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這部零九年的三國演義動漫,才是國漫的風向標啊

2020-11-26 比企谷君的動漫社

最近寫的動漫題材有些單一了,所以今天想換個題材。小編前幾天追劇的時候,原本想看一下三國演義電視劇的,但是因為收費,所以就打算放棄了,搜索的時候目光一掃,看到了一部三國演義動畫版。因為貌似小時候看過一部分,所以抱著重溫童年的目的,就點擊去看了,這一看,就是整整五十二集。

其實作為一集只有二十四分鐘的動漫,想要用五十二集的篇幅將三國從東漢末年詳細地拍到三國歸晉是不可能的。所以三國演義動畫版從原著的角度來看,缺少的情節還是比較多的。但是即使篇幅緊張,動畫版三國還是儘量用心地表達出了部分劇情,其實說白了就是蜀國的劇情。三國演義捧劉貶曹,這是它的特點,很多人說這麼寫不太好,其實還是有原因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它對漢室來說就是亂臣賊子,劉備打著匡扶漢室的名義,況且還是漢室宗親,對於大漢,他就是正義的。不論劇情怎麼偏重,這對年少時的我們來說並不重要,吸引我們的,是劇情本身。

三國動漫這部作品是中日合拍的,其實大家也能看出來,作為一部09年的動漫作品,三國的人物和模型設計,都有著日本的技術加成,但是畫風這一點,確是十足的國風。小的時候,貂蟬是我認為最美的女子;呂布是當之無愧的戰神;曹操是野心勃勃的大壞蛋;劉備是仁義的老好人;單騎救主的趙雲是勇猛的;周瑜是氣量小的偽君子;而諸葛亮,就是童年無所不能的偶像。除了人物的精美設計,三國的bgm也是有寓意的,爭鋒的金;四季的木;川流不息的水;夢在燃燒的火;一捧江山在掌握的土。五行相生相剋,構成了這個世界,也見證了亂世的英雄讚歌。

這部動漫最打動童年的我的就是劇情的刻畫。小時候沒什麼概念,只知道劉備的蜀漢是好的,曹操的曹魏是壞的。當諸葛亮借東風助周瑜火燒赤壁的時候,是何等的意氣風發。當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是何等的霸氣。趙雲單騎救主的時候,是何等的銳不可當。但是,當諸葛亮七星燈滅的時候,是多麼的哀傷。當關羽敗走麥城,身首異處的時候,是多麼的悽涼。當趙雲北伐未成,身著盔甲去世時,又是多麼的悲壯。老實說,小時候的我,看到這些英雄黯然消逝的時候,真的要哭出來了,仿佛死去的是一個要好的朋友。

我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看過這部動漫,09年的時候很多人都在上小學。那個時候各大動漫頻道都在放三國演義,小賣部裡的乾脆麵裡也有卡片。那段時間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買一大包幹脆面,一股腦全拆開;或者是跟著買乾脆麵的人,等他把卡片丟了再去撿。即使年少的時候那麼努力,還是沒有收集到那一百多張卡,不過直到今天,我還留著那些三國人物卡(前幾天看某魚竟然賣到兩塊錢一張)。

其實直到今天,三國動漫已經過去十一年了,但是相比較現在國內的很多動漫,它還是算得上上品。這是一部浸入了製作者愛的作品,五行bgm的設計,每一個人物形象的設計,即便是一棵樹,一朵花,都融入了感情。其實很多人都知道,貂蟬原著最後跟了曹操,但是在動漫中,她在董卓被殺後,就獨自流淚離開了呂布。這可以說是作者的私心吧,他不想這個淪為權力鬥爭犧牲品的苦命女子再受到傷害了,離開是她最好的結局。正是因為融入了感情,所以這才是一部好作品。

可能有人說,刪除了大量劇情的動畫版三國算不上好。但是三國動漫的受眾就是青少年,即使刪除了很多劇情,但它依然給年少時的我們打開了一扇歷史的大門,給我們的童年埋下了一顆求知的種子。我直到今天還記得,三國演義動漫在最後一集三國歸晉的片尾,採用了蜀漢人物模型展示的方式完成告別。「好長啊,這一輪四季,要用百年來更替」,「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分分合合尋大義,總在這方天與地」,「冥冥之中找玄機,彈指間,九九歸一」。自東漢末年,到三國歸晉,近百年的亂世終於統一,同根而生的三國英雄,用鮮血廝殺,到頭來還是被吞併統一。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是歷史的趨勢,也是在少年時,三國演義動漫給我最大的影響。

