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用棕櫚葉做線練習瑤繡,堅持40多年純手工製作!

2021-01-09 桂林生活網

從8歲開始學習瑤繡,在與瑤繡為伴的40多年歲月裡,她堅持純手工製作瑤族服飾,傳承、發揚東山瑤族服飾之美——— 她,就是全州縣東山瑤族鄉的桂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項目(東山瑤族服飾)代表性傳承人奉建英。

多年來,奉建英懷著對東山瑤族服飾的熱愛,用靈巧的雙手,不僅繡出了美麗的瑤族服飾,更傳播著當地瑤族服飾的美。

奉建英純手工製作的瑤族服飾中的圍裙。

近日,記者來到東山瑤族鄉,採訪了奉建英。

從小用棕櫚葉做線練習瑤繡

26日下午1點多鐘,記者來到東山瑤族鄉上塘村委上塘村,見到了正在家門口迎接的奉建英。穿著東山瑤族鄉傳統瑤族服飾的她,看起來神採飛揚。「你們看,這就是我自己純手工製作的東山瑤族傳統服飾,是不是很漂亮!」言談中,奉建英絲毫不掩飾自己對瑤族服飾的熱愛。

從小,奉建英就對東山瑤族的傳統服飾有一種特別的情感。「小時候,看著媽媽穿著傳統的瑤族服飾忙裡忙外,那身漂亮的衣服,給媽媽增添了很多神採,讓我特別的喜歡。」從8歲那年開始,奉建英決定練習製作瑤族服飾必須要掌握的一項技能——— 瑤繡。她當時的小小夢想就是:通過學會瑤繡,製作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瑤族傳統服飾。不過,當時家裡有6個兄弟姐妹,經濟非常拮据。儘管她向母親提出了要學習瑤繡的想法,卻屢次遭到了母親的拒絕。母親的理由很簡單,家裡連溫飽都成問題,買不起進行瑤繡的絲線。

奉建英說,母親的拒絕曾讓她傷心了許久。但是,聰明的她很快找到了解決的辦法。她找來長長的棕櫚葉子,順著葉子的紋路扯成細絲,再用這些細絲代替絲線,穿針引線後進行瑤繡。

在用棕櫚葉子做線練習瑤繡一年多之後,奉建英掌握了不少瑤繡技巧。比如,三角形的圖案,在東山瑤族同胞的眼中代表著太陽,4個花瓣的花朵是瓜子花……在製作過程中,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繡出不同的色彩。與此同時,她不斷地向母親及懂得瑤繡的親友、鄰裡求教,瑤繡的技巧日趨成熟。

9歲那年,奉建英獨立完成了一條瑤繡花邊,贏得了母親的稱讚。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她的瑤繡技能已在村裡出了名,不少鄉親婚娶的時候,都請她去繡花邊、繡婚嫁所需的一些東西。幾年間,小小年紀的奉建英,就在當地積累下良好的口碑。

堅持40多年純手工製作

因為家裡經濟困難,初中畢業後,奉建英回家學裁縫。在謀生之餘,奉建英從來沒有放下過對東山瑤族服飾製作的熱愛。每天,她都會抽出一定的時間來進行瑤繡,「每次拿著針和線,看著好看的花紋在自己的手下誕生,那種感覺,特別好。」奉建英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她掌握了很多製作東山瑤族服飾的工序及技巧,也越發對傳統的瑤族服飾製作過程著迷。

1998年,已經成家的奉建英被推薦為村委的婦女主任。當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少本地瑤民開始外出打工,村裡留下的大多數是婦女和兒童。了解到一些留守的婦女苦於沒有經濟收入很是煩惱的情況後,奉建英決定把村委的婦女們組織起來,一起學習瑤繡,製作傳統的瑤族服飾。

在奉建英的帶領下,整個村委近百名婦女加入了學習、練習純手工製作瑤族服飾的隊伍。為了提高大家的積極性,奉建英還積極聯繫一些銷售平臺,把村民們製作的傳統瑤族服飾銷售出去。這樣的熱潮,一直持續至今。

採訪的過程中,奉建英拿出專門的工具,開始向記者展示純手工製作瑤族服飾的一些環節。

奉建英打開一塊尚未完工的圍裙,把一頭的絲線固定在窗稜上,另一頭則牢牢地綁在自己的腰部。在被扯直的線的中間,有三個用於固定線的位置的小竹棍,另一塊靈活移動的木板尺,則根據需要,對線的位置做靈活調整。

為何要把線的一頭捆在身上呢?奉建英說,這是東山瑤民製作瑤族服飾過程中的一種習慣,「利用身體的靈活性,隨時可以掌握線的長度。想拉緊線,就把身體往後傾斜;想讓線鬆些,就把身子往前傾。」

