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歷史人物館介紹的是一位人人皆知的人物,劉備劉皇叔。這個人真可謂是無人不知啊,可是他的人物形象的精髓,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不妨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吧。
劉備本是中山靖王的後裔,後來家道中落,以織席販履為業。說白了就是賣草鞋的,後來發生戰爭時,各諸侯也藉此嘲笑他織席販履之徒。劉備確實是有大抱負,一心想匡扶漢室,為拯救天下蒼生。他的事業從桃園結義開始。
丟失徐州顯示其超高的容忍陶謙以劉備為仁慈之君,將徐州讓與劉備,劉備拒絕不肯接受。後來陶謙病故,劉備只好以「代管徐州」坐鎮徐州。好不容易有了根據地,誰成想呂布到來,他接納了呂布,讓其屯兵小沛。
有一日劉備將徐州付與張飛看守,囑咐張飛不許飲酒。張飛本性難移,與眾謀士武將一醉方休。呂布本是反覆無常之人,當下攻取徐州。劉備默默忍下了,依然稱呂布為兄長,請求自己屯兵小沛。好不容易的根據地,就這樣被奪走了,他只好屈居小沛。兩個兄弟按捺不住,可是劉備忍下來了。
面對督郵,逆來順受督郵趾高氣昂的欺負劉備,當時劉備是百姓們的父母官,人人都愛戴他。督郵百般欺負他,他卻都忍下了,最後還是張飛來收拾督郵。劉備不忍心怪罪三弟,他們三人只好棄了縣城而去。
青梅煮酒,後院種菜,顯示其隱藏與偽裝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一陣雷過,卻嚇得劉備筷子落地。曹操素怕劉備未來威脅他的地位,一直存心試探。煮酒論英雄,巧妙地避過了曹操的疑心。後院種菜,無所事事,讓曹操認為他胸無大志。於是,劉備在覆巢之下,保存了完卵。
長坂坡摔阿鬥,籠絡人心趙雲作為蜀漢的頭牌猛將,對於劉備非常重要。他七進七出,殺得徵袍鮮紅,救出阿鬥。百萬軍中來去自如,這等猛將,絕無僅有。劉備看著趙雲殺回,將阿鬥摔在地上:「為這孺子,幾損我一員上將。」趙雲深深地感動主公的信任,從此一直到老,都是皇家保鏢級別的人物。
留徐庶訪臥龍聘鳳雛,愛才如命劉備自從明白了得天下不可缺乏人才之後,渴求賢才。拼命地挽留徐庶,一到分別時刻,眼淚就往下掉。徐庶也推薦了諸葛亮。三顧茅廬、隆中對成為了千古佳話。劉備與諸葛亮的融洽君臣關係更是千古流傳。起初他不知道那個外貌不佳的人是鳳雛龐統,後來諸葛亮解釋以後,他禮賢下士,聘請龐統。臥龍鳳雛得其一者可得天下,他兩人兼得。
張松獻地圖,同宗之故,皇叔無意西川無論是龐統還是諸葛亮都勸劉備取西川作為根據地,可他因為劉璋是同族,不取西川。龐統經常擅自做主張,於是到後來,有了落鳳坡。兩者究竟是否有聯繫?請看後文。
取了西川,又取漢中,稱了漢中王。稱了王,拒不稱帝劉備的勢力最大範圍是佔了兩川,跨有荊州,並且稱漢中王。他拒絕稱帝,卻還是在群臣的強烈要求下,他才稱了蜀漢昭烈帝。最懂他的人,貌似還是諸葛亮。
痛失兩弟,舉傾國之兵關羽張飛先後死於他人之手,全跟東吳有關係。劉備等到合適機會,立刻舉兵伐吳。嚇得東吳要割讓荊州,可劉備完全不答應。
夷陵之戰,白帝城託孤夷陵之戰,他並未帶上諸葛亮。全憑自己的軍事指揮。在前段,大破吳軍,先主名震江南,浩浩蕩蕩。後來因為一個失誤,被陸遜火燒連營,逃於白帝城。託孤時,那句流傳千古的故事實在是耐人尋味。如果劉禪不行,則諸葛亮代為之。嚇得諸葛亮趕緊跪下。
劉備半生飄零,向來有大志向。他確實是一個很有才能的君主,筆者非常佩服他。他能夠在呂布奪了徐州時依然與呂布保持良好關係,青梅煮酒來欺騙曹操,隱忍非常重要。關羽張飛是他的左膀右臂,張飛犯錯他既往不咎好言安慰。籠絡了兩兄弟的人心。蜀漢開國,關張二人功不可沒。兩兄弟從頭至尾從未背叛兄長,這都歸功於劉備對他們的深厚感情。
他力量不足,到了長坂坡還是被曹軍打得七零八落,半生飄零,連一塊根據地都沒有,被打的到處跑,甚至只有一兩千人馬。比起其他諸侯,不盡力量小,勢力窄,甚至前途都不知在哪。妻子都丟了好幾次。可這樣他仍然堅持下來了,他心中有一個信念,一定要在亂世中立足,也不愧為靖王之後,漢室宗親。他渴求賢才,有了諸葛亮如魚得水。他渴求猛將,摔自己的兒子,來感動趙雲。他親自到黃忠住所,來請這位老將軍。直到後來黃忠死的時候都想的是報效主公知遇之恩。
但他也有君主猜忌的一面,龐統多次擅做主張,引起了劉備的不滿,甚至呵斥龐統。但最後依然跟龐統道歉。落鳳坡經過筆者的仔細研讀,還是更傾向於他不滿龐統因此借刀殺人。
他善於運用眼淚,用眼淚感動了諸葛亮,用眼淚感動所有人。心中雖有大抱負,可是並不急於求成,他會找一個合適的理由機會來完成自己的志向,比如奪取西川,奪取荊州。為了合理,為了讓眾人欽服,一讓再讓,雖然心裡是很願意的。他用真情來對待自己手下,於是他們都願意誓死追隨。他用合理手段,來掩飾自己赤裸的擴張途徑,這一點也只有諸葛亮更懂吧。
夷陵之戰或許是晚年所犯下的失誤,筆者認為更傾向於發動對東吳的侵略戰,以此壯大自己實力。從戰爭規模以及劉備出兵速度看,更像是閃電戰,奪取東吳,直接憑藉一己之力與曹操對抗。他在心裡或許是並不認可諸葛亮的結盟策略,只是想更快地在自己有生之年匡扶漢室,完成一統天下的夢想。至於為兩兄弟報仇,更像是一個藉口而已。
或許在千年前,劉玄德感慨自己半生飄零,望著荊州的城池,也在幻想何時能稱霸一方。於是寫下了:
數年持舊景,空對舊山川。龍豈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可是他深知,還需要更多的努力,還需要更多的隱忍,只有到了合適的時機,借眾人之手,才能讓自己坐穩一個位置。還需要用人情來統治自己的勢力範圍。蜀漢先主確實是個值得我們學習的人,尤其是他的奮鬥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