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些朋友:
頻繁出現手腳麻木的感覺,
很多朋友因為症狀沒有持續太長時間,
因此也並沒有引起多大重視。
但正是因為這種不重視,
後期才會出現很多嚴重的症狀。
那什麼原因會導致手腳麻木呢?
又該如何改善?
在中醫的認知裡,
麻和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雖然兩者都指肌膚感覺有障礙。
但不同的是:
麻:肌膚蟻走感,或如觸電感
(非癢非痛,肌肉之內,
如千萬孑(jié)蟲亂行,
或遍身淫淫如蟲行有聲之狀,
按之不止,搔之愈甚)。
木:皮肉不仁如木厚之感
(不癢不痛,自己肌肉如人肌肉,
按之不知,掐之不覺,有如木之厚)。
《雜病源流犀燭·麻木源流》中說:
「麻木,風虛
(即體內虛弱,而外感風邪)病
亦兼寒溼痰血病也。」
可見麻木是由氣血俱虛,
經脈失於濡養,
或氣血凝滯,經絡失暢,
或寒溼痰瘀留阻脈絡所致。
除了上面所說的這些原因外,
還有5個因素導致手腳麻木:
1、血管因素
當我們久坐或坐的姿勢不對,會引起下肢麻木,當手放的姿勢不對時亦會麻,一鬆懈,有如千萬隻螞蟻在爬。
因為當血管受到壓迫時,血管供應肢體部分缺血,引起麻木,等到壓迫解除後,血液流過去,則感覺象有許多螞蟻在爬。
2、神經因素
神經內有軸漿流動,當神經受到壓迫時,軸漿流動受阻礙,任何一個部位的神經受到壓迫時,均會引起手腳麻木。
3、大腦因素
神經均來源於大腦,當腦部出問題。如中風,則大腦所支配的區域會出現麻木,無力。
4、全身因素
①血脂過高:長期血脂過高,易引起血管壁硬化,血液粘稠,血流變慢,細胞所得到氧氣養料減少,從而導致麻木。
②糖尿病人的血糖維持較高水平,長久以往,會對人體血管,神經造成極大傷害,血管硬化。
5、頸椎因素
頸神經有椎間孔出來,分成前後兩支。
①前支:走向下外方,一直到前臂,構成尺神經,橈神經,正中神經等。
②後支:繞頸椎後關節到後方,分布於頸椎後面的肌肉,皮膚不論前支或後支受到壓迫,均會引起手腳麻木。
手腳麻木在中醫病症範疇稱為痺症,是由風、寒、溼、邪毒氣侵入體內的一種重要信號,當邪毒氣侵入五臟六腑,經絡不通,便會導致手腳麻木。如要驅邪扶正,通經活絡,調理手腳麻木,我們可以採用艾灸的方法。
艾灸參考取穴:大椎、陽陵泉、內關、外關、合谷、勞宮、後溪。
手發麻一般考慮是由於頸椎病引起的。頸椎如果出現增生或者變形的情況,會壓迫到脊髓發出的中間神經元。進而出現手麻的現象。也可能是患者缺鈣導致的手麻。平時應該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儘量不要長時間地低頭寫字,或者玩電腦。
生活當中,很多人都有過手腳麻木的症狀。如果這類症狀出現後很快消失,倒無大礙。如果經常出現這類症狀,而且持續的時間長,出現頻率高,則需要高度警惕!嚴重的儘快去醫院就診,切莫耽誤病情。
(溫馨提示:本文僅供參考,中醫講究辨證施治,緩和病症,無捷徑,而且個人病況有別,病人要治本就應先徵求醫生的意見,以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部分圖片文字來源網絡,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
來源於岐黃學社學友會,肥城市衛生健康局、市中醫藥協會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