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粹」麻將,是一款備受人們喜愛的休閒益智遊戲,它由我國傳統的「葉子戲」融合而成,研究者一般認為麻將從清代的」默和牌」及」碰和牌」演變而來。而在一副牌中的任何一張牌都有著自己特殊的意義和作用,具有鮮明的中華傳統文化特點和意境。
關於麻將的起源傳說有很多,有「鄭和說」、「打馬說」、「護糧說」等等。關於麻將的起源傳說至今沒有確實定論,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個比較有趣的麻將起源說法:萬秉迢說。
國粹——麻將
據傳,麻將本名「抹將」,抹的是水滸傳的一百零八將,這與一個元末明初名叫萬秉迢的人相關。相傳,他非常推崇施耐庵筆下的梁山好漢,就以108這個數字作為牌的基數,隱喻108條好漢。
在這個說法中,牌的圖案選取的是108個梁山好漢,比如,牌中九條比喻「九紋龍史進」;二條比喻「雙鞭呼延灼」;一餅比喻「黑旋風李逵」等等。而麻將之所以分為萬、餅、條3類,是取「萬秉迢」的諧音。每類從一到九各有4 張牌,剛好108張,又因為梁山108條好漢是由四面八方匯聚到梁山的,所以增加「東南西北」四種牌,並每種各添4張牌計20張。又由於各好漢出身不是貧民就是富紳,因而再添象徵貧的「白」及象徵富的「發」,加上8張牌,整副牌共136 張。隨後,又加上八種花牌,整副牌就達到了144張。
一副牌是由42種圖案組成的,其中條字牌、萬字牌和餅字牌共108張,風牌(即東南西北)有16張,箭牌 (即中發白)有12張,花牌即春夏秋冬梅蘭竹菊這8張牌,這種組合恰好對應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因此也不難想像為何麻將起源傳說有萬秉迢一說。
而麻將裡面的「東南西北白髮中」則分別體現了古代的「三才觀」與「天圓觀」。
國粹——麻將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的哲學思想主要以五行說為代表,在古代人們認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元素組成,並且有10天幹,12地支分別相配。因此五行和方位分別匹配則是:中央戊己土、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而古人又認為宇宙形態是天圓地方,因此,「白板」象徵地,「發」象徵天,因為「發」代表頭髮,頭髮在人的最頂部,因此用「發」象徵天。「中」既代表五行中的戊己土,也代表「天、地、人」三才中的人。正是「中」的存在,使東、西、南、北、中和天(發)、地(白)共同構成了一個真正的天圓,對應著我國古代的天圓地方說,象徵著古代人民的宇宙觀。
麻將裡面的數字牌也蘊含著玄機。麻將裡的萬、餅、條3種花色,則分別反映了物質的存在形式,數字則代表了物質存在的數量。
在我國古代思想中,3為基數,9為數之極,所以萬、餅、條分別有9張。除了3和9外,5和12在古代文化中也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國,有很多與5有關的物質,比如五行、五味、五臟、五色;除了和5有關外,還有很多和12有關的,如12生肖、12地支、12月等,這種思想在麻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144恰好是12的平方,108也是12的9倍。另外,在麻將規則中,規定每人抓13張牌,而13乘以4等於52,這正暗合了一年有52個星期的規律。
國粹——麻將
而從麻將牌的牌面圖案來看,也不難發現,其實麻將牌中的每一張牌的圖案都是有某種寓意。以廣東麻將中的「花牌」為例,人們通常採用梅、蘭、竹、菊這四種植物作為圖案。梅蘭竹菊佔盡春夏秋冬四季,常被人成為「四君子」,代表著傲、幽、堅、淡的品質。它們是我國成為感物喻志的象徵,表現了人們對時間秩序和生命意義的感悟,也是對某種審美人格境界的嚮往,明代黃鳳池輯的《梅竹蘭菊四譜》裡講道:「文房清供,獨取梅、竹、蘭、菊四君者無他,則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滌人之穢腸而澄瑩其神骨。」而「中、發、白」3張牌就寓意著「中正」「發達」「純潔」之意;同時由於「中」是紅色的,有高中榜首的涵義,「發」為綠色,又有仕途發達的涵義,而「白」代指象牙笏,因此「白、發、中」也有仕途通達的含義。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對於麻將裡面掩藏的傳統文化有一番了解了呢,事實上麻將裡處處映射了我國燦爛文化。無論古代人民樸素宇宙觀,象徵美好的四君子,皆是我國古代先民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