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傳武教授:低病毒血症慢B肝患者的優化治療策略

2020-12-22 澎湃新聞

朱傳武教授:低病毒血症慢B肝患者的優化治療策略

2020-12-21 14: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瑞金感染科趙爽 瑞金感染科

在「第四屆長三角肝病高峰論壇暨肝臟腫瘤多學科診治學術研討會」上,蘇州市第五人民醫院副院長、蘇州市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中心主任朱傳武教授作了題為「低病毒血症(LLV)慢B肝患者的優化治療策略」的精彩報告。以下是文字記錄。

第一部分:慢B肝患者抗病毒治療的「新標準「

朱教授首先指出,慢B肝治療目標是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HBV複製,減輕肝細胞炎症壞死及肝臟纖維組織增生,延緩和減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償、HCC和其他併發症的發生,改善患者生命質量,延長其生存時間。

多項國內國際指南/公識推薦:抗病毒治療HBV DNA越低越好。然而,在HBV DNA高敏檢測項目PILOT中發現,過去中國HBV DNA檢測陰性(指採用常規PCR方法檢測)的患者,再次採用高敏檢測後發現,其實有1/4左右的患者HBV DNA是≥20 IU/mL的,說明這部分患者是未取得完全病毒學應答。這也成為今後的B肝防治工作進一步可提升的空間。

第二部分:低病毒血症(LLV)的危害

研究發現:ETV治療12個月應答不佳的患者,繼續原方案治療3年累計病毒抑制率僅為57.5%,由此可見,ETV治療應答不佳的B肝患者繼續原方案治療的累積病毒抑制率是不高的。朱教授指出這是目前臨床中面臨的一大難點。

一項來自韓國的回顧性隊列研究,共納入130例初治或LAM經治的ETV治療12個月應答不佳患者,維持ETV治療並隨訪34.9個月,ETV耐藥率在初治患者和LAM經治患者中分別為5.9%和21.4%。ETV耐藥發生的平均時間為40.8個月;時間最短的病例在ETV治療24個月後發生耐藥。這項研究提示,ETV治療12個月應答不佳且維持原治療的患者耐藥發生率是相當高的。

另外,研究還發現LLV促進肝纖維化進展。一項關於慢性HBV感染患者的縱向研究,納入了239例慢性B肝病毒感染者,他們均接受ETV治療,其中163人在基線時有明顯肝纖維化。分析發現,將近30%的患者在ETV治療78周後仍可檢測到低水平的HBV DNA(檢測下限為20 IU/mL)。

那麼,ETV治療應答不佳會有什麼後果呢?朱教授接下來分析了一項長期回顧性隊列研究,該研究納入了875例接受ETV單藥治療的慢B肝患者,以分析低水平病毒血症(<2000 IU/mL)對肝細胞癌風險的影響,中位隨訪4.5年,9.7%的患者發生HCC。低水平病毒血症(LLV)患者與持續病毒學應答(MVR)患者發生HCC的風險比為1.98。也就是說,長期低水平病毒血症(<2000 IU/mL)顯著增加HCC風險。

總結:ETV治療應答不佳的B肝患者繼續原方案治療的累積病毒抑制率提升非常有限,應尋求改換藥物治療方案,且越早越好。

第三部分:低病毒血症(LVV)優化治療策略

朱教授總結了目前對於慢B肝患者抗病毒治療的檢測與隨訪策略,如下圖:

朱教授指出,「2019版中國慢B肝指南」進一步明確了應答不佳者的治療時機與方案:慢B肝患者應用ETV、TDF或TAF治療48周,若HBV DNA>2000 IU/mL,排除依從性和檢測誤差後,可調整NAs治療(應用ETV者換用TDF或TAF,應用TDF或TAF者換用ETV,或兩種藥物聯合使用)(C2),也可以聯合Peg-IFN α治療(B1);B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應用ETV、TDF或TAF治療24周,若HBV DAN>2000 IU/mL,排除依從性和檢測誤差後,建議調整NAs治療(應用ETV者換用TDF或TAF,應用TDF或TAF者換用ETV,或兩種藥物聯合使用)(C2)。

