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打的有多慘烈?一個師不到3小時就陣亡一半

2021-01-20 古今文社

文|輕言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後,中國軍民團結一致,在上海和侵華日軍主力進行了首次會戰,這也是在整個抗戰期間,中國軍隊和日軍進行的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在這場戰役中,日本前後共投入約30萬兵力,叫囂著要「月內佔領上海,三個月內滅亡中國」。中國軍隊一共在上海投入了約80萬士兵,雙方在這場戰役中投入的士兵超過了100萬。雖然中國軍隊在人數上佔據著優勢,但武器裝備卻差了一大截,根本沒法比。

以空軍為例,當時國民政府能夠參加戰鬥的飛機約300架,而日軍戰鬥機的數量則超過了2700架,是我軍的9倍,而且日軍飛行員的戰鬥經驗也比我軍豐富的多,雙方實力懸殊太大。另外在海軍上,我國共有輕型巡洋艦10多艘,魚雷艇20多艘,總共在40艘左右,而日軍不僅有巡洋艦,還有火力更猛的驅逐艦,甚至還有「加賀號」航母,各種戰艦加起來50多艘,噸位、火力都遠超中國。

就算是中國最強大的陸軍,在裝備上也比鬼子差了遠了。在步槍、輕機槍、手榴彈等輕武器上,中國軍隊勉強能和鬼子對抗,但在火炮等重武器上就比鬼子差遠了。鬼子除了擲彈筒、迫擊炮的數量是中國軍隊的3到5倍外,還有數量不少的口徑達到105毫米的榴彈炮以及150毫米的攻城重炮,除此之外,日本還有坦克、裝甲等刀槍不入的機械部隊。加上這些鬼子都經過了嚴格的軍事訓練,所以雖然在人數上比我們差的遠,但整體戰鬥力卻比我們強太多了。

所以戰鬥一開始的時候,中國軍隊就被鬼子的炮火壓著打,中國軍人們以血肉之軀和日軍的炮火對抗,付出了極大的傷亡,但沒有一個人後退,與此同時,廣西、四川、湖南等各地軍隊紛紛趕往上海,支援淞滬戰場,很多士兵明知是去送死,但還是毫無猶豫的去了。在長江流域,所有百姓都自發的駕駛著家裡的民船、漁船甚至是運送糧食的舢板趕到江陰戰區,支援抗戰。就連湘西地區的土匪也加入了戰鬥,在浙江嘉善和日軍血戰7晝夜,犧牲3000多人。

在淞滬戰役期間,中國軍民空前的團結,全都擰成一股繩,一致對外。蔣介石掏空了家底,派出了所有的精銳,甚至連自己的警衛隊也投入到了戰場,他的夫人宋美齡也親自到戰場上慰問戰士,為傷員包紮傷口。上至將軍,下至士兵,無一不在拼命,鮮血染紅了腳下的土地,衝鋒的士兵成排倒下,可始終沒有一人退縮。

這場戰役,中國軍民已經拼盡全力了,據一些倖存下來的老兵回憶,「每天一個師一個師的投入到戰場,有的不到3小時就死了一半,5小時就少了三分之二。」還有老兵回憶,「一個連隊130人,打得只剩下五六十人時就要補充,他們連在短短幾天就補充了18次。」還有的一個團2000多人衝上去,等撤下來的時候就只剩下幾副夥食擔了。

憑著滿腔熱血和不怕犧牲的精神,中國士兵硬是在鬼子的炮火下撐了三個多月,粉碎了鬼子「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迷夢。為了保存實力,11月8日中國軍隊開始撤退,淞滬戰役落下了帷幕。在這場戰役中,中國共犧牲月25萬人,唯一一支中央海軍也在江陰海域全軍覆滅,日軍在這場戰役中傷亡士兵9萬多人,損失飛機200多架,戰艦20餘艘。此戰極大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也打出了中國軍人的血性,讓全世界都不敢小看中國軍人。

