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問篝火該不該燃燒,先問寒冷、黑暗還在不在;不要問子彈該不該上膛,先問壓迫、剝削還在不在;不要問正義事業有沒有明天,先問人間不平今天還在不在。」—切·格瓦拉
他一生短暫,卻把一生所有的時間都奉獻給了人民解放運動,他曾一度擔任國家銀行行長、工業部長和黨的領導等職務,後來為了追求更高的革命理想,他放棄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轉而投入到世界人民的解放運動中,他被西方稱為「共產主義的堂·吉訶德」,「紅色羅賓漢」的人就是切·格瓦拉。
切·格瓦拉是阿根廷人,是一位國際共產主義戰士。他幫助古巴完成了革命,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國家。切格瓦拉是阿根廷人的驕傲,也是古巴人的英雄。在領導古巴革命戰爭的過程中,他和菲德爾·卡斯楚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國家建立後,他還一度是古巴的高官。後來,他和卡斯楚逐漸產生了分歧。切是一個充滿浪漫主義的人,曾有這樣一段話寫到「切就是革命,烏託邦和青春的同義詞。如果說我們是浪漫主義者,是不可救藥的理想主義分子,我們想的都是不可能的事情,那麼,我們將一千零一次地回答說,是的,我們就是這樣的人。」
冷戰爆發後,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鬥爭中,切和卡斯楚在蘇聯的問題上逐漸產生了分歧。蘇聯有意控制古巴,把古巴當成威脅美國本土的一個橋頭堡。正因為如此,切感到蘇聯此時已經不是革命國家,想要同蘇聯劃清界限。從這一方面來看,卡斯楚無疑更能古巴勝任領導人的職位。革命後的古巴需要休養生息恢復經濟秩序,如果公然同世界兩個超級大國為敵,古巴佔不到任何便宜。因此,作為一名政治家,卡斯楚非常清醒:面對超級大國美國,古巴如果沒有強大的後臺支持,是絕對沒有前途的。同時,卡斯楚反美,卻仍然留有餘地。比如古巴境內的美國關塔那摩基地,駐紮美軍數量並不多,很多時候只有幾百人。而古巴軍隊頂峰時期超過10萬,裝備也不錯。雙方實力懸殊,卡斯楚卻沒有將其摧毀,正因為政治理念不同,最終導致了切和卡斯楚分道揚鑣。
從此,切·格瓦拉放棄優越的生活和領袖的高位,毅然離開古巴,開始自己世界革命的歷程。
作為古巴的二號人物,切一直是美國中央情報局想要消滅的對象。1965年,切在領導剛果獨立革命運動失敗後來到玻利維亞,希望在這裡點燃革命的火種。美國中情局得知這個情報後就聯繫了玻利維亞當局,幫助他們訓練部隊。在中情局的幫助下,玻利維亞成立了幾支精銳的叢林特種部隊。在玻利維亞政府軍和中情局的多方圍剿之下,切的部隊損失殆盡,1967年10月,切·格瓦拉的1個隊員叛逃到政府軍,密報了遊擊隊的位置。玻利維亞政府軍聞訊後立即包圍上來。10月9日,在一次遭遇戰中,切·格瓦拉腿部中彈,被政府軍捉住。一同被捉住或者被打死的,還有其他5名遊擊隊員。
格瓦拉被俘後,中情局希望能夠招降他,因為他在古巴的革命運動中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如果他能夠投降,可以從內部分化古巴革命領導層。但是格瓦拉麵對威逼利誘表現強硬,始終不說一字。在當時的玻利維亞,已經在國家層面廢除了死刑,而且虐殺戰俘也是違反國際法的。但是玻利維亞政府還是決定殺了他,因為他們想殺一儆百,以此震懾實力比較強大的玻利維亞共產黨。隨後,切格瓦拉被處決。
格瓦拉是一個純粹的人,他對那些遭受苦難的人深感同情 「我怎能在別人的苦難面前轉過臉去」,他追求理想的革命,「沒有道德的社會主義,我不喜歡!」卡斯楚對這位親密戰友的評價是:「一個在行動上沒有一絲汙點,在舉動上毫無瑕疵的典範!」正是因為他這高尚的情操和純淨的人格魅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被他那浪漫主義的革命熱情所感染,如今,格瓦拉的戰鬥精神傳遍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