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紅巾軍的劉福通死後,朱元璋就把小明王接到滁州,名義上還接受小明王的領導。但到了這時候,他想做皇帝的想法卻膨脹了起來,覺得留著小明王對他是個障礙。於是,1366年,朱元璋用小船把小明王接到應天,趁小明王在瓜步過江的時候,派人暗暗鑿沉了船,把小明王給淹死了。
朱元璋把小明王障礙消除後,於1367年,又將張士誠的割據勢力給消滅,經過一系列的徵戰後,消滅了元朝的各個割據。第二年,正月朱元璋正式在應天即位稱帝,國號為大明,建元洪武,這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四十一歲的朱元璋,當上了皇帝後,朱元璋就想到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子孫後代,永遠當皇帝呢?讓朱家的皇朝傳至千秋萬代,那麼,朱元璋究竟怎麼做的呢?
措施一:封王
自古以來都以血緣關係為主,因此,與皇帝最親近的就是自家的親戚,血緣關係更近的就是皇帝的子女們,同時,他們也是朱家的後代,即是朱家皇朝的繼承人。於是,朱元璋採取的第一個措施:是把兒子們都封了王,其中長子朱標,理所當然地封為太子,其他皇子均稱為「親王」。
朱元璋這樣做就完了嗎?不,朱元璋不僅給二十多個皇子封了「王」,還分封了土地給他們,目的就是讓他們遍及全國,這樣才能把整個中國,籠罩在朱家的控制範圍之內。這樣一來,朱家的皇朝,不就能傳至千秋萬代了嗎?二十四位王,猶如蜘蛛網般籠罩著中國,就不怕外來侵略,更不怕其他勢力起兵造反。
措施二:封功臣
一個皇帝對於國家的功臣,自然要獎勵,更要重視他們,因為他們為皇帝付出汗馬功勞,沒有他們就沒有江山。然而,朱元璋就將開國元勳的文官武將,封公、封侯,為的就是籠絡住他們,如此一來,朱家政權即可得以保全。
當然了,除了那些已離世的功臣,沒有被封公、封侯的,其他還活著的二十四將,均被封為侯。例如:比較典型的徐達,被封為魏國公;李善長封為韓國公;李忠文封為曹國公等人。目的為了什麼?為的就是彰顯出功臣的地位,進而,朱家政權有他們的相助,豈不是更進一步地穩固了嗎?
措施三:設錦衣衛
朱元璋從最親近之處採取措施後,還設立了一個以防萬一的措施,簡單地說:「就是完成了對內、外的措施後,搞了一個特殊的機構,現代的說法則是特務」。朱元璋對自己親信,自然是放下心來了,畢竟他們是自己的子女,但是,對於封了官位的大臣,自然會有一定的風險,為此,朱元璋設立了一個特務機關「錦衣衛」。
朱元璋既然設立這個機構,自然就有其用處,對大臣們起著監視的作用,萬事定會有百密一疏的時候,若大的國家,人員眾多,光靠皇帝和主要大臣監督,勢必會有遺漏之處。然而,「錦衣衛」這個特殊機關,就起著監視百官們的動向,一旦出什麼事,皇帝可第一時間知道,國家自然不會陷入危難之中。所以,朱元璋設立「錦衣衛」目的就是保朱家的政權。
總結:
朱元璋為了使朱家的政權得以鞏固,採取了三大措施,封王、封功臣、設錦衣衛,基本上可以說是「十全九美」了,是由內到外鞏固得嚴嚴實實地,再加上特設機構「錦衣衛」,政權基本上是沒有漏缺之處。但是,前人能所為,後人不定能夠所為,因為,打江山簡單,守江山更難。因此,朱家的天下是否能夠傳承千秋萬代,還得看太子們的作為。
作者推薦好書,該書詳細講解了朱元璋的歷史事件,若喜歡可通過該書了解。
大家是否贊同呢?歡迎屏幕下方留言與探討!
參考文獻:《明史》#明史#
本文為狐仙說歷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的帳號!
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最好的支持!
作者推薦:
女媧造人的目的是為了自己,消除寂寞感,增添生機,才延續了人類
大禹的新婚別,出門治水僅是為完成任務?舍小家為大家,著想萬民
神話並不是空想出來的,神話的起源與勞動有關,反抗神而誕生神話
從諫如流的唐太宗,汲取經驗,虛心接受,均離不開這四個納諫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