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丨秦洪:共同記憶的中國式銀幕書寫——《奪冠》

2020-12-12 紅網

電影《奪冠》劇照。圖片來源豆瓣

《奪冠》:共同記憶的中國式銀幕書寫

文/秦洪

2019年國慶慶典上,女排姑娘奪冠後壓軸登上花車遊行隊伍,被鮮花掌聲再次簇擁,女排精神又一次令全國觀眾歡欣鼓舞。萬眾期待中,2020年國慶檔上映了改編自女排故事的電影《奪冠》。從1981年第一次奪冠到2019年再一次奪冠,中國女排期間數次起落浮沉,這四十年國人的共同記憶第一次在大銀幕上呈現,影片沒有流於女排輝煌成就的歌頌復調,而是選擇兼具時代敘事和藝術表現的中國式表達,在復現印象中的巾幗英雄形象的同時,也展現了女排體育事業的變革發展。

時代敘事:一個集體的四十年

女排的故事是我們的共同記憶,在大眾如此熟悉的基礎上進行改編,難度是很大的。德國美學家H.R.姚斯曾提出「期待視野」的理論,意思是觀眾對藝術作品內容和形式的期待受自身以往的人生經歷和審美經驗影響,藝術創作者一方面要滿足接受者的心理期待,另一方面又要突破既定的期待視野。

影片大體是按時間線性敘事,選取了三場重要的比賽,以此作為結點劃分了三個時代。電影前半部分以陪打教練視角,一一介紹了80年代老女排的每一張面孔。備戰1981年中日比賽時,面對強大的對手與領先的科技,教練袁偉民一刻不放鬆地對姑娘們進行著嚴苛訓練,其中郎平從一個體能不達標的替補,成長為擔當重任的主攻手,突破「東洋魔女」的嚴密防守,贏得了這一場意義重大的比賽。此刻,銀幕影像與觀眾記憶重合,符合觀眾期待中的拼搏到底、為國爭光的女排形象,還有奪冠後舉國歡慶,旗幟招展的美好景象。

簡單畫面切換之後,時間來到2008年北京中美世紀大戰前夕,場上的比賽已成定局,場外的非議爭吵不休,女排經歷了一段時間的低迷。幾經輾轉,2013年郎平重回女排,大刀闊斧地改革,這一段交叉蒙太奇巧妙地表現了新時代女排體育事業的現代化、規範化,還有現役女排隊員之間的摩擦和默契,這些可愛的生活細節,給觀眾呈現了一個立體生動的女排形象,更具有個人魅力和職業精神,突破了觀眾心中中國女排精神符號般的固定想像。

聲畫融合:中國式的煽情和熱血

《奪冠》可以說是國產體育類型片的第一次嘗試,與《摔跤吧!爸爸》的勵志熱血不大相同,取材於中國本土的故事,不僅敘事上流露出中國式的審美偏好和價值觀,在表現技巧上也更含蓄克制。創作之初,陳可辛導演直言不想把電影拍成「比賽很好看」的體育紀錄片,也不想拍成人物傳記片。在這樣一種平衡取捨後,呈現的感覺是一種很中國式的表達,更為接近人物、接近內容訴求的情感捕捉和傳遞。

影片利用聲畫融合技巧,盡力做出了三場比賽年代感的區分,在真實還原比賽的基礎上,把煽情和熱血的情緒做了表現性的釋放。

譬如,中國的八十年代,大眾的主要服裝是藍灰黑,女排的服裝則是低飽和的紅色,顯示在那個落後貧窮的年代,有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展示中國新的面貌。訓練室的光線是溫暖柔和的側逆光,觀看比賽的國內工廠、學校禮堂是白熾燈般的頂光,整體是一種暖色調,營造一種懷舊的氛圍。影片中的1981年的中日比賽,通過彩色高清實時比賽畫面和黑白電視轉播畫面穿插,把過去時空的現實場景和虛擬圖像穿插,既增加了比賽的緊張程度,也凸顯了當時中國國情和日本現代化建設的對比。這一場宿敵之戰的勝利來之不易,在這樣的新舊對比之下,顯得更加振奮人心。同時這場比賽聲音與畫面十分匹配,場內觀眾的歡呼聲、球場的摩擦擊打聲音、宋世雄幽默獨特的解說聲音交織,共同還原了真實的比賽場面。

郎平掛帥改革時期,影像畫面銳利,色彩飽和度更高,整體色調冷峻現代,體現了科技和時代的變化。2016年的中巴大戰,是一場科學技術、團隊智慧的競技較量,這一場比賽畫面剪接非常流暢快速,基本上每隔1-2秒就會切換一個場景。運動方式也更為自由靈活,手持跟拍球的快速運動、隊員們之間的手勢戰術溝通,升格捕捉女排運動員的出場和高光時刻,配合畫面上對比分的強調、觀眾屏息以待的表情特寫,賽點的氣氛被推至高潮,以至於朱婷意外地從後方撲出,扣下決定性一球時,銀幕前的觀眾沒有聽到期待中的喝彩聲,而是幾近於無聲,仿佛全場都被這一球打懵了。畫面上女排姑娘相擁在一起,觀眾卻似乎被很遠很悶的聲音包裹著,類似於耳鳴的聲場,之後才漸漸地恢復過來。這一段聲畫融合極其克制地表現奪冠時的情緒釋放,沒有像《摔跤吧!爸爸》那樣把最後賽點時刻無限放慢拉長,也沒有定格扣殺一瞬間的動作和表情,一個大全景乾脆利落地展示拿下這一分。沒有臆想中的群情激昂和起立鼓掌,但這樣一種無聲的表達恰恰符合中國人的含蓄內斂,大音希聲。

