?早在19世紀20年代,電動車的雛形就已經在歐美產生。
  • 什麼才是一臺好電動車的評價標準?
    看看過去中國市場產品的定義,大多數都是大眾、豐田等這樣的合資品牌左右的。沒辦法,畢竟人家技術在那裡擺著,沒有能力何談定義標準?所以從另一個側面來看,大眾、豐田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引領中國市場,樹立起「定義標準」能力非常重要。
  • 蘋果全速衝進汽車產業 汽車將被徹底數位化
    汽車將會徹底地被數位化,傳統的汽車將會在根本性上喪失競爭力,整個汽車產業的能力體系將會發生徹底的更迭,產業也將會發生徹底的更迭。一蘋果提前發布Apple Car的概率很大。在2020年,儘管美國、歐洲和中國市場受到COVID-19的重創,但矽谷的汽車製造商特斯拉依然可望實現年初制定的50萬輛產銷目標。截至目前,特斯拉在全球範圍內已經投產了兩個製造工廠,分別是位於加州的Fremont工廠和中國上海工廠。
  • 重新定義「高端智能電動車」,長城汽車有什麼底氣與底牌?
    36氪曾報導,李鵬是汽車電子行業的老兵,曾在全球零部件巨頭大陸汽車任職,擔任大陸汽車信息娛樂及智能通訊業務單元中國區業務總監,又在2018年,加入人工智慧初創企業地平線,擔任智能駕駛事業部總經理。
  • 寶馬新iX,全面顛覆消費者對電動車的舊有認識|動點汽車
    文 | 動點科技 作者 | ICEBIN 面對電動車,雖然行業已經發生改變,但是對於消費者而言,你可能認為技術還沒有達到頂峰,或者車型設計看起來很奇怪。而在寶馬公司看來,他們認為消費者不改變的原因是可以而且應該克服的,不應該成為他們選購電動車的障礙。
  • 特斯拉的生存哲學與能源革命
    他認為,專利是大企業扼殺競爭的工具,他想讓其他公司更容易製造電動車,減少碳排放,造福世界,公司也會吸引更多優秀工程師,這些對特斯拉業務至關重要。馬斯克的格局可見一斑。宣布專利後,公司股價觸及新高,被分析師譽為「美國最重要的汽車公司」。電動汽車的革命種子已經播撒開來,成為誘人商機。失敗好過沒有嘗試馬斯克認為,如果沒有失敗,說明你的創新還不夠。
  • 全球汽車技術路線圖在中國爭勝負
    編者按中國汽車市場已然成為全球車企的競技場。眾所周知,汽車將會集聚大量下一代先進技術,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最大的載體、龍頭和抓手。目前,從新能源到智能化、從共享化到網聯化,已經形成全球共識的汽車「新四化」都在中國蓬勃發展。
  • 重新定義「高端智能電動車」,長城汽車有什麼底氣與底牌?
    36氪曾報導,李鵬是汽車電子行業的老兵,曾在全球零部件巨頭大陸汽車任職,擔任大陸汽車信息娛樂及智能通訊業務單元中國區業務總監,又在2018年,加入人工智慧初創企業地平線,擔任智能駕駛事業部總經理。在魏建軍看來,過去30年中國汽車市場最大的紅利是體制機制,公司決策速度快、自主能力強,「我們完全是靠市場吃飯」。「如果我們還看不到顛覆性的變化,那被顛覆的,一定是我們。」
  • 前瞻電動汽車產業全球周報第51期:2019中國最好賣的電動車 不是...
    全球大熱的特斯拉Model 3在中國市場表現不俗,儘管3月才開始交付,仍取得了全年第8、12月第7的好成績。捐錢捐物還自產口罩!新能源車企投身抗疫大戰截至2月8日8時,已有51家汽車行業企業、協會組織及個人加入到了馳援疫情防控工作中,累計捐贈現金、物資及乘用車輛約合6.84億元,負壓救護車兩百餘輛,成立專項基金2.23億元。
  • 廣西貴港多款新能源汽車和電動車將亮相第16屆中國-東協博覽會
    9月12日,廣西貴港市舉行第16屆中國-東協博覽會貴港市新能源汽車與電動車展新聞發布會。在本屆中國-東協博覽會期間,貴港市將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E館舉辦新能源汽車與電動車展,全部以整車車型向中外嘉賓展示貴港生產的30多款新能源汽車和電動車。
  • 改裝車迷的狂歡,歐拉全球電動車改裝嘉年華正式開啟
    改裝車迷的狂歡,歐拉全球電動車改裝嘉年華正式開啟猜你喜歡改裝車迷的狂歡,歐拉全球電動車改裝嘉年華正式開啟>[車友頭條-車友號-吳佩頻道]  12月19日,以「十萬伏特,電力覺醒」為主題的歐拉全球電動車改裝文化嘉年華,於廣州市番禺區國際遊艇城正式開啟。
  • 喬·拜登要給美國汽車界通電,引發電動車行業的一場革命
    新總統許諾將引發美國汽車行業的一場革命 白宮工作人員的變化將導致該國的環境政策發生重大變化,並且已經對加速汽車行業向電氣化的轉變產生了影響。通用汽車(GM)最近發布了一系列公告,概述了成為電動汽車市場領導者的積極計劃,目標是到2025年將其美國銷量的40%電氣化。該公司最近通過關閉電動車復興了悍馬品牌。越野車,而雪佛蘭提供的長期運行博爾特兩廂車。
  • 巴菲特最欣賞的CEO:既是愛迪生+韋爾奇的混合體,也是電動車之魂
    同年12月15日,F3DM在深圳上市,標誌著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力量開始領跑世界。到了2009年,比亞迪在北美國際汽車展上展出了雙模電動車F3DM、F6DM以及純電動車E6,這似乎讓人們看到了比亞迪正在走向一個電動汽車的世界。
  • 豐田掌門人炮轟:若全是電動車,將發生電力短缺
    每經編輯孫志成全球最大汽車集團之一的豐田汽車,如何看待汽車行業的電動化趨勢?據證券時報援引《華爾街日報》報導,豐田汽車的掌門人豐田章男(Akio Toyoda)近日在日本汽車製造商協會年終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他對當前正在興起的「電動車革命」感到不滿。
  • 進軍歐洲市場、推出浩瀚架構,領克汽車打造中國品牌高端化新標杆 |...
    浩瀚架構推出,引領智能電動車新方向;一舉摘得2020WTCR房車世界盃雙料冠軍;正式進軍歐洲市場,開啟全球化戰略。可以說,領克汽車已經成為中國汽車品牌的一張新名片,不斷打造中國品牌高端化的新標杆。徵戰國際頂級賽 事刷新中國品牌形象領克汽車成立四周年,共推出六款車型,全面覆蓋各大細分市場,每款產品個性鮮明的定位,加以堅實的產品競爭力,讓領克品牌在終端市場收穫頗豐。
  • 十萬伏特電力覺醒 歐拉全球電動車改裝嘉年華正式開啟
    吹響汽車潮改集結號,打造全球首個電動車改裝IP,歐拉潮改狂嗨不停歇。12月19日,以「十萬伏特,電力覺醒」為主題的歐拉全球電動車改裝文化嘉年華,於廣州市番禺區國際遊艇城正式開啟。歐拉汽車市場傳播總監姚飛也現身會場,飽覽一眾改裝車型,正如姚飛所說,「現場就像一個畫廊,每個作品都在傳達不一樣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