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史可法號魚雷艇奇襲日軍旗艦

2020-12-16 舊影君說歷史

這張照片拍攝於1937年8月17日的上海,地點是在外灘九江路碼頭附近,市民圍觀河裡的一艘魚雷快艇,這艘快艇上了當天報紙的頭條。

原來,這艘快艇在前一天晚上襲擊了日軍旗艦出雲號,這是當時海軍發動的一次奇襲。

故事是這樣的,位於江陰的海軍電雷學校,從英國進口了15艘魚雷艇,分別編組為「嶽飛」「史可法」「文天祥」中隊。8月14日晚,「史102號」和「史171號」快艇偽裝為漁船潛往黃浦江龍華,16日晚上8時許,由「史102號」單獨出擊日軍旗艦出雲號。

由於出雲號附近停泊著一些小炮艇和舢板,「史102號」在觀測瞄準中被發現,當機立斷在400米外發出兩枚魚雷,擊中出雲號尾部。出雲號開炮反擊,「史102號」在九江路碼頭附近中彈擱淺,船上官兵將機槍彈藥倒入黃浦江,遊水脫身。

20日,軍政部長何應欽發電嘉獎:「雖未獲成功,但已減敵艦驕橫之氣焰。尚望再接再厲,整飭部署,以竟全功。」可惜的是,淞滬會戰終究沒有擊沉出雲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出雲號是日本在甲午戰爭後用清朝賠款購買的軍艦,而民國海軍9艘主力艦有6艘都是清朝的遺存。

從甲午戰爭到淞滬會戰,從1895到1937,42年間中日兩國兩次全面對抗,都以中國海軍主力全軍覆沒告終。

整個民國期間,從1840年晚清以來遭遇的「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終究未能改觀,中國仍然被壓制在帝國主義的船堅炮利之下。

