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老牌的重型工程機械製造商,三一重工在國內的重工製造行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相比於民用重卡行業,重工行業也依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時,重卡行業目前也相對太平,曾經的一些攪局者已經日漸式微。在這種情況下,三一成立重卡部門並推出重卡產品,就再合適不過了。
但身為重卡行業的初來駕到的新人,三一重卡在前期並沒有特立獨行選擇與眾不同的配置,相反,而是使用了非常成熟的「陝西黃金動力鏈」:濰柴發動機+法士特變速箱+漢德車橋,同時在各方面儘量產生驚喜,例如帶寬達1.2米的臥鋪的準平地板駕駛室,相比於傳統重卡價格大幅優惠的網絡搶購營銷方式,這使得三一重卡短期之內積累了大量的人氣。
在模型圈子內,三一重卡模型的生產與鋪貨也是讓大家期待已久,但由於各種原因,三一重卡的模型一直處於「衛星」狀態,直到最近才在某寶被正式銷售。不過,模型的某些情況,卻讓人大吃一驚,非常驚訝。
外觀
初次拿到這款三一重卡英傑版牽引車模型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駕駛室非常大。模型的駕駛室體積已經達到了國內各款旗艦級別重卡模型的級別。雖然前臉的設計,所有的格柵並不是如歐洲重卡一般連為一體,但其大面積黑色塗裝設計,氣勢依舊十足。搭配著三一重卡的特別紅底白條塗裝,即使是在遠處擺放也能一眼看出這是三一重卡的模型。
但是,遠觀並不能看出來這款模型的問題,近距離觀賞,就會發現這款模型的質量,幾乎是差強人意。
駕駛室頂部結構非常平滑,除了一些駕駛室加強筋之外,沒有其他結構的刻畫還原,包括試車上有的天窗和喇叭結構,全部缺席。車頂導流罩的結構也是讓人匪夷所思,其表面布滿了菱形的網狀結構,使得導流罩表面並不平滑。同時導流罩使用了塑料材質,而且是非常輕薄的塑料材質,觸感非常糟糕,讓人容易產生「大力按壓就會碎掉」的感覺。並且這個導流罩的安裝也是非常簡陋,僅使用幾個小卡口固定在駕駛室頂部,並且安裝不穩,不貼合駕駛室頂部,也非常容易掉落。
駕駛室前額部分如實車一樣,印上了 「三一商用車」的藝術字體,看起來效果還是不錯,也沒有大力搓其表面會損壞的情況。遮陽罩並沒有如實車一樣使用黑色半透明塑料材質,而是使用了不透明且啞光的塑料材質。遮陽罩兩側的示寬燈,也同樣沒有使用透明塑料結構進行表達還原,而僅僅是在遮陽罩結構上塗上銀色漆。
前擋風玻璃窗的面積與駕駛室體積成正比,但雨刮無論是長度還是刮水面積都小的可憐,對實車運行時在雨中的事也表示擔憂。模型上的雨刮也有這個情況,同時雨刮的支臂也比實車要長,有所失真。
前面罩部分可能是筆者對這款模型最滿意的地方之一了,不過實際上整個模型也就幾處滿意的。前面罩的格柵結構實際上是五條獨立的結構,而每一個結構,模型上都做了鏤空,能夠看到前面罩底下的結構,這已經比不少競品的模型做得好了。
前面罩上的標識使用水貼的方式展現,字體精準度也較高。但前面罩的合頁並不牢固,容易損壞,也使得前面罩與駕駛室本體的縫隙很大。
駕駛室前側兩個角都設計了一塊體積不大的擾流槽,但這個結構與駕駛室連接的面積過大,根本無法看到其擾流結構。
車燈的結構也是有點走形。實車的車燈更長,且內部結構來看,近光燈結構並沒有佔據車燈結構這麼大的範圍,距離霧燈的距離也更近。而霧燈也是出現了所謂「死魚眼」的情況。
牌照架區域,實車實際上也是設計了一個方便清潔擋風玻璃結構的踏板,但在模型上這個結構也被忽略了。牌照架的位置無論是模型還是實車高度也較低,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很容易導致牌照的損壞。唯一好的地方就是最下層格柵的地方也採用了鏤空結構。
掀起前面罩,能看到駕駛室前部的結構,也是慣例般通過模具上一體成型形成。但這個位置的塗裝就真的不堪入目,各種黑色漆面的溢出,非常誇張、掉價。
駕駛室側面能看到的瑕疵也不少。車門縫隙相比於競品而言真的太大了,尤其是車門上部,基本不能與駕駛室貼合。連駕駛室側面的結構線條與臥鋪加長的結構線條也對不上。唯一能說的過去的就是裝飾的印刷效果,能夠達到原車的效果。
模型的後視鏡與實車一致,使用了有降低風阻效果的整體鏡罩設計,實車上能夠降低風阻帶來的油耗增加。不過這款模型缺少了側照地鏡,還是出廠瑕疵,整批的模型都沒有側照地鏡這個結構,而前照地鏡的結構也是較為突兀。
後視鏡為了避免在擺放時遭到暴力觸碰從而造成損壞,使用了軟結構。軟結構的恢復效果較好,但長久下去會不會出現形變,就不好說了。