接下來,朱教授對相關研究作了簡要介紹:研究發現,慢B肝患者部分病毒學應答,換藥比繼續原方案治療療效更好;慢B肝LLV患者換用TAF後,可提高其完全病毒學應答比例(HBV DNA<20 IU/mL);平均服用ETV 6年後,完全病毒學抑制從開始轉換為TAF治療的91.9%增加到18個月後的98%;患者由ETV轉換為TAF治療後,整體CKD 分期無明顯變化。這些研究提示:從ETV或TDF/ADV的序貫治療轉為TAF治療是安全有效的,且有持續的病毒學抑制。

總結:

1. 抗病毒治療目標為HBV DNA檢測不到(< 20 IU/mL),HBV DNA 越低越好,以降低HCC發生風險;

2. 研究顯示:低病毒血症的患者繼續原方案治療,有病毒學突破、耐藥風險、有肝纖維化進展和HCC發生的風險;

3. 抗病毒治療的患者應該每3-6個月監測以及時發現疾病進展。對於抗病毒治療應答不佳者應該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有研究發現,慢B肝LLV患者換用韋立得(丙酚替諾福韋片)後,可提高其完全病毒學應答比例;

4. 2020 AALSD多項研究顯示,接受長期ETV或其他NAs治療的慢B肝患者轉換至TAF治療後,病毒學抑制以及腎功能得到顯著改善。

瑞金感染科-彩虹記者團:李自強、杜冰瑩、趙 爽、蔡明豪、杜雅楠、尚大寶、張金銘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西南地區B肝高精免費篩查定點醫院公布,重慶有這13家醫院!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文翰 攝影報導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當天由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舉辦的「沒有肝炎的未來」西南五省區市B肝高精檢測真實世界研究暨重慶C肝微消除模式探索行動正式啟動。啟動儀式現場在本次啟動儀式上,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發布了西南五省區市免費篩查點地圖,鼓勵區域內的B肝患者到距離自己最近的篩查點參加免費的B肝病毒高敏感檢測。據悉,為了進一步加強B型肝炎的防控,由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主導進行的一項真實世界研究正式啟動,相關研究引起臨床醫師對低病毒血症患者的重視,為臨床醫生治療慢B肝低病毒血症患者等方面提供依據。
  • 一例ETV 低水平複製的B肝肝硬化患者換用 TAF 繼續治療分享
    患者 2016 年 1 月體檢發現轉氨酶升高,在當地醫院進一步檢查提示B肝「大三陽」,因無明顯不適,未進一步診治。結果分析:1、在治療初期恩替卡韋具有較好的抗病毒作用,半年內病毒就降至檢測線水平,隨後的普通試劑檢測(監測下限 500),顯示出可能完全病毒學應答;但使用高敏試劑後發現,其實患者一直都存在B肝病毒低水平複製。
  • 這些人的臨床結局也受低病毒血症影響
    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定義為HBV DNA持續或間歇大於檢測下限但小於2,000 IU/mL。近期發表的一些數據顯示,即使接受一線HBV抗病毒藥物治療,仍有20%~37.9%的慢性B型肝炎(CHB)患者處於LLV。
  • 袁正宏/應天雷團隊在動物實驗中取得一項B肝治療研究成果 利用...
    B型肝炎(簡稱B肝)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傳染病之一,據估算約有9000萬B肝病毒慢性感染者,佔全球總數(2.6億)的三分之一。B肝病毒慢性感染是導致肝臟疾病的常見原因,我國原發性肝癌患者中由B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比例高達80%以上。然而,目前批准用於慢性B肝治療的核苷類藥物和幹擾素只能抑制病毒複製並不能有效地清除B肝表面抗原。
