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獨角獸雲從科技欲虧損上市

2020-12-08 中國經濟網

  李華清

  12月3日晚,證監會官網披露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科創板招股書(申報稿),只有5年發展史的AI「獨角獸」企業開啟衝擊科創板上市。

  孵化自中國科學院、擁有4名國有股東、號稱人工智慧領軍企業的雲從科技名聲在外,但其目前尚未實現盈利,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合併口徑累計未分配利潤為-10.3億元,擬募資37.5億元用於擴大業務發展和補充流動資金。

  尚未實現盈利

  雲從科技招股書申報稿披露,公司目前尚未實現盈利,2017年-2019年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分別為-1.06億元、-1.08億元、-17億元,2019年虧損明顯擴大是因為在2019年9月,雲從科技實施股份激勵,確認股份支付費用13.02億元。2020年上半年,雲從科技歸母淨利潤為-2.86億元,雲從科技認為新冠疫情對今年上半年的業績造成很大不良影響。

  從營收層面看,雲從科技過去三年表現不錯,逐年提升,2017年營收為6453萬元,2018年迅速增長至4.84億元,2019年進一步增長至8.07億元,但2020年上半年營收僅為2.2億元。

  人工智慧行業尚處於早期階段,研發難度高,業內企業也需要高研發投入以建立技術上的競爭壁壘。作為業內頭部企業,最近三年雲從科技累計研發投入佔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比例為48.8%。

  雲從科技將自身的業務分為兩大板塊,一是人機協同作業系統,二是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人機協同作業系統,連接業務數據、硬體設備和軟體應用從而提供AI服務,指通過統一管理雲-邊-端一體的設備、AI應用和資源,實現從設備接入、感知、存儲、計算、理解到決策的作業系統底層系統平臺。雲從科技在該板塊的應用產品有靜態人臉數據識別系統、動態人臉識別系統、鷹眼人臉大庫檢索平臺、人證核驗軟體、活體檢測軟體、智能安防管理系統、商業慧眼平臺(可以實現客流數據採集和智能分析)等。

  人工智慧解決方案,顧名思義,指AI技術在具體行業、具體場景中的落地應用,雲從科技該板塊業務主要面向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解決方案通常需要軟硬體結合,雲從科技在該板塊運用到的AIoT設備主要有智能抓拍相機、智能安防一體機、智能通關閘機一體機、智能登機復檢一體機、九魚刷臉購物機、刷臉支付盒子等。

  在智慧金融領域,雲從科技的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及核心應用已覆蓋包括六大國有銀行在內超400家金融機構;智慧治理領域,產品及技術已服務全國30個省級行政區政法、學校、景區等多類型應用場景;智慧出行領域,產品和解決方案已在包括中國十大機場中的九座重要機場在內的上百座民用機場部署上線;智慧商業領域,產品和解決方案輻射汽車展廳、購物中心、品牌門店等眾多應用場景,服務全球數億人次。

  AI作為一項面世數十年的技術,之所以能在近年引起關注,除開技術本身的完善提升外,跟找到落地場景也有很大關係,在雲從科技的營收中,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營收一直大於人機協同作業系統的營收。

  雲從科技的招股書申報稿披露,2017年-2019年期間,來自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的營收分別佔到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72.27%、93.59%、76.52%。

  雲從科技的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服務模式是,公司根據合同約定向客戶交付基於人機協同作業系統相關應用產品、SDK或整體作業系統,部分項目需要根據客戶要求進行定製化開發。

  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的服務模式是,為客戶提供針對具體應用場景定製的行業解決方案,解決方案包括自主研發的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智能AIoT設備以及第三方軟硬體產品,並提供相關技術服務,重點負責整體解決方案制定、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定製化部署和智能AIoT設備設計,AIoT設備生產採用ODM或OEM方式。

  同股不同權

  雖然雲從科技的發展史只有5年,但是作為一家需要燒錢的企業,雲從科技經歷了多輪融資,股東數量非常可觀。

  在本次發行前,雲從科技的股東數量高達57名。雲從科技有4名國有股東,分別為南沙金控、國新資本、上海聯升、廣東創投,也有4名自然人股東,但這4名自然人股東均不在公司任職。

