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的話總被誤解?不是代溝,而是沒做到「親子同頻共振」

2020-12-07 騰訊網

孩子的成長過程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尤其是孩子進入了青春期,不少問題也會隨著發生。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青春期的孩子抱怨父母管的太多,但是父母也會覺得委屈,自己一心一意為孩子著想,孩子卻不理解自己。

家長和孩子之間為什麼總是存在如此大的理解誤差呢?不是試音代溝,很大原因都是彼此都只看到表面的現象,沒有深入去了解導致誤會發生。

小俊平時比較愛玩,今天又是一身泥土灰塵的跑回家,媽媽看見了不由分說就給了孩子一頓數落,而孩子聽到批評也一直不做聲。媽媽見孩子這副模樣罵得更是起勁,於是開口道:"你看看樓上王伯伯的兒子,整天都是乾乾淨淨的,學習成績又好,你能不能學學他"。

孩子一聽立馬眼眶就紅了,大吼道:你每次都只會說我,我這次就是因為看他被欺負為了幫助他才弄髒的。媽媽聽後也是一愣,隨即也為自己的衝動而後悔不已。

生活中這類現象並不少見,孩子和家長之間缺乏溝通。為什麼孩子的話總被誤解?這是因為家長往往只憑自己的想法來判斷,沒做到"親子同頻共振"。

什麼是「親子同頻共振」?

看字面意思,就是說當彼此的頻率達到一致時,就會形成相同的震動。而"親子同頻共振"就是要摸準對方的思維方式,在思想和行為上與之產生共鳴。

平時在生活中,家長們都會發現孩子更願意向同齡人表達自己心中所想,這就是因為同齡人之間具有"同頻共振"。而家長和孩子之間頻率差距過大時,誤會也會隨之產生。因此家長要是想和孩子建立起好的溝通,就要去主動了解孩子的想法。

為什麼家長和孩子之間總是存在誤解,無法溝通呢?

原因1:容易被固有的思維模式束縛住

面對一個相同的問題,孩子和大人之間的思考方式都是不一樣的。而當家長只固步於自己的思維模式時,就不會想要去理解孩子的想法,而雙方各抒己見都不想退讓最終只會造成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更加無法形成同頻共振。

原因2:容易忽視孩子的內心想法

有些父母覺得孩子是自己生下來的,所以孩子必須無條件地聽從自己的想法,可是家長們往往忽略了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家長們總是用自己的想法束縛著孩子,不肯靜下心來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而當孩子長大有了足夠的認知能力時,他們就會想擺脫這樣的束縛,更加不想和自己的父母溝通了。

原因3:缺乏了對孩子的尊重

有時候父母為了想要在孩子面前樹立威嚴,就會把自己置於一個高度上,刻意拉開自己和孩子的距離。家庭中,家長要是缺少了對孩子的尊重,自然無法形成"同頻共振",如果家長試著去了解孩子的想法,用同樣的頻率和孩子溝通,就會發現親子溝通其實並不是很困難。

那麼父母如何才能消除和孩子的誤解,達到「親子同頻共振」?

首先,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

父母總是喜歡以過來人的身份來訓導孩子做事,卻忘了孩子也是有自己想法的,他們和大人的思考方式並不同。家長固然有自己的考量,但是孩子對事情也會有自己的理解。

家長不妨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為孩子想想,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平心靜氣地坐下來好好聊聊,交換彼此之間的想法,那麼孩子才會更願意和大人溝通。

其次,正確和有耐心的溝通

教育孩子並不是嘴上說說而已,真正的教育是要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理解孩子做一件事的目的和想法。只有孩子覺得自己是被理解的被尊重的,才會真正打開自己的心扉。

值得注意的是,在溝通的過程中,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意見,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去強行打斷孩子。試著以朋友的角度去關心和理解孩子,說不定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最後,學會跟孩子認錯

人都是會犯錯的,為什麼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會要求孩子立馬道歉,家長犯錯就不可以道歉呢?家長不可能每一件事情都是對的,適當地服軟和認錯也可以促進彼此之間的親密關係。

而且家長有時候和孩子之間產生誤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自己先誤會了孩子,要想起到好的教育目的,家長自己就要做好的榜樣,主動和孩子道歉。

家長教育孩子時不要採用強硬的方式教育孩子,以這種方式來教育,孩子的反彈程度也會更大。試著用同頻共振的方法加強親子之間的溝通,有時候孩子拉不下面子,就需要大人主動走進孩子,傾聽孩子的想法。其實只要試著和孩子站在同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親子溝通並不會困難。

