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韓信出川成功而諸葛亮卻失敗,他倆誰的軍事能力更強?

2020-12-03 小馬談今古

為什麼韓信出川成功而諸葛亮卻失敗,他倆誰的軍事能力更強?

所謂時勢造英雄,韓信和諸葛亮都是亂世中的英雄。他們都有卓越的軍事能力,一個助漢高祖劉邦打下大漢天下,一個幫漢中王劉備奪得三分天下,他們的事跡一直被後世傳揚。

韓信被稱為兵仙,諸葛亮甚至被後世神話。但當年韓信能夠率軍出川,最終幫助劉邦統一全國。而諸葛亮儘管前後經歷了五次北伐,可最終的結果是,他不但沒能統一全國,甚至連出川往前挺進一步都沒能做到。他倆誰的軍事能力更強呢?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1、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諸葛亮意圖明顯毫無隱藏

同樣對待強敵,韓信在暗,諸葛亮在明。當劉邦被項羽封在偏遠的漢中的時候,劉邦在張良的建議下,燒掉棧道,一開始就做出了不想再返回中原,而只是在漢中當一個藩王的樣子。這也讓項羽不再把劉邦放在心上,相信劉邦再也不會出來鬧事。同時,負責鎮守三秦的章邯等人也麻痺大意,沒有著力去準備。

諸葛亮北伐的做法完全不是這樣的。諸葛亮北伐的計劃卻人皆盡知,毫無隱蔽性可言。曹操肯定早就做好了準備。

2、韓信兵行險著,諸葛亮以硬碰硬

韓信不愧為兵仙。兵行險著,在明修棧道的掩護下,暗度陳倉。以至於當韓信兵臨城下的時候,雍王章邯還不相信,認為報告的士兵說謊。

而諸葛亮的做法完全不一樣。他的整個進攻,都顯得四平八穩,哪些部隊當前鋒,哪些部隊負責糧草押運,哪些部隊負責策應,都分配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就是要硬碰硬的節奏。

3、韓信置之死地而後生,諸葛亮為人事丟掉勝利。

韓信在打仗的時候,為了勝利,往往「置之死地而後生」。

諸葛亮卻不一樣,他要特別考慮人事,確保傷亡最少,不多冒險。但是,考慮人事太多,卻實在無法取得戰爭的勝利。

所以,韓信是捧心西子,出奇制勝,義無反顧,有勇有謀。而諸葛亮卻是瞻前顧後,四平八穩,不願冒險。所以韓信整體的軍師實力還是要強於諸葛亮的,這也和他們的年齡有關係,韓信當年風華正茂,諸葛亮出川時卻已垂垂老矣!

