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賞析】丟勒-《祈禱之手》

2020-12-22 騰訊網

希望美術 希望說- 教育|藝術|生活|少兒

阿爾布雷特·丟勒

Albrecht Dürer

(1471-1528)

生於紐倫堡,德國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

丟勒的作品包括木刻版畫及其他版畫、油畫、素描草圖以及素描作品。

他的作品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

他是最出色的木刻版畫和銅版畫家之一。

他的水彩風景畫是他最偉大的成就之一,這些作品氣氛和情感表現得極其生動。

德國人利用造紙革命引進活字,義大利人卻利用自己的藝術才能和製造奢侈品的本事迎頭趕上,奪回主導權。

丟勒 何其幸運,恭逢其盛,得以發揮才華。

世人評價:德國的達文西、自畫像之父。

據同時代人著文回憶丟勒的長相時寫道:"他有一張表情生動的臉,一對明亮的眼睛,長著希臘人稱之為四角形的鼻子,長長的脖子,寬闊的胸脯,束緊了腰的腹部,大腿筋肉十分發達,小腿也結實勻稱,樣子文質彬彬。有人見過他的手指,長得秀美如蔥白,他那俏皮的言談舉止更令人陶醉,以致聽眾都覺得再也沒有比他結束講話時更令人惆悵的事了。他幾乎通曉天文地理、哲學美學不僅懂得,還會口述出來。"

恩格斯在評價歐洲文藝復興這一歷史時代的那段著名論述中,把丟勒看作是和達文西一樣的傑出人物之一。

他說:"阿爾布萊希特是畫家、銅板雕刻家、塑像家、建築家,此外還發明了一種築城學體系"。

這種美譽即便有幾分誇張,也足以說明丟勒這位天才在同代人心目中的形象。

丟勒最為傳世的作品是《手》,後來被人們改名為《祈禱之手》,其影響力超過其他任何作品。

《祈禱之手》

丟勒和他的一位好友都是力爭上遊的藝術家,但是兩人都很窮。

因此決定住在一起以節省開銷。

他們達成協定,一個人先工作,供應另一人讀書和繪畫,過幾年後再更換角色,丟勒主動說他先工作,但他的朋友認為年輕的丟勒比較有才華,堅持他先讀書和繪畫。

四年後丟勒學成,到了更換角色的時候,方知好友工作辛苦而雙手已經因操勞過度而發炎變形,無法執筆。

有一天晚上,丟勒瞥見好友在合手禱告,他那雙「過勞「的手給了丟勒靈感,因而丟勒勾勒這幕動人情景,成為了一幅不朽的名畫。

這幅人們由於對這幅畫非常喜歡,於是就流傳了一個傳說,這個傳說被中國人誤讀為真實故事,流傳甚廣。

還被一些中國名人在演講中以真實故事來引用。

十五世紀時,在德國的一個小村莊裡,住了一個有十八個孩子的家庭。

父親是一名冶金匠,為了維持一家生計,他每天工作十八個小時。

生活儘管窘迫逼人,然而這個家庭其中兩個孩子卻有一個同樣的夢想。

他們兩人都希望可以發展自己在藝術方面的天份。

不過他們也了解,父親無法在經濟上供他們倆到紐倫堡藝術學院讀書。

晚上,兩兄弟在床上經過多次討論後,得出結論:以擲銅板決定──勝者到藝術學院讀書,敗者則到附近的礦場工作賺錢;四年後,在礦場工作的那一個再到藝術學院讀書,由學成畢業那一個賺錢支持。

如果需要,可能也要到礦場工作。

星期日早上做完禮拜,他們擲了銅板,結果,弟弟Albrecht Durer勝出,去了紐倫堡藝術學院。

哥哥Albert則去了危險的礦場工作,在其弟弟上大學的時候來為弟弟提供經濟支持。

Albrecht在藝術學院表現很突出,他的油畫簡直比教授的還要好。

到畢業時,他的作品已經能賺不少錢了。

在這位年輕的藝術家返回家鄉的那一天,家人為他準備了盛宴,慶祝他學成歸來。

當漫長而難忘的宴席快要結束時,伴隨著音樂和笑聲,亞爾伯起身答謝敬愛的哥哥幾年來對他的支持,他說:"現在輪到你了,親愛的哥哥,我會全力支持你到紐倫堡藝術學院攻讀,實現你的夢想!"

