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成功!天通一號衛星上新啦,覆蓋廣、用途多、信號穩

2021-01-18 澎湃新聞

11月12日23時59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通一號02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此次發射的天通一號02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製,是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該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終端組成。天通一號02星入軌後,將與天通一號01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空間段。

在軌運行期間,天通一號02星將在覆蓋我國國土(包括海洋國土)的基礎上,擴大一帶一路區域國家的覆蓋面積,為跨國企業員工、愛好極限旅遊的「驢友」和漁民等帶來通信便利。

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是我國自主研製建設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也是我國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6年8月6日,由五院通信衛星事業部抓總研製的天通一號衛星成功發射,這是我國衛星移動通信系統首發星,也被譽為「中國版的海事衛星」,標誌我國進入衛星移動通信手機時代。衛星現已在軌穩定運行4年。

經過試點應用與評審,2019年12月18日,工信部批覆中國電信天通業務正式商用。中國電信現已推出「1740」天通專用號段,提供穩定可靠的語音、簡訊、流量及相關增值服務,市售多款天通專用語音終端、數據終端。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通一號02星總指揮邊炳秀介紹,天通一號02星是天通一號系列衛星的第二顆,設計壽命12年,衛星充分繼承01星的技術狀態,根據使用需求對衛星平臺和載荷進行了進一步優化設計,增強了02星的使用靈活性。

天通一號02星將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為中國及周邊、中東、非洲等相關地區,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部分海域的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穩定可靠移動通信服務,支持話音、簡訊息和數據業務。

隨著移動衛星業務的需求發展,國際上的移動衛星系統已經形成了多個覆蓋全球或區域性的移動通信系統,包括銥星系統、瑟拉亞系統和國際移動通信衛星系統等。在國內,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已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天通一號02星總設計師陳明章介紹,衛星移動通信系統主要為小型化移動終端(包括地面個人移動終端、車載終端、機載終端、船載終端)提供多樣化的中低速率的通信服務。

相對於地面移動通信系統,衛星移動通信覆蓋範圍廣、環境適應性好,能夠實現對海洋、山區和高原等地區近乎無縫的覆蓋,滿足各類用戶對移動通信覆蓋性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民用和商用價值。

據相關部門的調研統計,2025年前我國各類衛星移動終端用戶需求超過300萬戶,用戶將覆蓋個人通信、海洋運輸、遠洋漁業、航空客運、兩極科考及國際維和等方方面面。

未來,天通一號02星和在軌運行的天通一號01星及後續規劃衛星將進一步提升衛星移動通信服務容量、系統可靠性和區域覆蓋能力,形成星地一體融合的區域移動通信體系,為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航空航海線路提供穩定的衛星移動通信服務。

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研製,此次任務火箭進行了工藝優化及改進,在飛行任務中應用燃燒劑貯箱整體成形技術,對發動機預冷程序優化效果進行驗證,可靠性和安全性進一步提高。

