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極簡藝術史:不同文明的神話故事有著相同的內在邏輯

2020-12-05 意小外

上一篇文章介紹了古希臘的神話,眾神之間那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估計讓清純的小夥伴們瞠目結舌。

西方文明最重要的兩個源頭是古希臘文明和希伯來文明,它們都是源自於神話的。我們今天去歐洲旅遊,看到前人留下的這些藝術精華,他們的創作題材也大多來自於神話。

但是如果我們把希臘神話的維度再拔高一點,單就「神話」這個詞來思考。它對於整個人類的藝術來講,又有著怎樣的意義呢。

其實,世界各地的早期藝術也基本上都是從神話而來,可以說讀懂了神話,就讀懂了小半部藝術史。一方水土養一方神話,古希臘文明、希伯來文明、古埃及文明、中華文明,都有各自不同的神話譜系,甚至中原地區和古蜀國的神話也都不盡然相同。

那我們要怎麼理解這個紛繁複雜的神話世界呢。我在第一篇文章中就說過:所有複雜的事物都有一個簡單到一的緣起。

我們把世界上最重要的幾個神話體系拎出來就會發現它們都有著相似的內在邏輯,有著所有神話都逃不開的命題。

首先為什麼會有神話,就像我們小時候追問自己是從哪裡來的一樣,當然長大之後知道是父母生出來的,而父母又是由祖父母生的。那麼問題就來了,我們最早的祖先到底是誰生的呢。

這個問題同樣也困擾著我們的祖先們,他們也想知道自己是哪來的。那個時候也不存在科學這種東西,於是這些追問和疑惑也就慢慢變成了人類的想像。

所以我們扒開紛亂的神話故事的外衣,其實困擾我們最深的問題只有兩個:世界是從哪裡來,人類從哪裡來。

希伯來文明、古希臘文明、中華文明都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中華文明說盤古開天闢地,古希臘文明說混沌之中生蓋亞,希伯來文明說起初神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這三個著名的神話雖然神長得都不一樣,但內在邏輯竟然那麼相似,第一它們都認為世界一開始是一片混沌,第二它們也都認為在混沌當中會有一個創世神。

神話的起源其實就是源自人類對自身的認知,換句話說他們創造神話的過程就是一個對自我慢慢認知的過程。比如有人說世界最開始是一片混沌,可能是當時的人們看到了其他生命的孕育過程,通過這樣的過程反推世界可能的樣子。

比如,雞蛋中一清一濁兩股液體就孕育出了小雞,對比天空清澈透亮,看看大地渾濁厚實,於是就有了這樣的感想和推論。所以大家都認為世界一開始是一片混沌。

另外一個相似的點,都有一個創世神,注意是一個不是一堆。中國是盤古,古希臘是蓋亞,聖經裡是上帝,為什麼只能有一個神呢,是因為一個雞蛋只能孕育一隻小雞嗎。

當然這也是我們今天基於這個已知的事情對遠古人類的一種推理。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命題,沒有最終的正確答案,我們也不知道古人到底是怎麼想的。

解決了世界從哪裡來的問題,那麼人是從哪裡來的呢。

先民們的回答驚人的一致。聖經在《創世紀》裡說,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捏出人,一口氣吹在鼻孔裡,立馬便有了靈。希臘神話裡是這樣描寫普羅米修斯造人,他捧起泥土,用河水沾溼調和起來。中華文明是女媧造人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

這三個故事竟然如此的一致,都認為人是由泥土造出來的。為什麼那個時代的人們如此堅定地認為人和土地之間有著深刻的聯繫呢。

遙遠的天空會讓人有無限的遐思,自然的萬物會讓人類恐懼,但是只有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載體,它賦予人類延續生命的物質資源。從東非大草原的類人猿開始,人類一直都是在這片土地上混飯吃,所以就不難想像先民們會把土地聯想成為一位生殖力旺盛的婦女,然後用土地來造人,也稱之為大地母親。

人類進入氏族社會後,學會用泥土去燒制一些陶器的時候,不免聯想到泥土既然可以做成各種器皿,那麼泥土能不能造人呢。再加上我們在地裡勞作的時候身上會產生汗泥,所以古人就覺得那代表著我們是泥土做成的。

當然,那個時候一切全靠想像。所以先民們就大膽的假設說原來世界是一片混沌,混沌中有一位創世神,神用泥土造了人,然後我們世世代代繁衍下來。你看,人類在蒙昧時期,想法所能匯總出來的精華都濃縮在了這些神話裡。

這些神話對藝術最基本的影響,就在於成為早期藝術創作的母體,藝術在神話裡生根發芽,形成了不同的體系和風格。今天我們所熟悉的那些偉大的藝術作品,如神阿努比斯、斷臂維納斯、勝利女神雕像、大衛雕塑,以及中國古代墓葬中的壁畫,無一不和神話有關。

如果我們今天要跟孩子去講藝術的話,不妨從神話開始。而當有一天,你來到梵蒂岡的西斯庭教堂,看到了米開朗基羅偉大的穹頂畫《創世紀》,或是去到敦煌,看到壁畫裡飛天的形象,相信你也能比別人更能深刻地體會到那些優美且富有想像的故事,才是藝術永不枯竭的靈感來源。

