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有沒有守陵人?如果有的話,是蒙恬後人還是王翦後人?

2020-12-21 歷來現實

古代帝王陵墓一般都會安排守陵人守護,作為千古一帝,秦始皇追求厚葬,無論從皇陵到兵馬俑的豪奢設置,都可以證明他的驕縱心態,其陵墓有守陵人這一點也可以確認,但守陵人到底是誰,史書未見記載,民間則說法不一。

有人考證說,守陵墓的人是大將蒙恬的後代;有人不同意這種說法,說守陵墓的人是秦始皇大將王翦的後人。

秦始皇是個很複雜的人物,歷代皇帝都把他封為中國最偉大的人,說他讓中國完成了統一,要不然大家當皇帝也沒有那麼大的派頭。

可是中國的士大夫也有不少人反對他,說他是一個大暴君,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說他雖然統一了度量衡和文字,但同時也"統一"了人們的思想,禁錮了自由,破壞了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難得局面,讓中國從此錯失了進入文明國家的機會,走進了一個封建專制的死胡同。

但秦始皇當政的時候,人家自己可不這樣想,人家覺得自己雖然殘暴了點,但畢竟滅了六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所以他自己號稱"始皇",讓接班人"二世"、"三世"繼承大業,千秋萬代永不變色。

秦始皇躊躇滿志地說:"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

可是自己精心畫下的宏偉藍圖,沒有多久就成為一個笑話。始皇帝沒有變成開始,幾乎成為終結,"始"變成了死。江山完了,二世胡亥死了,自己的後人也死光光了。幸好秦始皇的皇陵修造得比較牢實,沒有遭遇大的破壞。而且後世還有人為他守陵,秦始皇在九泉下可以嘚瑟了。

說到這裡,大家心裡一定大惑不解,秦始皇后人都沒有了,誰來為他守陵?

秦始皇是個大暴君,自稱"寡人",靠的是威權統治,沒有幾個大臣對他是真心,只是懾於他的淫威才跟著他。真正受到他重用,對他死心塌地的只有蒙恬。

蒙恬是秦始皇開疆擴土、掃蕩六國的大功臣,是最受器重的大臣之一。在公元前221年攻下齊國的時候,蒙恬就因為立功被封為內史。不僅如此,秦始皇不僅把軍事大權交給蒙恬,還把國家內政交給蒙恬的弟弟蒙毅,官至上卿,讓滿朝文武都妒忌得要死。

真正讓蒙恬為秦始皇立大功的,是他討伐匈奴的壯舉,但蒙恬徵戰匈奴,並不僅僅是因為匈奴襲擾我邊境,侵犯大秦領土,而是因為秦始皇的迷信。

公元前215年,燕人盧生給秦始皇獻了一本書,裡面有個預言說"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一生做了不少壞事,心裡有鬼,唯恐別人把江山奪去,看了這個則預言驚恐不已,覺得這個亡秦的「胡」就是胡人的意思,立馬派大將蒙恬兵去討伐匈奴,想解除匈奴對自己政權的危脅。

蒙恬沒有辜負秦始皇對自己的信任,帶領30萬大軍如願以償地收復河套地區,把匈奴打的服服帖帖,不敢再襲擾中原百姓。歷史上的君王都多疑,秦始皇更是個疑心很重的皇帝,對身邊的大臣幾乎沒有一個信任的,對蒙恬兄弟卻是例外。蒙恬在外面帶兵抵禦匈奴入侵十幾年,他的弟弟蒙毅在宮裡受到秦始皇厚待:"位至上卿,出則參乘,入則御前"。(《史記·蒙恬列傳》)

兄弟倆一個主外一個主內,幾乎壟斷了秦國大權,受盡恩寵,換了是別的大臣,的確是難以想像的。 而且秦始皇在考慮接班人的時候,也非常信任蒙恬,希望他能為秦國將來的國君保駕護航,成為"顧命大臣"。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焚書坑儒,四百多儒生在鹹陽被殺,太子扶蘇表示反對,提出不同意見,秦始皇大怒,讓他到蒙恬那裡當監軍。表面上看,秦始皇此舉是不信任蒙恬,也反感扶蘇,其實是讓扶蘇去基層鍛鍊,跟蒙恬建立感情,為日後接班鋪路。

