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極具考古價值的文物,裡面是一男一女,中國遊客都很「羞澀」

2020-12-16 旅途中的趣事兒

有人說為了了解某個城市的前世,博物館是不可錯過的旅行體驗, 近年來,國內颳起了博物館的熱,越來越多的遊客進入了博物館, 今天我們把目光投向海外, 今天介紹海外的超「魔幻」博物館, 那個地方不大, 鎮館之寶是男神女神,中國遊客第一次害羞。

這個「魔幻」博物館被稱為以弗所考古博物館,位於土耳其東部沿岸的薩爾丘克鎮, 以弗所考古博物館是從以弗所遺蹟發掘出的具有極高考古價值的文物,值得一看。

以弗所考古博物館雖然體量不大,但文物價值很高,土耳其國寶級文物也不少, 博物館裡有兩個鎮館之寶,在不懂文化背景的中國遊客看來,第一次看到是害羞。

首先說到第一個鎮館之寶,就是上圖的男神普利茅斯, 在古希臘,阿爾卑斯山是自然生產力的象徵,也是男性性慾的象徵, 其實這座雕塑很小,而且配置位置也不清楚, 如果你沒有做作業,還是容易錯過的。

第二個鎮館的寶藏是女神,是有很多乳房的豐收之神阿爾忒彌斯, 她是古希臘人祭祀最多的神之一,她能看到很多乳房和家畜,代表豐收, 有名的「世界七大奇蹟之一阿爾忒彌斯神殿是為她特別建造的。

訪問博物館,如果不知道其文化背景,還是容易被兩個町館的寶藏「震」,畢竟文化差異很大, 所以,最好在觀光之前做好功課。

去土耳其旅行,遊客不會錯過塞爾丘克以弗所的古城, 這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不僅被列為世界上最大的古羅馬遺蹟,還被列為教科文組織的古蹟之一, 以弗所的古代城市周邊除了以弗所考古博物館外,還有很多古代遺蹟,值得一看, 總之,建議大家來這裡看看。

