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祥說:「有頭髮誰想當和尚。」這是我在《麥路人》電影裡聽到的一句很絕望的臺詞。由郭富城飾演的董浩博是一位破產的中年男人,楊千嬅飾演的秋紅是一位在歌廳唱歌的「過氣歌手」。秋紅在影片末尾對阿博說:「我唱了二十多年,唱什麼都不能自己選。」或許正如張愛玲講到的:中年男人時常覺得孤獨,因為每天早上當他醒來,四周都是需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阿博一直在幫助那些「無家可歸」的人,而他自己反而是因為內疚而不敢回家,直到死去,他都沒有選擇麻煩他人。一個在世俗眼中已被定義為「失敗」的人,以自己的方式堅持著,哪怕自己的生活已經很拮据,卻仍然義無反顧的幫助他人。郭富城這幾年的戲都不錯,每次看都能打動人,他把小人物的心酸刻畫得入木三分。那種頹靡而未全然放棄的狀態,他在掙扎著,沒有與生活徹底妥協。
楊千嬅因為之前唱歌時,被還在事業上升期的阿博鼓勵過,因此,特別感激他,最後,阿博患肺癌後化療的錢都是她把自己的演出禮服賣掉之後才湊齊的。最近,也陸續在看一些電影,選來選去,還是看現實主義題材的比較多,可能是因為這類題材比較容易產生共鳴吧!因此,在觀看的同時容易把自己代入到這個角色裡。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一書中講到:當我們回首我們的人生之路時,混亂如迷宮般的道路一覽無餘,一些錯失的幸福,還有招引的不幸,也都歷歷在目,我們容易捶胸頓足,後悔不迭。因為我們的人生絕非我們一個人的作品,而是兩個因素的產物,它們就是外部的一連串事件和我們的一系列抉擇。它們既互相搏鬥,又彼此糾正。結果,這兩方面緊緊限制住我們的視野,因為我們本來就不能預見我們會做出什麼樣的抉擇,更不會預知偶然事件。
看完《麥路人》時,我以為會有反轉,就是那些夜晚留宿在24小時便利店的人都有一個好的歸宿,還有阿博最後會重新恢復到往日的狀態,可實際上並沒有反轉,可正是因為沒有反轉,我才猛然間覺得這就是生活,生活本就沒有那麼多反轉,絕望就是絕望,沒有突然而至的希望。此外,沒有「臨時」的好意,只有蓄勢待發的「惡意」,我們所能感受到的事情只是最終呈現出來的結果,可他之前所呈現出的動機,以及他者所為其付出的心血,我們都看不到。因此,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者的光輝和錯誤,沒有任何意義。如果任何事情都需要花費心思去維繫,那留給成長的時間和空間是緊迫的。
今天翻毛選時看到一段話:我們走過了許多彎路。但錯誤常常是正確的先導。 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走很多彎路,只是剛開始走上坎坷的道路時,我們以為繼續往下走就沒有希望,實際上停下來便已然是一種進步。只是由於個體覺得好不容易走了那麼久,前面肯定會看到曙光,但在錯誤的道路上不管我們如何去走、去感動自己,最後,都是無力的。我想個體真正能感受到的關懷都是發自於內心對他者的信賴,拋開這種心理,所有感動都是自我意淫出來的。個體的成長離不開他者的包容和幫助,相反,我們也需要去回饋。生命就是需要這樣,完成某種承接,否則,又有什麼意義呢!(庚子年十月十六 周一 晴 於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