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看夠了?那不如看看這些關於三國的書

2021-01-20 飛燕客棧

三國演義一經出書就受到廣大民眾的喜愛,明清時期更是有不少說書先生將三國演義編寫為話劇或品書,近代易中天老先生的品三國更是讓三國熱再次掀起,畢竟三國時期是亂世時期,其中故事太多,一些英雄好漢更是令人讚嘆不已。

而三國演義其實並不是正史,三國演義雖位列四大名著之一,但它畢竟只是屬於小說,其中歷史只有七分真,夾雜了不少羅貫中的個人情感,比如說溫酒斬華雄實際上並不是關羽所為,而是孫堅幹的事,而且孫堅並沒有溫酒,是在正面廝殺中幹掉了華雄。

而且三國演義至今已經流傳了很多年,電視劇都翻拍了很多部,可以說很多讀者都已經熟讀三國演義,自然會對三國演義有些看夠了的感覺,那麼今天小編就來推薦幾本關於三國的書,而且裡面的東西多半都是正史。

第一本,陳壽的三國志。三國志位列中國二十四史之一,是官方認定的正史,其科學性跟考究性也比三國演義要重上很多,而且二十四史當中,實際上只有史記,三國志,前後漢書這四本書含金量最高,有興趣探尋三國真正歷史的朋友可以去閱讀一下這本書,一定會受益匪淺。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此書成書較早,而且是史學家所修,所以內容有些枯燥難懂,建議您文學修養不是很好的話,可以買一本帶翻譯的三國志,以方便您閱讀。

第二本,正是我們前文所提到的易中天的品三國,易中天當年在百家講壇上品點三國可謂是句句精髓,而這本書也正是易中天老先生嘔心瀝血所寫,書中基本包含了整個三國的歷史,而且文風嚴謹卻不失俏皮,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書中拿著品書的口語講述,也更適合大眾人群閱讀。

第三本,諸葛亮全傳。諸葛亮一直都是三國演義當中非常討喜的一位人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他贏得了世人的贊名,但實際上三國演義當中並沒有用濃重的筆墨來介紹諸葛亮在遇見劉備之前的生涯故事,而且三國演義當中的諸葛亮被羅貫中加以藝術加工,變得神化起來,所以我國優秀文學家思想家魯迅先說就曾經點評過三國演義當中的諸葛亮,他說:「諸葛亮智而近妖。「

而諸葛亮全傳卻不相同,此書從諸葛亮的出身開始講起,一直講到諸葛亮最後死去,而且書中多是正史,整本書籍的內容都有理有據,可以看的出作者在寫這本書的時候一定是下了不少工夫的,而作者寫書也十分有趣,讀起來並不會感覺無聊,您若是對諸葛亮感興趣,完全可以自行閱讀此本書。

亂世三國豪傑多,三國的故事實在是數不勝數,本文並無絲毫貶低羅貫中老先生的三國演義的意思,只是書再好總有讀夠之時,而且三國演義畢竟不是正史,所以以上推薦的這三本書,應該會讓您受益匪淺。

