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玩家落淚,從賽揚D到3400G《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重製版體驗

2020-12-22 中號硬核玩家

RTS遊戲的輝煌時代,國內PC才剛起步

電子遊戲在每個時代都有其引領的類型,硬核很幸運出生在一個FPS和RTS遊戲交集的黃金90年代,而不是手遊充斥的營銷世界,與此同時,95年以後是PC電腦才剛剛開始流行的時間點,家裡條件尚好,在小學的時候擁有了人生第一臺電腦—Celeron賽揚4,具體應該是工藝更落後的Willamette核心,回憶起來記得主機商標上的核心頻率,寫著是低於2.0Ghz但沒有低於1.5Ghz。

心目中的四大經典RTS遊戲

這臺電腦讓硬核接觸到了第一款電子遊戲《星際爭霸》,當時配套品牌機的CRT顯示器,用的是學習版遊戲光碟(國內奧美代理1.11版,在商場抬頭看記得是好幾百大洋,在當時來說相當高昂)最初是玩的是原版戰役模式,後來又買光碟玩到高達MOD之後,一直沉迷好長一段時間不能自拔,這時候是Windows 98的作業系統。

在《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2》「引入」國內不久之後就成為最火爆的電子遊戲之一,這時候家裡又添置了一臺電腦,這臺也是唯一能保存到現在的,配置如上圖所示,當初是連帶顯示器大致3000多元購入的,可還是擺脫不了賽揚D的擁抱,那時候表哥已經是Pentium奔騰 4 HT 630+GeForce FX 5200的豪配。

這臺Celeron賽揚D的機器為《紅警2》徵戰過非常長的一段時間,現在還能用(除電源換掉以外),它發熱量並不小,即便品牌機也是銅底+導流罩的設計,在它服役最後的時光裡,折騰換過GeForce4 Ti 4200和ATI Radeon 9550又升級到512MB內存,後來開始買整機又賣掉,基本到這就盡頭了,就讓它一直陪伴到老吧。

當時接觸《星際爭霸》之後才到《紅警2》,硬核在上手過後完全放下其他遊戲,特別是對於年齡甚小的朋友來說,它比《星際爭霸》、《魔獸爭霸》和《帝國時代》策略深度淺,並且操作要求低,無限人口造一大堆強力兵種就是衝。

比如說天啟坦克、基洛夫飛艇、光稜坦克,防守就喜歡用美國大兵守樓、法國巨炮、聚能磁暴線圈和光稜塔,還有就是多功能步兵車載入不同兵種就能改變武裝,編隊玩起來就是一支軍隊呀,當然這只能打打電腦玩家,可就是重複玩不厭倦。

到後面《紅警95》只玩過相當短的時間(初版俗稱為95,因為用的是Windows 95),那時候已經是對《紅警2》玩得有些厭倦,同學才叫我試試初代,打開遊戲就是一臉嫌棄畫面差,只是了了草草玩過一陣子戰役模式,遭遇戰應該一次都沒開過,兩者的區別記憶非常模糊,只記得地獄進行曲(Hell March)印象深刻!

銳龍5 3400G平臺搭建和17周年實體版

借著這次《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重製版的上市,決定撿些配件搞臺電腦重溫舊憶,即便玩不上幾局,EA這次包含的幕後花絮集錦、CG影片(以前並沒有)和經典重製音樂都是值得體驗的,更重要是補票補票補票!銷量要是達到預期,別說什麼原始碼丟了,《紅警2》重製版還真有可能面世!

重製版解析度上升到4K,並且是全新的高清貼圖,想想也只有目前AMD Ryzen 5 3400G是最適合搭建的平臺,這顆銳龍APU和2400G一樣,並沒有和同一時期銳龍處理器採用相同的架構,3400G而是上一代的Zen+架構,3400G的基礎頻率是3.7Ghz,最大加速頻率是4.2GHz,同時內置RX Vega 11核顯頻率為1400Mhz,更領先的12nm FinFET工藝,以上參數相對2400G是有所增強的。

從左到右分別是3700X、3400G和2400G的散熱器,可以發現3400G搭配了更高級的Wraith SPIRE(非銅芯版本),而2400G只搭配Wraith STEALTH,兩者差別主要在於鋁擠的覆蓋面積大小上,當然高度不一致兼容性也不一樣。

3400G本體一覽,其實如果節約成本可以用3200G,核心規格變成四核心四線程,頻率稍微降一點,核顯變成CU單元少點的RX Vega 8,輕度遊戲負載並不會體驗到很大差別。