相關焦點

  • 韓信一次出川成功,諸葛亮六次失敗,韓信:我的成功路你複製不了
    ,隱有難以壓制的趨勢,諸葛亮深知必須樹立起「先帝遺志」這面大旗,才能將蜀國上下人心凝聚團結;因此他親率大軍北上伐魏,可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諸葛亮六出祁山均以失敗告終,莽莽群山,就像一道無情的鋸齒,將他的北伐之夢斷送在悠悠山谷之中,諸葛亮微眯著疲憊的雙眼,望向山頂凝結的白霧,想起數百年前,韓信曾順利出川攻楚,而自己卻被茫茫大山困在蜀地不得動彈,他布滿溝壑的臉上滿是不甘與哀傷.......
  • 韓信僅打1次就出川,諸葛亮攻了5次都出不了,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面對難於上青天的蜀道,韓信與諸葛亮有著截然不同的結局。那麼為何韓信可以打出四川,助劉邦奪取天下,而神機妙算的諸葛丞相卻接連五次出川都均以失敗告終呢? 吃了韓信的「苦」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五次攻打曹魏政權皆以失敗告終,最後死在戰場蓬帳之中,令無數人悲痛唏噓。
  • 韓信能出川,而諸葛亮卻出不了川,其中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以強擊弱VS以弱擊強 設想一下:假如諸葛亮北伐時,曹魏仍然集中主力,一心伐吳,那麼,他將多麼愜意呀! 諸葛亮自然無福消受這樣的「好運」,但是,劉邦、韓信卻有這樣的「福氣」。 劉邦、韓信還定三秦時,項羽完全沒搭理。
  • 韓信和諸葛亮都提十萬兵馬出川,為何韓能掃平天下而諸一事無成?
    在我國歷史上,西漢初年的韓信(前231—前196)和東漢末年蜀國的諸葛亮(181—234),他們都曾經先後曾經親率大軍出川北伐,一個橫行天下,掃除群雄,傳檄而定,平定天下;一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六出祁山,無功無功而返。
  • 劉備臨死前,為什麼將內外軍事大權交給李嚴而不是諸葛亮?
    白帝城託孤筆者認為,劉備這麼做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李嚴的軍事能力更勝一籌劉備身為君主最大的優點就是之人善用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軍事能力被吹得神乎其神,火燒瞭望坡、草船借箭、借東風火燒赤壁,然而正史當中這些事情與他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實際上根本沒有直接證據表明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很強悍,反倒是他指揮的戰役大部分都以失敗告終。
  •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到底怎麼樣?
    諸葛亮劇照陳壽在三國志裡面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奇謀為短,治戎為長『』加上諸葛亮北伐沒有大獲成功,因此近幾年來來,有不少人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持懷疑態度,甚至是黑,說他軍事才能一般或不行那我們就來一起看看諸葛亮軍事才能到底怎麼樣
  • 諸葛亮和郭嘉究竟誰更厲害 揭比諸葛亮還厲害的謀士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都認為諸葛亮是古代最聰明最厲害的謀士。但是,也有人說還有謀士比諸葛亮還厲害,他就是郭嘉。那麼,你認為諸葛亮和郭嘉究竟誰更厲害呢?對於這個問題,有人支持郭嘉,有人支持諸葛亮。誰更厲害一些,我們比較一下吧!
  • 同樣是足智多謀的奇才,郭嘉和諸葛亮對比,誰綜合能力更優秀?
    如果總分各是5分:綜合能力算1分,代表作算1分,名氣算1分,功勳地位算1分,再單獨把能力中的軍事謀略拎出來算1分。諸葛亮和郭嘉總體上能打成4比2,諸葛亮只在軍事謀略上稍遜一籌,代表作打成平手,其他方面完勝。1、綜合能力——諸葛亮+1:郭嘉幹的是軍事參謀工作,而諸葛亮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學等方面樣樣出色。
  • 《三國演義》中是否對諸葛亮的實力誇大了?歷史諸葛亮是怎樣的?
    在以前,我看到關於諸葛亮的討論,都是非常肯定他的治國能力。諸葛亮身上存在的爭議,主要就是軍事能力。有的人認為他是軍事家,有的人說他軍事不行。但是到了如今,自媒體流行,開始出現了為了黑諸葛亮而黑的人了,說諸葛亮治國也不行了,窮兵黷武,搞垮蜀漢,蜀中百姓都紀念劉禪而怨恨諸葛亮,就是因為諸葛亮導致蜀漢滅亡。
  • 諸葛亮六出祁山,祁山位於現在的哪裡?為何軍事意義如此重要
    三國時期,有許多的山川河流都被列為軍事戰略要地。而在諸葛亮生前,就曾視一座山為軍事要地,數次北伐都想要奪取下來,此山便是祁山。諸葛亮六出祁山又被看作六次北伐。但諸葛亮"六出祁山"也僅僅是《三國演義》中的說法。實際上,正史中的諸葛亮只進行了五次北伐。那麼祁山既然如此重要,它又在如今的哪裡呢?
