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64年》言語之刃殺人無形而冷漠更催人心智,願生活充滿正義

2021-01-11 瑤石的清惠

影片《昭和64年》,改編自橫山先生於2013年推出的推理神作《64》當年順利拿下「這本推理真厲害!」的冠軍。先生用細膩的筆觸,絲絲入扣的敘事,錯綜複雜的線索,回味無窮的對白,給我們呈現出了一部震撼心靈的推理劇作。尤其突出的是角色塑造,先生對於作品人物心理刻畫、細節還原,稱得上「無與倫比」,「登峰造極」。作為推理迷的本人來說,十分期待此作的電影版。

先做個說明,由於後篇的資源還沒有拿到,所以今天只能介紹電影版前篇,劇長2小時,情節較多,伏筆較雜,人物較亂,需要細心、耐心的觀看。主線、支線比較繁瑣,節奏很慢,急性子的人很有可能中途離場。這個是日本作品的通病,2小時對於大和民族的導演來說就像是「及格線」一樣,必須達到,硬湊都要弄個120分鐘,不是太理解。上篇劇情的主線就一條,探究案件,支線涉及就相當廣,從記者到警署官員,刑警到事務部,從組織內部的爭權奪利到掙扎在現實命運漩渦中的主角,太多的內容,三言兩語說不盡。

1989年,也就是昭和64年,隨著裕仁天皇離世,昭和年代的最後一年,只逗留了七天。而在這匆匆七天內,群馬縣發生了一起幼女綁架案,結局以罪犯漏網、幼女慘死收尾。舉國迎接嶄新的平成年代降臨之際,這起代號「64」的案件,自然很快湮沒於大眾視線之外。這就是片名的一語雙關,但電影的主要篇幅,並未囿於這七天。影片講的是,「64案」如何在此後漫長的十四年,讓一些人永遠留在了昭和64年,止步不前。當初綁架案發生之後,因為剛好遇到天皇去世的新聞,所以小姑娘被撕票的事情也被鋪天蓋地的哀悼天皇的新聞掩蓋掉。

如果當時有足夠的新聞報導,引起人們的關注,也許人們可以提供更多的線索,幫助警察破案,還死者一個公道,還家屬一個安慰。所以,高層蒞臨安慰家屬,最後審查案件,如果新聞報導將是一件好事。所以,他勸告記者們,不要糾纏交通事故,要報導也不要報導肇事者的名字;把著重點放到當初的綁架案的報導上來,希望有更多的幫助。一聲聲刺耳的電話鈴聲,雨宮越來越焦慮的表情和急切的語調,跟蹤在雨宮後面但又無力感存在著的刑警們,再配上影片整體畫面的冷色調處理,種種跡象表明這是一部風格壓抑灰冷,看起來不輕鬆的電影。

果然,1月7日失蹤小女孩的屍體在一輛廢棄的汽車後備箱裡被找到了。巨款沒了,孩子也沒了,更讓人意外的是當天日本天皇也駕崩了,年號由昭和改為平成。雨宮,「64案」被害幼女的父親,永遠活在了昭和64年。這個角色,類似橫山秀夫處女作《羅賓計劃》裡的刑警溝呂木,後者因為眼睜睜看著三億元事件的最大嫌犯無罪釋放,人生的指針就此停擺在了十五年前。失職的警方,不曾向雨宮遞出應有的道歉。

雨宮就靠自己的笨力氣,為女兒討公道,就像《砂器》裡跑斷腿的老警察,有著日本人那種典型的執著與堅毅,令人敬服。三上,原刑警,卻被發配到了宣傳部,成了與記者打交道的新聞官。這是一個不怎麼常見的警察形象,雖然內心深處沸騰著一顆警魂,但而今身為文官的他,被刑事部看低,也被長官嫌棄。這個角色存在的意義,是告訴人們何為警察,不是為組織忠心耿耿賣命,也不是破案就足夠了。

