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嚴重朝廷鬥毆事件,大臣當皇帝面打死一人,事後沒有被追究

2020-12-14 老闆來碗歷史面

明朝簡直是個萬花筒,轉一轉就能展現出不同的花紋,昨天我在翻閱《明史》時發現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這個故事主要是圍繞皇帝引起的。

明代宗朱祁鈺

我們都知道,皇帝是九五之尊,沒有人敢在皇帝面前放肆,可明朝不但有人敢這麼幹,還把皇帝嚇了一跳。

把皇帝嚇一跳有什麼後果呢?沒有,這並不是皇帝宅心仁厚。一般來講,伴君如伴虎,稍微不注意就有殺身之禍。但在明朝皇帝面前這些都不是事兒,明代鍵盤俠罵皇帝,皇帝不但不能殺他,還要認真地把那封罵書看完。

如果皇帝想不開殺他,那就正中他圈套了,這幫鍵盤俠巴不得皇帝處罰他呢,因為這樣他就會青史留名了,如果他大難不死,那麼他告老還鄉的時候,回鄉裡還可以跟家裡的小孩吹牛逼:

「後生,把耳朵豎起來聽好,老子當年也是罵過皇帝的人,你敢罵皇帝嗎?」

實在太有逼格了。

這夥人就是明代的言官,比較知名的就是我們的海瑞海大人,他罵嘉靖皇帝,寫了一封《治安疏》上去,棺材就在家裡放著,等皇帝來殺他。

明代官員

今天講的主人公並不是明代的言官,而是一夥一根筋的大臣。

事情的起因主要是這樣的,王振王大奸人忽悠明英宗出去揍人,說的天花亂墜,把主要好處都說出來了,領導明英宗一心動,跟他出去,結果人沒揍成,自己還被打成殘廢。

關於這事我還寫了另一個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看看:

王大奸人實在是禍國殃民,導致皇帝被抓走,現在還沒回來,是生是死都不知道,還把國家積累的本錢(主要是三大營)賠光了。

王大奸人小人得志,仗著英宗寵信他,把朝中大臣當狗一樣使喚。每次國家有新指示,大家拿起政策詔書一看,章是皇帝秘書內閣蓋得,但實際上卻是王振獨斷橫行的一個結果。

春風得意的王奸人,身邊自然有一些「孝子賢孫」。有次大明電視臺的主持人採訪他:

主持人:「王大奸人,哦,不對,拿錯稿子了(說完瞟了一眼王振身邊的錦衣衛),不好意思。太師,我今年的薪水全上交給國家,義務為國家做貢獻,哎,你們幹什麼,別抓我,我可是王振太師的死忠粉啊,哎,快放開我,太師!饒命啊,我真是口誤!我是發自內心的敬重你的,哎別,不要!太師!求你了!」

咔嚓!如此輕脆的聲音,王太師簡直愛上了,於是忍不住把臺長也給咔嚓了!

中間停頓了一下,電視插了一段廣告,然後又恢復畫面。

新主持人:「爸!我到底有多少個兄弟姐妹?」

王太師:「兄弟太多,都排到法國了,為父記不住。

裝逼最高境界乃是潤物細無聲,王振王太師這逼裝的實在是沁人心扉。

阿諛奉承之徒本質上是一些烏合之眾,王太師身邊網羅了這樣的人,得意的時候,就會飄飄然,而一旦頹勢出現,那下場只能是樹倒猢猻散。

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王振也被皇帝身邊的待衛樊忠殺死,他本人領導的閹黨也土崩瓦解。王大人要揍的人還反過來把首都給包圍了。明朝迎來了建國以來最大的危機。

如果處置不當就會讓南宋的情景重現,緊要關頭,太后讓郕王朱祁鈺監國。

這天早朝上,郕王朱祁鈺和平常一樣,坐在龍椅上聽百官講工作報告。有個叫陳鎰的御史要求啟動追責程序,把禍國殃民的王振一黨揪出來清算。

陳大人一邊哭一邊表示,如果皇帝不聽他的,他就一直跪著不走了。身邊的眾大臣也紛紛跟進,你不答應我們就在這跪著,不辦公了。反正你是老闆,一天不開工,公司的損失你自己承擔。

郕王朱祁鈺第一次當領導,哪見過這個大場面,心裡有點發怵,想回辦公室緩衝一下,走到午門,秘書剛關門,眾大臣就破門而入。

事件發生地,午門

看來今天不下決定是不行了,朱祁鈺心裡想。

「馬順,你去!把王大奸人的家給我抄了!」朱祁鈺命令道。

「不行!馬順是王振的親信,應該派陳鎰過去!」眾大臣依然憤憤不平。

「大膽!領導說的話你們都敢反對?工作不想要了?」金秘書(太監金英)呵斥百官。

然後金秘書就被氣上眉頭的百官們揍了一頓,錦衣衛指揮使馬順覺得他們太無法無天,用吃奶的力氣叱斥他們,這一叱斥,可就捅了馬蜂窩了。

王振在的時候你馬順就飛揚跋扈,現在他不在了你居然還敢這麼放肆?

