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去,奔流入海,潮平岸闊,氣象萬千。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親自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努力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這為我們守護母親河、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江海交匯的江蘇,如何唱好新時代「長江之歌」,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
令出必行,責任如山!立即部署,迅速行動!
五年來,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沿江展開調研,多次召開工作推進會,推動長江大保護勁頭不松、力度不減。
五年來,全省上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作為系統工程統籌謀劃,堅持省域全境一體納入,堅持山水林田湖草共治,堅持破除舊動能培育新動能,堅持自身發展與協同發展,先後出臺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規劃、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意見等一系列文件,狠抓問題整改、生態修復、結構調整、優化布局、交通建設,在省域全境展開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一曲澎湃激越的新時代「長江之歌」,在江蘇10萬平方公裡廣袤大地奏響……
從沿江八市到省域全境,從長江沿線到淮河流域、洪澤湖、駱馬湖,生態修復如火如荼:幾近絕跡的四鰓鱸魚批量回遊燕尾港,消失10年的偽虎鯨出現在灌河口;賈汪採煤塌陷區的轉型實踐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誇讚,「賈汪真旺」成為新時代賈汪的鮮明標識。
五年的努力,江海湖統籌,水土氣共治,江淮大地,從黃海之濱到黃河故道,從太湖之濱到運河兩岸,水更清,天更藍,古鎮煥新顏,大運河文化與長江文明交相輝映,再譜華章。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已成為8000萬江蘇兒女的共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更是我們堅定不移的信念。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努力走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大江兩岸的江蘇兒女矢志不渝,步履鏗鏘,堅定從容!
版面統籌 周賢輝 / 責任編輯 凃秋晨
手繪 張曉貞 / 版式 李寧凱 / 圖編 郭新海
本版圖片均為本報資料
南京:昔日「化工基地」今成濱江公園
幕燕濱江風光帶整治前
幕燕濱江風光帶整治後
鮮花綠樹環繞,水鳥從江面掠過,遊客紛紛拿出手機拍照。曾經被稱為南京「工業重鎮」「化工基地」的幕燕濱江片區,如今變成了鳥語花香的濱江公園。「這裡整治前化工廠排放物汙染嚴重,水面變得五顏六色,空氣中充斥著刺鼻的氣味,無論出門還是在家都得戴口罩。」 在此居住數十年的市民張志強說。
近年來,南京拉開幕燕濱江風貌區環境整治大幕,累計投入150多億元,搬遷工企單位和居民,開展山體地質災害治理,配套文化旅遊服務設施項目;先後種植各類喬木灌木約283萬株,增加恢復溼地水系約13萬平方米,荒山禿嶺變成綠樹環繞、景色旖旎的「濱江明珠」,並成為南京主城四大結構性綠地之一和主城區北部重要的綠色屏障。
鎮江:「長江大保護給了我們這個公園」
原大江風雲項目整治前
原大江風雲項目整治後
「這裡曾經是一個船廠,是長江大保護給了我們這個公園。」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世業村村民顏必勝,平時喜歡去村北九龍大溝農民體育健身公園逛逛。公園綠植蔥蘢,空氣清新,無法想像這裡曾經噪聲刺耳、遍地泥漿。