相關焦點

  • 近代中國第一次田野考古,發現了什麼文物,對中國考古發展有何意義?
    隨著近日來我國考古學界捷報頻傳,大量歷史文物和遺址得以重見天日,讓人們重新關注起這項科研工作。而文物作為歷史遺留給我們的饋贈,是考古工作中最受重視的一個環節。而在中國近現代的考古工作中,發掘規模最大,影響意義最為深遠的考古遺址莫過於河南安陽的殷墟遺址,在這個過程中文物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中國第一個考古女專家,為了事業終身未嫁,跳塔自殺留下8個字
    曾昭燏是其中一個,她是中國第一個考古女專家,一生都奉獻給了自己的考古事業,曾氏家族在她祖父那輩是很富裕的,然而到了她一輩時已經家道中落,沒有了往日的輝煌,家庭世世代代延續的嚴格教育讓他們的氣質依舊與眾不同
  • 「考古盲盒」:讓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除了莉莉開出的「馬首」,杜嶺方鼎、武曌金簡、青銅虎符等20餘件珍貴文物的迷你版也隨機分布在盲盒中。盲盒附帶的袖珍版洛陽鏟等「考古鑽探工具」、包裹著「文物」的洛陽北邙山土壤,更為這段「考古」經歷增添了幾分真實感。考古+盲盒,博物館文創迸出新火花考古體驗類文創搭上盲盒概念的「快車」,古老的文物和時興的玩法碰撞出了新火花。
  • 廣東被「遺忘」的千年古鎮,曾繁華一時,一磚一瓦都極具觀賞價值
    眾所周知,我國知名的古鎮都聚集在江南一帶,這一帶是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景象,備受遊客青睞。但是很多古鎮開發成旅遊景點後,多多少少都融入了商業化氣息,人們還是更喜歡原生態古鎮。說到廣東的時候大家都知道它是經濟強省,卻不知道在它的境內也有一處原始古鎮風光。鬆口古鎮是廣東被「遺忘」的千年古鎮,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是歷史上商業繁華之地。
  • 龐貝古城文物有詛咒?遊客寄還文物道歉求消災
    這則Twitter中的照片,即為 15年前這名自稱妮可的加拿大遊客,從龐貝古城帶走的部分文物。龐貝文物順手摸回家「拜託,讓它們回歸龐貝古城吧,它們只會帶來厄運。」這名現年 36歲,自稱妮可(Nicole)的女子在信裡寫道。根據妮可的說法,她曾在 15年前拜訪龐貝古城,出於想將一小部分「有錢也買不到的歷史」帶回家的心,她從龐貝古城順手帶回幾塊馬賽克和雙耳瓶碎片。
  • 世界最大考古博物館、曹操墓文物首次全面亮相、搶救黎巴嫩文物...
    國外方面,黎巴嫩的重建工作已經展開。新冠疫情防範仍不能放鬆。希臘一家博物館員工感染新冠,為一片開館潮和新展潮的國外藝術市場復甦蒙上了一層陰影。 【一周十大藝術事件】 重磅!
  • 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極受當地人喜愛,而且不需門票!
    中國有許多城市都有博物館,這被認為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旅遊景點。國內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北京故宮,但在國內其他省市也有自己的代表性博物館建築,在當地也很受歡迎,每天都有大量的遊客,這可以是發展當地旅遊業的一個好方法。
  • 從考取北京大學考古系的女孩到《修文物的男人》
    封面圖|千庫網高分留守女孩考取北京大學考古系的消息,近日登上熱搜。除了對理想的一片叫好之聲,收穫更多的則是人們務實的勸導,考古就業窄、賺錢少、沒錢途,幹嘛不學個能賺錢的專業。姑娘回應:「沒想到這麼多人對我報考的考古專業感興趣,我從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受到樊錦詩先生的影響,所以報考了考古專業。」
  • 哈爾濱市市民捐獻一具東北野牛頭骨化石
    東方網4月28日消息:哈爾濱市民孫文義,最近捐獻給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一具牛頭骨化石,經鑑定,這是大約2萬年前的東北野牛頭骨化石。孫文義說,去年秋天在水泥廠灌溉站附近江面打魚,撒下去的網在10米多深的水中掛住,用力慢慢拖上岸後,發現是具牛頭骨化石。他想可能有考古價值,便捐獻給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中國遊客又在國外「惹事」了?韓國一中文標語火了,網友:沒臉看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相關部門的呼籲和公眾文明意識的加強,越來越多中國遊客開始意識到自己在旅遊途中的表現實際上代表著中國形象,在外旅遊時,開始更注重自身素質,國人文明旅遊意識正在逐步增強。但依然有個別國人的不當行為,中國遊客曾被一些國家貼上「不文明」的標籤。這不中國遊客又在國外「惹事」了,韓國一中文標語火了,網友:沒臉看。
  • 專家發現了一具女乾屍,當所有人看到乾屍容貌時,都說:太漂亮了
    當時,自己竟然身處一處古城之中,周圍是一片荒蕪的廢墟,沒有半個人影。來不及仔細搜尋,他立刻前去尋找探險小隊,帶著這些探險家再次回到了那個地方,終於,他們找到了那座空城。至此,一座世界級的寶藏被人類發現,即:樓蘭古城遺蹟。此外,非常幸運的是,因為地處沙漠地帶,常年乾旱使得這座空城裡散落的文物,都保存得非常完好。
  • 青海都蘭考古驚現「五神殿」 千餘件文物出土印證古絲綢之路文化
    2018年,熱水墓群發生被盜事件,涉案文物達到646件。同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開始對被盜的「2018血渭一號墓」進行搶救性發掘。經過近三年的發掘,這座大墓已經出土了各類文物1000餘件。最近,考古人員又獲得了重要發現。
  • 唐代棺材驚現一女二男交合圖,學者也說不清到底是什麼場景
    2002年8月,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郭裡木鄉的巴音河畔,考古人員對兩座唐代古墓進行搶救性發掘,出土棺木上畫著的一女二男正在交合場景,震驚了外界。
  • 圓明園考古發現皇家稻田遺址和「田字房」,遊客可近距離觀看考古全...
    由圓明園管理處聯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開展的澹泊寧靜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發現「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遺址。澹泊寧靜遺址位於圓明園西北部,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雍正五年(1727年)時已建成,取意於諸葛亮《誡子書》中「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據史料記載,澹泊寧靜的主建築是座「田」字形大殿,俗稱「田字房」。
  • 一中國文物狠狠為中國人爭了一口氣
    而伽利略有一項堪稱震驚世界的發現,那就是在1609年製作出了世界第一臺望遠鏡,而且後來更是利用其觀察到了天上的天文現象,1610年,伽利略更是編撰了自己的著作《星空信使》,這本書的問世,真的是震驚的整個歐洲,為此後人都稱是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那麼真的是伽利略發現新宇宙嗎?
  • 中國考古界的恥辱和傷痛
    1984年,英國人邁克·哈徹在中國的一條沉船上,撈起23.9萬件青花瓷和45公斤金錠。2年後,這23.9萬件瓷器在荷蘭公開拍賣,國家文物局得知消息,萬分焦急,湊了3萬美元想去將文物買回來。沒想到,中國陶瓷專家在拍賣現場待了整整3天,竟然連一次舉牌的機會都沒有——每一件瓷器的起拍價格,都在估價的10倍以上,叫價一路走高。
  • 深刻理解考古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重大價值
    中國文物報社供圖考古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事關深化文明認知、存續文化基因中國考古學誕生近百年來,一直肩負著知我中華、振興中華的學術使命。從舊石器時代考古發現印證中國是東方人類故鄉、中華大地上的古人類及其文化呈現連續進化形態,到「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考古中國」等重大項目鑿實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再到36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150餘處大遺址呈現中華文明滿天星鬥、多元一體——在考古實證面前,中華文化為什麼「興」、中國人民為什麼「能」的答案呼之欲出,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彰顯持久力量。
  • 陝西宋朝古墓出土,墓中沒有棺槨,只有一男一女蓋被子躺著
    陝西省韓城市盤樂村,在幾年前,曾發現了一片巨大的古墓群,據考古專家後來的統計,一共有有200多座。一開始考古學家認為這是一個大發現,但是隨著對古墓清理工作的進行,考古專家們滿懷希望之心慢慢地放下了。 原來這裡的墓葬雖多,但是大部分都遭受了盜墓賊的破壞,墓葬中的文物,早已被掏空。
  • 魯中南文物保護考古研究中心正在統籌推進
    公開信息顯示,3月13日,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孫波,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副書記劉延常等調研組一行深入到崗上遺址現場實地調研,通過現場察看和聽取匯報,詳細了解了項目進展情況。隨後召開了魯中南文物保護考古研究中心籌建座談會。與會人員積極深入討論了崗上文化遺址的保護、發掘、文物的修復,崗上文化公園魯中南文物保護考古研究中心建設等問題。
  • AR沉浸式體驗:AR走進博物館,讓遊客把文物「帶回家」
    AR沉浸式體驗:AR走進博物館,讓遊客把文物「帶回家」由於新冠肺炎今年在全球的多次爆發,人們儘可能被要求在家中學習、工作以及保持社交距離。對於容易造成大量人員聚集的展覽展示行業來說,受到疫情的影響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