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曬出炸麵包的朋友圈,受到網友點讚。(網絡截圖)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 王暢彤 饒俊華 楊智超)疫情防控居家期間,有不少市民苦練廚藝,朋友圈從「涼皮」風颳到「炸油條」風,而在提倡勤儉節約的當下,如何在節儉的前提下練廚藝,又成了烏魯木齊市民微信朋友圈的新亮點。
言傳身教做好家庭教育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8月15日,在高新區(新市區)友誼路萬豪家苑,今年五歲的申寶宸在家中背誦著這些天學到的古時家訓。
姥姥王鳳荷一邊為孫女削著蘋果一邊耐心地告訴她,「背得好,獎勵你一個大蘋果,就像這個大蘋果,你我一人一個吃不完,一人一半就正好吃完不浪費。」
居家以來,申寶宸和姥姥姥爺住在一起,老兩口讓小孫女每天都參與到做飯的過程中,每天在做飯或一起玩耍的時候,還會教小孫女學一首詩,近期都是以節約糧食為主要內容的詩詞,在寓教於樂的過程中,讓小孫女感悟食物的珍貴。
「我們老一輩都經歷過缺衣少吃的年代,現在生活富足,也不能隨意浪費。」王鳳荷說,比如讓孩子一起包餃子,即使一開始包得再難看,既使下鍋成為「片湯」,也要吃得乾乾淨淨,這就是對食物的尊重。
王鳳荷說,自己總結了很多不浪費食物的方法,比如餃子餡用完了,還有一小團面,就可以用剩餘麵團加點蔥花烙成薄餅,如果面用完了,剩的餃子餡也可以用雞蛋和在一起炸成菜丸子等等,總能想到方法做到不浪費。
王鳳荷說,她作為長輩,就是要言傳身教,利用這段時間讓孩子從小懂得用節儉的心對待每一樣食材。
二次烹飪拯救失敗點心
居家期間,很多居民嘗試提升廚藝,而微博、朋友圈等就成了大家曬成果的空間。
「今晚我做的這道菜是紅燒獅子頭,紅紅火火,團團圓圓」。8月15日,網友@空空在朋友圈放出了一張紅燒獅子頭的照片,照片中的菜品色澤誘人,肉質細膩,透著屏幕都能聞到香氣。在圖片下面的評論區域,好友們紛紛點讚,佩服空空的廚藝。
有成功也難免有失敗,朋友圈中,除了日常菜品,麵包、蛋撻、曲奇餅乾等點心等都成了居民練習的對象。將麵團塑形,滿懷期待放入烤箱,時間到了,心情忐忑地打開烤箱門,可如果做壞了怎麼辦?居民也有小妙招:通過二次烹飪,只要方法得當,也能拯救一道美食,避免浪費。
8月15日,家住水磨溝區南湖北路康寧社區的董建在朋友圈發了這麼一段話「居家期間嘗試做麵包,雖然因為麵包沒有發酵好,做出來不如外面賣的好吃,但是通過油炸後反而更好吃,不僅外表脆,裡面也透露著一絲絲甜甜的麵包味,老公直誇讓我以後按照錯的方法做麵包!」有網友點讚並評論道:「大姐的手藝真不錯,不僅發明了一道美食,還沒有糟蹋糧食,為你點讚。」
今年57歲的董建是一個美食愛好者,居家期間開始研究如何做麵包、糕點之類的食品。
「一次就能成功是最好的,但苦練廚藝也不能糟蹋東西,我第一次在家嘗試著烤麵包就失敗了,但心裡想著這次的麵粉白白浪費,就在網上找補救辦法。」董建說,這些麵粉來之不易,看到網友建議油炸,就嘗試著做了,果然油炸後的麵包味道也很好吃,也算是物盡其用了。
【來源:烏魯木齊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