相關焦點

  • 淞滬會戰,80萬人血拼日軍精銳,中央軍一天損失一個師
    此後,中國軍隊和日軍都不斷向上海增兵,使八一三事變成為全面抗戰爆發後的第一次大規模會戰。在淞滬會戰中,國民政府可以說投入了全部財力。148師和62旅,包括中央軍校教學縱隊,稅警司令部,87師和88師等全部參加了戰鬥。淞滬會戰中,蔣介石的中央軍,羅卓英的第18軍,張治中的第5軍,胡宗南的第1軍,俞濟時的第74軍等部隊前往上海參戰。
  • 淞滬會戰陣亡的14位將軍,有六位都畢業於黃埔前四期
    自全面抗戰爆發以來,淞滬會戰是第一次大規模的戰鬥,中國軍人為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全淞滬戰役中,中國共有14位將軍為國獻身,黃埔生佔6位,黃埔畢業生更是慘死。在祖國服役的14名將領中,黃梅興、蔡炳炎、路景榮、楊傑、龐漢禎、秦霖、李伯蛟、劉啟文、吳克仁、吳桐崗、鄧玉琢、朱之榮、李伯蛟、吳繼光、劉啟文、吳繼光、吳炳炎、吳景榮是黃梅興少將中的第一位在淞滬會戰中陣亡的將領。黃梅興,廣東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9軍88師264旅旅長。88師是三個德械師之一,裝備精良,戰鬥力強,是最早投入戰鬥的部隊之一。
  • 淞滬會戰中殺敵4萬自損30萬,國軍的德械師,並沒有輸在指揮上
    淞滬會戰是國軍發起的,目的是防止日軍迅速打通津浦路,從而將國軍的主力包圍在東南沿海地區,實際上這是國軍的預判,日軍當時並沒有整體侵華計劃,撤守山東,日軍也並未跟進,國軍有預謀的在上海打死一個日軍守衛,日軍派代表來理論,蔣介石直接派5個軍精銳進攻日本駐地,日軍向本土求援,淞滬會戰全面爆發。
  • 淞滬會戰慘敗並非指揮失誤,硬實力差距
    ,首當其衝與日軍拼命的三個德械師,如下:1、88師(孫元良師長)2、87師(王敬久師長)3、36師(宋希濂師長)    淞滬會戰前期籌劃和開打的第一階段,戰場總指揮是張治中將軍。他親自指揮兩個德械師:87師和88師,打響淞滬會戰第一槍。歷史上記載」八·一三「淞滬會戰,實際上是8月14日下午全面打響的。
  • 淞滬會戰:中央軍來了,桂軍來了,川軍也來了
    這些部隊全都是中央軍主力,中央軍的王牌三大德械師以及宋子文的稅警總團全都投入到了這場戰爭。可以說,中央軍把家底都拿出來了。在凇滬會戰中,中央軍一天損失一個師,三個德械師全都打殘了,中央軍軍校教導總隊同樣損失過半,其中孫元良的部隊打得都不成建制了。
  • 淞滬會戰:中國軍隊英勇抗日,粉碎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打響,這是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標誌著中日兩國之間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也是整個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鬥戰役,中國投入軍隊約60萬,日本投入軍隊約40萬,雙方持續了三個月。
  • 淞滬會戰中,中央軍、桂軍、川軍、東北軍誰犧牲人最多?
    淞滬會戰是中日正面戰場主力的第一次大會戰,是抗戰時期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中方參戰的是75萬精銳部隊,傷亡30萬餘人;日軍參戰大約30萬軍隊,傷亡5萬餘人。日軍部隊的指揮官是松井石根,總兵力在28萬人,海軍部隊參戰的有第三艦隊和第四艦隊,艦艇30餘艘,其中航母3艘。另外參加淞滬會戰作戰飛機架約390架,其中陸航210架,海航180架。
  • 淞滬會戰中的國軍:德械師也死傷慘重,圖8八百壯士被英軍繳了械
    (註:這是一組外國人拍攝的淞滬會戰中的國軍,他們與日寇浴血奮戰,完全把自己的生死置身事外。這是一群可歌可泣的英雄們,每一個人都值得我們去尊敬。)圖:上海街頭國軍防禦工事裡,一名國軍正在向敵人扔出手榴彈。圖:四行倉庫「八百壯士」們正在進行演習。
  • 除了「八百壯士」,淞滬會戰中還有哪些英雄部隊?
    在悲壯慘烈的淞滬會戰中,來自不同派系的忠勇將士以血肉築長城,面對極為強大的日軍拼死血戰,粉碎了日寇「三月亡華」的囈語狂言,其豐功偉績永垂不朽。 除了八百壯士,還有更多的英名需要銘刻在歷史豐碑之上。
  • 淞滬會戰國軍德械師,在危急關頭,硬是給了日軍當頭一棒!
    在抗戰中,淞滬會戰作為近代以來的一場重要的戰役,可以說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一戰徹底改變了日軍侵略中國的走向,原先日軍想進攻完上海之後,可以一路沿著長江西進,把我們分成南北兩個戰場,這樣的話就可以用他們的機械化軍隊來消滅我們。
  • 淞滬會戰之陣地戰(下)