從電影開頭的幾行小字開始,已預見這部電影要講述的女排故事不是一個個耀眼的體育明星,而是一個集體凝聚起來的信念和精神。但看完電影更明白這個集體歷經四十年的沉浮,「中國女排」四個字包含的不僅是球員的更替,主教練帥旗的交接,而是歷史洪流中的變化發展的時代精神內涵。中國體育故事素材和體育明星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但是要改編成叫好又叫座的影視作品,不能純靠情懷和口號,而應該找到獨特的表達,發掘出小眾題材的大眾母題,引起更廣泛的共鳴。

相關焦點

  • 影評丨王湘鷺:從《奪冠》看體育類型片的突破與創新
    圖片來源豆瓣從《奪冠》看體育類型片的突破與創新文/王湘鷺中國體育電影的發展以孫瑜編導的《體育皇后》為開端,曾是20世紀中國電影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進入21世紀,體育受到社會環境、大眾文化與電影創作語境的影響,體育電影也應當呈現出新的面貌。
  • 40年輝煌,幾代人記憶,中國女排的神話被電影《奪冠》演活了
    也正因此,國人對於中國女排都有著特別深刻的記憶,也有著太多共同的話題,更有著特別的情感寄託。 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需要女排,而如果要想讓中國女排精神得以更廣更長久地得以延續,讓更多的人能夠更深入或勾起他們去了解中國女排的這面旗幟,中國女排也特別需要《奪冠》這部電影。
  • 【方志四川•記憶】林克強 ‖ 一篇獲獎影評
    【方志四川•記憶】林克強 ‖ 一篇獲獎影評 2020-06-01 16: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索體魅丨奪冠的女孩們,就在SISUer身邊
    日常訓練中,她們在場上不斷交流、互相鼓勵;賽後,她們進行總結分析,以團隊的進步為共同目標。上外排球高水平運動隊的主教練徐林胤老師,曾在多次國際賽事中取得不俗的成績,也是中國沙灘排球正式成立以來最好成績的保持者。徐教練在訓練中似乎是一個寡言的人,但長時間的相處讓教練與隊員磨合出了無需言說的默契,隊員們對訓練流程瞭然於心,不用特別的指令,也能夠有條不紊地自主開展練習。
  • 秦洪看盤|題材股低迷,資金回流成長股
    秦洪看盤|題材股低迷,資金回流成長股 金百臨諮詢 秦洪 2020-12-10 17:42 來源:澎湃新聞
  • 電影頻道《今日影評》中國電影發展展望 尹鴻:2018舉世矚目 2019...
    2018年,中國電影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全年共生產故事影片902部,全國票房突破609億元,國產影片票房378.97億元,實現票房新高。城市影院觀影總人次17.16億,新增銀幕9303塊,銀幕總數達到60079塊,穩居世界首位。
  • 國民燃片《奪冠》上線歡喜首映APP全網獨播,見證中國女排傳奇經歷
    夢幻陣容開啟「奪冠」徵程高燃賽場真實再現女排英姿縱觀中國女排發展歷程,無論是在1981年大阪世界盃中初露鋒芒,還是於2016年帶領女排創造「不可能」奇蹟,作為「中國女排第一人」的郎平地位舉足輕重。而在電影《奪冠》中,鞏俐以「人肉複印」般的演技交上了一份令人驚豔的答卷。
  • 《中國女排》更名《奪冠》損失太大!預售僅為《唐探3》四分之一
    最下面一行,列出了電影主演,最後一項是「中國女子排球隊」,用來強調電影只是換了名字,故事核心沒有變化,依舊是聚焦30多年來歷代中國女排的故事,圍繞郎平的傳奇生涯。其實從《中國女排》確定大年初一的檔期開始,電影就成為了春節檔票房第一的種子選手,畢竟中國女排是幾代國人的共同記憶,容易引起共鳴和觀影熱潮;另外,導演陳可辛、主演鞏俐,可以說是最好的導演+最好的演員,之後陸續宣布黃渤、彭昱暢的加入,更加讓人對這部電影的信心。
  • 致敬奮鬥的你丨青春勇擔當,書寫精彩人生
    今年7月,習近平對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即將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基礎上邁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迫切需要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以奮鬥之豪情,奏人生之樂章。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與青年朋友座談、給他們回信,勉勵大家不畏艱難險阻,勇擔時代使命,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多作貢獻。
  • 字詞裡的年度記憶:勾畫你我共同的2020回憶
    字詞裡的年度記憶:勾畫你我共同的2020回憶 2020年12月17日 10:45   來源:新華網
  • 《金剛狼3》新鮮度超《死侍》共同見證他的時代