  雲從科技的控股股東是常州雲從,目前對雲從科技的持股比例為23.32%。周曦持有常州雲從99.88%的股權,也是雲從科技的創始人,博士學歷,現任雲從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

  2020年9月,雲從科技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同意實施特別表決權制度,常州雲從持有的雲從科技股份設置為A類股,其他股東持有的雲從科技股東設置為B類股,每一A類股股份享有6票表決權,每一B類股股份享有1票表決權,則常州雲從在雲從科技的股東大會擁有64.60%表決權。

  從公開信息來看,若雲從科技順利在科創板上市,有望成為科創板第五家同股不同權企業。

  周曦通過常州雲從間接持有雲從科技股權,除開可以行使A類股股份表決權外,還通過大昊創業、呂申創業和釋天投資間接合計持有雲從科技0.7155%股權,是雲從科技的實控人。

  雲從科技的員工學歷層次較高,員工人數也在過去三年期間急劇增加,2017年末是369人,2019年末增加到1660人,而2020年6月末是1746人。以2020年6月末的員工人數為基準,50%的人員是研發人員,公司目前已在廣州、重慶、上海、蘇州和成都設立研發中心,將近40%的人員是銷售人員,剩下10%左右的人員是管理及運營人員。

  作為頭頂AI「獨角獸」光環的企業,雲從科技曾先後9次獲得國內外智能感知領域的桂冠,

  2018年獲「吳文俊人工智慧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受邀參與人工智慧國家標準、公安部行業標準等26項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工作,承擔國家發改委「人工智慧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高準確度人臉識別系統產業化及應用項目」、工信部「基於自研 SoC晶片的高準確度人臉識別產業化應用」等國家級重大項目建設任務。

  募投項目

  雲從科技招股書申報稿披露,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擬募資37.5億元用於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升級項目、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在上述的募投項目中,預計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生態項目耗資最多,投資額達14.1億元;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升級項目和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預計耗資額接近,分別為8.1億元、8.3億元。剩下將近7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雲從科技認為,未來發展戰略主要落在三方面,一是致力成為高效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建設者,關注效率提升和用戶體驗優化,夯實AI能力輸出基礎;二是致力於成為行業智能解決方案定義者,持續優化完整的產業鏈閉環,將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拓展到更多行業;三是致力於成為人機協同生態體系領導者,與軟體開發商、硬體開發商、渠道供應商積極合作,向生態開放人機協同作業系統的AI能力,提供AI能力接入與技術支持服務,通過生態合作的方式覆蓋更廣泛的客戶群體。

  據了解,雲從科技立足於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推出了以「輕舟平臺」為代表的通用服務平臺和以「千帆計劃」為命名的生態體系合作夥伴計劃。「輕舟平臺」融合了雲從科技的AI技術和客戶服務經驗,合作夥伴可以基於該平臺自主搭建服務於廣泛場景的AI應用、AIoT設備以及SaaS服務。

 

 

(責任編輯:華青劍)