在製作汗帕的環節,奉建英拿出了一塊底料布。在布上,奉建英用筆已經畫好了「萬」字形的格子,再沿著這些圖案進行刺繡。

「從勾勒圖案,再到刺繡,再到整合,每一個環節都堅持純手工製作。」奉建英說,母親和老一輩的人都曾告訴過她,純手工製作的瑤族服飾,才是真正的瑤族服飾。所以,40多年來,她一直堅持純手工製作瑤族服飾,為的就是保持瑤族服飾的那份神秘而又古老的美。

希望讓世界見證瑤族服飾之美

在奉建英家的一個房間內,牆上掛著不少已經製作完成的東山傳統瑤族服飾;在一個床鋪上,擺著不少用於製作瑤族服飾的布料、絲線等。

在奉建英看來,東山瑤族服飾五彩斑斕、絢麗多姿,身著東山瑤服的東山瑤民顯得古樸雍容,婀娜多姿。「現在的流行服裝雖然很漂亮,但是我覺得傳統的東山瑤族服飾,更能展現我們瑤族同胞的美。」撫摸著自己製作的瑤族服飾,奉建英臉上難掩自豪。

記者注意到,奉建英製作的女性瑤族服飾以黑色為基調,間以青藍和白色,輔以紅線、黃線作繡裝飾。頭巾用紅色絲線繡長約30釐米的圖案,有的頭巾為純白色;扎時在後側將圖案部分留在外面下垂過肩,把人點綴得特別有神採。在上衣中,有黑色或青布小翻領,衣沿、衣襟織繡精美的圖案紋樣。下身一般是青布長褲,扎黃、紅、綠色絲線織成的腰帶。最讓記者讚嘆的是,這些腰帶、圍裙及頭巾中,均留彩色垂穗,行走時,穗須飛舞,別有一番風姿韻味。

正是因為對東山瑤族服飾的傳承和推廣做出了一定的貢獻,2011年,奉建英被桂林市文化局評為「桂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項目(東山瑤族服飾)代表性傳承人」。

獲得榮譽之後,奉建英在傳承和推廣東山瑤族服飾的道路上,越走越有勁。2014年,她專程趕赴南寧參加了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的廣西「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文化工作者專項工作「瑤族傳統服飾刺繡技藝」培訓班,並順利拿到了結業證書。近年來,她幾乎每年都受邀到廣西區內的多個城市傳授與東山瑤族服飾製作有關的內容,獲得業內人士的普遍稱讚。

「其實我的夢想很簡單,就是把我們瑤族古老、輝煌而又神秘的文化元素傳播到世界,促使它的美讓更多人去了解它、喜歡它,並傳播它。」奉建英說。

東山瑤族鄉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瑤族服飾圖案是瑤族文化的精華,其受到當地生態環境,民族發展歷程,民族審美情趣,生產力生產關係變革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它們作為東山瑤族的民族符號,生動形象地向外界傳達著瑤族豐厚的文化底蘊、悠久的民族歷史、傳統的社會生產方式、古老的圖騰崇拜與宗教信仰。這些年來,在奉建英的帶領和推廣下,東山傳統的瑤族服飾得到了大力的傳承和推廣。越來越多的東山瑤民拿起了針和線,進行純手工的瑤族服飾製作。東山瑤族服飾像一朵珍貴而璀璨的鮮花,在新時代的春風裡,將開得更美、更燦爛。