相關焦點

  • 家長無法理解孩子的搗蛋行為,其實是沒有和孩子做到同頻共振
    在家長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人不可能一直一帆風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有時候家長覺得自己根本理解不了孩子的行為,認為孩子就會調皮搗蛋。其實這是對孩子的誤解,造成這樣想法的原因就是我們沒有了解到孩子的內心的想法,也就是沒有做到心理學上的,同頻共振。
  • 孩子有困難為什麼不想跟你說?父母不會「同頻共振」,說了也白說
    但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思想,並且會隨著社會的潮流發展有很大的改變,自然會和父母存在理解上產生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產生時代代溝。家長要學會和孩子「同頻共振」,和孩子一起成長。02父母和孩子 「同頻共振」會帶來哪些影響?
  • 讓青春夢與中國夢同頻共振
    他們讓青春夢和中國夢同頻共振、同心同向,讓青春年華在為國家、為人民的奉獻中煥發出絢麗光彩。  走進新時代,不論是衝刺脫貧攻堅的火熱一線,還是茫茫大漠戈壁的火箭發射基地;不論是駛向深藍海洋的護航編隊,還是守護國家動脈安全暢通的鐵路職工;不管是衝鋒陷陣疫情防控的勇毅前行,還是突發災害險情的的前沿陣地,到處都是廣大青年大顯身手、建功立業的疆場。
  • 時空來電:男人要的從來都不是漂亮的女人,而是和他同頻的女人
    可是,為什麼放著漂亮的妻子不要,而去覬覦別人的妻子呢?因為男人要的從來都不是漂亮的女人,而是和他同頻的女人。什麼是同頻呢?他們在學生時期就以詩對話,女孩愛寫詩,筆名夏語冰。多年後他們生活得越來越好,沒有家暴沒有嗜賭,他們還有了自己的孩子,兩個有共同愛好,同頻的人能生出更多的幸福。對於一個男人來說,漂亮的女人只能吸引他們的目光,但能留住一個男人的心,還是要有同頻的思想。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清風有命案在身,必須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 讓小夢想與大時代同頻共振
    24歲的雄安新區青年王朗正努力在夢想與大時代的同頻共振中,找尋著屬於自己事業的突破口。初中畢業後,他跟親戚在北京嶽各莊、家鄉安新縣的市場上賣過水產,還在小作坊中炸過辣椒。「能折騰的都折騰過,也都沒折騰成。」
  • 文豪野犬:關於織田作之助的誤解,不是沒殺過人,而是不再殺人
    不過我發現,有一些人對於織田作殺不殺人這件事上面有一些誤解,可能是因為動畫交代得不夠詳細,所以有些人以為織田作從來沒有殺過人,但是其實不是。當織田作還是少年的時候,他是一名專業殺手,而作為殺手,他的手上自然是沾過血的。
  • 【評論】奏響「海洋強縣」「美麗富民」同頻共振最強音
    「強縣」與「富民」同頻共振,必定迎來縣域高質量發展「花開兩朵」的絢麗前景。縣委提出實施「海洋強縣、美麗富民」兩大戰略,既體現了目標導向和發展舉措的統一,又體現了戰略的整體繼承性和延續性,契合象山實際、順應群眾期盼,是未來象山發展的最準確定位、最關鍵抓手和最清晰藍圖。
  • ​家門口的好學校丨益田小學:創新與溫度同頻共振
    在遵循國家教育法律法規基礎上,學校建立健全內部各項管理制度,成立學校校長負責的依法治校工作領導小組,配備專職人員,做到人員、組織、經費三落實。通過教代會形成《益田小學規章制度彙編》,涵蓋了崗位責任制度、獎教獎學制度、教學管理制度、校務公開制度等,學校工作做到全方位、全人員、全過程有章可循、有規可依、有制促效。
  • 電影《囧媽》告訴我們:親子關係的維護不是靠控制,而是需要溝通
    所以不能再做控制型家長,要知道好的親子關係維護不是靠控制,而是需要溝通,畢竟良好的親子關係都是溝通出來的。用溝通替代控制 ,孩子更能接受了解孩子內心想法,並表達自己的用意。當孩子在做一件事沒有做好,家長們不應該第一時間批評責怪孩子,而是要了解孩子為什麼這麼做,孩子的出發點是什麼,這個溝通的過程應該是平和的口吻,當了解到孩子的真實想法後,及時作出指導性建議,說出正確的方式方法並及時讓孩子更正,這樣孩子也更容易接受,下次自然不會再犯錯,反之大罵孩子,只會讓孩子下次做事出現焦慮,越做越錯的現象。
  • 同頻共振的正向力量。14.4萬星際種子投生地球產生的能量效應
    這便是科學家們所發現,卻又無法現代科學所作出清晰解釋的意識共振現象,也就成為了著名的:第一百隻猴子效應。這個原本無心的實驗卻得到了令人意外的神奇結果,似乎是在告訴我們:生命與生命之間,意識和意識之間存在著一種無法用肉眼看到,也無法通過儀器偵測到的無形意識網絡,它會把相同族類的動物群體以我們還無法理解的某種方式緊密的關聯起來。
  • 父母如何跟孩子保持良好溝通?做到這三點,親子溝通順暢
    很多父母發現,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話好像越來越少,孩子遇到事情,寧願告訴朋友、同學,也不願告訴父母。曾經看到孩子做一個遊戲,遊戲是問孩子,當你不開心的時候怎麼辦?孩子們說當我開心的時候就會跟好朋友分享,當我不開心的時候就會悶在心裡。