故事就是在不住地鋪陳真實,鮮有一蹴而就的事,要得到什麼終要有所犧牲,阻礙自己工作的最大麻煩是共事者,雖然握有底線但為了「大局」必須做些違心的事,言語之刃殺人無形而冷漠更催人心智,上帝在為你關上一道門時肯定把窗子也封得死死的…會有這種感覺。每個人都不順利,家庭也好,工作也罷。因為生活真的是件複雜的事,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得清的,人性也是,規則也是。遲來的正義甚至無法安撫到自己,因為痛過的地方疤痕依舊,一如圍繞怯懦者十四年如一日的自責,一如敢言者迫於強權的苟且生活,一如遺屬手指的繭,一如公用電話亭上磨損的按鍵。

相關焦點

  • 《昭和64年》14年的懸案
    本片改編自日本推理小說名家橫山秀夫的小說《昭和64》,圍繞與昭和64年天皇駕崩同時發生的一起少女誘拐殺人懸案,講述刑事三上義信與警察公關部,記者俱樂部之間的種種衝突。本片分成上下兩部分,在去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裡上下兩部分一同獻映,中間雖然有休息時間,但時間很短。
  • 《昭和64年》:不是警察和罪犯對決,而是組織與個人的矛盾
    電影裡,警察最終有機會與兇手正面對決,質問他殺人的動機,此時兇手親人就在一旁,崩潰錯愕。在添加了這個更為戲劇化的結局之後,一群實力演員有了互飆演技的機會,故事層次卻顯得單薄了許多。《昭和64年》可以被視作一個罪案故事。案件發生在1989年,即昭和64年。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去世,改年號為平成,「翔子綁架事件」就發生在這短短七天裡。
  • 《昭和64年》:一次失當的改編
    《昭和64年》在日本也屬新鮮出爐,上篇與下篇的上映時間分別為今年的5月初與6月中旬,中間相隔1個月,而這次上海國際電影節則是上、下篇連映,這些因素都直接促成了它的大熱。  然而,在電影院裡耐著性子「熬」完四個小時的觀眾,並沒有取得與期望值相當的收穫與感動。作為電影節的最後一場電影,上周日,人們在大光明電影院門口,見證了《昭和64年》的黃牛票被賣到了300元一張。
  • 《鬼滅之刃》:外表冷漠的人,內心溫暖而強大
    在生活中我們總能遇到一些外表冷漠,看起來不好相處的人,有一句歌詞是:「第一次見面看你不太順眼,誰知道後來關係那麼密切。」在他們冷漠的外表下,有一顆平常人難以看到的溫暖的心。外表冷漠的人《鬼滅之刃》中的富岡義勇,也被人稱為水柱,外表給人的感覺就是冷漠,不苟言笑。因為他平常的表情總是很平淡,既沒有舒展也沒有微皺,就像水一樣平靜。只是站在那裡,遠遠望去就給人一種難以靠近的感覺。
  • 透過《彷徨之刃》看清這3點社會現實,究竟何為公平與正義?
    《彷徨之刃》與東野圭吾巔峰時期的《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截然不同,它無關風月,無關愛恨,而是拿起「手術刀」,犀利冷酷地剖析著引人深思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的未成年犯罪;無良媒體為博取眼球,消費災難吃人血饅頭;法律無力懲兇,究竟如何修復搖擺的正義?種種地群氓狂歡交織纏繞在一起,拋出系列糾結棘手的問題,東野圭吾再次拷問人性,發出了沉重地吶喊。
  • 曾出演《昭和64年》的日本藝人皮埃爾瀧因吸毒被捕