記者秦麗雲 文/攝

相關焦點

  • 70歲大爺做1種美食40年,堅持手工製作,看他為啥不厭其煩
    手工掛麵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美食,其製作方法較為複雜,包括和面、醒面、開條、盤條、上筷、扯麵、下筷等十餘道工序,隨著社會發展,各種機器應運而生,用機器代替某些手工工序,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讓手藝人輕鬆了很多,不過,現年70歲的劉大爺卻一直堅持用手工製作掛麵,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他說,他堅守的是一種傳統文化
  • 100斤做不出6斤的「天價」小吃,80元1斤,老人堅持純手工製作
    100斤做不出6斤的「天價」小吃,80元1斤,老人堅持純手工製作小吃在人們的認知中都是很簡單的,用食材加工一下就可以了,其實並不然有的小吃就是非常的麻煩,而且產量並不多,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這個小吃就是如此,100斤做不出6斤的「天價」小吃,80元1斤,看著是不是很神奇呢。
  • 這種美食100斤做不出6斤,一斤80元,老人堅持純手工製作!
    推薦語:都是傳統純手工的做法啊,味道一定也是最天然的,看了好想吃,去超市一定買點下文轉載自作者:食知味這種美食100斤做不出6斤,一斤80元,老人堅持純手工製作!藕是一種常見的食物,很多人把它當成蔬菜吃。人們除了直接食用它之外,還會把它做成藕粉。
  • 臨潁:固廂鄉四村有位70多歲老人,堅持手工製作粉條60年
    進入寒冬,臨潁縣固廂鄉四村傳統的紅薯粉條加工紅紅火火,這裡的粉條不含任何添加劑,是用紅薯粉直接加工,吃起來非常筋道,深受大家的喜愛。
  • 純手工製作粉條,見過嗎?
    純手工製作粉條,見過嗎?   馮衛軍告訴記者,為了讓傳統工藝能夠傳承下去,他們正考慮著手整理手工製作粉條的工序等,準備將這門老手藝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讓更多的後人了解這一手工古法製作粉條的工藝。
  • 6旬老人做「天價小吃」100斤制不出6斤,每斤賣80元,純手工製作
    美食是組成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民以食為天,誰也不會離開美食的誘惑,所以在生活當中人們的條件好了以後,都會去尋覓自己喜歡的美味,而且對美食小吃品質的要求也提升了,當然了品質越高的美食小吃價格也隨之越高,今天我們就分享6旬老人做「天價小吃」100斤制不出6斤,每斤賣80元,純手工製作,那這是哪種小吃呢?我們繼續往下看吧。
  • 西安街頭「老頑童」手工做彈弓40餘年 擔心後繼無人
    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工業玩具產品代替了手工玩具,彈弓便是其一。  彈弓,由主架、皮筋、彈包組成。親手製作過彈弓的小夥伴們都知道,把皮筋綁在主架上,一般需要用細鐵絲纏繞使其不易滑開。但王師傅做的彈弓,不用鐵絲纏繞,在皮筋上剪一個小口,經過幾次穿插形成一個死扣,就可以固定在主架上,「不用擔心滑開,越拉越緊」。  除了做彈弓,王師傅還做老鼠夾,純手工製作。
  • 人家用純手工做的海報,比你PS都強!
    人家用純手工做的海報,比你PS都強! 還在用PS做海報?
  • 上海「最後的手工裁縫」:堅持86年只做旗袍,至今超過5000件
    擇一事,愛一行,做一生,做到極致的匠心精神讓褚宏生成了上海灘最有名的男人,提到旗袍,誰會忘記那個為此堅持了86年之久的男人?在上海長樂路,那個舊時被叫做"蒲石路"的地方,自東向西貫穿了整個舊上海的法租界,是至今為止170多年,上海所有名媛紳士們演繹人生傳奇的舞臺。
  • 純手工製作,「青山工房」日本刷具世家
    說到日本刷具、毛刷,化妝用刷具,或許大家先想到的是熊野筆刷具。廣島縣熊野町也稱作「筆之都」,日本的毛筆和化妝筆有80%左右都在這裡生產。但其實在日本埼玉県日高市中鹿山附近有家堅持手工製作的低調刷具老店「青山工房」,它在刷具製作的造詣上可謂更勝一籌。
  • 經典奶酥麵包的教程,純手工製作,做法超簡單,全家都愛吃
    經典奶酥麵包的教程,純手工製作,做法超簡單,全家都愛吃大家好,歡迎各位小夥伴關注小編的美食文章。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烘焙美食教程,想必很多小夥伴都對烘焙很感興趣,香噴噴的麵包、蛋糕、點心等都是烘焙美食中的,想學烘焙其實也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可以從最簡單的麵包開始入手,嘗試做一些基礎款造型麵包,比如說奶酥麵包,這個麵包看起來很好吃,造型也很簡單,在手工麵包製作中算是比較簡單的一款了,接下來小編就向大家分享經典奶酥麵包的教程,完全可以純手工製作,做法超簡單,味道實在讓我們全家人都喜愛,只要你敢於嘗試
  • 54歲男子自製40把刀具,專做「冷門」生意,30年漲價10倍仍賠本