    》時間注1937年8月27,28日,《蔣馮書簡》鄒作華:《上海作戰之經過與所得之教訓》黎東方:《淞滬會戰》(下),中國臺灣《傳記文學》第41卷第3期黃杰:《抗日戰爭的回憶》,中國臺灣《傳記文學》第31卷第2期陶峙嶽:《第8師在薀藻浜的日日夜夜》,《八一三淞滬抗戰》劉維楷:《洛陽橋血戰記》,《八一三淞滬抗戰》馬宣偉,溫賢美
  • 淞滬會戰|為何只剩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
    今年是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而8月13日將迎來改變整個抗日戰局的淞滬會戰78周年紀念日。很多人認為,相比於七七事變,「八·一三」淞滬會戰更適合被作為全面抗戰的開端。這一長達三個月的大會戰異常慘烈,被描述為「血肉磨坊」、「一寸山河一寸血」。
  • 淞滬會戰「德械師」搞奇襲失敗,蔣介石反省避重就輕
    1937 年淞滬會戰前夕,國民革命軍德械師士兵與著軍裝的孩童合影1937年8月11日晚上9時許,位於蘇州的京滬警備司令部(旋即改編為第9集團軍)突然響起電話鈴聲,南京統帥部命令張治中「進軍上海」。1937 年淞滬會戰中,一名中央軍士兵單兵裝備張治中雖然一腔熱血,但並未認真研究蔣介石的作戰指導,只是強調「一定要有空軍和炮兵的配合」。
  • 淞滬會戰爆發的原因眾說紛紜,真實的起因是什麼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是繼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後,中日雙方所進行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作戰規模最大,戰鬥最為慘烈的一場戰役。 在這場歷時三個月的戰役中,中國軍隊投入最為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和八十八師。以及其它148個師和62個旅共計80餘萬人。
  • 《八佰》似乎過於專注小人物,不惜捨棄淞滬會戰大背景
    《八佰》這麼經典的素材,一開始絕對應該是把淞滬會戰最慘烈的那幾次戰鬥,拿出來,隨便挑著拍,都不會比諾曼第登陸戰遜色:1、三個德械師圍攻日本海軍陸戰隊,尤其36師一度衝進匯山碼頭;2、姚子青營死守寶山縣城,最後全營官兵殉國;3、羅店反覆爭奪戰,
  • 抗戰時期最慘烈的一仗,14位中國將軍陣亡,死傷30萬人
    抗戰時期最慘烈的一仗,14位中國將軍陣亡,死傷30萬人 導語:1937年8月13日,日軍從上海金山嘴登陸,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日軍就集結了二十萬部隊。敵人磨刀霍霍,準備直撲上海和南京。與此同時,國民黨緊急出動了50多個師,共計八十多萬人應戰。這就是名動海內的淞滬戰役。
  • 國軍德械師戰鬥力如何?淞滬會戰中德械師表現如何?
    組建「德械師」,少數師達到標準長城抗戰結束後,國民政府就計劃整建軍隊,擴充軍備。按照德國軍事總顧問塞克特的提議,準備組建60個國防師,每個國防師直屬一個炮兵團。淞滬會戰中的德械師 但因財力有限以及軍工業薄弱,國民政府無法組建60個國防師。
  • 淞滬會戰,對於中國來說,到底是打贏了還是打輸了?
    說起抗戰時期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戰役,那肯定是淞滬會戰。淞滬會戰我國投入80萬軍隊,日軍投入30萬軍隊,雖然最後上海還是失守了,但是成功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那淞滬會戰對我國而言到底是打勝了還是打敗了呢?
  • 中國人應該銘記的歷史,抗日戰爭十大戰役之淞滬會戰
    當時的國民政府先由馮玉祥,後由蔣中正(兼)任第3戰區司令長官指揮。先後調集中央部隊,廣東,廣西,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部隊和稅警總團,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以及部分省市保安總隊,總計兵力約70萬餘師,奮勇迎戰。
  • 淞滬會戰 | 血腥的佘山之役: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幕
    單看地圖上標示的圖例,就有35種之多,顯示的比例精細到兩萬五千分之一。建築物標記了每一處兵營、無線電信號柱、學校、墳墓等,道路交通細緻分類標出自動車道、小徑、鐵軌等。僅橋梁這一個類目就偵查分類出徒步橋、木橋、舟橋等6類,溼地、竹林、荒地、農田等也被劃分了開來,光樹林就分為闊葉林、針葉林等幾類。地圖上顯示的一切,足以證明日軍為攻佔上海下的「功夫」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