內存就用英睿達鉑勝Sport LT這款,硬核買的是DDR4-3200版本,近期入手的,在下苗人鳳一看就知道是C9BJZ顆粒,沒有選擇新鉑勝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馬甲高度關係,以後如果想弄ITX平臺會遇到麻煩,但是如果你更在乎RGB燈光和顆粒質量的話,建議還是新鉑勝比較划算。

英睿達鉑勝Sport LT在另一個平臺上的測試,3700X+X570可以穩定3800Mhz Flck 1900 1:1,時序16-19-19-38真1T,延遲65.9ns,穩定過MT 100%,其他小參暫時沒動,簡直可以說是第三代銳龍的專屬條子。

CPU、顯卡和內存介紹完了,然後到主板的選擇上,如果你想再節約成本,其實用上一代的B350主板也可以,就是以後升級和擴展性空間沒有了,而A320主板適合不考慮後續和超頻的朋友,總得來說,個人覺得B450主板還是最划算的,目前三款主板差價並不算很大。而散熱器因為都升級到Wraith SPIRE了,直接就原裝搞起,至於其他配件選擇很靈活,這裡就不多介紹了。

最後曬一曬2012年補票的《命令與徵服》17周年終極版實體吧,這個版本收藏價值是不如10周年那款的,也不如現在的25周年紀念版,下面看看就知道為什麼了 ,但如果沒有任何收藏嗜好,這個版本的線上大包還是值得入手的,因為包括17款《命令與徵服》系列遊戲,《紅警2》還能完美使用漢化和Windows 10。

驚了,盒子打開什麼都沒有,底面就列舉了《命令與徵服》系列的遊戲發展史,並且備註介紹和年份,這也太摳門了,起碼整個畫冊什麼的。

開了個玩笑,盒子裡面就這三樣東西,使用和下載安裝說明以Origin激活碼,為了節約資源,完全沒有DVD-ROM那味了。

背面又展示了這17款遊戲,可以看到其中《命令與徵服3:泰伯倫戰爭》、《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2》、初代《命令與徵服》、《命令與徵服:將軍》(可玩性非常高,3D引擎,現實背景)以及《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3》是擺置在前面的5款。

當年17周年紀念版的配置要求,處理器還是Intel P4或者AMD Athon,內存只要512MB和1GB,顯卡在當年來說也很低,就拿Windows 7系統來說,只要一款經典的AIT Radeon 9550超頻性價比之王就能搞定。

2020年重製版的配置要求,注意這次重製的只是《命令與徵服》以及《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第一代以其DLC內容,最低配置就不說了,參考網絡上的天梯圖,3400G的單核性能是很接近Core i5 4690K的,而多核性能達到了Core i7 4770K的水平,至於顯卡性能,RX Vega 11離GTX 660/HD 7850也不遠了,所以追求當然是推薦配置,甚至還要挑戰4K解析度!

配置介紹和其他項目測試

整機配置一覽,詳細可見上圖,值得一說的是,這次重製版AMD和NVIDIA都沒有提供優化驅動的,顯示器是4K顯示器性價比較高的AOC 2879VF,缺點是採用TN面板,平時只是用來測試為多,這次臨時先用著,個人推薦真要爽玩重製版,可以選擇一些IPS面板的4K顯示器。

CPU和GPU-Z截圖,默頻狀態下,3400G頻率一般是浮動的,全核頻率可以看下後面其他兩款遊戲,這款主板RX Vega 11集顯自動分配2GB顯存(可以分配更高但沒必要),3400G的RX Vega 11核心頻率達到1400MHz,比2400G要高150Mhz,顯存頻率一致。

CPU-Z跑分,是比較接近i7-7700K的,超頻4.3Ghz之後可以扯平。

循例跑個3DMark Fire Strike項目,相比之前測過的2400G+8GB DDR4 3200X2(圖形分3600)要好9.5%左右,而CPU物理分數增長比較誇張(2400G只有9393),實際是沒有那麼多。

原裝散熱器+超頻測試,在這種情況下3400G能超到全核4.1Ghz,核心電壓1.296V,AIDA64 FPU烤機CPU二極體溫度只有78℃,搭配第三方塔式散熱器的話,這個電壓值應該幹到全核4.3Ghz不成問題。

RX Vega 11核顯部分也能超到1800Mhz,顯卡分數相比默認提高9%,日常使用沒必要不超頻,除非遇到特別極端的遊戲可以試試,不過那時候你應該也會想上獨顯了。