  • 研究一輩子B肝,88歲肝病教授:B肝「轉陰秘訣」就三點
    中國曾是「B肝大國」,過去提起B肝,眾人唯恐避之不及。但在我們身邊卻有這樣一個人,他畢生奮戰在B肝一線,以摘掉「B肝大國」的帽子為己任。 他就是我國B肝泰鬥、著名的傳染病學專家、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駱抗先。
  • 【新藥進展】深度分析EASL2020B肝新藥治癒B肝的可能性!
    而在現有抗病毒合理優化治療下慢B肝臨床治癒率已可以超過30%,因此大家對新藥的期待應該不止於此,若不能超越現有的治療結果(包括一般人群和優勢人群),新藥治癒B肝的口號應該是不足以喊起來的,當然我們仍然充滿了期待。 治癒B肝的策略主要是以下兩種:第一是通過在不殺死受感染肝細胞的情況下治癒B肝,即清除cccDNA或永久沉默cccDNA轉錄。
  • 世界首個高仿真B肝病毒致人肝硬化小鼠模型誕生
    廈門大學夏寧邵教授團隊和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李君教授團隊歷經5年的協同攻關,建立了國際上第一個B肝病毒致人肝硬化的高仿真小鼠模型,可在小鼠體內模擬B肝病毒(HBV)自然感染誘發的人類慢B肝肝硬化全過程,解決了HBV感染與發病機制研究和抗B肝肝硬化新藥研發缺少高質量動物模型的國際性難題。
  • 深知與B肝病毒抗爭不易 醫生給臨床治癒者送「金牌」
    醫生給患者發放特製的「金牌」,用於鼓勵患者。  福州新聞網1月7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 通訊員 蘭巧瓊 文/攝)5日,在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特診室內,國內著名的肝病專家潘晨教授遞給34歲的長樂小夥子阿強(化名)一枚「金牌」,恭喜他獲得臨床治癒,摘掉「B肝帽子」。這是半年來,潘晨教授送出的第13枚「金牌」。  醫生為何給患者送「金牌」?
  • B肝最強剋星!——韋立得
    在肝病患者中,B肝的患者人口眾多,由B肝導致的肝癌數量也不容小視。慢性B型肝炎由感染B型肝炎病毒(HBV)引起,可通過母嬰、血液及血液製品、破損的皮膚黏膜和性接觸進行傳播。
  • 一位年輕的肝硬化患者引發的感悟:B肝患者,有一件事真的不能省
    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B肝-肝硬化-肝癌」這個肝病三部曲,查出B肝後,都知道要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堅持吃藥,但是有件事可能許多B肝患者都忽略了,導致最後病情加重。一位年輕的肝硬化患者引發的感悟:B肝患者,有一件事真的不能省,這到底是指哪件事?
  • 高鉀血症:可能是患者半夜猝死的真兇
    進一步提升高鉀血症的防治意識,對醫生和患者都意義非凡。 治病求本:鉀離子的來和去探本溯源,找出病因,進而針對病因進行治療是治病救人的上策。治療高鉀血症同樣如此。正所謂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了解高鉀血症的本質,就要先了解鉀離子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 身患B肝30年未治療發展成巨大肝癌 肝移植手術成功續命
    葉啟發教授團隊在手術中張先生今年56歲,家住黃岡地區。在其26歲時就發現感染B肝,但一直沒有治療也沒有到醫院複查,只當沒這個病一樣,任其發展。張先生慕名找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器官移植專家葉啟發,經過全身PET/CT等全面檢查,葉啟發教授團隊發現患者不但肝臟腫瘤巨大,還伴有肝內多發轉移子灶,所幸癌細胞還局限在肝內,還沒有向肺部等器官轉移。
