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相信很多漫迷都關注了一件事,那就是「哆啦A夢六張圖」這件事,現如今這些同人圖在微博大肆流傳,不少人已經看過了漫畫內容。
這件事發生之後也是出現了兩極分化的評價,支持作者的表示「自由創作無罪,這種內容很早之前就有了」,反對者表示「R18的內容就不該在公共平臺流傳」。諸如此類的評價層出不窮,出現了非常大的爭議,究竟該如何理性看待呢?這一期土豆君想站在中立的角度分析分析。
前幾日,微博帳號「MMMMM_禾野男孩」發布了一組哆啦A夢同人漫畫,內容屬於「R18」類型,姑且內容不做過多評價。發布之後引來了追捧的同時也引來了聲討,甚至有人在微博上進行了舉報。
就在兩方僵持不下時,該博主發表了聲明,表示內容已經封禁,並且進行了道歉,表示自己做錯了。最後該博主也在微博打出了正能量的口號,至此這件事在該博主身上就落下了帷幕,但是網友的「爭論」依然沒有停,這件事到底該怎麼看待呢?
由於這次的主角是「哆啦A夢」,所以涉及到了「小學館」,這部作品就是屬於小學館的版權。
在小學館的著作權規約裡面提到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禁止基於原著作的改編並登載、頒布,請避免做出以上行為,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用比較客氣的口氣拒絕了同人作品。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定?這還提到當時的《多啦A夢》最終回事件,這件事有點資歷的漫迷都清楚,當時被炒得火熱,甚至一度被很多網友當成了「正版」。這件事對於小學館來說影響很大,因為當時它的頒布數量很多,網絡上傳播非常快速並且影響力很大。最終的結局是和解,但同時這名創作《多啦A夢》最終回事件的同人作者也結束了創作生涯。
當一部「同人作品」有很大的影響力時,版權方能夠坐視不管嗎?並不能,說得不好聽一點這叫做「毀原著」。最後小學館迫不得已出了著作權規約這個聲明,但同時迫於輿論的壓力表示只是想要規制「惡意」的二次創作,而不是所有的粉絲創作。
所以至今二次創作都依然存在,不少優秀的「哆啦A夢」同人依然流傳於網絡。同人創作者也沒有被禁止創作。這就是「小學館」對於同人創作者的包容性,允許同人作品的流傳。
為什麼上文要提到小學館呢?因為他們的規制表明了他們的一個態度,那就是「惡意」的二次創作。當然作為一個「同人本」曾經的讀者,也看到很多作者是懷著惡搞的心態去進行二次創作,這就違背了小學館頒布的制約。
此次的「哆啦A夢六張圖」就是對原作造成了「影響」,損害了角色形象,當然這只是土豆君覺得比較官方的一種解釋。
最大的原因在哪裡?就是「出圈了」,站在中立的角度我們要明白,此次的這種圖片屬於「R18」,對於我們目前的制度來說是遊走於灰色地帶的作品。如果在「同人圈」自己的圈子內流行,沒人會覺得有什麼影響。
但是這次不同,已經在「微博」、「QQ空間」等地方流傳開來,出圈意味著什麼?你的作品看到的不僅僅是喜歡「同人創作」的人,還有「抵制」的群體。這種內容即使說沒有被別人舉報,官方發現了之後能讓存在嗎?網絡淨化的行動早就開始了。
作為「圈內人」換位思考一下,微博是一個公共網絡平臺,根據今年四月份的微博研究用戶報告統計,PC端覆蓋人數2.9億。其中24歲以下佔據37.7%,這其中又有多少未成年人呢?作為父母你願意讓你的孩子刷微博時看到這種漫畫嗎?
誠然曾經的網際網路比較開放,這種創作早已司空見慣,但是現如今不同往日。很多人都喜歡用「創作自由」來為同人作者開脫。這句話土豆君也覺得沒毛病,創作自由是每個人基本的權利。
但我們要明白一點,任何事都是需要有規範的存在,創作自由不是萬能的免死金牌,創作自由不等於「傳播自由」。你所創作的內容面對的是怎樣的群體,作為同人創作者要懂得自我約束。
其實看看日本方面就懂了,作為動漫的國度他們的同人本子之類的東西非常多,但是都在小圈子內流傳,比如同人展這種場合。基本就不會在公共平臺出現,甚至很多本子只有紙質版,並不存在網絡版本。
說了這麼多土豆君只想表達一點,曾經也看過不少同人創作的作品,並不會抵制,但是一定要記得「圈內」這兩個字。不要為了宣傳去流傳到公共平臺,同人畢竟只是小眾圈子,維護的粉絲也不要高喊什麼「創作自由」,版權越來越嚴格的年代,同人作品能夠存在多久都是個未知數,且行且珍惜吧。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內容,那麼你如何看待此次哆啦A夢的同人圖事件呢?不妨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