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食以民為先。中國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地大物博,文化高尚文雅,各類文化藝術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當然在飲食文化中,它的獨特與精髓也是令外國人刮目相看,甚至還百思不得其解。
在中國,由於地理特徵的特殊性,主要分為南北兩個地區,當然在飲食上也有著不同的區別,北方主要農業以小麥,高粱,副業以畜牧業飼養牛羊為主,在飲食上主要以麵食為主,有美味的餛飩,大餅,餃子,饅頭,燉菜和燒烤為主要烹飪方法,如烤全羊,手扒羊肉,東北亂燉為主要特色。
而在南方就有所不同,南方主要以水稻產業為主,副業更是多樣化,農林牧副漁基本上全部都有,正式這樣多樣化的產業鏈,豐富多樣的農產品,也使南方成為了我國的美食天堂,各種美食數不勝數令人垂涎欲滴,這也成為了許多國外的遊客都嚮往的一個美食天堂。
在飲食文化上以大米為主,菜餚的烹飪更是多樣化,烹,炒,煎炸,燜燴燉,還有許多豐富的海產品,更是美味多汁,以蘇州最為經典的國寶級菜餚,松鼠全魚,廣東著名的白切雞,還有源於徐州,紅於杭州的東坡肉,四川的麻辣燙,等等美食讓人數不勝數,百吃不厭,令人情不自禁,垂涎欲滴,吃上任何一道菜餚,永遠都不會忘了那飄香四溢的美味!
當然除了這些主食以外,還有各個地區嘗不盡,道不要的美食小吃,有新疆的羊肉串,天津灌湯包,上海小籠包,廣西螺螄粉,蘭州拉麵,雲南過橋米線,浙江的粽子和燈盞糕,還有刀削麵,羊夾饃,熱乾麵,醜豆腐,雞仔餅,涼皮,狗不理包子,朝鮮冷麵,大腸包小腸,等等真是嘗不盡的美食,道不完的味道。
說了這麼多我口水都忍不住地掉下來了,我的家鄉呢在貴州,所以我最後想給大家分享下我們貴州的美食文化, 我們貴州不但山川秀麗,物產豐富,民族眾多,其中飲食文化源遠流長,異彩紛呈。在貴州的所有民族民間菜不僅充分利用當地的特產,而且還深深地打上了民族飲食文化的烙印,所以貴州菜獨具風味和民族特色。有凱裡的酸湯魚,有腸旺面,糯米飯,等等貴州的飲食主要以"香辣"、"酸辣"著稱,不僅辣香醇厚、味美可口,而且色澤豔麗、造型優美。
最後我就給大家說說我們貴州當下最流行的街邊小吃,「絲娃娃」
「絲娃娃」它用優質的麵粉和米麵按照比例混合,然後再加入雞蛋液進行混合攪拌發麵,再用兩塊可以活動的圓形鐵板放到火上進行加熱後,將發酵好的麵漿放到中間的夾縫中進行烙制,製作成薄麵皮,然後再在包裹上各種蔬菜配料,在蘸上調味汁,進行食用,因為包裹的外觀和造型像我們包裹嬰兒一樣,所以故稱作「絲娃娃」,它的麵皮經過鐵板高溫的烙制,具有獨特的天然香氣,在加上各種蔬菜配料和經過熬製的辣椒醬做成的味汁,味道鮮美有微辣,口感鮮香,令人回味無窮。
下面就讓天賜來分享下具體的製作方法和食用過程吧!
首先食材準備:高精麵粉250克,雞蛋兩個,大米麵100克,綠豆芽50克,海帶絲25克,酸蘿蔔絲25克,大頭菜絲25克,折耳根節25克,芹菜節25克,蕨菜節25克,涼麵25克,萵筍絲25克,酥黃豆20克,鹽、麻油、醬油、醋、味精、薑末、蔥花等適量。當然還有很多的蔬菜可以添加食用,這裡簡單介紹最常用的食材,大家可以更具個人不同的口味進行添加和減少。
其次我們將麵粉加水,鹽少許揉勻挪透(水與麵粉比例為1:6)進行發酵兩個小時左右,然後將鐵板燒熱刷油、擦乾,然後用勺子舀起麵漿向鐵板夾縫裡壓一下成為直徑為8釐米的圓薄皮時,用手立即把圓形麵皮揭起,這樣反複製作數十張麵皮。
再將綠豆芽、海帶絲、芹菜節、蕨菜節用開水氽過,分別裝入小盤中,小碗內放入醬油、醋、味精、麻油、薑末、蔥花、煳辣椒兌成汁。
最後將麵皮中放入各種素菜絲包成上大下小的兜形或長圓形,再放入兌好的辣椒汁即可或蘸在味汁碗裡進行調味即可食用。
關於美食的探索與研究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到這。還希望大家多多留言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