你喜歡動漫版三國嗎?歡迎評論交流。

更多精彩,請關注小編。

相關焦點

  • 顛覆印象中的三國演義,這部童年動漫,讓人爆笑不已
    而在當時節目莫過於,《神龍鬥士》、《名偵探柯南》、《中華小當家》等等這些讓人記憶深刻的動漫。那麼除了這些經典的日漫之外,童年的國漫也有《我為歌狂》、《圍棋少年》、《火力少年王》、《黑貓警長》等這些經典。然而這麼一個充滿回憶的豐富童年,也有一小部分的回憶是遺失在時間的長河裡。
  • 大家還記得中日合拍動漫《三國演義》嗎?
    這部動漫以三國題材來製作,歷經也有七八年了,但是相比起現在畫質和音樂也毫不遜色。看起來依舊很舒服。而每次觀看,總會有正史黨員前來科普,首先,我還是很佩服正史黨對於三國歷史的熱愛,和對當時歷史知識的了解和豐富的知識量,在觀看的時候能漲知識,先說聲謝謝。
  • 細數那些以三國為題材的經典動漫
    halo大家好我是二次元畫影君,說到三國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吧,三國演義四大名著之一經典中的經典,不管國內也好日本也好都以三國為題材製作了很多遊戲和動漫,尤其是暗恥(光榮)製作了很多關於三國的遊戲,如三國無雙系列、三國志系列、無雙大蛇系列等等等等,當然了這只是遊戲,咱們的主題是動漫,
  • 三國演義改編的三部動漫,最後一部創意十足卻遭到忽略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元末明初著名作家羅貫中寫的一部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小說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主要寫戰爭,為我們生動形象的敘說了當年魏、蜀、吳三國之間了鬥爭,最後司馬懿漁翁得利,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同時塑造了一系列的風雲人物。
  • 三國演義何時起「取代」了正史?
    清初文人魏裔介在《三國問答序》中就曾感慨:世人鮮有讀三國史者,惟於羅貫中演義得其梗概耳。400年前的中國人,已經很少去讀真正的三國歷史,而是看《三國演義》了解三國的梗概,這無疑是從歷史的「一」,生發出大眾認知中的「二」。
  • 國漫最良心作品遭遇滑鐵盧,三國經典重現為何無人支持?
    說起三國題材的國漫,可能大多數人最先會想到09年播出的由中日合作製作的三國演義動畫。當時這部動畫廣受好評,堪稱中日合作的優秀典範,相比之下如今那些中日合作.........但今天要講的確是另一部也是如今正在連載的三國演義動畫。
  • 三國演義中關羽一刀斬顏良,正史是咋記載的?比演義可怕
    關羽是三國時期的名將,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關羽在《三國演義》小說中被增加了很多故事,比如溫酒斬華雄等,都是小說中杜撰出來的情節。然而有一件事卻是真實存在的,那就是斬顏良。三國演義中關羽一刀斬顏良,正史是咋記載的?比演義可怕。 關羽
  • 《三國演義》唯一一部中日合拍成功的動畫
    #三國演義現在製作動漫的人已經沒有那個時候人的初心了,不誇張地說這部接近十年前的動漫比現在九成的國漫都強。個人認為《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最精彩的一部了,其中因為我個人原因,當初,我最先接觸到有關「歷史」的內容就是《三國演義》,我不知道「演義」二字是什麼意思,也沒人告訴我,我一直把他當作正史,即使只是知道了其中一點點的內容劇情,甚至基本上是忘了從哪聽到的一些精彩劇情,也給我留下了永遠都無法消失的記憶和影響。
  • 日本有搞笑日和漫畫,我們有Q版三國,原來我們的童年是這樣幽默
    日本有搞笑日和漫畫,我們有Q版三國,原來我們的童年是這樣幽默說起幽默,相比大多數朋友腦海裡第一時間想起來的就是日漫或者是美漫,這也是得益於這些國家確實有太多太多優秀的動漫作品,當中更是不缺乏有趣又幽默的作品,像是《搞笑日和漫畫》系列,再比如《
  • 三國演義真的尊劉貶曹?說這話的人不懂三國
    提到三國演義,許多自信懂歷史懂三國的朋友們會用一個詞形容它,那就是「尊劉貶曹」,認為三國演義作者喜愛劉備,而厭惡曹操,把這種情感帶進了作品裡,曲解了歷史。雖說演義裡的確劉備是正派,曹操是反派,但細看演義和歷史,就會發現愛劉備厭曹操其實並非作者真心。
  • 77動漫:濃濃東瀛三國情-世界風·動漫夢
    實際上,且不說身為前四史之一的《三國志》在問世後的一千餘年時間內沒有進入日本,就連《三國演義》何時進入日本都很難考證。目前的說法大概是14世紀末,一部叫《太平記》的作品第一次對三國時期的故事有了演繹;而等到《三國演義》被廣泛的提到已經是17世紀的事情了。 那麼,回到正題。