  • B肝患者,在吃抗病毒藥物的同時,能吃保肝藥護肝嗎?醫生告訴你
    在平時有不少慢性B肝的患者,在發現自己的肝臟功能出現異常之後。一般是發現體內的谷丙轉氨酶升高,就都會選擇治療,有一些人會選擇抗病毒的治療。但是會有一些人覺得,如果在治療的同時食用一些保肝的藥物,是不是能夠更快的治療肝臟疾病?讓肝臟更快地恢復。下面醫生跟大家說一下,對於B肝的患者在吃抗病毒藥物的同時,能不能服用保肝的藥物?首先,來和大家說一下這兩種藥物分別對肝臟的用處。
  • 低鉀血症患者補鉀後突然死亡,一定要警惕這些教訓
    原創 姜飛熊 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來自專輯神經檔案室低血鉀病人補鉀後死亡,到底是補慢了還是補多了……低鉀血症在臨床上時不時會碰到,那麼是不是鉀低就補鉀呢?這裡有一個低鉀血症補鉀後死亡的案例分析,值得大家從中借鑑如何正確的處理血鉀異常。
  • 什麼是B肝病毒攜帶者?醫生:這4方面或有不同,需細心觀察
    其實B肝病毒攜帶者就是指患者體內已經感染上了B型肝炎這種病毒,而且通過檢查之後,患者B肝表面抗原呈現陽性,但是肝功能正常,很少有人發生肝炎的一些臨床症狀,比如肝功能異常或者是黃疸。而B肝是指B型肝炎表面抗原呈現陽性,而且核心抗原以及E抗原都是陽性,大多數患者會伴隨著肝功的異常。
  • 男性B肝患者如何才能優生優育!
    男性B肝患者,還可以擁有自己聰明可愛的寶寶嗎?很多男性B肝患者在備孕前就已經開始了抗病毒治療,這其中包括幹擾素治療的和口服核苷(酸)類藥物治療兩種情況。大家多會擔心,這些藥物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健康。首先我們說幹擾素,男性若正在使用幹擾素治療,則不建議此時備孕。
  • 高鉀血症有哪些治療方式?
    高鉀血症是慢性腎臟病和心力衰竭的常見併發症之一,容易引發心臟驟停或猝死,嚴重威脅患者生命,但目前,中國高鉀血症患病率高,診斷率低、治療率低、複查率低1,診療現狀不容樂觀。那目前高鉀血症應當如何治療呢?高鉀血症的治療手段目前,高鉀血症的治療手段有很多種。
  • 慢性B肝有治癒可能嗎?建議這樣用藥,或有奇蹟出現!
    近十幾年來由於抗病毒藥物核苷(酸)類似物和長效幹擾素的先後問世,慢性乙抗病毒治療有了質的突破,使得慢性B肝的治療有了新的飛躍。那麼慢性B肝是否就有治癒可能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癒是指B肝表面抗原消失或產生B肝表面抗體,這種治癒率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 西方B肝疫苗:低價售賣華少賺600億,中西醫結合治療拯救億萬人
    新冠病毒疫情以來讓我們認識到疫苗的重要性,當然不只是新冠,我國是肝炎大國,B肝疫苗對於我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我國還飽受B肝病毒的困擾。1970開始,B肝病毒在我國迅速傳播;直至1992年,中國的B肝確診人數多達1.2億。22年間,國內B肝患者就增加了8千萬人,而全球B肝患者人數甚至多達上億,疫苗研製迫在眉睫。
  • B肝病毒DNA小於參考值,是什麼意思?見於3種情況,處理各不一樣
    有一位患者,去醫院普通內科門診檢查B肝兩對半,查出來的結果是245陽性,醫生看了半天,說不排除有B肝,又給他查了B肝病毒DNA(HBV DNA),結果顯示<5.0E+02 IU/mL,小於參考值。但是,有人發現檢測B肝病毒DNA後,再看檢查報告單的時候,醫生卻不是這樣解釋的。比如說,一個B肝小三陽患者檢測到的B肝病毒DNA值小於500,參考值是500。患者會問,這個是正常的嗎?醫生有時候不會直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