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廢墟探險家
當她重新鑽出地面,匯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似乎沒有人發現,剛剛有一個人,曾在那些或褪色、或頹圮的建築中,悄然潛行。 這是潘然玩「城市探險」的第五年。她形容這一愛好「沒有旅遊手冊,沒有導遊講解,不去名勝古蹟,只關心城市裡那些廢棄的、危險的、禁止入內的、無人問津的建築和角落」。
-
城市探險者:廢墟可以離開我,我離不開廢墟
他們尋找、進入、感受一座座廢墟。從關注廢墟到關注人,廢墟不只是城市未知的神秘角落,另類情緒的承載,也是人的生活。離終點還有六七公裡的時候,潘然抬頭,驀然看到了一個巨大的影子:方方正正、灰白色、一大坨。在曠野中,它如同一個有神靈居住的廟宇。她已經和同伴在沙漠裡徒步了九個小時,雙手雙腳扎心地疼痛。他們從下午三點出發,此時已是晚上十二點。
-
黃德華 城市廢墟的內在召喚
在廣州土生土長的黃德華對此有著更深刻的感受,從事藝術創作以來有兩條主線一直圍繞著她,一條是人物寫生,另一條主要圍繞城市、建築與廢墟。據說,廢墟是治療焦慮的一劑良藥。對於城市探險家來說,廢墟承載著歷史、痕跡、時間的流逝以及某種鄉愁,它所顯現的時代感痕跡就像埋藏在我們日常生活裡難以察覺之處。
-
一群動物保護公益人士的「逮狗記」
在她的住處對面,是原南陽幹休所,此時此刻,幹休所已經成為一片廢墟,納入舊城改造的範圍。就在這片用鐵皮圍擋圈起來的廢墟上,一群流浪狗生活、繁殖。永黎說:最多的時候有幾十隻。永黎把這裡的情況發到了救助微信群裡,大夥原本以為因為相鄰中心市場,這群流浪狗不會為吃發愁,賣肉商販丟棄的剩肉殘渣就夠這群毛孩子生活了。
-
把狗狗關在籠子裡養居然更好?為什麼!
1、減少皮膚病的發生在籠子裡是,因為籠子的底部和地面之間有一定的空隙,我們也不用擔心狗狗肚子直接在接觸地面,睡覺時著涼,防止狗狗平時睡覺時在一些潮溼的地方睡覺,感染細菌滋生皮膚病。4、避免人不在家時,狗亂吃東西許多狗狗都有貪吃的行為,當我們出門之後,狗狗可能會在家裡尋找到一些東西,而有些東西可能粘上了食物的氣味,導致狗狗誤食的話,那麼情況就會比較嚴重了。
-
生活方式 | 城市探險:尋求時空廢墟的未知之旅
城市探險(Urban Exploration,Urbexing),廣義上是指對各種城市廢墟或隱秘建築,如地下道、防空洞、被廢棄的廠房或煤礦、停工的遊樂場等的探險活動。近年來,城市探險在歐美國家已發展成為一種頗引人注目的休閒活動和生活方式,在國內也越來越受到不同族群的追捧。公認最早的城市探險活動之一,可以追溯到18世紀末的法國巴黎。
-
養在籠子裡的兔子一夜之間變大蛇!這是怎麼回事?
浙江杭州的金先生來電:餘杭清合嘉園東區,我們小區發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小區業主把兔子都養在草坪上,早上兔子不見了,後來發現是蛇把兔子吃掉了,蛇在籠子裡出不來了。業主拍了照片,不太清楚,但是業主群大家都在討論。清合嘉園東區在餘杭仁和鎮上,緊貼杭寧高鐵和長深高速,與河道相鄰。
-
城市與社會 | 用影像為廢墟和巨神建檔,他在討論什麼
廢墟裡有什麼?誰製造了廢墟?學生時代起,姚瑞中就對廢墟有了興趣。大學時他曾為知名攝影師阮義忠做暗房助理。拍出《正方形的鄉愁》的阮義忠通過紀實攝影關注臺灣的風土人文,他對姚很是不解,「你幹嘛沒事跑去拍這種廢墟?」姚在一次採訪中回顧這段過往,笑稱,「我就好好好,是是是,然後繼續拍」。
-
不忍心將狗狗關進籠子裡,其實掌握正確方法對狗狗是有好處的
近年來,養狗的人增加了,在人們的印象中,狗是乖巧可愛的,但是,養狗的人都知道,無論多麼聰明的狗種,在現實生活中都是非常調皮的,經常會做出讓主人為難的事情,雖然也有人把狗關在籠子裡,但大部分的飼主不能把狗關在狹小的空間裡,所以放任狗在家裡玩耍,他們不知道的是,如果掌握了正確的方法,把狗放在籠子裡對狗是有好處的
-
廢墟探險,城市郊遊
(摘自白夜行城市探險小組公眾號,下文不再重複)「霸王」是劉楊驁在小組裡的代號,源於他的網名「只有霸王」。隨著組員一來二去的交談,劉楊驁的網名慘遭腰斬,末了只剩尾巴的一截。同樣,依媒體的習慣,白夜行從事的活動本應叫「城市廢墟探險(Urban Exploration)」,專指一群熱衷到廢棄建築物裡窺探的人;而圈子裡圖方便,乾脆摘兩個字,只講「城探」。
-
巴基斯坦封城後大量寵物無人照料,有些貓狗關在籠子裡窒息而死
據外媒7日報導,在巴基斯坦的寵物市場裡,人們發現了被關在籠子裡的貓、狗和兔子的屍體。隨著冠狀病毒的蔓延,巴基斯坦的主要城市被封鎖,許多商店被迫關閉。只有出售食物和藥品等基本生活用品的市場攤位才獲準繼續營業。