很快,馬順的臉上就吃了戶部給事中王竑一記重拳,馬順還沒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第二拳又打過來了,打的他眼冒金星,倒在地上。

王竑恨急,還上去把馬順的臉皮咬了下來,百官一看,王大人這精神勁兒很足啊。於是群情激憤,上來一頓亂揍,把馬順打死了。然後讓朱祁鈺把宮中的王振餘黨(毛貴、王長隨等人)都交出來。

于謙

朱祁鈺嚇壞了,這麼暴力,急忙準備走,這時兵部待郎于謙急中生智,抓住朱祁鈺的衣袖,對他說:

「殿下,馬順等人罪大惡極,早該殺了,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今天我們大家都是為了大名的江山考慮啊,請您不要追究我們」

朱祁鈺聽到後同意了他的意見,眾大臣跪謝後退出宮廷,這場鬧劇就這麼結束了。

郕王朱祁鈺隨後在百官的擁戴下即位,是為明代宗。

所以說,人一定要認清自己的位置,像馬順同學這樣做事,是要出大事的。 不過朱祁鈺也是個是非分明的皇帝,要是明英宗,大臣們腦袋早搬家了。

覺得有意思的歡迎點讚和關注我,我會持續給大家帶來好玩有趣的歷史文章,大家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相關焦點