相關焦點

  • 10噸魚雷艇自殺攻擊萬噸日艦出雲號:《捍衛者》中的淞滬會戰
    8月13日,淞滬會戰打響,第二天空軍部隊就奉命出擊,目標是停靠在黃浦江上的日本揚子江艦隊旗艦出雲號。日本第三艦隊在黃浦江外有20多艘軍艦,沿著蘇州河到吳淞口,瀏河口一字排開,作為對日本陸軍的火力支援。艦隊裡面最厲害的就是出雲號。
  • 淞滬會戰「德械師」搞奇襲失敗,蔣介石反省避重就輕
    [摘要]中國軍事最高當局缺乏果斷,奇襲無法在一次達到,不能對日本所控制的地區做一次全面性的攻擊,將會留下時間,使日軍加強抵抗的能力。 第87、第88師乃國軍最精銳之部,前身系國民政府警衛軍,多年來一直接受德國軍事顧問指導訓練,武器裝備和單兵裝具皆屬上乘,很多官兵參加過「一·二八」淞滬抗戰,士氣十分高昂。張治中躍躍欲試:「本軍各部隊在本日黃昏前可輸送展開完畢,可否於明日拂曉前開始攻擊?我空軍明晨能否同時行動?」蔣介石非常謹慎:「希等候命令,並須避免小部隊之衝突為要。」
  • 我是戰史研究者周明,關於淞滬會戰的來龍去脈,問我吧!
    我是戰史研究者周明
  • 1944年美軍13個魚雷艇發射的魚雷全部打空,沒想到日軍還傷亡慘重
    1944年,美軍13個魚雷艇發射的魚雷全部打空,沒想到日軍還傷亡慘重 文/無計讀史 1944年10月24日,日本海軍的七艘戰艦在太平洋上遭到了美軍的注意。
  • 淞滬會戰之上海圍攻戰(上)
    上海淞滬會戰紀念碑近期筆者考證到大量淞滬會戰新史料,遂重寫淞滬會戰。以紀念浴血疆場的國軍烈士。沒有你們,就沒有今天之中國!將分上海圍攻戰,反登陸作戰,陣地戰,防禦戰,金山衛登陸入杭州灣阻擊戰,撤退戰六個階級講述淞滬大血戰。
  • 1937淞滬會戰:日軍鏡頭下的上海,日軍一片祥和令人噁心
    1937年8月13日為了改變日軍入侵路線,中國軍隊主動在上海展開反擊,淞滬會戰爆發。這場戰鬥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在當時中日雙方都有攝影師拍攝了當時的上海,中方房屋破爛,而日軍拍攝卻和中方完全相反。圖為日軍拍攝的上海。
  • 淞滬會戰,80萬人血拼日軍精銳,中央軍一天損失一個師
    ——車爾尼雪夫斯基(俄)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804字,閱讀約2分鐘1937年8月13日,為趕在日軍主力抵達上海前殲滅日軍,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張治中將軍指揮87師團,88師團等國軍部隊向駐守上海的日本海軍陸戰隊發起進攻
  • 淞滬會戰之陣地戰(下)
    #抗日戰爭##紅色血脈##抗日老兵的故事##歷史冷知識##圖說軍事#中國抗戰領袖—蔣介石一.史料來源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處編:《中國現代政治史資料彙編》第3輯第31冊,《蔣介石規定淞滬會戰戰鬥序列電》時間注1937年9月22日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編:《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1卷第2分冊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編
  • 淞滬會戰 | 血腥的佘山之役: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幕
    日軍進入松江城內淞滬會戰從1937年8月13日打到10月底時,中國軍隊已處於明顯被動守勢。1937年11月初,日軍第10軍於杭州灣登陸後,迅速佔領金山衛,兵臨古城松江。攻佔松江,既可切斷中國軍隊退路,又可南下杭州,西攻蘇州、常州,直指當時的中國首都——南京。在淞滬會戰的松江戰場,發生了許多驚心動魄的軍民抗戰故事。壯烈與血,記載史冊。 兩份觸目驚心的日軍地圖 在松江區史志辦,保存著兩份完整的日本軍事地圖。「地圖描繪的細緻程度,暴露出日本處心積慮的侵略陰謀,讓人觸目驚心。」
  • 沉沒旗艦借屍還魂,年輕人小心別落入了軍國主義餘毒陷阱
    爆發時的侵華日軍海軍總司令,在盧溝橋事件後其作為侵華日軍的急先鋒,先後率領日本海軍以及海航部隊參加過淞滬會戰、江陰海戰、南京保衛戰等一系列戰役。8月13日,張治中奉蔣介石命指揮精銳的中央警衛軍(第87師、第88師、獨立第20旅等部)首先向日軍開戰,圍攻上海日軍,淞滬會戰打響。
  • 淞滬會戰打的有多慘烈?一個師不到3小時就陣亡一半