  • 《阿文的小毯子》:對孩子最好的養育是父母同頻,讓孩子感受到愛
    阿文的小毯子封面我在這個故事裡看到了:父母同頻,讓孩子感受到愛,才是養育孩子最好的方式。但是成家之後,特別是有了孩子之後,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如果父母同頻,有相同的教育理念,孩子會快樂許多。在繪本故事《阿文的小毯子》中,阿文的爸爸媽媽的表現總是一致的,他們一唱一和,當隔壁阿姨給他們出主意對阿文講毛毯小精靈的故事,他們耐心的聽了。
  • 幼兒園親子活動,寶媽自製「垃圾袋裙」走秀,沒點實力都不敢當媽
    可是這種想法就太天真了,有經驗的家長都表示,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並不是解放,而是新一輪的挑戰才開始,尤其是幼兒園的各種手工作業,還有親子活動,都是考驗家長實力的時候。
  • 親子閱讀時,孩子總喜歡走神怎麼辦?掌握正確方式讓孩子愛上閱讀
    不過,在媽媽準備和小智進行親子閱讀的時候,卻發現小智一開始的時候還是很感興趣的,但是時間一長,小智就有點注意力不集中了,開始看看這裡,看看那裡,一會玩手指,一會撓腦袋,甚至到後面的時候,小智都不想再聽媽媽念故事了。媽媽對於小智的表現感覺十分的困惑,不知道為什麼小智會出現這樣的狀況,難道說是因為自己講的太不好了?
  • 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親子溝通成難題,巧用「刺蝟定律」是關鍵
    所以,很多家長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都會遇到一個嚴峻的問題:孩子越來越不服從父母的管教、總是做一些不太好,甚至劍走偏鋒的事情。但父母在嘗試與孩子溝通時,孩子要麼兩眼一閉、耳機一塞完全不聽父母的話,要麼父母越是說什麼,孩子越是不做什麼,就是喜歡和父母頂嘴甚至對著幹。那麼為什麼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就越來越難溝通了?
  • 「評論」奏響「海洋強縣」「美麗富民」同頻共振最強音
    「強縣」與「富民」同頻共振,必定迎來縣域高質量發展「花開兩朵」的絢麗前景。縣委提出實施「海洋強縣、美麗富民」兩大戰略,既體現了目標導向和發展舉措的統一,又體現了戰略的整體繼承性和延續性,契合象山實際、順應群眾期盼,是未來象山發展的最準確定位、最關鍵抓手和最清晰藍圖。
  • 山東大學: 服務山東 同頻共振 紮根齊魯大地創建世界一流大學
    目前,山東大學積極踐行「服務山東戰略就是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山東發展就是服務國家發展,紮根齊魯大地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理念,明確提出並大力實施服務山東戰略,圍繞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的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撐,實現了校地同頻共振、合作共贏。
  • 長安大學校長沙愛民:與祖國同頻共振 從長安奮楫遠航
    校長沙愛民教授以《與祖國同頻共振 從長安奮楫遠航》為題,深情寄語2020屆畢業生。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沙愛民表示,國家正在由大國向強國邁進,學生們身處的時代是最好的時代。以下為沙愛民校長題為《與祖國同頻共振 從長安奮楫遠航》的發言全文——今天註定是一個特殊而難忘的日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們首次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畢業典禮,共同慶祝2020屆本科生和研究生順利完成學業,奔向人生的新旅程。在此,我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你們表示熱烈的祝賀!
  • 專訪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龐茂琨:藝術要與時代同頻共振
    對此,龐茂琨強調,藝術與時代同頻共振,這一點非常重要。
  • 孩子提問|我的貓為什麼總能找回家?
    我的貓為什麼總能找回家?魯伯特·謝爾德瑞克如果需要找尋的路很短,並且以前到過這裡,他很有可能是記住了一些熟悉的標記、建築、樹木等東西,就如同你從一個熟悉的地方回家一般。英國杜鵑遷徙到南部非洲,要穿越撒哈拉沙漠,並要丟下自己的孩子。留在英國的幼小杜鵑被其他鳥類撫養,從沒有見過親生的父母。然而幾周之後,小杜鵑們結成伴兒,尋路回到了父母在非洲的老家。對於遷徙動物,磁力再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不是充分的解釋。我個人認為,在動物與家鄉之間存在著一種「場(Field)」,其作用如同一種看不見的彈性皮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