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在正史三國的基礎之上,虛構杜撰一些內容,用其藝術的手法...

2020-12-25 騰訊網

三國演義在正史三國的基礎之上,虛構杜撰一些內容,用其藝術的手法來完成這部偉大的著作。演義中,常有「五虎將」的說法,乃關羽、張飛、馬超、趙雲與黃忠。其五虎將為蜀漢勢力的建設立下灼灼功績。

然而在正史中,卻並無此說法。筆者今天來談談正史中的「虎將」,其實歷史上真正的「虎將」只有這三個,不對……三個半。三個理解,那半個從何而來?別急,慢慢看文章,讀下去。

第一個成虎:許褚

虎候許褚乃曹操手下一大能人將士,是曹操的保鏢。在三國演義中,許褚脫衣赤著膀子與馬超一戰更是驚呆了曹操的眼睛,而在正史中,卻並沒有這一幕。正史中的許褚,做過最令人驚奇的事:徒手力拖著一頭牛,走了一百來步。這可嚇壞了敵方軍隊。認為這個傢伙力大超牛,不可小覷。

許褚因此而聲名遠揚,被公認為三國時期的虎將。

第二個、第三個成神成聖:關羽、張飛

質疑誰的武力都成,但不容許質疑關二爺與張翼德。如果說三國演義中的關羽與張飛是被人吹捧出來的,那么正史中的記載卻是正確無疑了吧?

曹操手下謀士程昱曾評價這哥倆「萬人敵」;曹操又一謀士稱他哥倆「勇冠三軍」;周瑜稱讚哥倆「關羽、張飛熊虎之將!」

蒲松齡寫過一本著名小說《聊齋志異》,其中大力讚揚張飛:三十年一巡陰曹,三十五年一巡陽世。這在說啥?說張飛成了神,巡查陰陽;而關羽呢?網上一搜「武聖」不就出來了麼?武聖是關羽,那麼文聖是何人?是我們的大聖人孔老夫子呀!

最後半個:孫堅

關羽溫酒斬華雄被傳得沸沸揚揚,眾人皆知,令人尷尬的是,歷史上斬殺華雄的男人從不是關羽,而是孫堅。孫堅乃孫權之父,孫堅憑藉斬殺華雄而被稱為「江東猛虎」,事實上,他是正史中第一個「虎將」,可惜啊可惜,孫堅最後的英名與風頭,被其兩個兒子蓋住。

尤其是孫權這個小兒子,當上皇帝,孫堅「被迫」當上「武烈皇帝」;而演義中對關羽、張飛等的吹捧過高,相比之下又導致孫堅名氣不大,不為人熟知,從而沒落了一個虎將!故而只能說孫堅是半個虎將,半個皇帝。

大家對此怎麼看呢?歡迎發表寶貴意見!