《英雄聯盟》4K解析度極高畫質+抗鋸齒,用MSI Afterburner測試了一下對線,平均幀數達到95fps,最低幀數79fps,團戰的話會掉幀至60fps左右,表現確實還要比2400G好一些,畢竟CPU和顯卡的核心頻率更高。

至於《絕地求生》還是比較勉強也能玩玩,1080P非常低畫質,解析度渲染85%,平均幀數53fps,最低幀數41fps,期待下款APU吧,如果性能真的能搞定這遊戲就很不錯了。

3400G全面體驗《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重製版

Sream和Origin遊戲庫截圖以示給Westwood製作組最大的能力支持,還有好消息是,現在EA的遊戲已經回歸Steam,終於可以擺脫Origin的束縛(以前也在,只不過EA想獨立出去現在又回來了 ),這就意味著—未來可能在Steam上買到官方中文重製的《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2》!

這次重製版遊戲容量一共25GB,從補票的角度來看,兩個遊戲加一大堆資料片國區賣140元算良心了,具體內容可以到官網查看,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還附帶地圖編輯器。

進入遊戲界面,真的有那味了,這熟悉的深紅色主題,那麼經典的LOGO,還有經典音樂的環繞,真的回憶到心頭了!

畫面設置,這次解析度提升至4K,可調的選項並不多,只能調下伽馬值(亮度),不鎖幀上限因為試過RTX 2080 Ti能跑700幀。

主界面可選花絮集錦,但是需要完全對應的戰役才能解鎖,主要是講述一些幕後的內容,特別粉絲向的內容,官方宣稱超過4個小時,從以上這個截圖可以得知,Westwood西木原班人馬還存在一部分,而且這位大佬還是《紅色警戒》的首席工程師,所以《紅色警戒2》重製版是非常有可能重現的,不要再說什麼原始碼丟了不可能,主要還是看EA臉色行事罷了,本代銷量就依靠大家支持了!

遊戲內置點唱機,包含太多經典的重製音樂,邊戴上耳機聽邊玩真的回味無窮,只有老玩家才懂的快樂!

盟軍和蘇聯戰役全都回來了,並且包括資料片DLC的戰役,夠你耍一陣子了,不過硬核相信大多數老玩家都只是感受和回憶一下而已,畢竟時間上不允許。

還附帶創意工坊Mods支持,由於EA開放了遊戲的原始碼,你可以自己製作MOD發布也可以下載別人做好的。

雖然這次CG影片沒有重拍,但是還原了綠幕+真人拍攝還是有那味的,畫質也提升了一點不再是馬賽克,要知道當年的學習版可是沒有CG影片的,現在總算能重溫一遍了,還是官方中文的。除了這些,現在也能自定義快捷鍵編隊了,有了兩種操作方式(比如說傳統的左鍵攻擊還是更現代化的右鍵攻擊),而且能聯機排名對戰,硬核這種菜雞水平還是玩玩1 VS 7個困難電腦吧

進入遊戲果然還是那味,多麼熟悉的馬賽克畫面啊!當時顯示器也就1024X768解析度的CRT,或者1280X1024的LCD,加上年齡甚小,根本不會在意那麼多的。

如果你還是馬賽克畫質,不要忘記一鍵空格就能變換重製畫質,而且現在滾輪鍵能縮放地圖視角,這種遊戲並不是畫質越好就討喜,像《紅色警戒3》那種風格就一點興趣都沒,倒是它的海戰做得挺不錯的,其他操作什麼的都沒那味了。

編隊是進階玩家必備的,盟軍的輕型坦克+遊俠越野車是前期最好的Rush組合,在中型規模的編隊時,對於3400G來說,運行幀率為104fps核顯4K滿載運行,CPU部分過半可以達到3950Mhz頻率,非常流暢。

和蘇聯對峙戰場幀率稍微降到92fps,而且溫度運行良好,問題不大。

接著玩了下蘇聯的戰役,運行幀率也是破100fps的,這可是4K解析度!內存和顯存佔用也不多,如果不追求性價比,個人推薦APU搭配兩條4GB內存即可。

遭遇戰模式,1 VS 1對戰規模,此時運行幀率102fps,特效雖然也是貼圖化,但是看著很有感覺,需要說一下的是,《紅警》初代AI尋路機制是比較不可思議的,而對面電腦AI是強很多的(看下面其中一張截圖),個人認為這是保留原版特色,增加遊戲難度,只玩過《紅警2》玩家謹慎入手和吐槽!