神話其實就是當時人們的追問,問的就是我們從哪裡來,而知道了我們從哪裡來,接下來要思考的就是我們要到哪裡去。

相關焦點

  • 《大話西方藝術史》:用新奇有趣藝術故事串起一部西方極簡藝術史
    這些新奇有趣的問題來自意公子《大話西方藝術史》,如果你是西方藝術史的入門者,相信這些問題一定會勾起你的興趣。更有意思的是,講故事的高手意公子,把這些問題用淺白風趣的語言,變成了一個個有趣的藝術故事。你會發現,讀完了書裡的故事,你也就掌握了西方極簡藝術史,真的是一舉多得,事辦功倍呢。現在就跟著我一起,去看看這本書有意思的書吧。
  • 除了貢布裡希,還有哪些西方藝術史入門書值得一讀
    畢竟,迄今為止,尚沒有學者能夠依照同樣的主線寫出一部西方以外文明的藝術史。就拿中國藝術史來說,常常是依政治史的寫法,按朝代更替劃分藝術的發展變遷,並遵循譜系模式,梳理歷代藝術家之間的傳承關係。這固然也是一種藝術史的寫法,但在這樣的寫法下,縱有淵博的學識、生花的妙筆,所能展現出的,不過是對歷史的一種羅列,而不見藝術自身的邏輯。
  • 西方的神話和我們的神話竟然有這麼多相同的地方!
    中西方歷史神話相似性比較我們看待中西方歷史的時候,往往不自覺地去發現二者之間的不同,對於二者之間的相同點往往視而不見,其實,中西方之間的相同相似點是非常多的,如果把相同點和不同的綜合起來看,東西方文明更像是從同一個文明母體裡孕育出的兩朵花,雖然各有特色,卻是同根相生。
  • 優劣與真實;中國與希臘神話的不同,蘊含著怎樣的文明差異?
    神話是任何一個人類族群發展自身文明的發端。人們不知道自己也不知道自然究竟會給自己的生活和行為帶來怎樣的改變的時候,神話就已經產生,並且成為整個文明日後各種文學發展的最初源頭。不論是希臘還是中國,很多文學的題材都源自於傳統神話。每一個國家和民族也都有著自己神話體系的記載。
  • 《大話西方藝術史》:了解30000年西方藝術發展史,這本書就夠了
    意公子的《大話西方藝術史》,是成功縮短這種距離的產物。瀟涵,人送外號「意公子」,是當下深受大眾喜愛的藝術自媒體「意外藝術」創始人,所著《大話西方藝術史》講述的是新奇有趣的藝術故事。對藝術做大眾普及的工作,意公子一做就是八年,而《大話西方藝術史》可以看作藝術類脫口秀《藝術很難嗎》的文字版。
  • 趙林《古希臘文明的光芒》:古希臘神話之光,照見西方文明的源頭
    喜歡西方藝術的人,多少對希臘神話都有所了解。正如馬克思曾經說過的,「希臘神話不僅是希臘藝術的寶庫,而且是希臘藝術的土壤。希臘藝術的前提是希臘神話,希臘藝術的精神和靈魂是希臘神話。」事實上,古希臘神話不僅僅是西方藝術(建築、雕塑、繪畫等)的寶庫,更是和西方的宗教、文學、戲劇、哲學等文化形態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希臘神話:構建西方文明的底層密碼
    西方文明大廈有兩根重要支柱——「兩希文化」。所謂的「兩希文化」,是指古希臘文化與希伯來文化(基督教文化),它們被稱為歐洲文明的源頭。其中,古希臘文化更是西方文明的基本內核。要深入理解西方文明進程,就必須先從古希臘文化入手。
  • 人類起源:神話篇——不同的文明卻有著相似的神話傳說!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世界各地神話傳說中相對統一的人類起源。(文章最後有我個人對文章重點的總結,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總結。)關於人類起源的說法真的是非常多,每一個國家、文明和宗教中的說法都不一樣,卻又隱隱約約有那麼一點相同的地方。不過對於我們來說,那些說法真的好像只是故事,因為有太多不符合我們人類和現在世界擁有的規則,非常不真實。接下來就一個個來看吧。
  • 華夏遠古神話有什麼邏輯脈絡?弄懂了就明白華夏文明的誕生進程!
    目前世界公認的有五大神話體系,希臘神話、北歐神話、西亞神話、印度神話、中華神話,由此可見我國悠久的文化傳承。在中華神話當中,有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精衛填海等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但是這些故事在我們的印象中大多呈現出一種孤立的片段,從而使我們僅僅熟知單個的故事內容,而缺乏成體系的審視。如果我們將這些久遠的神話以其內在邏輯串聯起來,那麼我們就能從中發現一些神話故事背後所隱喻的一些東西,從而深入發掘出中華文明發展過程中的一些關鍵點。
  • 希臘神話裡的「弒父」故事多,隱含著西方希臘文明的地域特點
    希臘神話中一個常見的主題「弒父」,最有名的是俄狄浦斯的「弒父娶母」的故事,儘管國王千萬小心地防備這條「神諭」,甚至不惜把剛剛出生的嬰兒扔到山裡。希臘神話很多「弒父」故事,其實反映了希臘文明的特點:由於希臘地理環境是個半島具有很大的開放性,海岸線很長,很多優良的天熱海港;希臘又是多山而土地非常貧瘠,完全不利於農業耕作,古希臘作家希羅多德說希臘「一生下來就是由貧窮哺育的」,這就導致希臘的糧食完全不能自給,只能把自己生產的橄欖油
  • 哈佛教授研究中西神話異同,揭開中國強大的秘密,西方:顛覆認知