正因為蒙恬受到秦始皇重用,趙高在發動政變時才將其逼死。也正因為蒙恬跟秦始皇的特殊君臣關係,有人認為這麼多年為秦始皇守皇陵的,一定是蒙恬後人。

可是據考證,蒙恬的後人已經被趙高斬草除根,斷子絕孫。因此,蒙恬後人為秦始皇守陵的可能性很小。所以說很多學者認為,守陵人另有其人,他們不是別人,而是秦國大將王翦的後人。

王翦曾是秦國四朝元老,歷任多年相國,不管是範雎、蔡澤,或者是呂不韋,都對他尊敬有加。

可是他卻厭倦了官場傾軋和勾心鬥角,在攻下燕都之後,隨即和秦始皇進行了徹夜長談,誠懇表示自己要解甲歸田。

當時秦國的統一大業才完成一半,正是用人之際,秦始皇怎麼肯放。

但王翦去意已決,而且還向秦始皇對日後的軍事戰略和政治方針做了安排,並推薦了其他將領接過自己的重擔。

後來滅楚的時候,王翦因秦王請求復出一次,完成使命後,堅決歸隱,君臣相擁,含淚而別。

王翦急流勇退,得以善終,沒有被趙高清洗,也沒有被劉邦項羽迫害。

王翦的後人家族興旺,分布在陝西富平縣一帶,具有守候秦陵的條件,也有守候秦陵的動機。

相關焦點

  • 秦始皇陵有沒有守陵人?現在是否還守護著驪山地宮?
    說到秦始皇陵有沒有守陵人,紫陌認為是有的。我們在一些有關盜墓的影視劇中也看到過有守陵人的存在,在現實的歷史當中也確實有這樣的一種職業。在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秦朝直到病逝也沒有修建完成,在秦二世胡亥即位後又接著修建了一年才草草完工,歷時39年。據史料記載,秦始皇陵中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而秦始皇陵兵馬俑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只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是陪葬品。還有現今在秦始皇陵四周已探明的有400多個陪葬坑都是皇陵的一部分,可見秦始皇陵的宏偉。
  • 始皇陵的神秘守陵人蒙氏一族,曾將項羽驅趕出去,如今徹底消失
    在清朝時期,修建皇陵後,常常會安排專門的人前去守陵,這些人並不是任意的人,而是宗室親貴才有權力,這本就是一個苦差事,因此需要精銳去協助看守。直到現代社會,古代的墓葬群成為現代的墓園,並且成為政府的管理地,不能隨意改造,並且嚴格管理,不允許受到破壞,因此守陵人也就逐漸消失在歷史中,如今傳說中的守陵人則回歸村裡成為了一名知名的人物。
  • 守陵人職業大揭秘,他們每20年換一次班,傳聞至今仍守護秦始皇陵
    說起歷代帝王的陵墓,秦始皇陵可以說是其中著名的古墓。秦始皇陵墓是世界上規模大、結構特別、考古價值極高的陵墓之一。秦始皇為了建這個陵墓前後共花了四十多年,所花費的金錢更是不計其數,單從兵馬俑就能看出這個陵墓的壯觀級別。秦始皇陵除了因為兵馬俑的壯觀而聞名之外,還因為這個行業讓這個帝陵變得不一般。那就是守陵人。
  • 王翦打仗有個惡習,讓秦始皇覺得十分心疼,但每次只能咬牙容忍
    他們攻城略地策馬長嘯,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的遐想,也留下無數的爭議。比如關於趙國的李牧、廉頗,秦國的白起,王翦都是歷史上的赫赫有名的戰將,而前三位的知名度遠遠超越王翦。
  • 秦始皇手下五大名將排名,章邯倒數,蒙恬第二,第一心服口服
    這兩個字會讀的應該不多吧,更別說這個人了,但是一說他的孫子輩都有誰你就知道了,蒙恬、蒙毅是他的孫子,他便是蒙恬蒙毅的爺爺,是秦國的大將軍。蒙驁對範雎說:「我想要自殺」。範雎很吃驚的說:「將軍你何出此言?」蒙驁回答說:「你是丞相,我是將軍,全天下人都知道這事。現在韓國搶了你的地,你還拿不回來,讓我這大將軍的老臉往哪擱?」