車門把手的結構只做了基本的還原,並沒有將其鏤空,無法使用開門撬棒打開車門,工具箱門也是如此,無法打開。輪眉上的側轉向燈也僅是使用橙色漆進行表達。
駕駛室後部,上半部分能夠看到頂導流罩的支撐結構。實車的導流罩能夠調節高低,而模型則將調節的結構大致還原出來,但導流罩還是不可升降的。支撐結構下方還印有紅白警示條,也算是一個較好的細節了。
後部能夠看出,三一重卡的這個超寬臥鋪駕駛室是將整個駕駛室側面加長,從而增加臥鋪空間,因此駕駛室後部骨架跟沒有加寬臥鋪的車型一模一樣。
內飾
這款三一重卡模型的車門可打開角度也是差強人意。在正常打開狀態下,車門能打開的角度也就40度左右,難以觀察車門與駕駛室內部的情況。車門襯板僅僅做了最基礎的結構還原,而沒有做任何分色,黑麻麻一片。
駕駛室登車踏板為三層,其表面的防滑結構還原尚可,並且實車上登車踏板逐層往內收的設計也有還原。
內飾的情況也是如此,所有的大結構都有一定程度的還原,但卻缺乏分色,整套內飾看過去就是一片灰茫茫。
甚至包括內飾上部、儲物箱的位置,也是僅有形狀以及灰色的塗色。
副駕駛側,分色的狀況也是如此。同時,在這個角度能看到駕駛室內,還是有一定的發動機鼓包的存在。
內飾唯一有做分色的結構,就是這款三一卡車較為特別的臥鋪上方儲物櫃結構。這款三一重卡實車取消了上臥鋪,換為一定儲物空間,用以存放司乘人員的私人物品以及車載小家電,與歐洲主流的卡車內飾設計一致。其實筆者個人很贊同這種設計,在更多的情況下,上臥鋪的存在是很雞肋的,更多只能作為儲物區域使用。取消上臥鋪改為儲物櫃,更符合國內正常的用車需求。
臥鋪儲物櫃做好了,下臥鋪卻繼續拉胯:居然將臥鋪的床板省略了,只剩一塊凹型區域。做工,真的不敢恭維。
後窗看進去也是如此,雖然內飾引以為豪的大屏幕也做了出來,但是都是黑麻麻一片。這樣的做工,就算內飾還原多細緻也於事無補。
底盤
空濾結構的還原也較為失敗,扁扁的一塊,進氣區域也沒有還原。唯一的好也就是在空濾上設計了三一的標誌。
抬起駕駛室,能看到熟悉的發動機——濰柴WP13。這款發動機國內外的普遍性之大,已經不需要在本文贅述。比較特別的是前輪的擋泥板,體積堪比後擋泥板,完全遮蓋了前輪。
龍門架的掛車連接管線較為細緻,三個顏色的管線彈性都還不錯。龍門架結構可能是全車最結實的結構之一了。
底盤左側是大油箱,油箱的副加注口也有被還原出來。
右側則是電池盒尿素箱與尾氣處理結構。尾氣處理結構還使用了一塊黑色塑料片作為覆蓋,並在塑料片上壓制了三一的標誌與英文。
從底盤來看,油箱實際上是分為上下兩半的兩塊結構,上半部分銀色的結構是塑料材質,下半部分黑色塗裝的結構是合金,並且還是和大梁一體成型!傳動軸的粗細就符合實際,這是少有的沒有偷工減料的地方。
擋泥板的結構也是非常簡單,並且還是合金的。在之前的文章內我提過,國內的重卡模型,用合金材料做擋泥板的,大部分都是做工很差的車型。果然這款三一牽引車模型就是如此。不僅是擋泥板簡陋,尾燈的結構也是非常松垮,很容易掉落。
車橋與大梁之間使用V型推桿,這個結構也還原了。而模型車橋與大梁實際的連接彈簧,在後方區域也是非常清晰可見。
鞍座的孔較小,而且卡扣並沒有留空,在牽引半掛車模型的時候可能會遇到困難。
車橋使用的是漢德車橋,漢德車橋也是國內車橋行業的領軍人物之一了。具體的情況也不過多贅述,三一重卡實車的情況不少從業者都了如指掌了。模型車橋的還原情況只能說一般,並沒有很好的細節支持。
外包裝
外包裝完全展現了這款模型的簡陋。一個薄紙盒,還要開一大片窗,裡面的固定結構還居然要使用塑料,而不是常用的泡沫。這樣的包裝保護,再加上本就不皮實的模型做工,一旦被快遞拋甩,其慘狀可想而知。
唯一能表揚的是包裝的印刷較為精緻,並且寫清楚了模型的可動部位。但這些並不會避免模型在運輸途中因各種先天和後天的原因被損壞。
下列的圖片是筆者在購買該款模型時到貨的情況。這是筆者第一次收到需要某寶店家進行二次打包並免費贈送502固定膠水的模型,史無前例!
後記
三一的重型工程機械模型做工,確實能跟不少國外競品相比。但作為它們第一款重卡產品的周邊產品,這款1:24的牽引重卡模型的做工真的只能夠用差強人意不堪入目來表達,僅有的細節都不足以挽回丟失的分數。這樣的模型產品,對於買家、物流和賣家都是十足的雞肋,甚至有筆者相識的模型實體店,在這款模型收貨檢查時,發現其損壞率能到40%,到最後一大堆缺件少件的瑕疵模型只能低價轉賣。如果三一想讓自己獲得更好的評價,周邊產品的做工必須要嚴抓質量,而不是如此馬馬虎虎!
圖/文:GK_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