    ——大衛.查普曼神話故事,別有深意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神話故事其間蘊含著的,更多的是一個國家與名字的內在精神特質。哈佛的大衛.查普曼教授也發現了這一點,而他講述中國神話故事的目的也正是由此生發。大衛.查普曼教授要告訴學生的,不僅僅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其實他要表達的還是中國內在民族精神與西方民族精神的對比,他也從側面揭示出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一直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原因。
  • 馮俊:為什麼要讀西方哲學史?
    《西方哲學史》這本書中講的「西方」並不完全是一個地理概念,它並沒有包括中國西邊的所有地域或國家,它講述的主要是古代希臘羅馬所屬或者活動所涉及的疆域,即今天的地中海沿岸、西亞、北非等地區,文藝復興和近代以來主要是義大利、荷蘭、英、德、法等西歐諸國。從文明形態上講,體現的主要是希臘文明和希伯來文明、阿拉伯文明的交流和融匯。
  • 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流派橋社畫家 埃米爾·諾爾德的狂熱色彩油畫
    《最後的晚餐》1909年《秋天的海洋XII》水彩畫,1910年他的作品色彩絢麗強烈,造型簡潔,追求表達「內在衝動」的情緒。他通過充滿熱情的色彩,表現出主觀上自然、原始的情感張力,將人們引入一個激蕩和不安的世界,一種原始的放縱。
  • 歐洲文明的三大支柱: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民族
    《極簡歐洲史》篇幅不大,作者並沒有面面俱到,對歐洲史進行一次概略般的描述。可貴的是,作者在書中,把歐洲歷史簡化為一個公式般的套路,套在了所有的歐洲歷史進程中,把紛繁榮複雜的歷史現實刪繁就簡成寥寥的幾行筋骨,就像《紅樓夢》中的四大家族的關係圖能夠被認為是小說的內在的「綱領」一樣,在《極簡歐洲史》中,作者抽出了三個關鍵的概念,作為通貫歐洲歷史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決定性要素。
  • 《大話西方藝術史》:輕鬆入門西方藝術史,短時間提升審美品位
    然而,直到遇見《大華西方藝術史》這本書,讓我由一個門外漢成為了藝術愛好者,同時也真正的懂得了「月亮與六便士」的含義。02 簡介本書作者瀟涵,人送外號「意公子」,他在「用讓人聽得懂的話,講新奇有趣的藝術故事」這方面做得頗有成效。
  • 《大話西方藝術史》:與3000年繪畫、雕刻藝術來一次親密接觸
    這一次,意外得到意公子的《大話西方藝術史》,裡邊竟刊錄了150件名畫!不僅如此,意公子還用淺白而風趣的方式,講述了3000年藝術歷程,介紹了40位藝術大師,20個藝術流派。讀這本書,遠比少年時期的單純收藏更能激發我對美的熱愛。意公子,名瀟涵,意公子是大家贈予她的外號。她是當下深受大眾喜愛的藝術自媒體「意外藝術」的創始人。
  • 藝術史的體制、空間和……可視性
    國內的西方藝術史研究整體上仍然處於譯介階段,距離建設自己的西方美術史研究話語體系、與國際學術界開展平等的對話和交流更是仍有很大差距。雖然我們需要反思和打破「西方中心論」,但更需要的是把西方美術的歷史脈絡與相關專門議題的研究做得更深入、更細緻。讀到中央美院教授李軍的新著《可視的藝術史:從教堂到博物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1月),令人有欣喜之感。
  • 各個文明的創世神話都一樣?人類思潮在其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在神話和哲學還不能完全切割開的年代,人類對於自己、種群和宇宙的概念多半伴隨著想像和創造。他不屬於哲學的範疇,但也極具人類集體潛意識的特點,是人類這個共同體趨同下的一個產物。所以討論創世神話和研究人類哲學的起源有一定的關係。
  • 龍族西方創世神話的主角,如今只剩下邪惡形象
    看到這個標題有人會產生懷疑,西方創世神怎麼變成龍族了?不是上帝嗎?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疑問,只能說明西方的宗教對你產生了誤導,如有興趣不防一看究竟。按照西方人的認知,世界上存在的最早文明當屬蘇美爾文明,這個定論是否正確不給予討論,權且按他們的這個邏輯走下去。
  • 西方藝術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派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狩野派的美術介紹,詳見本公眾號其他文章: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常信【103】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長信【103】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木挽町」創立者狩野尚信【103】西方藝術史:日本美術-世俗美術時代 狩野元信【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