  • 秦始皇手下的五大名將,章邯僅排第五,蒙恬排名第二
    今天我們說一說秦始皇手下的五大名將1、大將王翦王翦,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東北)人,秦代傑出的軍事家,是繼白起之後秦國的又一位名將。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
  • 王翦手握60萬秦國精銳,如果造反的話會成功嗎?說了你可能不信
    導語:王翦手握60萬秦國精銳,如果造反的話會成功嗎?要知道當時秦始皇要對付最難纏的楚國時,向王翦、蒙恬等一眾將領詢問,王翦回答說要60萬大軍,但是一個年輕將領李信卻只要20萬人,於是秦始皇啟用李信,結果被楚將項燕打的打敗,無奈之下秦始皇向王翦道歉並給了他60萬大軍攻打楚國,那麼此時手握60萬大軍,還都是秦軍精銳的王翦,如果想要自立為王造反的話,率軍回師有沒有可能成功呢?
  • 秦軍如此強悍,為何劉邦能殺進鹹陽,當時名將蒙恬,王翦在哪裡?
    蒙恬是名將,而且是秦始皇后期最為倚重的一個名將,可謂是後起之秀,秦始皇讓他帶領著這30萬大軍,北逐匈奴修建萬裡長城。但是,在秦二世胡亥當了皇帝之後,蒙恬也就被殺了。蒙恬被殺之後,他帶領的30萬秦軍,就交到了副將王離的手裡。
  • 秦始皇陵中到底藏有多少水銀?專家:周邊的石榴樹已說明一切
    秦始皇登基後不久,就急著為自己的後事著急,開始建陵。可以說,他的陵墓極盡奢華,從出土的兵馬俑就可以看出一二。據了解,秦始皇為了害怕後人盜取他的陵墓,在其墓穴裡面做了無數的機關,陵墓裡面還放了很多水銀。很多人問,秦始皇陵究竟隱藏了多少水銀呢?大家只要看陵墓旁邊的石榴樹就可以得知一二了,真相讓人不敢相信!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 《大秦賦》滅六國怎麼沒有蒙恬?秦始皇:朕要的不是六國,是天下
    秦始皇嬴政奮六世之餘烈,終於統一天下,秦始皇所要的「天下」,並非只有「六國」,在南方,尚有百越之地,在北方,尚有強敵匈奴。嬴政建立秦朝的過程中,蒙氏和王氏兩族名將輩出,居功至偉。在《史記》中,司馬遷認為王氏一族的代表人物是王翦,而蒙氏一族代表人物不是蒙驁或蒙武,而是蒙恬。
  • 蒙恬、王翦在哪裡?
    那麼當時的秦國大軍在何處、秦國名將諸如王翦、蒙恬又在幹什麼?  實際上,在秦統一天下之後,其主力部隊基本上可以分為三部分,一個是南徵百越的秦軍,一個是駐守上郡的邊軍,以及全國各地的邊軍。  1、南徵百越之軍  這支部隊的將領,很可能正是秦將王翦,根據《史記·王翦列傳》的記載,秦將王翦在率軍攻滅楚國之後,便又率軍攻打百越,不過秦國正式攻打百越的時間,目前尚有爭議。
  • 秦始皇死前說了此話警示後人,至今兩千多年無人敢動始皇陵!
    一直到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秦始皇陵才修建好,此時的秦始皇已經去世。秦始皇陵共修建了39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現了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但是,秦始皇的這些努力沒有白費,如今能夠稱為中華民族的驕傲,這些成就都要歸功於一點,那就是他沒有被盜掘。
  • 王翦為秦始皇開疆拓土,對秦國功績卓著,秦朝滅亡後其家族命運如何?
    之後王翦又南徵百越之君,平定江南之地,此後王翦失去了史料記載,王翦之子王賁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隨同始皇東巡,並南登琅邪,始皇在此留有「琅邪刻石」,之後王賁在史料中也失去了記載。
  • 蒙恬自殺為秦國敲響了喪鐘