來顆原子彈試一試,放在當時馬賽克畫面也很震撼,運行幀率跌到73fps,問題並不大一瞬間的事情。

試試八國會面對戰的海島超大地圖,保留原版設定,《紅警》重製版的地圖非常多,2P、4P、6P和8P類型都有,不用擔心會玩膩。

猛獁相比天啟坦克清載具和建築還是差點,而大地圖幀率和小地圖相差好遠,在畫面渲染差不多的情況下運行幀率只有41fps,依然不會影響流暢度,然而一看OSD信息才知道GPU頻率和佔用率大幅度下降,帶著質疑態度用RTX 2080 Ti的機器測試(700fps跌到100fps),結果情況依舊,那就是遊戲優化和顯卡驅動支持的問題了。

開啟小地圖61fps

關閉小地圖104fps

最後偶然發現有一部分掉幀原因是來自與小地圖衝突造成的,開關前後差距40fps,還有記得切換英文輸入法不然無非進入遊戲,而且據聞使用英語版本,掉幀現象也有改善,只能說這次沒有做好本土化和遊戲優化,除了這些感覺並沒有太大的缺點了,不過相信後續EA很快就會改進的。

和大部分中國玩家一樣,初代《命令與徵服》硬核也是沒玩過,一般都是《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2》開始挖坑的,有一些甚至是知名MOD共和國之輝之後入坑的(和原版差異很大),而《紅警95》應該大部分80後玩家應該都接觸過,硬核作為90後也只是《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2》爽過後面才玩的戰役模式,所以這部分體驗就不多說了。

最後一張《命令與徵服》的截圖亮點自尋,細節真的驚到本人了!

好遊戲可以玩一輩子,期待《紅警2》重製

這次遊戲體驗下來雖然沒有《紅警2》那味,但是怎麼說也是初代開坑之作,如果你僅僅玩過《紅警2》又沒有情懷勸君可以考慮一下再入手,當然體驗建造和兵種可以(實際上這方面有很相似的地方),了解幕後花絮和感受音樂也沒錯,但請不要買了重製版又要對比《紅警2》去吐槽,至於《命令與徵服》系列和RTS起源之作《沙丘魔堡2000》個人真的體驗不多,並不能分享太多。再次展望,《紅警2》是否能重製大概率只看本作銷量,而不是區區的原始碼是否還存在(西木製作組的部分成員還在呢),EA是個典型的商業化公司,而不是波蘭蠢驢!

至於配置方面,也不用太顧慮,像這次銳龍5 3400G這種最強APU,4K解析度玩下來毫無壓力,只是目前存在一些掉幀、本土化優化以及部分Bug而已,相信很快官方就會修復的,140元國區定價個人感覺還行,主要是買個童年回憶和補票。

致敬永遠的星際爭霸!