  • 三國演義在正史三國的基礎之上,虛構杜撰一些內容,用其藝術的手法...
    三國演義在正史三國的基礎之上,虛構杜撰一些內容,用其藝術的手法來完成這部偉大的著作。演義中,常有「五虎將」的說法,乃關羽、張飛、馬超、趙雲與黃忠。在三國演義中,許褚脫衣赤著膀子與馬超一戰更是驚呆了曹操的眼睛,而在正史中,卻並沒有這一幕。正史中的許褚,做過最令人驚奇的事:徒手力拖著一頭牛,走了一百來步。這可嚇壞了敵方軍隊。認為這個傢伙力大超牛,不可小覷。
  • 日本動漫裡的《三國演義》,曹操諸葛亮和關羽,三國英雄日本化!
    日本動漫裡《三國演義》,曹操諸葛亮和關羽,三國英雄的日本化! 1.《蒼天航路》,這部以曹操為主角的作品。裡面講述關於天下命運的三人」曹孫劉「,都有各自的線來描述,就是曹操主角線多些。2.《鋼鐵三國志》,諸葛居然是陸遜師傅。3.
  • 動漫音樂巡禮13:不如回頭看看國漫?國漫音樂推介(OP篇)
    歡迎大家來到每周五師兄的「動漫音樂巡禮」時間。之前我們用十幾期的容量,回顧了一下那些大熱的日本動漫作品的一些經典歌曲,然後就有小夥伴問我啦,什麼時候更一期國漫的音樂推薦啊?你看,這不就來了嘛。師兄準備用三期的內容挑選出一些在國漫粉絲中廣為流傳的國產作品的OP、ED、IN,帶大家粗略回顧一下這幾年國漫大發展中湧現出來的一些優秀的作品,也為想要開始追看國漫的小白們做一個掃雷式的普及。老規矩,今天是OP的推薦部分。第一首,中日合作版《三國演義》OP《夢在燃燒》,演唱者湯子星。
  • 歷史上真實的三國和《三國演義》中講述出來的差別大嗎?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它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創作的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雖然羅貫中在創作《三國演義》的時候是以三國正史《三國志》為藍本創作的。但這也難改《三國演義》就是一部小說的事實。《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三分為真七分為杜撰而來的產物。
  • 梳理《三國演義》:身為「三國迷」的你,真的熟悉嗎
    引言:歷史上,三國時代是一個龍騰虎躍風起雲湧的時代,而在民間,至今仍不斷流傳和豐富著三國的故事。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正是以歷史史實為基礎,揉以民間故事而寫成的一部文學巨著。其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通行本《三國演義》人民文學出版社一、釋名:「演義」,究竟是何意?
  • 演義:以心傳心的「史記」
    史家對於歷史的價值偏好,有演義和資治兩方面:演義,大都為失敗者寫史。而資治,則是為勝利者寫史,是結合制度安排,為一代王朝的治國理政來寫史。演義並非從《三國演義》才開始,《史記》就以演義與資治兩條腿走路,演義那條腿,屬於失敗者,必然要走向悲劇,而資治那條腿,屬於勝利者,終歸於治國平天下。在《史記》裡,可以看到《水滸傳》演義的一個源頭,那就是《刺客列傳》。
  •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哪一個更接近真實歷史?
    我們現在所讀的《三國演義》是毛宗崗和父親毛綸根據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修改、編撰而成,而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又是根據西晉陳壽所著的《三國志》改變、發展而來。《三國演義》一書的形成經歷了三個標誌性階段,分別產生三本標誌性著作。第一個階段是西晉陳壽所著的《三國志》,這是三國故事的最早源頭,但這是紀傳體的史書,記事簡略,粗陳梗概。
  • 《楊戩》立項,《封神》上線,古風神魔題材成國漫特色
    說到國漫,你會想到哪一部作品?是佔領大多數人童年生活的《西遊記》還有《虹貓藍兔七俠傳》,還是近幾年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國漫的發展源遠流長,雖然晚於世界動畫而起步,國漫還是摸著石頭過河,在這條漫長的道路上進行艱難的探索,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仔細想想從小到大看過的國漫,神魔題材似乎不在少數。在國產動畫發展早期,《大鬧天宮》是當時中國動畫的巔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