-
蝙蝠、穿山甲和籠子:野生動物們的報復
「昨天,我們把野生動物關進籠子,吃了它們;今天,十幾億人被隔離在家,好像野生動物把我們關進了籠子。」——網絡金句——圖自網際網路截至到2月11日,全國確診病例超過四萬,死亡人數超過1000人,疑似病例超過兩萬。這場疫情的影響,對武漢人民、湖北人民,甚至中國人民,不亞於一場戰爭的烈度。
-
抑鬱的俄羅斯城市:冬季最低-50℃居民生活壓抑,城市荒廢如廢墟
所謂的勞改,就是在永久凍土層上修建鐵路,然後下到煤礦裡晝夜不停地挖礦,再把這些煤礦運往蘇聯主要城市。在短短幾年間,大量犯人死於惡劣氣候,傳染病和礦難。比起這些不太現實的夢想,當地居民最想要的是一輛能夠在雪地裡通行的車輛。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人們在廢墟上尋找零件,甚至連坦克的鏈條、拖拉機的輪胎都被扒下來改裝。
-
臺抓娃娃機現活鸚鵡 撿拾者:找不到籠子才放進去
鸚鵡已經被移出,剩下放飼料的鐵盤。(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原標題:繼龍蝦、螃蟹後,臺灣抓娃娃機內又現活鸚鵡!目擊民眾認為臺主虐待動物報案,業者則說是撿到這隻鳥,臨時找不到籠子才放進去,警方一早將聯繫動保處,認定有無構成虐待。據報導,昨晚網友看到一隻疑似綠頰小太陽鸚鵡單獨被關在選物販賣機臺內,一旁還放有飼料、木箱,發文指「也太扯,縱使機臺可能沒再用,但鳥也可能缺氧而死吧」。照片傳出後,網友直呼誇張,氣憤說是虐待,認為不道德。
-
空城之後:從卡爾維諾《馬可瓦爾多》思考城市中的動物與人
在1984年1月發表於《紐約時報》的書評文章《卡爾維諾的都市寓言》中,作者Franco Ferrucci認為,《看不見的城市》中那種被讀者廣為稱道的敘事方式,在《馬可瓦爾多》中就已經有所體現;前者更像一種記憶,後者則傳達出了生活的一種感官上的、可觸碰的質感。義大利作家伊塔洛·卡爾維諾小說主人公馬可瓦爾多是城市裡的一位藍領工人。他有一個矮胖老婆和四個孩子。
-
央視播出「90後導演」用鏡頭記錄城市動物與人類生活,看完驚呆
可惜的是,隨著文明的高速發展,人類靠侵佔自然來擴充城市,與自然和諧相處,似乎已經成了一種奢望。和大自然一起被佔領的,還有動物們的家。當森林逐漸被鋼筋水泥替代,動物們也失去了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遠離人類、遠離城市,似乎已經成了野生動物唯一的選擇。
-
貓適合在籠子裡養嗎
貓咪的性格本身喜歡獨立、自由,不喜歡被關在籠子裡,貓咪是很聽話的,不像狗狗有很大破壞力。貓咪是適合放養的動物,不過特殊時期籠養也是有必要的,例情況而定。情況二:主人外出不在家,貓咪單獨相處時家中無人的時候,貓咪無聊容易到處玩耍,弄壞家裡的盤子家具等,出門前要把貓咪關在籠子裡。
-
花園裡的哲學:為什麼廢墟會吸引我們?
肯特是伯靈頓郡帕拉第奧圈子裡的一員,也曾被沃波爾稱為「現代造園之父」。不久之後,他也對用廢墟裝飾公園展現了極大的興趣。在斯託,他改造了由查爾斯·布裡奇曼(Charles Bridgeman)在1714年建造的一座花園。在佩因斯希爾,還有一座屬於古怪的漢密爾頓(Hamilton)勳爵的花園,也是肯特最精雕細琢、最為人稱道的花園之一。在這裡,他命人建造了一系列的場景,這些人工元素之中就包含了一處廢墟。
-
世界工業城市的廢墟漫遊,科幻電影裡的城市末日,衰敗的見證者
大家好,這裡是Crystal的旅遊小記,分享旅遊趣事,記錄美好生活。自工業革命伊始,這個世界就開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鋼筋水泥、高樓大廈,一切發展得太快了,出門娛樂有電影院、商店、遊樂場,出門旅行有民宿、酒店、快捷賓館。
-
「廢墟獵人」的第1223次探險:廢棄醫院的地下室裡有什麼
他說了自己為什麼會喜歡這樣:其實廢墟裡那些東西不可怕,可怕的是人。這群人管自己叫「廢墟獵人」。廢墟獵人在日本,有一座名叫「軍艦島」的島嶼,由於政府經濟轉型,島上居民於1974年集體遷出。這裡也是廢墟探秘愛好者們to-go-list上的必去地之一。在世界範圍內,類似軍艦島這樣的廢棄之地不勝枚舉,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專門前往城市以及周邊地區的廢棄場所:沒有工人的工廠,沒有醫生的醫院,沒有乘客的地鐵······總之一切失去人類活動的廢墟,都是這群人的心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