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午後雷雨從天空降落,年過七旬的宮崎駿把一份新的企劃書拿到桌前,告訴老搭檔鈴木敏夫,他還想再做一部電影。
鈴木敏夫熟稔地開著玩笑:「想像一下,你剛完成分鏡就去世了,那可是巨大的打擊。」
宮崎駿不甘示弱地回擊著,表情卻略有所思。
鏡頭轉向夕陽的餘暉,宮崎駿抽著煙登上天台,蹣跚的背影刻滿多年伏案的痕跡。
他望著遠方自白道:「我還沒告訴我的夫人,我告訴她的時候,會請她理解的。我做好了在它完成前就死去的準備。我寧願這樣死,也不想死的時候無所事事。」
隨後在2017年,宮崎駿正式宣布第八次復出,開始製作有可能是他人生中的最後一部電影: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2019年,電影《千與千尋》在中國上映,僅一周國內票房超3億,居影史日本引進動畫電影票房前三位。就像在片尾曲中唱的一樣,在無數人的心底,《千與千尋》永遠同在。
最爛的電影也有8.3分,神人宮崎駿,創造了無數電影史上的奇蹟。
但他曾說,最好的動畫在中國,之所以選擇去做電影,也是因為兒時受到中國的啟蒙。
因為《白蛇傳》,宮崎駿痛哭整晚,決定這輩子就要從事動畫行業
《白蛇傳》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作為中國四大漢族民間愛情傳說之一,自然在海外的影響力也是十分巨大的。
宮崎駿17歲的時候,偶然的一次機會,他看了日本史上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白蛇傳》。
也就是這部彩色動畫長片,把他感動的痛哭流涕了一整晚,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宮崎駿突然有了人生的方向,他認定從事動畫行業,就是他這一輩子都要做的事情。
宮崎駿感嘆:我對中國的失望無以復加!並表示以後再也不想來中國
估計誰能沒能想到,作為世界級的大師,啟蒙他的是中國動畫。
而後從事動畫行業的宮崎駿便一直有一股執念,他想去中國拜訪一下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老師們,因為這是他小時候心心念念的地方。
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作品《風之谷》成功上映後,宮崎駿和《風之谷》的製片高畑勳有計劃想拍一部中日合作的動畫片,打算取景地選在中國。
計劃認同,隨後宮崎駿高畑勳和德間書店的編輯龜山修一起來到了中國,去到了讓宮崎駿心心念念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他們向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贈送了《風之谷》的膠片,並希望與製片廠的老師們做個深入的交談。
而那時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今非昔比,大師雲散,廠裡的人一直追問他如何用動畫賺那麼多錢。
「我對中國的失望無以復加。」
老爺子心灰意冷地回到日本,心直口快地說,以後再也不想到中國去。
啟蒙宮崎駿的是《白蛇傳》,影響他一生的是《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如果說啟蒙宮崎駿從事動畫行業的是《白蛇傳》,那麼影響他這一生便是這本他從小學就讀過的書:《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直到將近六十年後,他依舊記得翻開那本書時的衝擊:
「直到現在,我還清楚地記得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時的感受。我看到開篇插畫的瞬間,心中毫無緣由地湧起一股懷念之情。」
這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能夠讓宮崎駿一生念念不忘,甚至在身體日漸衰弱之時,仍想拿起畫筆向它致敬?
在日本,它是青少年樹立人生觀的第一本書,也是讓成年人常讀常新、靈魂震撼的作品。自初版問世以來,《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迅速成為日本的「國民作品」,是「父母送給孩子的禮物」,書中部分內容曾被收錄在日本小學教科書中,並在2018年登頂日本圖書銷量總榜。
而對於宮崎駿本人而言,這是他「從10歲讀到70歲的一本書」,故事簡單平實,卻直擊本心初念,一如這位動畫大師。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位十五歲少年「小哥白尼」在大學畢業生舅舅的思想啟發與引導下,探索了友情、貧富、歧視、霸凌、人與社會、勇氣等課題,藉此釐清「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
我們總是覺得探討人生意義、人生目標這樣的話題,對於一個孩子來講過於沉重。但這本書卻能夠讓讀者明白,從少年時期便有一個問題值得去思考,這個問題就是:你想擁有怎樣的人生?
生而為人,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場選擇。
在工作上、生活中,我們該怎麼做?自私還是善良?遺忘還是前進?做還是不做?生而為人真正重要的事,或許是這些。
而這本書探討的不僅僅是一個少年想要選擇怎樣的人生,還有作為一個青年、一個成年人想要選擇怎樣的過下去,對人生和孩子的人生一樣重要。
而這本書當中的人文主義精神自然也傳承到宮崎駿的每一部動畫作品裡。
不管是在《天空之城》、《哈爾的移動城堡》、《起風了》的極端戰爭環境中。主人公始終在混亂中堅持自我,在困難前保持初心。
正是基於這本書的深遠影響,之前已經多次宣布退休的宮崎駿重新復出,宣布將以電影的方式,拍出這部影響了自己一生的小說。
直木獎得主、作家林真理子就此評價道:「如此珍貴的書得以暢銷,我深感世道還沒有廢掉。」
很多讀者都評價這本書:孩子得到珍貴的品格教育,年輕人得到富有啟發性的思考,中年人得到堅守的勇氣……無論哪個年齡段的讀者,都能從這本書中得到力量。
願這本「每個人的一生之書」,將讓你由衷感嘆:「生而為人,我不抱歉。」
當你懷疑和迷茫時,希望這部經典小說可以幫到你,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