  • 同是十萬兵馬出川,為何韓信能掃平天下,而諸葛亮卻一事無成?
    「武廟十哲」分左右兩列,各五人,除了漢張良之外,都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將領,這其中,排在左列第二的是漢淮陰侯韓信,而在其後排在第三的就是季漢丞相諸葛亮。他們位次相近,可見歷史地位也是非常接近的,但問題就在於,當初韓信統兵可是「百戰百勝」的,而諸葛亮卻是「六出祁山」而未果。這其中到底有什麼奧秘呢?
  • 如何評價諸葛亮的軍事能力和在歷史上的地位?
    軍事成就從諸葛出山到諸葛病逝一生也是輝煌的,茅廬計定三分天,分兵徵益奏凱歌,援劉攻張調後方,輔後平內國泰安,討魏收姜續蜀運。能當帝王的絕非乏乏之輩,蜀漢昭烈帝劉備初見諸葛就被其才華折服。「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劉備拖孤時「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 六出祁山無功而返,被神化諸葛亮領兵打仗的能力到底如何?
    ——陳壽 在三國演義中被神化的諸葛亮到底真實的領兵打仗的能力怎麼樣呢?諸葛亮是否如同三國演義中被神化的那樣,料事如神,呼風喚雨,百戰百勝呢?真實的諸葛亮是個什麼有的人呢?軍事才能如何?借用一位網友對諸葛亮的評價:只能說四平八穩吧。感覺三國也沒啥特別突出的軍事人才,諸葛亮本來是想當張良的,結果又要當蕭何,又要當韓信。
  • 古代兵家四大流派的代表人物都有誰?諸葛亮和項羽都位列其中
    兵權謀:韓信兵權謀家,即戰略家,班固言其特點為「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後戰,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者也」。兵權謀家注重軍事戰略研究,兼通形勢、陰陽、技巧各派之長,實是兵家的魂魄所在。權謀家兵法是當時戰爭和治兵經驗的總結,包含一系列戰略戰術原則和豐富的軍事辯證法思想以及治兵作戰的哲理。
  • 三國名將諸葛亮,其軍事能力竟然如此強悍,歷史答案令人詫異
    諸葛亮作為歷代王朝名將,軍事能力不容小覷。在蜀漢內政中,諸葛亮發現獎懲分明,巧妙處理各國之間的政治關係,他的治國方針也受到後人的廣泛推崇和讚揚。公元211年,諸葛亮前往蜀地出徵,在這場戰爭中,諸葛亮似乎沒有表現出什麼特別之處,但在後來的南徵戰爭中,諸葛亮嶄露頭角。
  • 諸葛亮英明神武,為何卻攻不下陳倉?韓信逆襲項羽神話或不可複製!
    為避免更大損失,諸葛亮只好收集殘兵退回漢中。就這樣,形勢最好的第一次北伐宣告失敗。諸葛亮上表自貶為右將軍,至於馬謖的結局,有多個版本,《三國演義》的說法是被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此外還有下獄後被殺、下獄後死於獄中等多種說法。 馬謖該不該殺?這個問題一直有很大的爭議。易中天教授認為,馬謖可殺,可不殺。
  • 東吳的四大都督分別是誰,誰的軍事能力更強,應該如何排名
    那麼東吳都出過哪些人才,首當其衝的就是東吳最高的軍事指揮官——大都督一職。能夠擔任東吳大都督的人都是棟梁之才,曾經擔任過東吳大都督的分別有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那麼這四個人按照軍事能力排名孰強孰弱呢?今天小潭就分析下,屬於個人觀點。第一名——周瑜周瑜排名第一可以說是當之無愧。
  • 劉邦出川僅用1月,為何諸葛亮7年仍原地踏步?有個冷門原因
    韓信制定"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計劃,表面上大張旗鼓修劍閣棧道,讓關中的將領誤以為漢軍將軍從劍閣方向出兵,成功把關中將領玩弄於股掌之間。而韓信背地裡早就偷偷運兵運糧走水路繞過崇山峻岭到達陳倉戰場,在韓信神一般的軍事指揮下不費吹灰之力拿下漢中地區,直接威脅關中的安全。
  • 劉備臨終之前,為什麼將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交給諸葛亮呢?
    事後證明劉備沒看走眼,諸葛亮後來沒聽劉備之言重用馬謖,結果馬謖「失街亭」,致使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諸葛亮無奈上演了一出揮淚斬馬謖的大戲。 不知為什麼?就在劉備臨終前,他把李嚴提拔為與諸葛亮平起平坐的託孤大臣——以李嚴為中護軍,統管內外軍事,把兵權交給了李嚴。 從李嚴後來所作所為來看,(李嚴後來追求個人利益,最終被諸葛亮廢為平民),以劉備識人之能似乎看走眼了。 因此後人認為劉備臨終提拔李嚴乃倉促之舉,有分諸葛亮權力之嫌。
  • 諸葛亮六出祁山失敗的六大原因
    大家知道,蜀國諸葛亮曾經六出祁山伐魏,卻都以失敗告終,最後還不幸身亡。這是什麼原因呢?依小編之見,原因共有以下幾點: 一、蜀道艱難,運糧不便。 去攻魏國,捷徑就是去攻長安,然而去長安的路除了陳倉外,其餘小路盤涉艱難。只要魏軍在陳倉艱守不出,就很難進攻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