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佛教所講的因果,其實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並不是誰創造的。你給別人的一切,最終都會回到你身上,這就是因果。自己種下善因,雖然不被任何人知道,但是天地看得清楚,善果遲早都會降臨。
也許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佛教不是常講有因果嗎,要是因果真有的話,那為什麼看到那些做好事的人,還是諸事不順,家境不見改觀呢?而那些恃強凌弱,幹了很多壞事的人,也沒見看到他有什麼惡果。
其實因果報應,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就像一顆種子,播下種子之後,也不會立刻發芽,還需要陽光,肥料,時間等因素,所以怎能要求自己做點好事之後,就馬上得到善果呢,果報現前是需要時機因緣的,時機成熟,因緣具足,自然水到渠成。
佛在經中告訴我們,每個人累生累世的因緣果報,有些在今生中因緣具足後成熟,而有些要等到下一世,或者好多世才會成熟。因果有輪迴,蒼天饒過誰,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遇會時,果報還自受。所以說不管怎樣,只要自己種下因,果早晚會到來,而且分毫不差。
因果報應這個問題,如果對佛法沒有任何了解,可能就不理解,但是也不要以身試法,中國老話講,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不要對自己不懂或者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妄加評論,甚至加以誹謗,否則可能會讓自己付出很大的代價去償還自己犯下的錯誤。
在《法句經》中就有這樣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有一位獵人去打獵,而且帶著一群獵狗,在去的路上他遇到一位比丘,就感覺今天不吉利,可能要無功而返。結果確實沒任何收穫。回來路上又碰著這位比,因獵人火氣未消,便放狗去咬比丘。
比丘驚慌,就爬到一棵樹上。獵人見此,還是依依不饒,就找了一根長木棍打比丘,結果比丘的袈裟從身上掉下,正好蒙到獵人身上。獵狗看袈裟掉下,以為是比丘,多有獵狗就一擁而上,結果獵人一命嗚呼。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就知道,逆風揚塵,塵不至彼。
不管你傷害誰,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其實都是在傷害自己,貪小便宜也一定會吃大虧,也許你當下沒有任何感覺,但是因果報應這個規律一定會繞回來。凡是你對別人所做的任何事,也正是對自己做的,這是歷來古人對後世最偉大的諄諄教誨。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法則就是有舍才有得,有付出才有回報,有耕耘才可能有收穫是。看似簡單的道理,人們要能真實做到的話,就需要好好修行。因為大多數人做事之後,幾乎只注重於結果,而忽視了過程。方法不對,努力白費。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敗一定有原因。只要懂得做事成功離不開條件,而且運用好因果法則,就能設計自己的人生,從而達到趨吉避兇,仕途順利的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