體育健身公園是在原世星造船廠地塊上復綠修建而成。原世星造船廠地塊總面積5萬平方米,隨著長江岸線世業段專項整治工作的開展,船廠被拆除。今年3月底,世星船廠復綠提升工程正式開工建設。項目充分利用原有場地,對沿岸存在的次帶、殘帶進行綠化提升,對現狀斷帶及裸露地成片造林,拓展其綠化空間,原本充斥著煙火與嘈雜的船廠舊址變成了世業農民健身的「樂土」。
揚州:船廠變公園 魚塘變溼地
三江營溼地公園整治前
三江營溼地公園整治後
位於揚州市廣陵區頭橋鎮九聖村的三江營省級溼地公園,綠樹環繞,芳草茵茵。「以前這裡是一個大船廠,有上千人上班,環境髒亂差。」當地村民潘方富說,「但現在船廠變公園,魚塘變溼地,環境美了。」
為守護一江清水,當地關掉2個規模船廠和2個規模養殖場,嚴格實施取水口上遊1000米、下遊500米、距離岸線100米封閉式管理。經過一系列生態環境整治和保護修復,三江營飲用水源地已成為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的先導示範區和江豚等珍稀瀕危物種的棲息地,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生動範本。
泰州:從沒想過江邊還能有如此美景
泰興沿江生態廊道整治前
泰興沿江生態廊道整治後
「老人家常說,『江邊上的蚊子——吃客』。我家祖祖輩輩住在長江邊,每到夏秋季,蚊子大、蒼蠅多。那時候從沒想過,江邊還能有如今這般美景。」 看著現在風景如畫的長江生態溼地和綠色廊道,泰興市濱江鎮新星村黨總支書記王忠成感慨萬千。
2018年6月,泰興市拿出50%以上的長江岸線進行生態改造提升,建設長江生態溼地和綠色廊道工程。工程北起洋思港,南近六圩港,全長12公裡,總綠化面積280萬平方米。堤外退漁還溼,進行生態修復,與天星洲生態區形成呼應;堤內重點實施植樹造林、溝通水系、增加遊園,服務百姓,初步形成「一帶三區多點」的大江風貌。
南通:出門看江景 碼頭變「綠肺」
五山地區靜海片區整治前
五山地區靜海片區整治後
金秋時節,一座280畝的花海迷宮在南通狼山腳下悄然亮相,吸引市民爭相打卡。「原來這裡是碼頭和堆場,到處都是灰。別說出門看江景了,就連窗子都不敢開。」在長江邊生活了大半輩子的狼山鎮街道劍山村居民張玉蘭感慨。
狼山港被整體搬遷,203家「散亂汙」企業關停並轉,騰出5.5公裡生態岸線。南通還投入120億元對五山及周邊地區進行生態修復,3年新增綠地面積9000畝,森林覆蓋率超過80%。2018年,狼山森林公園以全票通過國家森林公園評審,成為城市「綠肺」。
常州:曾經的化工廠變身生態綠地
常隆化工有限公司整治前
常隆化工有限公司整治後
緊鄰長江常州段岸線的龍江北沿江排澇泵站已改造一新,先進的水質自動監測站房已投用,常州市生態環境監控中心現場進行水質快速檢測,如果水質不達標,就堅決不向長江排水。這是常州今年統一改造出新的17座沿江排澇泵站之一。在它的周邊,曾經的常隆化工廠歷時6個月拆除改造,已成為一片生態綠地。走進由原廠房改建的常州長江大保護展示館,長江大保護「常州答卷」躍然眼前。不久的將來,這裡將被打造為沿江生態教育基地和臨江親江休閒地。
無錫:黃田港北水如天 萬裡風檣看賈船
船廠公園整治前
船廠公園整治後
漫步在江陰黃田港公園,宜人的江景撲面而來,讓人悠悠憶起北宋文學家王安石的詩句。
江陰市圍繞濱江片區,先後完成揚子江船廠、韭菜港渡口搬遷,高水平建設黃田港公園、韭菜港公園等多個沿江公園以及錫澄運河公園,將主城區30公裡沿江、沿河生產岸線全部轉為生態岸線、親水岸線,打造長江下遊最壯觀、最亮麗的濱江景觀帶。
蘇州:又一批「新朋友」來張家港灣「定居」
大伯墩碼頭整治前
大伯墩碼頭整治後
又一批「新朋友」來張家港灣「定居」啦!9月27日,攝影愛好者鄧鬱在長江岸邊拍攝時,發現兩隻水生動物在江中遊弋,持續10多分鐘。後經專業人士確認,該生物就是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江豚。「江豚對環境的要求很高,它的出現說明這裡的生態早已今非昔比。」鄧鬱說。
去年開始,張家港投資37.6億元,對上起老沙碼頭、下至段山港的12公裡長江岸線實施整治提升工程,全力把張家港灣打造成沿江最美生態岸線。曾經的沿江「工業鏽帶」蝶變「生活秀帶」。今年,張家港繼續造林綠化700畝,把生產岸線佔比進一步壓降至42%,生態岸線佔比提升至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