所有的目光都急切地轉移到桌子的另一端,坐在那裡的Albert雙淚直流,只見他垂下頭,邊搖頭邊重複說著:"不……不……"

終於,Albert站了起來,他擦乾臉頰上的淚水,看了看長桌兩邊他所愛的親友們的臉,把雙手移近右臉頰,說:"不,弟弟,我上不了紐倫堡藝術學院了。太遲了。看看我的雙手──四年來在礦場工作,毀了我的手,關節動彈不得,現在我的手連舉杯為你慶賀也不可能,何況是揮動畫筆或雕刻刀呢? 不,弟弟……已經太遲了……"

四百五十多年過去了,Albrecht Durer有成千上百部的傑作流傳下來,他的速寫、素描、水彩畫、木刻、銅刻等可以在世界各地博物館找到;然而,大多數人最為熟悉的,卻是其中的一件作品。

也許,你的家裡或者辦公室裡就懸掛著一件它的複製品。

為了補償哥哥所做的犧牲,表達對哥哥的敬意,一天,Albrecht Durer下了很大的工夫把哥哥合起的粗糙的雙手刻了下來。

他把這幅偉大的作品簡單地稱為"雙手",然而,全世界的人都立刻敞開心扉,瞻仰這幅傑作,把這幅愛的作品重新命名為"祈禱之手"。

下次當你看到這幅感人的作品,仔細看一下。

如果你也需要這麼一幅畫,就讓它成為你的提醒,沒有人──沒有人能單槍匹馬地獲得成功!

