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健康課堂」經常手腳麻木?在中醫的認知裡,麻和木是兩個不同...

2020-12-05 瀟湘名醫

日常生活中有些朋友:

頻繁出現手腳麻木的感覺,

很多朋友因為症狀沒有持續太長時間,

因此也並沒有引起多大重視。

但正是因為這種不重視,

後期才會出現很多嚴重的症狀。

那什麼原因會導致手腳麻木呢?

又該如何改善?

在中醫的認知裡,

麻和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雖然兩者都指肌膚感覺有障礙。

但不同的是:

麻:肌膚蟻走感,或如觸電感

(非癢非痛,肌肉之內,

如千萬孑(jié)蟲亂行,

或遍身淫淫如蟲行有聲之狀,

按之不止,搔之愈甚)。

木:皮肉不仁如木厚之感

(不癢不痛,自己肌肉如人肌肉,

按之不知,掐之不覺,有如木之厚)。

《雜病源流犀燭·麻木源流》中說:

「麻木,風虛

(即體內虛弱,而外感風邪)病

亦兼寒溼痰血病也。」

可見麻木是由氣血俱虛,

經脈失於濡養,

或氣血凝滯,經絡失暢,

或寒溼痰瘀留阻脈絡所致。

除了上面所說的這些原因外,

還有5個因素導致手腳麻木:

1、血管因素

當我們久坐或坐的姿勢不對,會引起下肢麻木,當手放的姿勢不對時亦會麻,一鬆懈,有如千萬隻螞蟻在爬。

因為當血管受到壓迫時,血管供應肢體部分缺血,引起麻木,等到壓迫解除後,血液流過去,則感覺象有許多螞蟻在爬。

2、神經因素

神經內有軸漿流動,當神經受到壓迫時,軸漿流動受阻礙,任何一個部位的神經受到壓迫時,均會引起手腳麻木。

3、大腦因素

神經均來源於大腦,當腦部出問題。如中風,則大腦所支配的區域會出現麻木,無力。

4、全身因素

①血脂過高:長期血脂過高,易引起血管壁硬化,血液粘稠,血流變慢,細胞所得到氧氣養料減少,從而導致麻木。

②糖尿病人的血糖維持較高水平,長久以往,會對人體血管,神經造成極大傷害,血管硬化。

5、頸椎因素

頸神經有椎間孔出來,分成前後兩支。

①前支:走向下外方,一直到前臂,構成尺神經,橈神經,正中神經等。

②後支:繞頸椎後關節到後方,分布於頸椎後面的肌肉,皮膚不論前支或後支受到壓迫,均會引起手腳麻木。

手腳麻木在中醫病症範疇稱為痺症,是由風、寒、溼、邪毒氣侵入體內的一種重要信號,當邪毒氣侵入五臟六腑,經絡不通,便會導致手腳麻木。如要驅邪扶正,通經活絡,調理手腳麻木,我們可以採用艾灸的方法。

艾灸參考取穴:大椎、陽陵泉、內關、外關、合谷、勞宮、後溪。

手發麻一般考慮是由於頸椎病引起的。頸椎如果出現增生或者變形的情況,會壓迫到脊髓發出的中間神經元。進而出現手麻的現象。也可能是患者缺鈣導致的手麻。平時應該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儘量不要長時間地低頭寫字,或者玩電腦。

生活當中,很多人都有過手腳麻木的症狀。如果這類症狀出現後很快消失,倒無大礙。如果經常出現這類症狀,而且持續的時間長,出現頻率高,則需要高度警惕!嚴重的儘快去醫院就診,切莫耽誤病情。

(溫馨提示:本文僅供參考,中醫講究辨證施治,緩和病症,無捷徑,而且個人病況有別,病人要治本就應先徵求醫生的意見,以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部分圖片文字來源網絡,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