喜歡的麻煩點一下關注,日後還會持續推書。

相關焦點

  • 「老不看三國」,《三國》為何要趁早看?看看偉人怎麼說
    有俗語道: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男不讀西遊,女不看紅樓。4句簡練的話,卻道出了《四大名著》的精髓,今天,我們來說道說道這個「老不看三國」。老不看三國,難道是老了不能看三國麼?為什麼不能看?那該哪個時候看?最初說這句話的人是怎樣想的我們不得而知,甚至連這句話的出處也已經很難找到了,所以,我們只能藉助這句話自己去理解。
  •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都是訴說三國,是什麼關係?
    《三國志》是《三國演義》最重要的史料來源,但《三國志》並未為《三國演義》提供敘事結構框架,承擔這一任務的主要是史書《資治通鑑》。對《三國演義》成書有直接影響的史書,主要有《三國志》(包括裴松之注)、《後漢書》、《資治通鑑》、《通鑑綱目》。
  • 二十四史之《三國志》,看看正史與《三國演義》的差距
    今天為大家講述二十四史的第四部《三國志》關於三國時期的歷史,無論是書籍還是影視都有很多描述。大部分朋友應該是從《三國演義》裡面了解到的,朋友們都很嚮往《三國演義》裡面的朋友兄弟共同奮鬥,各國之間的縱橫捭闔等等,但是《三國演義》並不是關於三國的正史,《三國演義》只是根據《三國志》改編的關於三國時期的「演義」,《三國演義》裡面有很多的場景故事並不是真正的三國時期的歷史,所以朋友們不要堅定的認為是正史哈,不然容易鬧出笑話。
  • 小小三國迷「找茬」名著,寫書十萬字當畢業獻禮
    ……愛上三國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六年級學生劉景怡讀《三國演義》讀出了一堆疑問。為了了解歷史,解開疑惑,繼而又讀《三國志》,再讀《後漢演義》、《漢晉春秋通釋》,不斷查閱資料,二個多月寫下了近十萬字的《解碼諸葛亮》。據劉景怡介紹,武漢疫情讓大家都隔離在家,能夠讓他忘記恐懼的就是靜下心來看書,看他喜歡的《三國演義》。
  • 看《三國演義》,一定要看書,最好是老版
    你喜歡三國嗎?如果不喜歡,證明你沒有看到《三國演義》;如果你只是一般喜歡,證明你看的是電視劇;如果你超級喜歡,那你一定看過紙質版的《三國演義》,至少,你玩兒過《三國志》類的經典遊戲。今天我要說的就是一個人愛上三國的故事。沒錯,那個人就是我,蜀山筆俠。
  • 三國演義的人物中,關於民間的流傳,你怎麼看呢?
    三國時期歷史人物的主要來源是《三國志》,而以三國為題材的電視劇和電影往往是虛構和誇張的。在三國時期,領導將領也指著名的將軍,即著名的將軍。沒有可靠的參考,僅根據力量值進行排名。《三國演義》中的《二十四名兵》源於一首來歷不明的打油詩,但卻在民間廣為流傳。圖書、戲曲和民間資料在這個排名中找不到可供參考的來源。
  • 為什麼新三國不如老三國?
    三國演義,想必大家定不陌生,可能年紀大一點的人對三國更有感覺。不過如果你是b站的常駐用戶,那對唐國強老師的諸葛亮的鬼畜視頻一定很熟悉!目前三國有兩個版本,94版老三國豆瓣9.4分,10版新三國豆瓣只有7.9分,而點播量新版卻是後版的四倍,究竟是什麼造成了這種差距?
  • 你知道幾部與三國演義有關的動畫,這些動畫你看過幾部
    三國演義這一版三國演義是2009年中日合作的作品,上過電視,曾經在電視中看過,哪怕放在如今,作品的質量也是中上,唯一可惜的是因為經費問題,總共只有52集。在日漫橫行的年代,2D動畫受眾更多。只喜歡2D的朋友可以看看,2D版只有52集,無法完全地講清楚三國演義很多事都是概述或者直接省略。如果你可以接受3D的動畫,個人推薦3D《三國演義》
  • 電視劇老版《三國演義》和《新三國》,哪個更好?
    在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的人氣應該是最高的,即便沒有讀過三國的人,或多或少也能說出幾個三國人物。改編自《三國演義》的電視劇不少,其中94版三國演義和新三國的知名度應該是最高的,這兩部作品也經常被拿來做對比,有人喜歡老版,也有喜歡新版,那麼,老版三國和新版三國哪個更好,都有哪些亮點呢?
  • 誰才是三國第一神射手?黃忠?呂布?別被《三國演義》忽悠了
    而各類遊戲和影視作品中,黃忠也都是作為三國首席神射手的形象出現的。這些似乎都坐實了老當益壯的黃漢升,真的是當之無愧的三國弓神。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然而,我們翻遍史書,卻找不到一條關於黃忠射箭的記載。我們前面講過,弓箭是古代戰爭中的慣用兵器,善於騎射更是選拔武將的重要標準之一。因此可以說,但凡一個人在箭法上有所建樹,史書斷沒有不記載的道理,更何況是黃忠這樣一位武藝高強的大將。可是,我們所熟知的「黃忠射關公——手下留情」等典故,無一例外均來自於小說《三國演義》。
  • 《新三國》並沒有那麼差
    總有人看到老版《三國演義》就來評論兩句你們小學生不懂,要不就是老版三國把人物演活了。要不就是什麼鮑國安就是曹操,說這句話的人你敢發誓嗎?先說老版的優點,文戲很很中規中矩,就是這種中規中矩完全按照《三國演義》小說去演才成就了經典的地位。電視劇這種藝術其實觀眾看一集就能看出好壞,文戲新版完全不如老版,最簡單直接的辦法你們去看諸葛亮罵死王朗這段,老版和新版一對比就能看出高低。老版滔滔不絕,說的話引經據典,罵人不到髒字。新版三兩句王朗就歸西了,太莫名其妙。