相關焦點

  • 【名畫賞析】丟勒-《四騎士》
    丟勒的作品包括木刻版畫及其他版畫、油畫、素描草圖以及素描作品。 他的作品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 他是最出色的木刻版畫和銅版畫家之一。 丟勒 何其幸運,恭逢其盛,得以發揮才華。 世人評價:德國的達文西、自畫像之父。
  • 德國最偉大的畫家,成功背後之人,丟勒的「祈禱之手」
    阿爾布雷特·丟勒 丟勒所在的家庭並不富裕甚至可以說是貧困,丟勒有著17個兄弟姐妹,可是一個家庭的生活重擔都壓在父親一人的身上,父親即使一天工作18個小時,生活依舊困難
  • 【名畫賞析】天才少年&藝術大師-阿爾布雷特·丟勒
    丟勒的作品包括木刻版畫及其他版畫、油畫、素描草圖以及素描作品。他的作品中,以版畫最具影響力。他是最出色的木刻版畫和銅版畫家之一。他的水彩風景畫是他最偉大的成就之一,這些作品氣氛和情感表現得極其生動。主要作品有《啟示錄》、《基督大難》、《小受難》、《祈禱之手》、《男人浴室》、《海怪》、《浪蕩子》、《偉大的命運》、《亞當與夏娃》和《騎士、死神與魔鬼》等。
  • 【丟勒-祈福之手背後的故事】
    >《祈禱之手》 祈 禱 Praying Hands 手 丟勒:祈禱之手 ﹝Praying Hands﹞ 1508 年 畫筆‧色紙,29 x 19.7 公分 現藏於阿爾貝提那畫廊
  • 《祈禱的雙手》將「德國達文西」丟勒推向德國文藝復興巨匠的故事
    恩格斯在評價歐洲文藝復興這一歷史時代的那段著名論述中,把丟勒看作是和達文西一樣的傑出人物之一。他對丟勒的評價是:「丟勒是畫家、銅板雕刻家、塑像家、建築家,此外還發明了一種築城學體系」。對於丟勒的其他名作,我當然是一概不懂的,但是今天孩子給我講的一個關於丟勒一幅名畫的故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 義大利文藝復興思想下的北歐之風——賞析丟勒的《亞當和夏娃》
    說到十五世紀德國的偉大藝術家丟勒,學過美術的人應該都看過和臨摹過他的素描作品《祈禱的手》,那種曲線盤相交錯的組合表現形式所呈現出獨特的魅力,讓每一個觀摩者都為之傾倒。丟勒作品《祈禱的手》在16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的思潮對於德國等一些北方國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和北方的本土文化相互融合,產生了北方文藝復興的再次發展,丟勒在此期間對於文藝復興理論和基礎研究的相當透徹
  • 自拍創始人:丟勒
    ▲祈禱之手      ▲丟勒13歲時自畫像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丟勒的爸爸覺得小小年紀卻「自戀」的丟勒,實在不適合接班兒,就把他送到了畫家沃格穆特的工作室學習去了。    「啟示錄」的木刻組畫是丟勒的第一部傑作,他製作了一組十五幅不朽之作,反映出了人類在十五世紀末葉,面對世界末日的無可奈何的恐怖和絕望的悲傷情緒。  丟勒藉助啟示錄中的幻想刻畫,賦予了在這場血腥風雨中現實的形象,給予這些幻想以寓意的力量。自從「啟示錄」亮相後,丟勒成功名列於大藝術家的光榮行列。
  • 藝術一刻|你知道丟勒《四騎士》的含義嗎?
    藝術一刻|你知道丟勒《四騎士》的含義嗎? 編者薦語:授權轉載,文化虹口為您講述藝術史的三兩事 以下文章來源於藝速課artroom ,作者名畫知多少
  • 「自畫像之父」阿爾布雷特·丟勒,讓你感受自戀的另一種境界
    」一生中畫了將近十幅自己的肖像畫他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的容貌和地位吸引的畫家他多才多藝,學識淵博是畫家,也是雕刻家、建築家、藝術理論家他有著德國達文西之稱是德意志文藝復興的奠基人在全世界都有著較高聲譽被恩格斯評價為需要巨人的時代產生的巨人他於1471年出生於紐倫堡得一個工匠之家這也奠定了之後他將繪畫脫離出手工業的基礎
  • 生逢其時的藝術家 丟勒
    《祈禱的手》1508年 素描 丟勒 需要多麼強大的情感力量,才能描繪出這樣一行飽含深意的畫作? 丟勒流傳至今的作品多為木刻版畫、銅版畫。這些版畫在當時能夠廣泛傳播,除了丟勒精湛的技藝,亦得益於兩個人、一項發明、一場革命。
  • 參加國際卡通大賽《祈禱》
    祈禱北京舉辦了第六屆世界動漫大會,伊朗漫畫學會會長馬蘇德進行了交流,馬蘇德先生看起來像斯維多夫斯基,他的聲音溫柔而溫柔,他與大鬍子的形象不協調,十多年後,他對馬蘇德非常滿意。這一次伊朗舉辦了一場對抗冠狀病毒的卡通競賽,這個競賽構思了很長時間,我總覺得《祈禱》的丟勒不能落下,畫面一定很壯觀,因此裹著繃帶的手在祈禱,紗布滲出的血只是冠狀病毒的影像,他旨在站在為世界人民祈禱的高度,希望儘快戰勝冠狀病毒。創作的激情立刻被記錄下來,對於沒有基本技能的人來說,激情高於技能。
  • 【名畫賞析】歌川國芳-《水滸》
    【名畫賞析】歌川國芳-《水滸》
  • 南宋精品名畫-《潑墨仙人圖》藝術賞析
    其中南宋時期畫家梁楷的一幅《潑墨仙人圖》別具一格,他的不俗畫風也得到了諸多名畫收藏愛好者的青睞。今天紫色百合香與您一起賞析南宋畫家梁楷的精品名畫《潑墨仙人圖》,通過這幅經典畫作,使您了解和畫作有關的藝術收藏知識,並更加熱愛我國的傳統繪畫藝術,乃至加以傳承。
  • 《奇趣美術館》:每個2分鐘,都是名畫主角「演員請就位」
    此刻想點×的停手!今天的這間,不像你打卡常去的那種。文藝的裝潢,先鋒的展品。每一幅作品都在挑戰我等凡人的美商。今天這間,相信我。只有無數個被「哈哈哈哈哈」打發的2分鐘。和「再尿一會」的貪心。裡頭掛著的,都是世界級名畫。看看這些名字,你沒聽過也肯定在濾鏡、某寶裝飾畫等等地方見過。《蒙娜麗莎的微笑》《瑪麗蓮·夢露》《美國哥德式》《革命的女兒》《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奇趣美術館》的每個2分鐘,都是一次名畫主角的「演員請就位」時間。
  • 阿爾布雷特·丟勒——西方自畫像第一人
    丟勒《自畫像》   德國畫家阿爾布雷特·丟勒(1471-1528)被認為是西方自畫像第一人,比達·文西晚年的自畫像早了幾十年,比以自畫像聞名的倫勃朗早了一百多年。一生中畫下如此多幅自畫像的畫家,丟勒之前還未有過,這在當時的社會文化中也是奇特之事。   他存世的各種材質的自畫像大約10幅左右,13歲的那幅素描就已技藝驚豔。22歲的自畫像中,他戴著布滿流蘇的紅帽子,身穿緊身睡袍,形象有點女性化,手裡拿著一棵代表愛情的刺芹,一般被認為是丟勒的訂婚肖像。
  • 走進經典名畫,提升學生審美素養
    走進經典名畫,提升學生審美素養——寶應縣小學美術教師「五個一百工程」之名畫欣賞教學暨「特級教師牽手鄉村教育」活動在官小舉行6月19日下午,寶應縣小學美術教師「五個一百工程」之名畫欣賞教學暨「特級教師牽手鄉村教育」活動在小官莊鎮中心小學舉行。
  • 臨摹丟勒畫的腳,丟勒的畫非常嚴謹,因過於真實而顯得不優美
    第四步:丟勒畫的腳上有很多亮亮的紋路,我們要表現這種效果,需要拿一根牙籤或者用幹墨水的籤字筆,把壓出凹痕,這樣碳粉就畫不到,從而留出亮亮的細細的紋路。(附幾張圖)丟勒的手,很嚴謹細緻,很優美。
  • 丟勒:無與倫比的一代巨匠,德國歷史上最優秀的畫家
    丟勒捲曲的長髮,隨意披落在兩肩,一撮稀疏的褐色鬍鬚,使26歲的他顯得老成持重。畫面的背景,是一扇敞開的窗戶,窗外依稀可見夏日北歐美麗的風光。窗外的風光隱喻著丟勒那段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義大利的難忘之旅。自畫像在16世紀的歐洲並不普遍,丟勒創作的一系列自畫像,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件非常哥德式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