    據朝日新聞等日本媒體報導,曾出演《昭和64年》、《陸王》、《極惡非道3》、《孤狼之血》等影視劇的日本藝人皮埃爾瀧(本名瀧正則)因違反「毒品及精神藥品取締法」在東京遭到警方逮捕,目前仍在羈押中。《兇惡》現年51歲的皮埃爾瀧從地下樂隊出道,1989年與石野桌球合組電音樂團DENKI GROOVE,紅極一時。轉型演員後,他多扮演硬漢反派。2013年,憑藉在白石和彌執導的《兇惡》出演黑道老大,獲得日本報知映畫賞的最佳男配角獎,併入圍第二年的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男配角的角逐,不過最終敗給了《如父如子》中的莉莉·弗蘭克。
  • 縱慾、美好與希望交織,正義之刃由此變得彷徨
    《彷徨之刃》是東野圭吾最具爭議的小說,整本書從始至終帶著濃濃的壓抑氛圍。它揭開人性深處的欲望,將為數不多的美好打碎。縱慾、美好與希望交織在一起,本來沒有任何偏向的正義之刃,也彷徨不定。1.悲劇氣氛下,僅存兩處的美好。
  • 嫉妒是一把無形之刃!
    嫉妒是一把無形之刃,切割別人幸福的同時,也把自己的內心暴露無遺!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有些人早已物是人非,恍恍惚惚,已經隔一個世紀,稀裡糊塗走入怪圈!仿佛就在昨天,而有些人,仿佛還在我身邊!財力不足以彌補親情與夢想,夢想是努力過後的果實,是生錢之道,是立足之本,是能力的培養,是人格的塑造,品質的提升,能力的表現,打破了幾乎所有的夢想,來說我不努力!就發現有那麼一類人,別人做什麼,它們都嫉妒!努力向上有理由麼?努力工作有理由麼?什麼都嫉妒,別人努力工作,它嫉妒!別人聰明工作,它嫉妒!別人努力上進,它嫉妒!
  • 當窺見正義之人心底的惡,你是否會不寒而慄?
    自此,憎恨、自責使她變得暴躁、冷漠,對丈夫女兒失去耐心。 他並非是幫兇手脫罪的無良律師,而是想了解兇手殺人背後的心理動機因素,從而尋求解決辦法,避免悲劇再次發生。特殊的工作使他不被外界理解,遭到公眾的謾罵甚至潑糞。 雖然李曉明經診治確認患有精神疾病,王赦也極力為他辯護,但李曉明終究還是被判為死刑。 殺人償命,無可厚非,但比死刑更可怕的,是公眾歧視的眼睛。
  • 《鬼滅之刃》——願你心火不滅
    《鬼滅之刃》的題材並不新穎,前幾話也總是被詬病劇情拖沓,今天凌晨,動漫放送了第十九話,收穫好評無數。相比於其他傳統熱血少年漫,《鬼滅之刃》帶給我更多的是感動,它在熱血的同時,傳達著一種堅定又溫柔的信念。這信念,是每個人心中的一團火,在寒風中愈燃愈亮。碳治郎有著治癒番主角才有的特性:溫柔。
  • 《彷徨之刃》逗留在每個人心中的那柄正義之刃
    最讓讀者熟知的就是成名之作《放學後》,《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等等。但是熟悉他的讀者可以細心地體味,東野早期的作品一直跟隨著日本推理的潮流更迭了很多年,出彩並不出心。每個作家都有才思衰竭的時候,東野也曾公開承認自己的推理思路越來越狹窄偏激了。於是,一個個走心的作品就這樣誕生了。今天跟大家分享一本無意中讀到的好書:《彷徨之刃》。
  • 假面騎士聖刃:女主不再是圓臉了,男主的催更小能手上線