來源於岐黃學社學友會,肥城市衛生健康局、市中醫藥協會編輯

相關焦點

  • 手腳麻木是危險信號,別大意了
    長期胃腸功能障礙或食物攝入減少易導致身體缺乏蛋白質和維生素,引起周圍神經炎和神經根損害,從而造成手腳麻木。頸椎病。經常單手麻木,很可能是頸椎病引起的。主要由於長期頸椎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等,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近七成手麻症狀由神經根型頸椎病引起。糖尿病神經併發症。
  • 【中醫健康課堂】廚房裡的祛寒藥,好用!
    【中醫健康課堂】廚房裡的祛寒藥,好用!廚房裡的食材,很多都可以入藥。了解並學會運用下面這些小妙招,超實用!快!學起來啊!蔥白和姜煮水煮粥,可治風寒感冒趕上大冷天,身邊的很多朋友都感冒了。你知道嗎?有些感冒不用吃藥,喝點蔥姜粥就行!不過在這之前,應首先辨別自己是哪種感冒。
  • 帶走手足麻木,中醫治療周圍神經炎(末梢神經炎)
    一些關節勞損性疾病,如腕管綜合症、網球肘、頸腰椎疾病等,也常以麻木、脹痛為主要症狀。高血壓,高血脂,腦動脈硬化引起的腦血管病變,也常以麻木作為主證或兼證。——摘選自上海科技出版社《實用中醫內科學》第八章:氣血津液病證,《麻木》篇, P517頁。
  • 中醫之「脾」≠西醫之「脾」,你的脾是否健康,只要看這兩個地方
    「醫生,我從小就有脾虛,一米八的身高,體重只有62公斤,一個人呆著經常也是沒有什麼精神,每天早上我都要大便,但是沒有一次大便成型的時候。最近睡眠還很不好,入睡很困難,每天只能睡六個多小時,深度睡眠最多的時候25分鐘。不久前和我在一起的女友也說我看上去一點都沒有那種朝氣蓬勃的樣子,和我分手後找了個肌肉男,我很受刺激,請問醫生,脾虛該怎麼調理?」
  • 上和健康致力於用中醫古方浴療改善國人亞健康,提升免疫力
    「長生壹溼寒清」為上和健康聯合廣東省百歲養生研究所,依託現代生物技術結合古法傳承研製而成,瞄準就是中醫古方浴療專業祛溼寒的市場空缺,8分鐘祛溼寒,在家就能泡,一泡一出,方便快捷,浴療既視感強。特別是上和健康聯合廣東省百歲研究所研製的「長生壹溼寒清」,8分鐘祛溼寒:相當於30分鐘的全身經絡按摩,50分鐘的淋巴排毒,細胞運動3600萬次,慢跑10公裡的脂肪消耗,10次面部基礎護理,能有效提升免疫力,改善亞健康。浴療簡單,不用煎煮,衝泡即用,獨立小包,方便又衛生,8分鐘浴療後,排汗30-60分鐘,操作簡單便捷,碎片化時間即可養生。
  • 【中醫健康課堂】夏季最易傷脾胃,3大邪氣入侵需警惕
    【中醫健康課堂】夏季最易傷脾胃,3大邪氣入侵需警惕 2020-07-27 1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80歲中醫:四肢麻,3味草藥悄悄試試,可補脾止麻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中醫,小藥。很高興我們能夠相遇,緣份天註定,能夠成為小藥的讀者,是我的榮幸。四肢麻木是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的症狀,如懷孕、不正確睡姿、如廁蹲久了均可引發。先從一個案例說起吧,這個案例被刊登於1986年的《河北中醫》雜誌上面。報刊上說一位大約45歲左右的女性,什麼問題呢?就是最近兩個月四肢出現麻木,且長時間無法消除,去過醫院做過檢查,也沒有查出什麼問題,那麼這位女士為什麼會出現四肢麻木呢?
  • 增強人體免疫力,中醫有這些招 | 團團健康小課堂
    增強人體免疫力,中醫有這些招 | 團團健康小課堂 2020-02-16 0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施合一丨從中醫觀點看如何健康素食
    比如有些素食主義者食用蛋類和奶類等動物產品,而純素食主義者則不食用包括蛋奶製品在內的任何與動物有關的食品。由於筆者遵循純素食,因而本文僅涵蓋純素食食材。圖源:攝圖網達成身心靈的健康,相信是社會各界人士的美好追求。而身的健康根本在於擁有充足的睡眠,適度的運動以及健康的飲食。
  • 中醫孔政: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腿麻腿痛針灸怎麼調理?
    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腿麻腿痛針灸怎麼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是腰椎間盤所有部位的相鄰脊神經根受到刺激或壓迫導致腰部疼痛、麻木和一條或兩條下肢疼痛等症狀。本病屬中醫「痺證」範疇。
  • 手腳麻木會是哪些病症的前兆
