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麥路人》,是什麼樣的

2020-12-22 騰訊網

一群毫無血緣關係的麥路人,卻成了羈絆最深的家人,這難道不就是流浪版的《小偷家族》?

沒錯,它的題材,是當下最不容易被市場偏愛但容易在各大影節鍍金的現實主義。

所以,哪怕它領跑金像獎10項提名,但依舊在票房面前身陷困境。

票房慘澹,那口碑呢?

還未上映便毀譽參半,覺得好的,給五星都覺得是埋沒,覺得爛的,噴起來一點面子都不給。

而我對《麥路人》的總體感受是:差一口氣。

後半段顯然啞火了。

從阿博患癌症開始的煽情處理起,整部電影就有著習作感的硬傷,那些煽情就像「手把手劃中心思想」,未見得純熟,反而有了一種刻意堆積苦難的功利感。

為了煽情,它不得不犧牲一部分角色的合理性,也對慢慢鬆散的節奏無能為力。

而在群像處理上,雜而亂的剪輯手法,每條人物線上過分的打亂和糅合只會減分,觀眾最後只能單憑一些細節片段產生零碎的感動。

但它閃現出來的優點又顯而易見。

前半部分的節奏極好。

它將視野放得很低,前半部分平靜而清澈,平緩而庸常,沒有太多刻意營造的氣質,像一杯冷冷的白開水。

這樣的處理才是對的,因為這群「麥路人」早已對這樣的生活習已為常,他們的生活幾乎隱形,沒有任何波瀾,也自然不必大肆渲染並製造什麼戲劇衝突。

就這樣簡簡單單,將悲劇掩埋在溫情之下,無聲處聽驚雷。

同時在他們身上,你能看到被生活撕開的傷口,也能看到抱團取暖的陽光。

比如這場戲。

一群人為了多賺點錢去做群眾演員,結果演得是一場哭喪戲,演完放飯,他們坐在角落裡,狼吞虎咽地扒著飯,撲面而來的滿是酸楚。

但下一秒,深仔坐下,他們身下坐著的棺材塌了,那一刻,笑與淚,無奈與堅強,心酸與溫暖就這樣糅合,在熒幕中迸裂開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結和痛苦,這份底層人的痛楚,只有同樣是底層人的他們才更容易產生共情。

這群被看作最糟糕的人,卻反而擁有著比其他人都更純粹的感情。

片中的兩場葬禮,一場為假,大家在葬禮上做群演,沒想到看上去最容易掉鏈子的等伯卻哭得淚流滿面,那一哭,是為亡妻。

但在另一場真正的葬禮中,等伯卻沉默了,他就那樣靜靜地呆著看著,這沉默同樣極具力量,這一沉默,是為半路相擁的家人。

所以雖然欠缺宏觀把控,但它還是能跌跌撞撞穿過那些硬傷的障礙,落地生根找到與觀眾相連的臍帶,將純粹的感情傳遞給觀眾。

你能看到它的溫暖,它的希望。

但看下去,你又好像隨時就會墜入寒冷,逼近絕望。

它難道只想給你灌一碗無關痛癢的雞湯嗎?