相關焦點

  • 科創板IPO|尚未盈利便謀求上市,AI「獨角獸」雲從科技業務快速擴張...
    作為業內「四小龍」之一,公司是知名的AI「獨角獸」。  公司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的要求,並結合企業自身規模、經營情況、盈利情況等因素綜合考量,選擇適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二十四條第二款上市標準:「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5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5億元。」
  • 雲從科技啟動上市輔導 欲搶「AI第一股」?
    來源:中國經營報雲從科技啟動上市輔導 欲搶「AI第一股」?本報實習記者/曲忠芳/記者/李正豪/北京報導人工智慧(AI)「四小龍」的上市賽跑有了新的動向。近日,廣東證監局官網公示,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已於8月18日辦理了上市輔導備案登記,由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擔任其上市輔導機構。另從上遊資本透露的消息,雲從科技瞄準的是A股科創板。這意味著,雲從科技運作資本上市邁出了實質性一步,有望在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以及依圖科技之前,率先摘得「AI第一股」桂冠。
  • 知名AI「獨角獸」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尚處虧損狀態,擬募資37.5...
    12月3日晚,證監會官網披露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科創板招股書(申報稿),只有5年發展史的AI「獨角獸」企業開啟衝擊科創板上市。
  • 雲從科技科創板IPO審核「已問詢」 AI四小龍第一股花落誰家?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雲從科技科創板IPO審核「已問詢」 AI四小龍「第一股」花落誰家?2021年元旦假期前最後一個工作日,雲從科技的科創板IPO審核狀態更新為「已問詢」,標誌著其上市進程進入了實質性審核階段。
  • 雲從科技科創板IPO審核「已問詢」 AI四小龍「第一股」花落誰家?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雲從科技科創板IPO審核「已問詢」,AI四小龍「第一股」花落誰家?2021年元旦假期前最後一個工作日,雲從科技的科創板IPO審核狀態更新為「已問詢」,標誌著其上市進程進入了實質性審核階段。
  • 「AI四小龍」難解虧損「魔咒」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 楊雪梅12月1日,人工智慧公司雲從科技在上交所披露上市文件,成為科創板又一家公開招股的AI公司。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AI行業逐步進入下半場競爭。之後,曠視科技向香港證券交易所提交了招股書,正式打響第一槍。
  • 從雲從、依圖巨虧,看人工智慧獨角獸有多難?
    從雲從、依圖巨虧,看人工智慧獨角獸有多難?因落地場景落地艱難,且融資錢花完後,導致會一批人工智慧公司倒閉,畢竟長期虧損得不到輸血導致破產,至此AI獨角獸們需要不斷需求融資。在科創板推出後,國內創新企業融資渠道繼而轉向科創板上市,包括巨額虧損72億元後的依圖科技,希望在科創板市場上市尋求75億元資金,進而鞏固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並驅動業務拓展。
  • 曠視上市夭折一年後:依圖、雲從爭相IPO,誰能成為AI第一股?
    「AI四小龍」中的曠視科技曾在去年8月打響了AI初創企業上市的第一槍,然而赴港上市計劃隨著國內外環境變化而終止,失去先發優勢。目前,曠視尚未有明確的上市時間表傳出。而自11月以來,依圖科技、雲從科技、雲知聲和雲天勵飛等AI企業先後提交科創板招股書,其中雲知聲和依圖已進入問詢階段。
  • AI獨角獸依圖科技衝刺科創板,有望成第二家CDR
    繼九號公司上市之後,科創板第二單CDR浮出水面。11月4日晚間,上交所官網顯示,依圖科技首次公開發行存託憑證並在科創板上市申請已獲受理。國泰君安保薦。這意味著「CV(計算機視覺)四小龍」中,估值最低的依圖科技有望最先上市。
  • 流血上市:AI獨角獸的自救
    比如,業內享有盛名的CV(圖像視覺)四小龍之一—雲從科技,成立至今共虧損達23億元;近日衝刺科創板的雲天勵飛,自2017至今虧損達16億元;深耕AI領域的雲知聲,在2017年至今年上半年也已虧損了6.9億元。從這些企業的表現來看,AI企業自身的造血能力實在讓人憂心,而這也正是導致資本加速退場的主要原因。在失去資本市場的輸血後,AI企業的處境也變得日益艱難。