相關焦點

  • 史上虛構的3人,卻讓很多人深信不疑,影響力至今仍在,他們是誰
    但既然是小說,就屬於文學創作,而文學創作中自然會有藝術修飾,因此,在《三國演義》中為了凸顯關羽的風骨,一個「溫酒斬華雄」的故事便被虛構了出來,因為《三國演義》名氣之大,使許多人都以為這就是三國時期發生的事,但事實上卻是杜撰的。而這種虛構之處,不僅表現在故事上,甚至還表現在人物的虛構上。
  • 《三國演義》中哪些是虛構出來的人物?此女本是虛構,卻至關重要
    在正史的基礎上,《三國演義》又在羅貫中添加了很多元素,比如人物,精彩的環節,才使這部原本只是歷史的一段,變得格外生動,引人入勝,成為千百年來的經典之作。照片:貂蟬與死呂布劇照二,有其人嗎?人對「世家」一詞的追求是由來已久的,有歷史悠久的「世家」背景,覺得自己的文化水平很高,對於突然跳出來說,自己是某個人的後代,表示十分無奈。千百年來,如果要進行驗證,除了依靠正史記載,還需要 DNA鑑定。
  • 歷史上真實的三國和《三國演義》中講述出來的差別大嗎?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它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創作的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雖然羅貫中在創作《三國演義》的時候是以三國正史《三國志》為藍本創作的。但這也難改《三國演義》就是一部小說的事實。《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三分為真七分為杜撰而來的產物。
  • 正史中的關羽跟《三國演義》裡的區別
    關羽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歷史人物之一,他在中國民間的影響之大,地位之高,罕有與其相提並論者,關羽能有這麼大的名氣,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功不可沒。 但是《三國演義》是小說,不能當正史看,裡面關羽的故事雖然精彩,但是很多都是作者杜撰的,正史中的關羽跟小說裡的形象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 三國演義中,哪些是虛構的故事,哪些又是真正發生過的呢
    三國的故事總是讓人著迷,然而真正的三國正史卻跟演義中的三國不一樣,讓我們來看看到底有哪些不同。1、關羽戰黃忠,三國正史裡完全沒有記載,還有正史中關羽還嫌棄黃總年老2、五虎上將,正史中從未提到蜀漢有五虎上將之說,劉備進蜀後,只封了關羽,黃忠,張飛,馬超,為前後左右將軍,在三國演義中說劉備進蜀後就封以上四人及趙云為五虎上將正史並沒有記載著。而真正有五虎將的人是曹操,正史中記載曹操封的五虎將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為五虎將。
  • 三國演義中關羽一刀斬顏良,正史是咋記載的?比演義可怕
    關羽是三國時期的名將,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關羽在《三國演義》小說中被增加了很多故事,比如溫酒斬華雄等,都是小說中杜撰出來的情節。然而有一件事卻是真實存在的,那就是斬顏良。三國演義中關羽一刀斬顏良,正史是咋記載的?比演義可怕。 關羽
  • 三國正史中,誰單挑最強?據史料記載呂布趙雲都不是其對手!
    在三國演義中,武將人數眾多,那說到最厲害的人物,或者可以這麼問誰是在三國歷史上單挑最厲害的武將呢?可能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呂布、趙雲。確實沒錯,呂布二十四名將排名第一,實力雄厚,無人能敵。趙雲,二十四名將排第二位身陷重圍連殺眾人救出阿鬥,他的實力也是不可小看的。三國正史中,誰單挑最強?據史料記載呂布趙雲都不是其對手!
  • 《三國演義》關羽斬顏良僅一刀,正史又是咋記載的?比小說更可怕
    ——《詠史下·關羽四首》陳普 關羽在歷史中的地位非常高,被稱之為武聖,乃是中國古代忠義之士的代表人物,從各地都有的關公祠就可以看出,關羽的名頭甚至比其主公劉備要大得多。 說起關羽,大家對他的印象普遍以《三國演義》為主,紅臉長髯,再手持一把青龍偃月刀,在三國時期能當他對手的寥寥無幾。
  • 《三國演義》中誰的箭法是真的?誰是正史中三國第一神射手?
    《三國演義》中有呂布轅門射戟的故事。正史中有這事嗎?《三國志·呂布傳》記載大意是:呂布令士兵於營門中舉一隻戟,說『諸位看我射戟小支,一發中者雙方當收兵回去,不中可決鬥。』呂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將皆驚,都說呂布是』天威將軍『!「所以,轅門射戟正史中確有其事。呂布的箭法是真的。
  • 三國演義中有多少是虛構的?起碼30%在美化劉備勢力
    長大後知道小說和史實有偏差,最近有閒,花了一些時間去看三國正史,主要是想看看演義裡哪些是假的。 1、武將陣前單挑是假的 看演義時最喜歡的環節就是武將陣前單挑,幾萬人圍觀,兩員大將各騎一馬對砍,刺激死了。很遺憾史實裡並沒有這麼熱血的場景,一軍之將怎麼可能逞匹夫之勇,萬一失手被人陣前砍死豈不成千古笑柄。
  • 三國演義——「桃園結義」故事是虛構的嗎?