別上當了,去看看它那深藏在治癒和溫暖之下的表達。

它不僅想讓你看到一場邊緣人物的溫情烏託邦,更想把血淋淋的那把名為現實主義的解剖刀遞給你看,在愛的表皮之下,它試圖去刺到現實的骨肉。

電影中有一段對話特別讓人心酸,口水祥偷錢包被警察抓住,阿博氣得不行,大聲質問他為什麼要做小偷。

口水祥沒辦法,他問:「你說,我這個樣子,又能做什麼工作呢?」

這一問,既是對自己幾乎被抹去的身份的自嘲,也是對繁華的香港社會的一種詰問。

我想起《小偷家族》中那一段,警察審問爸爸:「你讓小孩去偷東西,你還算是個人嗎?」

爸爸這樣回答:「那是因為,除了偷東西,我沒什麼能教給他們的。」

同樣的邊緣人物,同樣的無能為力,同樣的無可奈何。

你看,《麥路人》是繼承了港片的人文關懷情懷的。

對於片名,導演黃慶勳這麼解釋:「麥」(麥)字中間有很多「人」,而「路」字裡面有很多「口」,這代表了一種城市現象的喻意。

這種城市現象的喻意,改編自社會新聞。

2015年,一位老婦人在麥當勞店內夜宿伏案猝死,發現時,這位婦人已經去世七個小時了。

而在繁華的香港,「麥路人」群體越來越龐大。

當麥路人們賴以生存的快餐店關停,他們就面臨著無家可歸的困處。

但可惜,這把解剖刀扎進繁華都市裡的痼疾,卻刺得不夠精準,也沒觸到筋脈。

一釘子下去,沒刺到骨頭,沒扎到筋,只劃破皮肉。

沒錯,它的確拍出了溫暖的抱團取暖,也拍出了冷冽的現實主義。

可沒有拍出的是,這群人背後所折射的,現實的厚度與力度。

不去探討社會成因,不去追問現實矛盾,不去深入問題核心。

它在迴避最重要的衝突。

也正是因此,這個故事的成色趨近於簡單,只為呈現一種處境,只為讓你感動,卻少了人性中更複雜的光譜。

當然了,雖不夠好,但它仍值得被看到、被肯定。

而我也仍舊希望。

這一炮,下一次能再炸一點,把「赴死」的唱衰論調徹底炸他個皮開肉綻。

我指的,不止是現實主義題材之炮,更是港片之炮

相關焦點

  • 《我和我的家鄉》《麥路人》…群像電影成新風潮
    這就是《麥路人》的由來,故事講述一群在24小時快餐店借宿的人們如何互幫互助,並一一揭開潛藏在他們內心深處的情感秘密。 因為是群像敘事,故事關於一群沒有血緣關係卻相互扶持的底層邊緣人物,《麥路人》被不少人評價為「港版《小偷家族》」。
  • 《我和我的家鄉》《麥路人》……群像電影成新風潮
    1905電影網專稿 因為有那些在麥當勞過夜的人,才有了這部電影。這就是《麥路人》的由來,故事講述一群在24小時快餐店借宿的人們如何互幫互助,並一一揭開潛藏在他們內心深處的情感秘密。郭富城、楊千嬅、萬梓良、張達明、鮑起靜等知名港星齊聚本片。
  • 郭富城楊千嬅《麥路人》曝終極海報
    又是哪些事情使得他們二位如此惆悵呢,他們又會和「流浪家族」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在9月17日銀幕即將揭曉。  據悉,電影《麥路人》取材於社會真實事件,「麥路人」又被稱為「無家可歸者」,指很多底層勞動者晚上無家可歸,選擇在24小時快餐店過夜。
  • 郭富城新電影《麥路人》擇期上映中
    電影《麥路人》由導演黃慶勳執導,由演員郭富城、楊千嬅、萬梓良、張達明、鮑起靜、顧定軒、劉雅瑟、岑日珈、勞浩羽、黃悅珈、蘇浩才、苗可秀、吳嘉星等傾情主演,目前影片正在等待疫情結束後擇期上映!作為金像獎大熱之作《麥路人》,反映香港最低下階層的苦況,看過的觀眾無不被當中的人與事所感動。作為底下階層,大多沒有學歷,也因沒有地址甚至身份證,而難獲僱主聘請。結果,他們都承擔起這個城市最勞動的工作。除了以上所講的賣物、拾荒、洗車等等,還有送外賣、回收舊電器,甚至到片場做跑龍套。
  • 郭富城主演《麥路人》內地定檔9月
    分享到: 時光網訊近日由鄭保瑞監製、新晉導演黃慶勳執導,郭富城、楊千嬅兩大香港電影金像影帝影后領銜主演,萬梓良、張達明、鮑起靜、劉雅瑟、顧定軒
  • 侃電影|「麥路人」的套路之下,是一座城市的衰敗……
    西方電影研究者用「過火癲狂」為港片蓋了章,較為準確的定義了香港電影的基本特徵。 但到97年前後,港片除了保持形式上的特徵,在主題上開始採用隱喻的方式凸顯電影人的時代焦慮。 港片中溫情的市井氣息,變成了不斷加速的城市焦慮。
  • 隨記|麥路人
    這是我在《麥路人》電影裡聽到的一句很絕望的臺詞。由郭富城飾演的董浩博是一位破產的中年男人,楊千嬅飾演的秋紅是一位在歌廳唱歌的「過氣歌手」。秋紅在影片末尾對阿博說:「我唱了二十多年,唱什麼都不能自己選。」或許正如張愛玲講到的:中年男人時常覺得孤獨,因為每天早上當他醒來,四周都是需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 《麥路人》:被速食的苦情
    文/夢裡詩書無家可歸,寄居在麥當勞裡的香港邊緣群像,是《麥路人》預聚焦的現實主義所在。然而電影在一個足夠引人入勝的開篇後,卻並沒能講好一個本自溫暖的故事,其劇情結構的散亂,牽強附會的煽情,使電影在最後給人的感觸僅只是一股自上而下的悲憫。
  • 《麥路人》:年度最悲劇電影,努力想活著的人都死了
    我們看到的大多電影都是努力討好觀眾的電影,畢竟生活的重負,讓人喘不過氣來的時候,觀眾都想走進影院在大銀幕前輕鬆一下。所以娛樂片大行其道。觀眾對於悲劇電影惟恐避之不及。電影《麥路人》就是這樣一部不會讓觀眾輕鬆的電影,只因為這部電影骨子裡透出來的滿是普通小人物生存的艱辛。
