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我們總以為遠方的風景很美,於是翻了一座山又一座山。其實這些話,都是文青的小躁動,真正的遠方可沒有詩,也沒有他鄉遇知音的浪漫,只有冷到絕望的枯寂。不信?那就來北極圈附近生活一個月,現實會告訴你,原來當下的生活會是如此的美好。
沃爾庫塔,是一座臨近北極圈的俄羅斯城市。這是俄羅斯冬季最冷的城市之一,一年中只有三個月不下雪,最低氣溫曾打破-52℃,與西伯利亞的雅庫茨克有的一拼。但每年冬天,雅庫茨克總是會因為極寒的氣候登上各國熱搜榜,而這座擁有5萬多人口的北方城市,卻逐漸被人遺忘在風雪中。
沃爾庫塔約建於1932年,最早的一批人是蘇聯的勞改犯人。這些犯人除了俄國人外,還有烏克蘭、德國、波蘭等國的俘虜,其中大部分是史達林期間逮捕的政治犯人。上個世紀30年代,該地區發現儲存量驚人的煤礦,於是數萬名犯人被派遣到沃爾庫塔勞改。
所謂的勞改,就是在永久凍土層上修建鐵路,然後下到煤礦裡晝夜不停地挖礦,再把這些煤礦運往蘇聯主要城市。在短短幾年間,大量犯人死於惡劣氣候,傳染病和礦難。僅這一條通往莫斯科的鐵路,就有20多萬名犯人長眠於此,氣候更惡劣的沃爾庫塔,在當時是以高死亡率著稱。
或是因為犯人死亡率太高,又加上暴動等不穩定因素,40年代蘇聯以2倍的高薪,引來了大量的工人。到50年代,沃爾庫塔開始迅速發展,成排的公寓落成,醫院、學校、文化娛樂中心、商店一一俱全。
除了冬季要面對零下四十度的氣溫外,沃爾庫塔的一切都很美好。有不菲的薪資,健全的社區環境,不比剛經過二戰洗禮的聖彼得堡差。所以到後來,哪怕是一些犯人得到赦免,無去可從的人們還是最終留在沃爾庫塔。
由於薪酬高,80年代的沃爾庫塔市一直是北方比較富裕的城市。但蘇聯解體後,沃爾庫塔市的13個煤礦陸續關了8個,從國營轉型到私營後礦工的薪水也大幅度縮減,最後有超過2/3的居民離開了這座城市,而這個數據還是年年縮減。
大量人口的離開,連市中心也處在一片廢墟之中,郊區外的城鎮大都已荒廢在風雪中。那些建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公寓,在失去人類的照看下,每一座都空蕩蕩。一些可同時容納數千人的街區,僅存幾位居民或已是無人居住。在郊外的城鎮街道上,生鏽廢棄的車輛隨處可見,失去主人的房屋比比皆是。一些房子甚至一套兩百美元,都沒人要。
年輕一代的人,很少留下來。不止是因為工作機會少,還與這座城市失去活力有關。老文化中心早已歇業,工作之餘的精神娛樂消遣近乎為零。學校、醫院紛紛倒閉關門,整座城市在人們看來完全沒有希望。
到莫斯科雖然有鐵路直行,但40多個小時的路程,那是遠方中的遠方。如果乘坐飛機,一周只有一趟,每一趟都是居民所承受不了的費用。比起這些不太現實的夢想,當地居民最想要的是一輛能夠在雪地裡通行的車輛。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人們在廢墟上尋找零件,甚至連坦克的鏈條、拖拉機的輪胎都被扒下來改裝。
由於漫長的冬季,上個世紀年代一成不變的建築環境,還有那枯燥煩悶的生活,在沃爾庫塔只要呆一段時間,情緒就會從煩躁,再到低落,最後到沮喪。長期的高發抑鬱症,一直是這座城市面臨最大的問題,但人們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只能給自己的公寓外牆換換顏色,只是大雪一來再鮮豔的顏色,也都黯然失色。
入目望去的荒廢,是一種很難用文字來形容的悲涼。儘管城市中心擁有成排的公寓,但人去樓空的樓房,卻是一座座了無生息的廢墟。或許正如人們所自嘲的一樣,「我們的城市即將死去」。而這,不過是俄羅斯偏遠地區,正在每時每刻發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