    手腳麻木一個多星期,一開始一直以為是睡覺不老實壓倒或者著涼導致的,可是就在今早出現右側肢體癱瘓的現象,才前往醫院就診,經CT檢查顯示,患者腦部血管梗阻大腦供氧不足導致的。由此可見,手腳麻木是腦梗的早期症狀之一說到手腳麻木,其實大家對它都是不陌生的。當然日常生活中誘發手腳麻木的疾病也是很多,正因為它的普通性,導致很多患者都會忽略它。
  • 走進中醫世界|第五講:中醫怎麼辨識人的體質
    提起中醫養生,相信不少同學都有所耳聞。中醫調理講求「辨體施膳」,不同體質對應著不同的調理方式。那麼你知道自己是什麼體質嗎?在本節課中,江蘇省中醫院主任中醫師、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盧子傑將為同學們詳細介紹中醫學的九種體質。
  • 【中醫健康課堂】幾毛錢一斤,卻是冬日營養最佳!這一青一白,錯過太...
    【中醫健康課堂】幾毛錢一斤,卻是冬日營養最佳!中醫認為,蘿蔔味辛性微寒,有消食和中、清熱利尿、生津解渴的功效。冬天寒冷又乾燥,人們喜歡吃各種補品或打火鍋以禦寒取暖,高熱量的肉類、海鮮攝入比夏天多,積聚在胃腸十分容易燥熱,更容易發生胃腸型感冒。這時,吃些蘿蔔有助於消食化積、清解裡熱,所以「冬吃蘿蔔」是有一定道理的。
  • 對症下藥(成語裡的中醫)
    開欄的話「成語裡的中醫」欄目今天和大家見面了。為什麼要開這個欄目呢?主要想傳播一些有趣味性的中醫文化知識。中醫藥根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古人的生存生活休戚相關。而成語是約定俗成、廣泛使用的短語,其中有不少反映了中醫治病救人的內容,如病入膏肓、對症下藥等;有的是文人學者借用中醫概念來說明社會現象的,如諱疾忌醫、無病呻吟等;還有一種情況,是其他領域的用語被中醫拿來改造後賦予了新內涵的,如起死回生、不寒而慄等。我們想通過介紹一個個與中醫有關的成語,來說明廣義的醫學、廣義的健康概念在中國文化中源遠流長、根深葉茂。
  • 首屆蒲氏中醫研討會召開 第二屆「中醫同誠會」學術交流會在深舉行
    《蒲輔周手抄<疫痙療集>》,精修限量影印,以手宣為載,製成精品仿古線裝書,賦以不同穴位之名,饋贈參會同好,在此感謝蒲志孝老中醫不秘家藏,也鼓勵更多的人加入中醫同城會,為中醫事業添磚加瓦。在幾次大範圍瘟病(乙腦等)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嚴峻時刻,以蒲輔周為代表的中醫名家,洞悉疾病本質,掌握病因病機,通過辨證論治,嫻熟運用中醫方藥,救治成千上萬患者,為祖國人民的安康做出了貢獻。在當時以西醫抗生素急救為主的年代,此成就亦為中醫正名。後來在周總理的要求下,他為國家培養了一批中醫骨幹人才。因一生忙於診務,無暇著作,晚年由其門生整理出版了《蒲輔周醫案》《蒲輔周醫療經驗》等。
  • 幫不了吐槽:為什麼要誹謗和攻擊中醫?為什麼我們看不到中醫的復
    請說清楚,是那些騙子拍著你的胸脯說他們會治好你,欺騙你,不要輕易地把那些「大師」帽子和擦乾淨屁股放在中醫上!醫療技術保障人體健康,收費標準應體現醫療價值,因此憑什麼必須要求中醫便宜嗎?我們是否必須站在道德的高地,要求中醫終身免費醫療?再說,中醫動了誰的奶酪?
  • 中醫五行與養生
    中醫的神奇之處就是很多亞健康、無法治癒的疾病現代科技沒有一點辦法,而中醫幾副湯藥就能解決問題。很多人搞不懂這陰陽五行能和身體健康扯上關係?從而把五行的性質性能闡述清楚了,木的屬性就是彎曲和通直,有疏洩疏鬆和通達條直的意思;火的屬性就是炎熱和向上,有熱、光明和向上發散的意思;土的屬性是承載和收納,有容納承載和吸入運化的意思;金的屬性是肅殺和切割,有主導肅殺和沉降的意思;水的屬性是滋潤和下沉,有向下滲透滋潤的意思。這五種物質是地球上的五種基本屬性,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用這五種物質來概括。
  • 手腳經常發麻,警惕是是4種大病的前兆,趕緊治療!
    其實發麻在我們生活中一般分為2種,一種是生理性發麻,就是像蹲廁所一樣,因為長期保持一個不良姿勢導致局部供血不足,血液無法正常流通引發的酥麻,這種麻對健康影響不是很大,只要多多動動就能緩解了
  • 「點讚」繼承不泥古!「鐵桿中醫」談如何讓中醫經典「活起來」
    「有好多患者已經十幾年沒有復發,我們基於中醫經典理論的分消走洩法幫他們改善了基礎體質,剷除腫瘤孳生的土壤。」如何加強古典醫籍精華的梳理和挖掘,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這是中醫藥守正創新的關鍵課題。
  • 「中醫指南」中醫控糖重在調三髒
    【中醫指南】 中醫控糖重在調三髒 楊 華 說起糖尿病,現在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西醫療法,而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關於糖尿病的記載,當時稱為「消渴」「熱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