    「桃園結義」故事乃是《三國演義》中最得意之筆。長期以來,人們都相信劉關張三人義為兄弟是千真萬確的是,然而該故事在史籍中卻語焉不詳。 那麼——「桃園結義」的故事是完全虛構的嗎? 咱們往下看 劉備、關羽、張飛、為三國時期蜀漢集團的重要歷史人物,其三人公為君臣,私為兄弟這點是不容置疑的。
  • 三國演義看夠了?那不如看看這些關於三國的書
    三國演義一經出書就受到廣大民眾的喜愛,明清時期更是有不少說書先生將三國演義編寫為話劇或品書,近代易中天老先生的品三國更是讓三國熱再次掀起,畢竟三國時期是亂世時期,其中故事太多,一些英雄好漢更是令人讚嘆不已。
  •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哪一個更接近真實歷史?
    三國志一、從《三國演義》的成書過程來看,《三國志》更接近真實歷史,而《三國演義》是在《三國志》基礎上的虛構和演繹。從內容和結構看,已粗具《三國演義》的規模,但整體描寫粗枝大葉,文詞鄙陋不通,故事情節離奇,多不符合正史記載,人名地名也多謬誤,似乎還是未經文人潤色的民間藝人作品。很顯然,經過加工和改造,已經具有濃厚的歷史小說特點。
  • 《三國演義》中,這些耳熟能詳的人物,其實都是虛構的
    《三國演義》是我國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深受大家的喜愛。但是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是三分真七分假,而這中間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其實都是虛構出來的。我們來看看有哪些。
  •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有哪些不同點或區別?
    但作為兩個不同領域的名著,其對三國時期的歷史表述,進行一些必要的了解,有利於提高品讀兩部名著的不同手法和藝術魅力,尤其是對那段歷史中的事件和人物的正確認識,應該是有幫助的,免得被人「忽悠」了。一、兩位作者陳壽(233~297年)西晉時期史學家。字承祚,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自幼好學,師從蜀中大儒譙周。
  • 二十四史之《三國志》,看看正史與《三國演義》的差距
    今天小編將繼續為大家系列講述,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二十四部正史,第四部《三國志》,和大家共同感悟史書裡的智慧。讀史知興替,讀史使人明智,諸君共勉。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二十四史總共3229卷,約有4700萬字。
  • 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製造了三個未解之謎,其答案就藏在正史之中
    《三國演義》十分精彩,《三國志》比較枯燥,但是只看小說不看正史還真不行。如果我們只看《三國演義》,就會發現有些問題根本無法解釋,但是對照一下《三國志》就會恍然大悟:原來演義小說中這些個謎題,在正史裡都有答案,至於這答案是否準確可信,那就有勞讀者諸君用心品鑑了。
  • 三國時期的九大名將,小說死因扯談,看看正史記載
    三國時期割據混戰,亂世出英雄,在當時湧現了一大批為後世所銘記的豪傑英雄們。在小說中這些將帥們的死因要麼離奇要麼轟轟烈烈般地驚天動地,然而,在正史中他們的死因都是怎麼樣的呢?以下盤點了三國時期,9位將領的死因真實,並將其與《三國演義》中他們的死因做了小小對比。
  • 細數《三國演義》說的謊,貂蟬是虛構人物,斬華雄的並非關羽!
    自古以來,人們用「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來比如古代的四大美女。沉魚是指春秋時期的西施、落雁是西漢時的王昭君、閉月東漢的貂蟬、羞花就是大唐的楊貴妃。幾位的名字那是如雷貫耳,婦孺皆知。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事,其實貂蟬在歷史上事查無此人。相信你們知道這個人物是通過三國演義的,而三國演義只是一部歷史小說,是文學家根據歷史改編的。
  • 《三國演義》當中杜撰的故事有哪些?華佗根本沒見到過關羽
    在三國演義當中,確實有不少杜撰的,以下幾個最為經典《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在《三國演義》當中,《空城計》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段子,後來被用來作為三十六計當中的一種,意指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而在三國演義當中,當時曹睿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而此時的街亭為諸葛亮的弟子馬謖駐守,而馬謖自持自己深諳兵法,沒有聽諸葛亮勸告而導致失敗。被曹魏擊敗,此時的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又深知司馬懿生性多疑,但需沉著冷靜,隧大開城門,派出幾名老兵在門前掃路,而自己在城樓上悠閒彈琴唱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