相關焦點

  • 《命令與徵服:重製版》3DM評測8.8分:超越時間的紅色魔法
    另一方面,借著本次體驗重製版的機會,我們其實更容易看到的是,這些年來遊戲設計,或者說是早期RTS的進化之路,這裡用玩家們熟悉的《紅色警戒》做個類比。在《命令與徵服:重製版》中,包含了《命令與徵服》和《紅色警戒》兩部資料片。
  • 同樣是重製遊戲為什麼紅色警戒比星際爭霸更顯誠意?
    而在6月6日這一天EA在steam和origin平臺上同時發布了《命令與徵服:重製版》這款重製遊戲,遊戲中包含了《命令與徵服》和《紅色警戒》這兩部重製作品,這令許多老玩家們不禁發出「爺青回」的感慨。現如今暴雪已經為《星際爭霸》製作了重製版,而EA也緊隨其後,但是大麥我第一時間體驗之後發現這次重製版《紅色警戒》相比於《星際爭霸》EA的重製誠意更甚,接下來將同大家詳細說說同為重製遊戲為什麼紅色警戒比星際爭霸更顯誠意?
  • 《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火焰塔背景介紹及詳解
    《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中有很多防禦性的單位,火焰塔就是其中一個,具體有什麼作用呢?很多玩家因為重製版的上線,紛紛想回歸老遊戲,回憶一下童年,但玩起來發現自己並不太熟練,本文作為分享貼,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整理了火焰塔的相關信息,一起來看看吧!
  • 命令與徵服重製版:EA這重製版值得擁有,應該比魔獸爭霸3有誠意
    這個重製版你值得擁有,應該比魔獸爭霸3有誠意即時戰略遊戲(RTS)曾經在2000年的時候,統治過電競圈,其中又以《星際爭霸》,《魔獸爭霸》,《命令與徵服》(含紅色警戒)和《帝國時代》為四大天王。經典IP的重製,暴雪開了個好頭,可惜虎頭蛇尾了在RTS遊戲輝煌的年代,遊戲界先是在1992年,以WESTWOOD公司的《沙丘》系列RTS開創了即時戰略遊戲的先河。然後WESTWOOD在1998年以前又以《命令與徵服》和《紅色警戒》兩個系列引領了整個RTS遊戲界。
  • 《命令與徵服》和《紅色警戒》重生了,它們背後的故事有多傳奇?
    《地獄進行曲》原本是克雷帕奇為《命令與徵服》裡NOD陣營創作的曲目,但因故未被收錄到遊戲中,於是便被克雷帕奇再編曲後挪用到《紅色警戒》裡,後來成為這個子系列的招牌旋律。有意思的是,《紅色警戒》的PC版同捆DOS版和Win95版,因為Win95版支持更高解析度,結果自然是比DOS版更受歡迎,以至於很多國人玩家以訛傳訛,將初代《紅色警戒》直接稱為《紅警95》(Win95版《紅色警戒》的主程序名即為RA95)。但如前述,本作實際發售於1996年年末。
  • 《命令與徵服》和《紅色警戒》原始碼在GitHub公布 未包括原始美術...
    據外媒報導,EA 數周前宣布將同時公布《命令與徵服》與《紅色警戒》的原始碼,以助力更好地構建部分《命令與徵服:重製版》的遊戲 mod。  目前,相關原始碼已經可以使用。修改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原始版本在《命令與徵服:重製版》發布前的工作方式。
  • 《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MAD坦克背景介紹及詳解
    《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中作戰單位有很多,雖然這款經典之作是大部分玩家的童年回憶,隨著重製版的推出討論熱度也高漲起來,但大多數已經很久沒玩過,或者已經忘了,本文作為分享貼,整理了這款遊戲中,MAD坦克的背景介紹以及詳解,以幫助大家快速重溫與熟悉遊戲的單位機制。
  • 《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火焰兵背景介紹及詳解
    《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中火焰兵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單位,隨著重製版的上線,這款經典的老遊戲又重新被拿來討論,本文作為分享貼,整理了關於此經典遊戲中火焰兵的介紹以及詳解,以幫助大家快速重溫與熟悉遊戲的單位機制。
  • 《命令與徵服·重製版》:誰徵服了過去,誰就能統治未來
    從爆款到《紅色警戒》在計算機房讓Westwood真是興高採烈的作品,想必玩家也很熟悉《命令與徵服》在1995中發布。在《沙丘2》的基礎上中,指揮和徵服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現場表演的情節也讓玩家感覺更好。在遊戲內容上,任務層次也相當豐富,在區塊範圍內選擇士兵的機制使得《命令與徵服》在團隊運作中更加簡單明了。Westwood更進一步,發布了《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尤其是Win95版本,讓玩家看到了遊戲的精彩畫面。是的,用驚喜來形容當時的感覺並不過分。然而由於《紅色警戒》有詆毀社會主義國家的傾向,該版本在中國被禁止銷售。
  • 《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V2火箭發射車背景介紹及詳解
