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談到杜甫的唐詩,會有很多的標籤。比如說有人說他是詩聖,比如說他的律詩寫作已經達到了純熟的境界。不光是詩歌的寫作追求對仗追求韻律的節奏完整,甚至於每一個字詞的遣詞造句之中都是別出心裁,大有深意。
就拿我們上學的時候曾經學過的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來說,「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只有兩句14個字,但是其中卻蘊含著非常豐富的內容,還有詩人獨特的人生和生命體驗。
今天我們重讀這首唐詩,更能深刻懂得其中每一個字的運用,都有其特定的意義。就拿這首唐詩的第二句來講,「渚清沙白鳥飛回」,看上去非常容易理解,但是細究起來其中也還是蘊藏著詩人獨特的感悟。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渚清沙白鳥飛回」的「鳥飛回」,究竟是「回」哪兒?
在著名的古文家蕭滌非主編的《杜甫全集校注》當中,給出了這樣的評語:「回,迴旋也。巫峽多猿,鳴聲甚哀,所謂『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也。」
那麼,這一句唐詩當中的「回」,真的可以做「迴旋」來講嗎?
首先從字面意義上來講,寒風蕭瑟,周邊的猿猴悲哀的啼叫,長江當中的小洲一片冷清,江邊的沙灘上一片空白,而在此時,江邊的飛鳥在空中盤旋,飛來飛去。在這一情景當中,飛鳥的孤獨意象確實給這首唐詩帶來一種無比悲哀的感覺,讓人想起詩人在另外一首著名的唐詩當中所寫的「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按照這個意思來講,蕭滌非的觀點並沒有錯。
但是,按照這首唐詩前兩句的對仗意義來講,如此解釋又有所牽強。和第二句「鳥飛回」相對應的,應該是「猿嘯哀」,「猿嘯哀」我們通常解釋為,這是一個倒裝,所表達的意思應該是「猿哀嘯」。那麼既然這樣的話,按照杜甫律詩當中對仗的嚴絲合縫的習慣,「鳥飛回」也應該是「鳥回飛」,顯然意思就應該是「回巢」,而不應該是盤旋。
這樣解釋的話,也能夠和這句唐詩的前兩種景物形成呼應。江上小洲悽冷,江邊沙灘空白,天地間的小鳥也都已經回巢,唯獨詩人在這裡感受秋風的蕭瑟,感受到一個人天地間無邊無盡的孤獨的悲情。
顯然,「渚清沙白鳥飛回」的「鳥飛回」理解成為小鳥歸巢,更加符合詩歌當中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