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要搬家了,開始清理家裡的物品,發現過期的食物,好多年不穿的衣服,還有去年雙十一囤的貨,各種購物袋......雜物真的多啊。
平時,為了眼不見心不煩,通通將他們都關在柜子裡藏起來。藏得太久了,多出來的這些雜物一下子不知道怎麼收拾。
想到山下英子的《斷舍離》這本書,雖然它暢銷了那麼多年,我一直沒看過。不看的原因也許就是從思想上不想去清理那些雜物。
現在搬家,不可能再把這些雜物搬走,沒得逃避了,找到書籍學習起來。原來山下英子的《斷舍離》這本書已經出版8年了,這期間她重新修訂了很多地方,現在的版本是最新迭代升級過的版本。
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斷舍離這三個字,到底什麼是真正的斷舍離?
山下英子在書中告訴我們,斷是指斬斷物慾,舍是指捨棄廢物,離是指脫離執念。
它強調立足當下,通過整理、梳理人與物品之間的關係,脫離對物品的執念。
斷舍離不是單純的「扔東西」,還包含精神層面上「廢棄物的清理」,從而喚醒流通的生命氣息。
斷舍離的最終目標是趕走心頭烏雲,過上「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
斷舍離也是「出」之美學。其核心是「出,則進」「進,則出」的循環反覆。進與出一樣,都是不可或缺。
清楚了斷舍離真正的概念後,山下英子在書中又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無法對物品放手的原因以及教給我們如何對物品進行斷舍離。
一、我們為什麼對物品無法放手
人都有買東西的愛好,喜歡囤貨,總想把好的東西據為己有。
現在社會物質實在是豐富,各種線上線下購物方式方便快捷,還有商家時不時的打折活動,購物的誘惑實在是太大。
你不在這裡買東西,就會在那裡買東西,總之隨處都可以買到東西,隨時都可以買到東西。特別是面對直播,頭腦一發熱就跟著播主下單。
買的時候忘性,也不管這個東西是不是真的需要,買回來之後才覺得家裡太小,裝不下了。
想要斷舍離,首先突破思維,改變認知,真的不能像從前一樣囤積物品。
斷舍離它講求的是人內部自己覺醒,而不是外部別人的訓誡。因為真正的正確答案本來就在自己心裡。
將生活用品的量減少到適當的程度,同時在適當時間,更換這些生活用品,這才是生活的理想狀態。
二、如何對物品進行斷舍離
書中講述了8個技巧和5個收納指南,分別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進行「物品的斷舍離」和「觀念上的斷舍離」,最終找回健康的居住空間。
8個技巧分別是:
1、首先認識物品現狀。應該掌握家裡物品的數量質量,觀察東西是否過剩的現狀。
我們要把衣櫃、壁櫥、抽屜等所有收納的容器全部打開,掌握收納的總量。
確認了物品的「量」後,接下來再判斷居住空間的「質」處於什麼水平。
2、停止自我否定。女性容易把自己想像成不會收拾家務的女人,常常自責。只有擺脫這種自罰性的思維傾向,不再去否定自我,才能實現思維觀念上的斷舍離。
3、明確描繪住所的藍圖。收拾整理完後,將在這裡進行怎樣的生活。
是喜歡簡約風、民族風還是現代流行風,都應該有個清楚的設想。
反覆放手雜物,進行取捨來審視自己的家居設想,仔細地描繪自己理想的家。
4、拿出雜物,進行觀察和判斷。
將居所內的物品全部拿出來,放在地板上或桌上。全面確認物品的體量。
山下英子告訴我們,這個時候要在計劃時間內從少量、小單位的著手。單位越小,將物品從收納櫃取出所花費的時間越少。如果從「大塊頭」「大體量」開始,斷舍離的熱情容易被澆滅。
5、扔掉廢品。根據經濟學上的二八定律,居住空間裡的東西,其中80%都是遺忘物,目前使用的東西只佔20%。
扔掉遺忘物,比如冰箱裡過期的食品、桌子上破損的雜物、抽屜裡再也不會穿的衣物。
6、以自我時間為判斷基準,考慮自身與物品的關聯度,再進行取捨。
以自己為原點,時間是現在。留下對現在的自己必要的東西,丟掉過去的對自己不重要的東西。
在進行物品取捨時,要考慮物品的活用價值。如果物品與我們的生活有關聯,那麼這個物品就是有活用價值的。經常用的或者一年只用一次的都是有關聯。
還要以自我的價值觀為中心,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自己喜歡的就留下,他人送的不喜歡的可以丟掉。
山下英子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幸小姐櫥櫃裡擺滿了一些從來沒用過的餐具。為什麼沒用?因為她不喜歡。
這些餐具都是婆婆送的,其中很多是別人送給婆婆的,她不好拒絕。就這樣一直擠在柜子裡,一擠就是20年。
終於幸小姐鼓起勇氣,徹底收拾了整個櫥櫃,處理了大量讓她心累的餐具。頓時覺得生活也翻開了新的一頁。
7、以必要、合適、愉快為標準進行取捨。
清理不需要、不適合、不愉快的雜物。
8、收納在雜物最適之後進行。
在斷舍離的大前提下,最正確的打掃程序是首先清除那些垃圾、廢品,以及不需要、不合適、不愉快的雜物,之後再轉而進行雜物收納,進行清掃、擦拭、磨刷。
5個收納指南分別是:
1、三分法
收納並沒有什麼既定的規則,東西能不能扔,選擇權都在自己身上。
把雜物放入收納箱前最重要的是分類,一般分成三個類別:大分類-中分類-小分類。重複三遍,小分類部分完成後才正式進入收納階段。
比如對廚房的分類,大分類為食材、廚具和餐具;食材的中分類為冷藏室、蔬菜室和冷凍室;冷凍室的小分類為食品、飲料和調味料。
分類的方法沒有絕對答案,大家可以根據各自的生活習慣,來建立適合自己的三分法。
2、7.5.1法
在對雜物收納時,要對收納空間的物量進行大致評估。將雜物總量壓縮到收納空間的7成、5成和1成。
看不見的收納空間所放雜物的量基本要佔整體空間的7成;看得見的收納空間所放雜物的量基本上佔整體空間的5成;展示性的收納空間所放雜物的量基本佔整體空間的1成。
3、1 OUT 1 IN 法
這個方法在7.5.1法的基礎上進行,這兩種方式都限定了雜物總量。有一個新進物品,就要淘汰掉一件舊的物品,使物品總量保持不變。
1 OUT 1 IN 法要遵循的原則是處理一個,收納一個。即先處理再收納。
4、onetouch法
在對雜物取捨和收納時,把動作壓縮成兩步,以one touch (一鍵式)取出來,比如作者將袋裝的咖啡奶油袋子口朝外翻折,不用橡皮筋封口,這樣就減少了花時間繁瑣的步驟。
5、自立、自由、自在法
自立就是讓雜物立起來,比如毛巾放在方形的淺盒子裡,最多放10條,讓它們疊放起來。
自由是指選擇自由,即在拿取的時候方便。我們可以把同類別的雜物放在一起,不要混淆。
自在是隨心所欲的意思,主要是底褲、襪子之類小物件,團起來隨意扔進筐子裡。
以上8個技巧和5個收納指南就是斷舍離的核心內容,歸根結底,就是三個步驟:認清現狀、選擇取捨、收納整理。
根據書的內容,我對自己現存雜物整理有了一個清楚的認識,也知道了如何整理的方法。
明天整理起來,相信會騰出一個健康的空間,無論是居家上的還是精神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