  • 「流血」上市:AI獨角獸的自救
    比如,業內享有盛名的CV(圖像視覺)四小龍之一—雲從科技,成立至今共虧損達23億元;近日衝刺科創板的雲天勵飛,自2017至今虧損達16億元;深耕AI領域的雲知聲,在2017年至今年上半年也已虧損了6.9億元。從這些企業的表現來看,AI企業自身的造血能力實在讓人憂心,而這也正是導致資本加速退場的主要原因。
  • 三年半虧損72億、計劃23億造芯,依圖科技加速逃離「AI四小龍」
    出品 | 搜狐科技作者 | 梁昌均編輯 | 楊錦AI獨角獸開啟上市潮,素有「AI四小龍」之稱的依圖科技也在近日提交了科創板招股書,若進展順利,其有望成為四小龍中最先上市的企業。曠視科技去年率先披露招股書,打響上市第一槍,AI企業的生存現狀也得以窺見,和曠視類似,依圖也面臨著高增長、高虧損、高投入的局面。招股書還暴露出,依圖科技正在逃離「AI四小龍」陣營。無論是在技術布局還是業務格局上,依圖都已不再是一家純粹的以計算機視覺為技術基礎的算法公司,而是正在向由算法到算力、由軟體到軟硬一體化轉變,其還計劃以上市募資中的23億元砸向晶片領域。
  • 深挖AI獨角獸雲從科技 招股書背後隱藏著秘密
    自此,加上曠視科技、依圖科技,「AI四小龍」中已經有三位開啟了IPO。人工智慧領域,資金消耗大、回報周期長、應用場景還處於早期階段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從招股書可以看到,雲從科技依然繼續曠視和依圖的虧損老路:2017年至2020上半年公司虧損分別為1.06億元、1.81億元、17.1億元和2.9億元,扣除13億元股份支付費用後虧損接近10億。
  • 雲從科技衝擊CV第一股 虧損持續估值已高A股會買單嗎?
    此外,曠視科技去年4月份科創板的上市計劃已被擱淺,商湯科技IPO時有傳出,但至今並未官宣。這就使得雲從科技有望奪取"CV第一股"的桂冠,但事實上,這遠比想像中的要難。目前,雲從科技尚未走出營收、虧損同比擴大的怪圈,自我造血能力有待驗證;同時,其市場地位還面臨嚴重的競爭威脅,主要表現在當下市場份額不佔優勢及受主要市場客戶自研視覺識別系統的跨界競爭威脅;而對於一家前期歷經過多輪融資助高估值的獨角獸,二級市場能否接受一級市場的定價,及IPO發行價能否讓一級市場的投資者滿意均是挑戰。
  • 雲從科技IPO上市,AI四小龍同路不同歸
    越來越多AI明星公司上市,有意思。在雲從科技IPO上市節奏明確、招股書披露後,當初外界因AI視覺而並稱的「AI四小龍」,現在已有3家走向公眾市場。而且果不其然,首先被關注的焦點都集中於財務數據,集中於營收、淨利和盈利。
  • 招股書披露 雲從科技墜入凡間
    當雲從科技的財務狀況赤裸裸地展現在大眾面前,人們才發現這個看似高高在上的行業並沒有想像中過得好,雲從科技墜入凡間。又一家「流血上市」的AI獨角獸「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有各自的不幸。」對於AI企業來說,列夫託爾斯泰的這句話應該反過來說,AI企業連不幸的原因都是相同的。
  • AI獨角獸成立僅5年 雲從科技IPO是突圍還是涅槃?
    繼寒武紀成功科創板上市以後,越來越多的AI公司加入上市潮,諸如雲知聲、雲天勵飛、格靈深瞳等,而這些企業無疑例外,在過去的幾年中,均存在虧損。12月初,AI明星企業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也在科創板正式提交了IPO招股書。
  • 最年輕的「AI四小龍」,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IPO
    經過三四年,一級市場培養的人工智慧的項目,在當前加速了上市的步伐。11月底,海天瑞聲獲科創板上市委會議通過,12月以來,依圖科技、雲知聲先後進入科創板上市問詢階段,而雲從科技、雲天勵飛均進入科創板上市受理階段。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第一季度,人工智慧的上市潮即將到來。
  • 年均增速達358.47% AI獨角獸雲從科技真的在「大步快跑」嗎?
    1雲從科技在AI四小龍中絕對算是異類。首先是年輕,雲從從創立到上市,僅5年時間。與經常一起比較的AI四獸等公司相比,都要更年輕,更快實現技術創新到商業模式落地。因此,這次拿到雲從的招股書後,輿論場也再次泛起一輪輪的口誅筆伐。「3年虧損20億」、「研發投入偏低」、「毛利率低」、「中庸」......但這些似乎是AI企業們最不在乎的一件事。
  • 股民求放過,AI獨角獸IPO圈錢難,「小藍杯模式」抄不了!
    有專業人士據此總結出了IPO上市「收割三波次」的套路,這個套路指向了融資、估值,抵押等常用的手段。對於估值這個詞,是獨角獸們最喜歡用的詞,但動輒上百億的估值在「一棒接一棒」的融資中被推高,事實很詭異但卻並不妨礙獨角獸們上市的步伐 。AI領域就是一個獨角獸們匯聚的地方,不過,大部分的AI獨角獸們還在上市的路上奔跑,這一次,恐怕得受到牽連,未來監管與審計只會更嚴,AI獨角獸難以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