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裡的下司鎮,橘園裡,樹梢上還依稀掛著金燦燦的豐收果;紡織車間,縫紉機咔咔作響轉出務工群眾的好日子;夜幕十分的活動廣場上,村民們伴著音樂跳起廣場舞……處處都是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好圖景 。
完成寨內通行路11.21萬平方米,共計4.48公裡,「組組通」66公裡,基本實現「村村、組組通水泥路」;
實施農村飲水安全補短板工程32處,涉及解決1532戶6029人,全鎮安全飲水全覆蓋;
累計完成危房改造任務1054戶,436戶2034人易地扶貧搬遷,全面解決安全住房保障問題;
一項項政策精準落實,一組組數據振奮人心,獨山縣下司鎮貧困人口共減少2059戶8386人,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9%下降到0,社會經濟各項事業穩步發展,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提升。
近年來,獨山縣下司鎮以脫貧攻堅總攬社會經濟發展全局,夯基礎、謀產業、惠民生,層層壓實工作責任,全鎮幹部群眾齊心協力攻堅克難,下司鎮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開啟了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水上下司新篇章。
精準扶貧惠民生
下司鎮根據獨山兵團作戰體系,建立「前指管總、兵團主戰、排格主攻、專班主抓」的脫貧攻堅作戰體系,全鎮5個村設5個科級領導擔任排長的尖刀排,分116個網格實施網格化管理,158名縣、鎮、村幹部作為尖刀排戰士包保到村、到戶到人,層層壓實工作責任,全鎮上下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脫貧攻堅一張網,為全鎮脫貧攻堅等各項工作推進提供了堅實的組織和機制保障。
從下司鎮一路往南,寬敞的柏油路在山間蜿蜒,串聯起新同、鐵山一帶群眾出行的大通道,更架起了村民脫貧增收的致富橋。
「零散種植、交通不便,都是當時橘子產業無法壯大的重要因素。」向啟堯說,曾經因為交通不便,他曾不止一次想要放棄種橘子,2012年、2017年,歷經兩次修路,新同村通往鎮裡的路從泥濘不堪,到4.5米硬化路,再到8.5米寬的柏油路,一下子打通了果農們的銷路。
如今,每年橘子成熟時,各地的果商爭相開著貨車到果園邊搶購,新同一帶5000餘畝橘子帶動569戶人家增收致富,其中貧困戶252戶。橘子年產量2000多萬斤,產值2000餘萬元,戶均增收4000元。
村民們說,政府修起的是群眾的出行路,更是大家脫貧致富的小康路。
在農村基礎設施中,下司鎮採取政府支持、群眾參與的做法,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共完成寨內通行路11.21萬平方米,共計4.48公裡,完成「組組通」66公裡;完成危房改造任務1054戶;完成436戶2034人搬遷任務,基本實現「村村、組組通水泥路」的目標,安全飲水全面實現通水全覆蓋,4G網絡、電信寬帶基本實現村村通,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短板得到補齊。
下司鎮還在「軟體」上下狠功夫。全面落實「七長」「雙線」教育扶貧責任制,探索建立政策宣傳「1+1」雙包保模式,全鎮義務教育無一人輟學或流失。
全面落實健康扶貧醫療保障救助,實現應保盡保。實施「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即時結報服務,建成標準化鎮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14個,實現農村群眾醫療保障全覆蓋;家庭醫生籤約實現100%全覆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合作醫療參合率100%。同時,全鎮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殘疾人服務及重度護理補貼等民生政策精準落實,實現「應保盡保、應助盡助、應補盡補」。
產業發展促增收
在新同村拉巖組,寬闊的硬化路盡頭的兩排棚子裡傳來陣陣雞鳴,莫祥榮正拖著料框撒料,在雞舍裡忙碌,雖灰頭土臉,臉上卻掛著笑容。
2019年5月,在優惠政策的引導下,麻尾小夥莫祥榮來到新同村拉巖組,利用廢棄的蠶房辦起了蛋雞養殖場。如今,一期的1萬羽蛋雞再有一個來月就開始產蛋。
「當初選擇到這個辦養雞場,主要是看中這裡的環境和交通條件,場地是現成的,可以節省不少成本。」莫祥榮說,自己承包的蠶棚共計2000平方米,全部利用完,養殖規模將達到3萬羽。
在下司鎮,好政策、好環境吸引來的,不止有這樣的「個體戶」,更有不少規模大、帶富能力強的龍頭企業。下司鎮緊扣產業扶貧,注重引導轄區企業和群眾參與產業發展,引進日泉農牧、貴州駿榮紡織、絲綢之路絲業3家行業龍頭企業創新「企業+農戶」等模式參與精準扶貧產業發展,帶動生豬養殖150萬頭,種桑12000餘畝,解決就業2500人。
同時,下司鎮圍繞產業革命「八要素」抓落實,緊扣「戶戶有增收產業、人人有致富門路」的目標,深入推動「春季攻勢」「夏秋決戰」,採取「鎮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組織形式,調整500畝以上壩區產業結構10個共計1.15萬畝,紮實推進蔬菜、水果、中藥材、養豬、桑蠶等產業發展。「一鎮一特」、「一村一品」有特色的區域性主導產業和增收項目逐步形成,產業結構得到調整,村集體經濟壯大,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2014年至今,下司鎮共獲產業類扶貧項目43個,其中財扶項目31個,東西協作項目11個,涉農整合項目1個,項目總投資5368萬元,實現產業100%覆蓋到村、合作社100%覆蓋到貧困戶、利益聯結 100%覆蓋到貧困戶。
截止目前,全鎮發展砂糖橘、水晶葡萄、蜂糖李等精品水果種植1.1萬畝,板藍根、何首烏等中藥材種植0.6萬畝,小龍蝦、大閘蟹等水產養殖0.1萬畝,建成年出欄38.13萬頭生豬養殖場,種植桑樹0.3萬畝。
下司鎮以促進扶貧對象穩定就業為重心,以提高貧困農民職業技能素質為目標,先後組織開展了農村實用技術技能培訓、廚師培訓3691人次,有效增強就業和脫貧致富能力,還通過公益性崗位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全村實現有勞動能力的群眾一戶一人就業以上。
志智雙扶提自信
脫貧攻堅中,下司鎮基礎設施持續改善,人口密集的自然村寨相繼建設文化廣場,如何用好這些陣地,進一步提振群眾精氣神,在全鎮上下營造脫貧攻堅良好氛圍,下司鎮有自己的思路和做法。
「持續開展了幾場活動下來,群眾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不少村民的日常休閒娛樂活動從打牌喝酒,變成了做手工、參加鄉村美化。」下司村駐村幹部羅珍恆發揮宣傳系統資源優勢,開展勞動技能競賽,一石激起千層浪,以活動為契機,激勵廣大群眾參與到鄉村整治行動中。
下司鎮的好做法在全縣持續發酵,獨山各村聯合發起 「大美獨山·魅力村寨」活動,通過網絡評比,打造挖掘了一批生態美、村容美、鄉風美的美麗村寨,在群眾中形成了你追我趕,互學互促的人居環境整治良好氛圍。
以活動促整治,只是下司鎮「志智雙扶」的一個縮影。下司鎮成立128個組管委,69個黨小組,各組均制定組規民約;持續開展脫貧攻堅政策宣傳培訓、法律明白人培訓,標語上牆、文化上牆,讓制度看得見、摸得著;持續開展「志智雙扶、十比十評」、勞動競賽等活動,群眾在物質鼓勵與精神鼓舞下,幹事創業熱情空前高漲。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莫宇
編輯 梁曉琳
編審 張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