    《金剛狼3》新鮮度超《死侍》共同見證他的時代時間:2017-02-21 12:41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金剛狼3》新鮮度超《死侍》共同見證他的時代 即將於3月3日同步北美在中國內地上映的《金剛狼3:殊死一戰》(媒體簡稱《金剛狼3》)今日曝光了一支新的中文片段,一群兇惡的打手欺負一個老實的農場主
  • 中國體育電影怎麼拍?請看看《奪冠》
    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等主演的電影《奪冠》將進軍春節檔,影片質量如何?1月21日,「大河電影口碑榜」的影迷在鄭州奧斯卡大上海國際影城搶先觀看了該片。客觀來講,《奪冠》並非中國體育電影的先河,但陳可辛將各種情緒和拍攝手法運用到位,因此有觀眾表示,該片將是中國體育電影的範本。
  • 影評丨《奪冠》:電影有缺憾 但女排精神依舊燃爆
    然而,《奪冠》經過十幾天的上映,截至7日18時,票房僅有6.3億元,豆瓣評分也停留在7.3分,低於陳可辛導演此前的作品,成為爆款已無可能。觀眾對《奪冠》的評價也呈現兩極分化,有著「中國女排」情節的觀眾,全程淚目,直呼這是「陳可辛最棒的作品」;而就電影的完整度來看,也有觀眾認為整部片子更像是《郎平傳》,但青年郎平和作為女排教練歸來的中年郎平之間,又缺失了一大段人物的成長。
  • 《如何寫影評》:怎樣從專業角度寫出通俗易懂的影評
    文/珠珠「頭腦中有思想,眼裡有電影,筆下有才情,就能寫出好的影評。」—— 蒂莫西·J··科裡根《如何寫影評》《如何寫影評》是一本心心念的書籍,這次總算「啃」完了。主要譯者陸紹陽是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評論工作委員會會長。審定者李迅是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的研究員,主要的研究方向為電影理論與美學。
  • 等待《奪冠》華麗歸來,中國體育電影蓄勢待發!
    此刻,在靜候《奪冠》回歸影院的同時,中國體育題材新片也正積蓄能量,蓄勢待發。上世紀的《女籃五號》《沙鷗》等譜寫了令人難忘的體育片經典記憶。如今,國產體育電影整體數量不多,質量上也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網球在去年的《奪冠》點映場中,陳可辛透露,因為要全力趕《奪冠》的春節檔檔期,新片《獨自·上場》(原名《李娜》)2月殺青後,就沒有做後期,轉場投入《奪冠》製作。
  • 書寫中國福
    12月22日,同學們正在展示書寫的「福」字。當日,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書法藝術魅力,由呼和浩特市百人百組、第十六屆文化進社區承辦的「童心抒寫中國福 攜手共建幸福城」活動在呼和浩特市五塔寺東街小學舉行。
  • 「影評」《為了和平》:浴血光榮的記憶
    【影評】《為了和平》:浴血光榮的記憶鞏華 魚欣玥《為了和平》劇照「曾經的遠徵已融入歲月大地,炮火中回眸是尊嚴的高地。每個人的青春都有選擇的權利,保家衛國是我的前赴後繼……」日前,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宣傳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總編室出品的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正式與觀眾見面。
  • 電影《奪冠》——中國女排的時代精神
    今天這篇《奪冠》影評,從劇作和視聽層面,為大家詳解,為什麼《奪冠》是可以對標大衛·芬奇《社交網絡》的「華語年度佳作」?!我作為一個不易被煽情的老練觀眾,走出電影院時,竟已淚光閃爍。先給出結論:至少在筆者心中——《奪冠》毋庸置疑是2020年最好的院線電影之一。
  • 去看《奪冠》前,這4個彩蛋你都知道了嗎?
    隨著國慶節臨近,萬眾矚目的《奪冠》也馬上就要和觀眾見面了。這部由中宣部與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拍攝的電影,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但在去電影院之前,它暗藏的這4個彩蛋你都知道嗎?一、電影中郎平分為兩個身份,教練郎平由鞏俐出演,球員郎平則是郎平本人的親生女兒白浪初登銀幕之作。白浪繼承了母親郎平的排球天賦,身高189cm的她在史丹福大學女子排球隊中大放異彩,無論是專業技術還是長相都相當還原。不過,白浪在最開始並不願意出演,後來在郎平的兩次鼓勵之下,她才接下了這個重擔。
  • 《今日影評》直播連線德國影人 柏林電影節並不孤單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今日影評Mtalk1905電影網訊延至七月中旬的法國「禁足令」,徹底戳滅了坎城電影節如期舉辦的希望。而這,也意味著3月1日閉幕的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極有可能成為2020上半年國際電影盛宴的最後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