    2020年9月6日,也就是周日的早上,假面騎士聖刃開播了。作為令和第二騎士,他的造型有些出乎意料。剛出場他就手拿著長劍,披著帥氣的披風,看起來有些像假面騎士巫騎。而他開書店只是為了給自己留一條後路,萬一自己以後寫小說沒法維持生活的時候,也能夠靠賣書來維持生計。而這部作品的女主,名字叫做須藤芽依,而這個角色的扮演者川津明日香,是一個十分漂亮的女孩子,出生於2000年,還很年輕呢。
  • 韓國網紅直播素媛案罪犯斂財:以正義之名斂財的人,有多醜惡
    金錢並不像平常所說的那樣,是一切邪惡的根源,唯有對金錢的貪慾,即對金錢過分的自私的貪婪的追求,才是一切邪惡的根源,——美國作家 納霍桑金錢是生活的必需品,無財不足以生存。不義之財不可取,正義之財取有道。
  • 馮忠良之心智技能形成階段理論
    關於心智技能的形成過程,加裡培林於1959年提出了著名的心智活動按階段形成的理論,他認為心智活動的形成包括五個相繼的階段:①活動的定向階段;②物質與物質化活動階段;③出聲的外部言語階段;④不出聲的外部言語活動階段;⑤內部言語活動階段。
  • 拳願奧米伽:無形之戰開啟,呂天需要進化,加納已是完整體
    #無形準確來說屬於加納咢,加納咢在被煉蠱時,一路殺到只剩他一個人,這種殘酷且殘忍的環境下,誕生出了加納的「獸心」,這是無形的雛形,加納是第一個擁有這樣技術的人。所謂無形,其本質就是極端暴躁狀態下的武,與王馬的憑神,雷庵的解放有某種相似之處。無形的使用,很大程度取決於自身實力,自身實力越強,發揮出的無形也就越強。加納在拳願大賽上一路進化,他的無形已經接近完整,與之前根本不是一個等級。
  • 千與千尋:願每個人心中都充滿光明
    這就讓整個故事,更具有現實意義:我們每個人,都只能接受既定的社會規則,成為這場遊戲的一部分。而區別在於,有的人,被那規則馴化出一種懦弱;而有的人,卻始終有底線地活著。風和日麗,道路暢通,樂聲輕巧溫馨,瑣碎的家常談話--一切都極為流暢,在這裡導演無意提及一個「重點」來引起觀眾的注意。因為那在同時也意味著限制住了觀者的思維和視角,而這對於期冀在潛移默化中傳達信息的劇本是不利的。
  • 五位頂級連環殺手,最後一位專殺黑幫惡棍,被譽為正義之刃
    時年54歲的加裡·裡奇韋在法庭上供認: "過去的20多年裡,我希望儘可能多地殺死我認為是妓女的女性……",而且在法庭上,加裡·裡奇韋前後48次說出了"我有罪" 。至此,美國歷史上最令人毛骨悚然的「綠河殺手」連環兇殺案總算告破,而加裡·裡奇韋也創下了美國連環殺人紀錄之最。
  • 日本昭和時代縮影,雜貨店裡的「古き良き時代」
    那時的日本人對未來充滿無限的嚮往和期待,人文關懷氣息濃厚,既不過度崇洋媚外,也無反人類的軍國主義,更不像今日的日本消極低沉,故步自封。昭和時代前期20世紀初期的日本遭到經濟危機和自然災害的雙重打擊,統治階級為轉移民間矛盾和改變日本命運,積極實施的「災後重建」。
  • 《昭和六十四年綁架案》:在人性的幽谷中看到一絲微光
    更何況《昭和六十四年綁架案》還是繼《震度0》以來,相隔七年的最新長篇力作,再也沒有比這更令人感到光榮的事了。橫山老師的作品向來具有「一筆入魂」的美譽,因為他總是能夠一針見血地直指人性最幽微的黑暗與醜惡,赤裸裸地寫出埋藏在衣冠楚楚的假面底下,不為人知、也實在是不能拿出來見人的那一面。
  • 《全職獵人》粉絲在推上催更,卻惹怒鬼滅粉絲,真相讓人哭笑不得
    如今《鬼滅之刃》這部作品正如日中天,相信不少粉絲對於這部作品都並不陌生。 而近日,有日本網友在推特上催更富堅義博,這本來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