    自此,蒙恬駐守秦國北部的上郡十餘年,有力遏制了匈奴的南侵。秦始皇始終對蒙氏尊寵倍至,蒙恬的弟弟蒙毅官至上卿,始皇帝外出巡遊都由蒙毅陪同,趙高犯罪,始皇帝派蒙毅處理,蒙毅認為趙高依法當處死。但,始皇帝卻赦免了趙高。也正因此,趙高的心裡埋下了對蒙氏兄弟的恨。
  • 王翦為秦始皇滅楚,逼死項羽祖父項燕,秦朝滅亡後其家族命運如何
    之後王翦又南徵百越之君,平定江南之地,此後王翦失去了史料記載,王翦之子王賁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隨同始皇東巡,並南登琅邪,始皇在此留有「琅邪刻石」,之後王賁在史料中也失去了記載。
  • 秦朝大將王翦:他手下有六十萬兵,秦始皇為啥不怕他造反?
    秦始皇是個狠人,他從來不信任別人,不管是他的生身父親呂不韋,還是他的長子扶蘇,都直接或間接死在了他的手裡。但是有一員大將,手下六十萬兵,秦始皇卻信任他,不怕他造反,這是為什麼呢?秦始皇當時想培養新將領,畢竟如果只靠王翦王賁父子,那大秦的軍隊恐怕要變成王家軍吧?於是秦始皇問王翦需要多少人能滅了楚國?王翦久經沙場,當然知道楚軍的厲害,於是說六十萬!聽到這話,秦始皇就不開心了,六十萬軍隊,你要是趁機造反,我可怎麼辦?於是嘲笑道,將軍老了,這事還是交給年輕人吧!
  • 秦始皇重用的那些名將,在劉邦項羽滅秦時,為何沒有出手幫助秦國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滅亡韓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亡齊國,繼而完成了吞併六國,一統江山的偉大業績。這10年的時間裡,為秦始皇立下汗馬功勞的將軍數不勝數。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有王翦、王賁父子,蒙武、蒙恬父子,李信和章邯。
  • 王翦到底有多厲害?秦滅六國,有三個國家都是他消滅的!
    所以,在秦滅韓之戰中,秦王嬴政沒有將王翦這位王牌派出,而是讓內史騰領兵攻打韓國。不過,在吞併韓國之後,秦王嬴政還是讓王翦來指揮秦滅趙之戰。秦始皇十八年(前229年),王翦從上郡發兵,下井陘,與楊端和軍兩軍呼應。準備一舉攻滅趙國。雖然經歷了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的重創,此時的趙國已經是非常虛弱了。不過,王翦遇上了趙國的名將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時間。在僵持不下之際,王翦採用反間計,除掉李牧。
  • 大名鼎鼎的王翦,在一次出徵前,為何多次向秦始皇要良田和豪宅?
    野心勃勃的秦始皇並不滿足於眼前的現狀,開始了橫掃六國的爭霸之旅。在橫掃三晉之後,秦始皇想趁士氣大漲的時機將楚國也收入囊中。這時秦始皇身邊有兩員大將——王翦和李信。最初李信和蒙恬率兵一路高歌猛進,李信還順利攻下了楚國的鄢郢。然而在李信要繼續西行與蒙恬會師時,一直示弱的項燕積蓄力量,突然率領楚軍尾隨李信軍隊,追了三天三夜不曾停息。面對突發狀況,李信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最終李信兵敗逃走。
  • 秦始皇還有後人存世嗎?如果見到這4個姓,那十有八九是他的子孫
    而且,在秦始皇去世後,胡亥為了爭奪權力,聯手李斯和趙高几乎將自己的兄弟姐妹殺了個精光。而唯一留下來的血脈公子扶蘇的兒子子嬰,最後也被項羽殺死,理論上說,秦始皇一族算是被斬草除根。 但在2000年,考古學家在《古事紀》和《新撰姓氏錄》裡又有了新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