    文|輕言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後,中國軍民團結一致,在上海和侵華日軍主力進行了首次會戰,這也是在整個抗戰期間,中國軍隊和日軍進行的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以空軍為例,當時國民政府能夠參加戰鬥的飛機約300架,而日軍戰鬥機的數量則超過了2700架,是我軍的9倍,而且日軍飛行員的戰鬥經驗也比我軍豐富的多,雙方實力懸殊太大。另外在海軍上,我國共有輕型巡洋艦10多艘,魚雷艇20多艘,總共在40艘左右,而日軍不僅有巡洋艦,還有火力更猛的驅逐艦,甚至還有「加賀號」航母,各種戰艦加起來50多艘,噸位、火力都遠超中國。
  • 目標擊沉出雲號:日軍出雲號軍艦中國戰記
    初代出雲號是抗戰侵華日軍海軍旗艦而8日13日了。這是一個永遠載入史冊的日子,76年前的今天,在國際大都市上海,爆發了轟轟烈烈的淞滬抗戰,抗日的烽火由華北燃向了整個中國。在會戰初期,當時中國的最精銳部隊與盤踞在上海的日本海軍陸戰隊發生了激烈的戰鬥,將抗戰的主要戰場由華北轉移到了長江三角洲,完全打亂了日本侵華的進軍計劃與時間表。
  • 淞滬會戰︱真實的「德械師」:火力遠不及日軍,但意志堅定
    火炮上一個德械師有24門82毫米迫擊炮、8門20毫米機關炮,日軍僅有6門步兵炮、4門速射炮、4門山炮。日軍一個步兵聯隊看似沒有任何優勢,但實際上日軍一個聯隊火力卻碾壓一個「德械師」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國民政府先後派出20個「德械師」奔赴上海戰場。筆者以其中一個師在整個會戰的彈藥、炮彈消耗與日軍一個聯隊及一個大隊的彈藥、炮彈消耗做對比,就能看出誰強誰弱。
  • 中國人應該銘記的歷史,抗日戰爭十大戰役之淞滬會戰
    今天我們說一說抗日戰爭十大戰役之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軍以公共租界的日本人聚集區和黃浦江上的軍艦為基地,向閘北一帶進行炮擊,我軍奮起還擊開始,至11月12日我軍西撤結束。  淞滬會戰挫敗了日軍中央突破,速戰速決的戰略意圖,粉碎了他們3個月滅亡中國的美夢。它是我國從局部抗戰轉向全面抗戰的歷史轉折點。
  • 淞滬會戰:中央軍來了,桂軍來了,川軍也來了
    全面抗戰爆發後,日軍迅速南下,對華北地區發動猛烈進攻。為了儘快讓國民政府屈服,8月13日日本又向上海發動猛攻,淞滬會戰爆發。上海是南京的門戶,關係到國民政府的安全,關係到國家的危亡。為了擋住日寇的侵略步伐,國民政府決定在上海組織一場大型會戰,以擋住日本的攻勢,並將日本的主力吸引到中國南部。
  • 淞滬會戰最後一戰,死守到最後一人的"德械師",日軍尤為忌憚!
    關於淞滬會戰最後階段的說法,網上及紀錄片視頻都認為日軍攻下大場鎮後,除了死守四行倉庫的中國守軍外,中國軍隊開始全面潰敗。那麼真實的歷史是否是這樣的嗎?日軍投入最強火力1937年10月下旬,淞滬會戰已接近尾聲。佔領大場陣地的日軍本以為,中國軍隊喪失戰鬥力準備開始撤退。
  • 淞滬會戰國軍德械師,在危急關頭,硬是給了日軍當頭一棒!
    在抗戰中,淞滬會戰作為近代以來的一場重要的戰役,可以說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一戰徹底改變了日軍侵略中國的走向,原先日軍想進攻完上海之後,可以一路沿著長江西進,把我們分成南北兩個戰場,這樣的話就可以用他們的機械化軍隊來消滅我們。
  • 淞滬會戰爆發的原因眾說紛紜,真實的起因是什麼
    而日軍也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共計20萬人。 最終中國軍隊以死傷30萬人的慘重代價,斃日軍4萬餘人,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為中國長期抗戰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但時至今日,不少人對於淞滬會戰的起因,仍然不太明白。認為這是當時的國民政府,為了保住國際化大都市上海,所發動的一場戰爭。
  • 淞滬會戰之反登陸作戰(上)
    中國近代史專家—餘子道(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上海研究中心研究員)淞滬會戰分上海圍攻戰,反登陸作戰,陣地戰,防禦戰,金山衛登陸入杭州灣阻擊戰,撤退戰六大階段。本文將繼前作《淞滬會戰之上海圍攻戰》後,分上,下兩章介紹淞滬會戰第二階段-反登陸作戰。
  • 淞滬會戰初期的十日圍攻,5萬國軍對6千日軍為何還是功敗垂成?
    摘要: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戰役初始,中國軍隊以五萬之眾圍攻在上海的六千日軍,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是如何從主動進攻轉入被動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