  • 這麼多年過去了,94版《三國演義》為什麼一直這麼火?
    很多人認為,三國是中國古代最浪漫的時代,而三國的歷史,本就是一幅眾生相。早在陳壽的《三國志》成書之前,民間就已存在許多關於三國的傳奇故事。西晉陳壽著《三國志》時,借鑑了當時官修和私修的多種史書以及雜史、雜傳,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所搜集的二百一十多種史書,許多都是民間的傳說故事,不少故事還充滿奇幻的神怪色彩。
  • 歷史上真實的三國和《三國演義》中講述出來的差別大嗎?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它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創作的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雖然羅貫中在創作《三國演義》的時候是以三國正史《三國志》為藍本創作的。但這也難改《三國演義》就是一部小說的事實。《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情節,三分為真七分為杜撰而來的產物。
  • 這麼多年過去了,94版「三國演義」為什麼一直這麼火?
    很多人認為,三國是中國古代最浪漫的時代,而三國的歷史,本就是一幅眾生相。 早在陳壽的「三國志」成書之前,民間就已存在許多關於三國的傳奇故事。西晉陳壽著「三國志」時,借鑑了當時官修和私修的多種史書以及雜史、雜傳,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所搜集的二百一十多種史書,許多都是民間的傳說故事,不少故事還充滿奇幻的神怪色彩。
  • 再看三國,人生奈何
    梟雄無數隨風逝,三國歸晉黯然湧。周末得閒,於是又把1994版84集《三國演義》的部分劇情重溫了一遍,結合三次看「三國」的情形,心中感慨頗多。兒時看三國,只覺人挺多我的童年是在農村度過的,第一次看「三國」的情形,總讓我記憶深刻。
  • 《三國演義》老奸巨猾,三國中的最後大贏家,狼顧司馬懿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三國是人才輩出的時代,也出現少數的寶馬!今天原創筆者要聊的是:《三國演義》老奸巨猾,三國中的最後大贏家,狼顧司馬懿!三國是一個理想飛揚的年代,許多男兒好漢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前赴後繼投入那片洪流,爭霸天下,想要在亂世中博得一份成就,在史書裡面書寫獨屬自己的詩篇,但是最後的結果卻不是盡如人意。
  • 《三國演義》之李靖飛
    原來李靖飛本人挺愛健身的,吃是夠能吃了,但是吃完了之後就去健身了,他本來想著就是既然讓他胖,他就得又胖又精壯一些,沒想到,這些在蔡曉晴眼裡那就是胡鬧。蔡曉晴說:「你趕緊給我回去!以後不許健身了,就吃,要的是你的肉,不是你的肌肉!」
  • 馬語歌:《三國演義》的兩部續書
    接下來出場的是兩本《三國演義》的續書:《續三國演義》和《後三國石珠演義》,一個個問題層層嵌套,帶你讀懂作者、讀懂三國續書。本文最後還提供同學們多年的讀書經驗哦,來看看吧!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的續書在數量上是最少的,主要因為它是一部歷史演義,礙於它的題材特質,很難去發揮原著主要人物的後續故事,只能著眼於三國結束、天下歸晉之後的歷史發展,所以,續寫三國又不違反歷史具有很大的難度。《續三國演義》(又稱《三國志後傳》)以及《後三國石珠演義》是《三國演義》在明清流傳最廣的兩本續書,前者作者為酉陽野史,後者為梅溪遇安氏,二人皆真名生平不可考。
  • 三國爭霸,亂世梟雄!你問我為啥喜歡三國小說,來看看這5本吧~
    之前給大家推薦過一次三國題材的歷史小說,反響只能說一般,但是架不住刀刀我自己喜歡三國題材的小說啊!所以說今天它又來了。說起三國類小說大部分都是根據《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改編的。可以說很多三國小說都屬於《三國演義》的同人。
  • 俗語「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話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是什麼意思?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語文老師就跟我們說「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其實是一種非常無聊的說法,我們的教育總會有這樣一個誤區,或者說是推卸責任,喜歡把對孩子教育的缺失,推卸到外物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