    在當下時代,做一名手藝人不容易。特別是那些堅守傳統手藝的民間藝人,以及那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純手工,代表效率低,產品價格高,市場競爭力不足。而機械化逐漸取代了傳統手工,不僅效率高,生產成本低,產品市場價格也低,直接打敗了很多傳統手藝人。要生存,還要發展,傳統手藝人處在兩難境地。
  • 鄭州火爆的綠豆酥小店,純手工製作,每人限購3盒,天天都在排隊
    鄭州的糕點店,小編介紹的也有幾家,像全美傳統手工糕點,鐵英老蛋糕等,這些糕點店不是老字號,就是開了好多年的。儘管每家的糕點都各有特色,但也都收穫了自己的一眾食客。上周的時候,有一位粉絲給小編分享了一家做綠豆酥的小店,這家店最近在抖音上也非常的受歡迎,門口好多人都在排隊。這家小店就是福潤綠豆酥,在桐柏路與棉紡路交叉口西南角,就是王府井正面對門。雖然門頭挺小的,但是挺好找的。
  • 山西老銀匠37年堅持手工製作銀器:希望培養更多手工藝人
    「製作過程中,每一步都不容易。」石安林告訴記者,尤其是鏨花時,需要特別細緻,捶打時憑藉手感,沒有數十年功力的話,鏨出來的花一般比較亂,花紋缺少靈巧的感覺。37年來,石安林一直堅持手工打造銀器,傳承傳統銀器製作工藝。潞州區融媒體中心供圖兒時的石安林,經常把玩奶奶、母親留存的一些老銀飾。
  • 這些純手工做成的配飾如此驚豔!竟然都是用粘土做成的
    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俄羅斯設計師用聚合物粘土、冷瓷、瓷器、線等多種元素,製成的手工鮮花,然後做成的配飾,第一眼看到的時候我就愛上了,真的是超級漂亮!這些作品都是用聚合物粘土做成的,聚合物粘土是一個既能很好地塑形又能完美展現那些迷你小作品的材料,比起粘土更具質感不輕易開裂變形,比起軟陶又多了一份省心,作品直接做完後便不需要再烤。這些聚合物做成的配飾有耳墜,也有胸針,每一個都各具特色,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且這些鮮花配飾全部都是純手工做成的,不需要任何道具。這些花兒的開的燦爛又熱烈,精緻又逼真,誰不愛呢?
  • 汝州這位藝人純手工製作樂器傳承文化!
    三四年的時間,許佔川跟著羅老闆學習了二胡、曲胡、板胡、古箏、手板等傳統樂器的製作方法,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了老師傅。小院裡這間不足10平方米的客廳,掛滿了許師傅做的各式樂器。30多年裡,許佔川一直用老工藝、老方法製作,不敢改變絲毫。「一件樂器,要想奏出優美的音調,就要細細雕琢,精益求精。」許師傅說,製作過程更像是在雕刻一件藝術品,每一個步驟都馬虎不得。
  • 100種衍紙手工製作大全,漂亮的紙藝手工(附教程)
    100種衍紙手工製作大全,很漂亮哦!(附教程)衍紙,竟能做出如此精美的藝術品。這個一定要發給朋友看看…太!美!了!純紙條製作的3D衍紙小作品,作品並非特別精緻,但勝在簡單,如果你使用更細的紙條卷制花朵,也可以借鑑之前教程中示例的花朵,更換幾種搭配方式都可以,溫馨小作品適宜新手練習之用衍紙蝴蝶有太多的樣式和例子,今天先發布一個純線條的蝴蝶,大家可以親自嘗試下,關於配色僅供參考,你也可以換成其它顏色,或許有更漂亮的效果!
  • 純手工植鞣革筆袋-製作詳細過程
    好久沒有寫手工皮具製作的教程,做的時候總是忘記拍照,有種想說卻說不出來的感覺。今天給大家分享一款純手工植鞣革筆袋的製作方法。相對簡單,沒什麼基礎的朋友也可以跟著一起做。 如果是初學者,不建議用太厚的皮料做這個筆袋,因為縫線會非常吃力。 選好皮料,我們進行雕刻圖案。大家可以選取自己喜歡的圖案,將線條轉印到皮料上面,進行簡單的雕刻和繪色。這次我選的是海賊王的圖片,用毛筆沾取酒精染料來上色,完全看個人喜好,DIY顏色。
  • 農村小夥鬼斧神工,用純手工打造侏羅紀恐龍屋,這手也太巧了!
    農村小夥鬼斧神工,用純手工打造侏羅紀恐龍屋,這手也太巧了!要說起動手能力,國外的這名小夥簡直就是鬼斧神工,用純手工打造侏羅紀恐龍屋,一起來看一下吧,國外的這名小夥從小就對恐龍有著濃厚的興趣。小夥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接著,又用比較柔軟的樹枝來搭建恐龍的脖子與尾巴,對於恐龍的熱愛,估計小夥在已將恐龍的身體結構印在腦海之中,它用泥土在框架外面塗抹好。這也是耗費了小夥大量的時間,畢竟恐龍的體型比較龐大,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一隻霸氣的恐龍就出現在了眼前,連恐龍的表情都製作的惟妙惟肖,在裡面放上一張吊床,豈不美哉?
  • 親們,你知道傳統手工粉條是如何製作的嗎?
    記者在現場看到,村民們紛紛在家門口加工紅薯粉條,一臺柴火灶,一口大鍋,幾口大缸和用木料、繩子搭起來的粉條晾曬架,這就是主要的製作工具。和粉下粉從粉面到煮粉糊化、搓揉、打漿、過濾、撈粉、冷卻、上掛、晾曬成形……一步步一道道工序緊然有序地鋪展開。「儘管現在有了機械化,但我們還是延續著手工製作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