  • 《麥路人》香港麥當勞麥難民的生活悲歌
    《麥路人》電影故事是取材真實的香港底層社會概況,劇情描述一群以麥當勞過夜的難民,即麥難民(McRefugee)的生活辛酸,他們各自有家歸不得的苦衷。劇中陌路人成同路人,彼此互助,成為家人的情感,令人動容,尤其第三幕開始的結局,定讓你淚流不止。
  • 麥路人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嗎
    《麥路人》聚焦底層小人物,一群陌生人相互取暖的暖心故事,據悉,該片是取材於真實的社會事件,那麼,電影麥路人名字有什麼含義?下面小編就來說說。 《麥路人》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嗎 據悉,電影《麥路人》取材於社會真實事件,「麥路人」又被稱為「無家者」,指很多底層勞動者晚上無家可歸,選擇在24小時快餐店過夜。 即使被生活所「拋棄」,但他們並沒有自我「放逐」,「麥路人」的陌路相逢,是路人,也是家人。
  • 《麥路人》:失意者的烏託邦
    注意:本文有劇透9月17日上映的電影《麥路人》,講的是個總體上很喪,喪中有溫暖的故事。但可能因為這份溫暖,又讓這部電影顯得更喪了。這有點《小偷家族》的意味,一群失意者,無家可歸地組成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大家庭,用自身難保的微光,試圖努力去照亮他人。
  • 《麥路人》遇冷?但它上映3天已斬獲5個冠軍,拿下9.0分好評
    由郭富城楊千嬅主演的《麥路人》上映三天,內地票房僅693萬票房。對於一部雲集眾多老戲骨的影片來說,這點票房不算好!因此,《麥路人》被吐槽遇冷,郭富城楊千嬅這兩個金像影帝/影后也遭噴扛不起票房!
  • 《麥路人》的底層眾生相
    當然,如果說長住這種地方,那自然是不可能,無論你是躺著睡還是趴著睡,在麥當勞的夜裡都會醒來幾次,整體睡眠質量很差,但電影中《麥路人》中的人則是長期以此為家,是一個具有現實主義的電影體裁。《麥路人》是在去年上半年開拍的,因此,並沒有加入香港動亂和新冠疫情的橋段,故事設定在物慾橫流香港社會下的底層困境。
  • 專訪|楊千嬅:在這個年紀遇到《麥路人》,非常好
    如今電影產量已經明顯減少,將更多心力投身家庭的楊千嬅,再度回歸內地大銀幕主演電影,她選擇的角色有沉甸甸的分量。9月17日上映的《麥路人》裡,楊千嬅飾演在廟街唱歌的落魄歌女阿珍。對她來說,這是真正「乘風破浪的姐姐」,有理想和才情,被生活磨礪到遍體鱗傷,依然有愛和溫暖他人的力量。
  • 《麥路人》:從鮮活走向虛無
    電影《麥路人》取材於社會真實事件,「麥路人」又被稱為「無家者」,指社會很多各型各色的勞動者晚上無家可歸,選擇在24小時快餐店過夜。即便被生活所「拋棄」,但他們並沒有自我「放逐」,「麥路人」麥路相逢,相依相惜,一群陌生人團聚在一起重新尋回了「家」的意義——有愛的地方才是家。電影通過表現一群陌生人在快餐店相互取暖、互幫互助,重拾家人般的溫暖,來展現世間的人情冷暖。
  • 郭富城主演香港電影金像獎10項提名的《麥路人》為何卻無人關注?
    昨天看了香港電影《麥路人》,這部在去年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被提名多達10項的電影,在國內今年也上映了。但是票房並不理想,豆瓣評分也不太高。不過昨天看完以後,個人覺得是非常不錯的一部香港電影。確實值得一看。
  • 2020年第一部喜劇電影定檔;郭富城《麥路人》定檔
    圖片來自網絡01《我的女友是機器人》定檔9月11日國產喜劇電影02郭富城、楊千嬅主演《麥路人》定檔由郭富城、楊千嬅主主演的電影《麥路人》
  • 上映5天票房收1300萬,本土港片《麥路人》在內地市場的尷尬境地
    轉眼之間,時間已經來到9月下旬,由於9月向來是票房低迷的時期,再加上《信條》和《花木蘭》兩部好萊塢新片口碑和票房表現不佳,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票房增長乏力,全靠《八佰》力撐大盤。即使近期有不少新片上映,但由於各種原因,並未引起大的水花,尤其是強班底港片《麥路人》票房表現極其慘澹。
  • 《麥路人》:溫情背後全是傷,讓人感動的不僅是郭富城
    作為2019年金像獎的熱門影片,《麥路人》票房業績不佳,平臺評分偏低實在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有人說,《麥路人》反映的香港底層人民的艱辛與狼狽過於心酸,有刻意煽情之嫌,不夠正向積極。而有些人則覺得,電影中對於底層生活的描寫還沒能直擊XG社會的根本問題,只是破開了皮肉,但未深入骨髓。其社會深刻性比巔峰時期的香港電影不知低了幾個等級。因此在金像獎的角逐中敗北於《少年的你》是理所當然的。但直到看了《麥路人》這部電影,才發現,這部片子或許只有經歷過中年挫折的人才能有感同身受的體驗。這部電影中當然最出彩的還是郭富城所飾演的阿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