    《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中相信還有非常多讓人熟悉的作戰單位,V2火箭發射車就是其中一個,不過這款遊戲也實在太久遠,隨著重製版的上線,本文為了讓玩家能夠快速重溫,特意整理了V2火箭發射車背景介紹及詳解,一起來看看吧!
  • 《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長弓武裝直升機背景介紹及詳解
    《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中長弓武裝直升機非常好認,畢竟直升機不多,玩過紅警系列的玩家不一定知道名字,但一定知道長什麼樣子,隨著重製版的上線,這款經典老遊戲又重新回到大眾的視野,不少玩家表示想回歸重溫,本文作為分享貼,特意整理了與之相關的信息,快來看看吧!
  • 往年情懷接踵而至,《命令與徵服:重製版》能否重振RTS?
    而在數量龐大的RTS遊戲陣容當中,絕對有這麼一款十分獨特的作品始終在玩家的內心佔據著一席之地,便是《紅色警戒》。而我們這次要聊的並非只有《紅警》,還有他的「東家」《命令與徵服》系列。《命令與徵服》《命令與徵服》單單在PC DOS平臺下便售出了300萬套,放在當時可謂是一個非常耀眼的成績,而這款遊戲也被官方移植到了當時幾乎所有的主流遊戲平臺。
  • 《命令與徵服:重製版》圖文攻略 全建築全兵種單位詳解
    《命令與徵服:重製版》圖文攻略,全建築全兵種單位詳解。《紅色警戒》重製版全建築兵種詳解。《命令與徵服:重製版》 包含《命令與徵服》和《紅色警戒》兩作的全面重製。這個系列在25年前定義了即時戰略遊戲類型,如今由 Petroglyph Games中的前Westwood工作室成員進行了4K的重製。
  • 《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核彈發射井背景介紹及詳解
    《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中核彈發射井是一個非常強力的超級武器,相信玩過紅警系列的玩家並不陌生,不過這款遊戲也實在久遠,隨著重製版的發售,討論這才高漲起來,不少玩家紛紛回歸,想重溫經典,本文作為分享貼,整理了相關信息,快來看看吧!
  • 《命令與徵服:重製版》上架Steam:2020年RTS遊戲還能火嗎?
    不管你有沒有玩過RTS遊戲,你一定都聽說過《星際爭霸》、《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魔獸爭霸3:冰封王座》,知道暴雪,認識EA。 由Petroglyph 中的前Westwood工作室成員進行了4K重製的經典RTS遊戲《命令與徵服:重製版》正式出爐,並宣布將於2020年6月6日發售,登陸Steam
  • 《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譚雅·亞當斯背景介紹及詳解
    《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中,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譚雅·亞當斯了吧,那個拿著雙槍的女間諜,那麼她的背景是怎樣的呢?本文作為分享貼,整理了譚雅·亞當斯的相關信息,以幫助想重溫經典的老玩家。《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譚雅·亞當斯背景介紹及詳解譚雅是一位平民,盟軍的僱傭兵,沒有入伍;岡特·馮·埃斯林將軍認為她是個強大的特工而庇護她,她非常不尊重軍事權威:當尼科斯·斯塔夫羅斯將軍對她的平民身份表示擔憂時,她用「這就是為什麼我沒有被殺」這樣的話來打斷他。
  • 《命令與徵服》高清重製版:原汁原味,彌補25年的情懷
    沙丘魔堡2MD版《沙丘魔堡2》推出了pc版和MD版,但無論哪個平臺,單人點選下達指令又令玩家在操作上體驗大打折扣,雖然後來摸索到「排排隊,連成線」但是遭遇敵人還是需要迅速給每個單位下達指令命令與徵服高清重製版命令與徵服原版當然,在遊戲重製中,也有濫竽充數,只為圈錢之輩,比如說去年的三款重製遊戲《星際爭霸1》、《魔獸爭霸3》和《
  • 《命令與徵服:重製版》隱藏關卡攻略 隱藏彩蛋關開啟方法
    《命令與徵服:重製版》隱藏關卡攻略,隱藏彩蛋關開啟方法,巨蟻隱藏關卡及恐龍關卡開啟方法。《命令與徵服:重製版》 包含《命令與徵服》和《紅色警戒》兩作的全面重製。恐龍關卡:《命令與徵服:重製版》的《命令與徵服》遊戲中,隱藏關卡有1個,內容和恐龍有關。觸發方式如下:如圖所示,在遊戲菜單界面按著Shift鍵不放,依次按照1-4的順序點擊4個鉚釘。
  • 紅警4K高清重製版來了 老玩家要過癮了
    作為經典的即時戰略遊戲系列作品,《紅色警戒》是很多PC玩家的啟蒙之作,也是80後、90後玩家心中難以磨滅的痕跡。2018年,EA開始了對經典即時戰略遊戲《命令與徵服(Command & Conquer)》系列的高清重製(Remastered),由Petroglyph Games(巖石壁畫,原西木工作室)操刀。
  • 寫在《命令與徵服 重製版》發售時
    在獨立遊戲圈內,近幾年就出現了一批質量不錯的原創作品;之後,則是像《帝國時代 2:決定版》這樣的經典重製,引發了一波玩家的熱烈擁戴。眼看紅利在前,如今連 EA 都準備下場,推出了《命令與徵服 / 紅色警戒:重製版》。而且找來了由原班人馬創立的工作室負責開發,不是隨便什麼來歷不明的外包商;在這個系列 25 周年的時期,算是頗具紀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