此次發射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2次發射。

文/中國航天報記者 苗珊珊

圖、視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五院 楊卓 一院 張旖旎

原標題:《發射成功!天通一號衛星上新啦,覆蓋廣、用途多、信號穩》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北航空事衛星一號」成功發射!
    「北航空事衛星一號」成功發射!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團隊開展「空事衛星一號」集成測試「北航空事衛星一號」的成功發射和在軌技術驗證工作的開展,為推動空管監視由陸基向星基轉變,做出了積極有力的探索,將為我國空事衛星系統的全面建設降低風險,促進我國空管系統全球化建設進程
  • 「天通」商用,中國自己的衛星電話來了
    ——天通系統從昨日起正式面向社會提供服務,這標誌著我國自主衛星移動通訊時代拉開序幕。  此次進行商用的天通衛星移動通訊系統使用的是於2016年發射升空的「天通一號」衛星。作為一次從衛星研發至終端生產全部由國內自主完成的衛星通訊系統建設,天通系統填補了我國之前在自主衛星通訊領域的缺失。
  • 中國正式宣布,天通衛星發射成功,美國人都感到驚嘆!
    如今的中國不僅是在經濟實力上還是在科技的發展上,都是可以在全球排得上名詞的,特別是經濟,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科技在很多領域也有非常突出的表現,有的科技領域甚至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的地步。但是中國的科技發展還沒有那麼的十全十美,很多領域還需要再繼續努力,早日拜託他國的制約,比如說中國在半導體領域這一塊的發展還是不如一些發達國家的。
  • 時隔4年再攜手,長三乙火箭送天通一號衛星上天
    2020年11月12日23時59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通一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是我國自主研製建設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終端組成。
  • 以北京地名命名的衛星成功發射,引力波伽馬暴等被監測
    昨天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新華社發(任暉攝)這是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的首個科學衛星發射任務,該衛星也被命名為「懷柔一號」
  • 快舟一號成功發射行雲二號衛星
    本報北京5月12日電 (餘建斌、朱霄雄)5月12日9時16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行雲二號01/02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 快舟一號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失利
    9月12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傳來噩耗,由中國商業固體運載火箭主力—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2C衛星任務失敗。火箭在發射升空之空之後飛行姿態出現異常,最後連帶衛星一同墜毀,目前正在排查失利原因。
  • 「三明力量」助力「海絲一號」衛星巡天探海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由福建省招標採購集團、廈門大學、三明市投資發展集團、長沙天儀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等聯合研製的「海絲一號」SAR衛星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點火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近地軌道。
  • 「懷柔一號」衛星成功發射,衛星「擺渡人」,東陽人!
    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縮寫為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我國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懷柔一號」
    12月10日4時14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KX-0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揭秘長徵十一號海上發射畫面如何回傳
    9月15日,我國在黃海海域成功發射長徵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將9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在沒有手機信號沒有寬帶路由WiFi的茫茫大海上精彩的視頻是怎麼第一時間被傳回的呢?戳視頻↓↓看震撼瞬間9月13日,長徵十一號發射船隊出海,除了必備的用品外,隨行的另一個大件是一套可攜式天通衛星寬帶終端。
  • 廈大海絲一號發射任務成功
    廈大海絲一號發射任務圓滿成功海絲一號檔案●體重:約180公斤●波段:C波段●最高解析度:1米●最大成像幅寬:100公裡●是「千裡眼廈大說,目前衛星已進入測控站覆蓋區,遙測信號顯示衛星工作正常,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發射任務圓滿成功。這顆衛星由廈門大學、長沙天儀空間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等單位聯合研製,是國內高校首顆近海與海岸帶遙感衛星、國際首顆C波段輕小型SAR衛星、「海絲」星座的首發星。
  • 學術頭條:眼角膜或可抵抗新冠感染,我國成功發射天通一號02星...
    針對丹麥近期出現多起養殖貂體內變異新冠病毒傳染給人的病例,歐洲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ECDC)12日表示,如果上述新冠病毒新變種在人群中出現大規模傳播的話,可能會影響到正在研發中的新冠疫苗的整體有效性。賜予機器人新感覺的皮膚傳感器最近,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出一種可拉伸的「皮膚」,它實際上是一種用於機器人的傳感器,可以檢測到受壓,彎曲或變形。此前的傳感器多使用「視覺"起作用,機器人只能通過攝像頭來了解外面的世界。有了這種「皮膚」,機器人就能擁有了更接近哺乳動物的複雜感官。
  • 我國成功發射高分十三號衛星
    新華社西昌10月12日電(李國利 朱霄雄) 10月12日零時5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三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高分十三號衛星是高軌光學遙感衛星,主要用於國土普查、農作物估產、環境治理、氣象預警預報和綜合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信息服務。
  • 長城公司在長徵八號首飛任務上成功發射四顆小衛星
    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新技術驗證七號衛星、海絲一號衛星、元光號衛星、天啟星座零八星和智星一號A星等五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首次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衛星網際網路成為「新基建」新成員|北鬥|中國衛通|應用服務|北鬥星...
    4月20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在會上表示,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三個方面內容,其中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指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如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等。衛星網際網路概念第一次被劃分到「新基建」範圍內。
  • 中國自己的衛星電話,已有近3萬人用上了!
    自主可控「中國芯」事實上,天通系統使用的衛星,是發射於2016年的「天通一號」衛星,這也是我國首顆移動通信衛星。天通系統中衛星、晶片、終端均由國內研發生產,擺脫了我國用戶長期對國外衛星移動通信服務的依賴,保障了用戶的通信安全。在此前許多重大自然災害的抗擊過程中,天通系統都承擔了應急通信保障任務。
  • 剛剛,「海絲一號」衛星搭載長徵八號,發射升空!
    搭載長徵八號運載火箭 在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遙測信號顯示衛星工作正常 太陽翼、天線均展開正常 發射任務圓滿成功 海絲一號衛星宣傳片 海絲一號衛星發射升空 不少廈大學生都表示
  • 快舟一號發射失敗的B站衛星,本質是一場秀
    宣布(發射)成功後,畫面就可以出了。」遺憾的是,我們大概看不到它直播的畫面了。此外,B站方面也從未承認過「買衛星」的說法。他們回應放大燈團隊,網上鋪天蓋地的「買衛星」報導,都是記者們自己理解偏差。但耐人尋味的是,儘管是誤解,B站也從未主動對外澄清。這故事有點複雜,還是讓我們從頭說起——多少「一鍵三連」才能買一顆衛星?
  • 中國航天日丨「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 用筆和算盤「算」出的...
    今天(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50周年紀念日。在航天科技集團召開的專題座談會上,孫家棟、戚發軔、劉寶鏞等老一輩航天人講述了長徵一號火箭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