  • 明朝第一奸臣嚴嵩發跡史:滿朝文武大臣,為何我一人受皇帝信任
    嚴嵩這隻老虎之所以能夠在嘉靖皇帝時期屹立不倒,除了他熟稔明朝制度的漏洞之外,與他善於逢迎的權術技巧是分不開的。嚴嵩和嘉靖兩個人,可以說是明朝一對奇特的存在。在明朝的歷史上,出現過很多類似於他們兩個的關係,例如著名的宦官魏忠賢和天啟皇帝。
  • 明朝內閣與清朝軍機處都屬於朝廷中樞,地位卻相差甚遠,為什麼?
    對於皇帝來說,他的權力並不像明清兩代那樣,是無所限制的。 明朝以前,宰相在朝廷上是不用跪拜的,皇帝和宰相的車輛如果相會在街道,還會各自下車行禮;而在唐以前,甚至皇帝和大臣議政時都是坐著的。
  • 明朝的廷杖,為什麼靠打屁股,就能把大臣打死
    廷杖,始於東漢,但"出道"卻是在明朝。 最初,廷杖的主要目的不是打屁股,而是"打臉"…… 打的時候,讓大臣穿著厚厚的底衣,用棍子招呼他們的屁股,把他們打疼、打醒。告訴他們天下是老朱家的,別沒事兒老想著跟皇帝掰扯,也不要老想著恢復大宋的好待遇。
  • 崇禎是個勤懇的皇帝,為何明朝還是在他手裡滅亡?
    明朝末期,閹黨開始把持朝政,甚至能控制禁軍,他們通過內閣起草的文件時,內部先討論一番,假如對閹黨不利,他們就可將此文件放置不理,只要不觸動閹黨的利益,文件基本可以過到皇帝之手. 但這也是讚揚皇帝,假稱國家風調雨順的浮誇之語,百姓真正所受疾苦進不到皇帝的耳朵裡。閹黨亂政,導致大臣們敢怒不敢言,他們期盼著一位明君出現,徹底改變這種局面。
  • 明代第一硬漢王竑:帶頭打死錦衣衛指揮使,為了百姓彈劾自己
    每個朝代都有很多故事,以及令人敬佩的人物,尤其是延續二百七十六年的明朝。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到寧可吊死在歪脖子樹上,也不屈膝投降的朱由檢,在他們身上有帝王的尊嚴,也有普通人的平凡經歷。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各有各的特點與傳奇,確實值得仔細琢磨。
  • 明朝最悲苦的皇帝,父親不待見,淪為皇帝與大臣博弈的工具
    要說明朝的皇帝啊,每一個都能成為一段傳奇,那些錯綜複雜的權力鬥爭,風雲詭變的局勢,為這些帝王增添了些許的「傳奇」色彩。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大明皇帝,可以說是大明最為悲苦的皇帝,出身不高;父親不待見;淪為皇帝與大臣政治博弈的工具;苦熬三十多年終登帝位,在位二十九天卻暴斃於紅丸;兩個兒子不爭氣,最終大明亡了。他就是明光宗朱常洛(年號泰昌)。
  • 李自成攻破明朝都城後,崇禎皇帝為何不選擇外逃?
    其實除了周皇后,朝廷裡不少大臣,如中允李明睿、都察御史李邦華、督師大學士李建泰等,都主張南遷。可是,反對南遷的大臣更多。內閣大學士陳演、魏藻德以沉默表示反對,兵科給事中光時亨激烈諫阻,主張固守北京。 就這樣,在大臣們的扯皮中,在崇禎皇帝的優柔寡斷中,寶貴的時間一天天流失。
  • 這場戰爭,讓明朝軍隊的顏面蕩然無存,連皇帝都覺得是奇恥大辱
    我們知道,元蒙統治就是被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推翻的,在此之前,中原漢人深受蒙古人奴役。在1449年,明英宗曾被北方民族俘虜。在這場名為「土木堡事變」的歷史事件中,明朝天子淪為蒙古人的階下囚,受盡屈辱。雖然,幾年後英宗被放還,但由此引發的「南宮復闢」又給明朝政局造成了不小影響。
  • 明朝的皇帝和大臣,為什麼要因為「祖制」而鬧得不可開交?
    祖制就是祖宗傳下來的規矩,按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能保證一個王朝的穩定,但是在明朝,皇帝和大臣們多次因為「祖制」而打得不可開交。可以說,明朝的「祖制」導致了多次大事件,那麼這個祖制到底是好是壞,為什麼要因為這個制度而君臣相爭呢?
  •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為何卻皇陵卻叫做明十三陵?有三人不在裡面?
    皇帝去世以後,都要安葬在各自的陵墓之中,陵墓的規格和隨葬品,也是極盡的奢華,不過也有作為皇帝,沒有被安葬在應有的皇帝陵墓中,在明朝就有這樣的現象,明朝一共十六位皇帝,卻只有十三座陵墓。明朝的十三座陵墓到了現代社會後,還成為了著名的旅遊景點,那為什麼明朝明明有十六位皇帝,卻只有十三位皇帝,能夠被安葬在皇陵中,剩餘那三位皇帝是因為什麼原因,導致沒有葬入皇陵之中呢?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明朝政治中心遷移的問題。
  • 明朝禁止尋常百姓罵人,但讀書人卻可以隨便罵人,皇帝也會被罵
    朱厚照每次不做正事就會有一群大臣追著他罵,面對言官制度,朱厚照被罵成孫子也不敢把這些人怎麼樣,而且那些人罵得累了還要讓宦官倒茶端水,歇好了繼續罵。朱厚照還有一次因為自己生肖屬豬,就禁止全國的人吃豬肉,而他自己每頓飯都要吃豬肉,這可讓大臣們不幹了,直接被大學士楊廷和罵個狗血噴頭,最後朱厚照只得收回禁令。
  • 清朝諷刺明朝時候絲毫不留情面,明朝使者被懟的啞口無言面紅耳赤!
    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聯手明朝山海關總兵打敗了李自成,這個時候清世祖順治帝決定將首都從盛京遷到北京,直到1912年清朝滅亡,北京一直都是清朝的中央政權。
  • 如果崇禎沒有殺大奸賊魏忠賢,明朝的結局是不是會更好一些?
    魏將軍是人人皆知的大奸賊,大反派,這一點無可置疑,崇禎皇帝評價道:「魏忠賢擅竊國家機密,奸盜內庫,誣陷忠良,多草菅人命,狠如狼虎。」愛殺大臣的崇禎皇帝,歷來爭論不休,可是對殺魏忠賢,卻沒人說半個「不」字,無不拍手稱快,足見魏忠賢的可恨!
  • 為什麼明朝在明英宗朱祁鎮之後的皇帝都沒有什麼名氣?
    明朝十六帝各個都是有名氣的,雖然前面的皇帝的正面的,但是後面的名氣一點都不比以前的差,只不過不是什么正面名氣。先來說朱見深,就憑姐弟戀這一點,讓他聲名鵲起,再加上他安置了荊襄流民,又打的女真抱頭鼠竄的成化犁庭,他的名氣很大的。
  • 明朝16位皇帝簡介
    今天小編為大家簡要介紹下明朝16位皇帝。明朝第七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鎮異母弟。 正統十四年(1449年),發生土木堡之變,明英宗兵敗被瓦剌俘虜。為免主少國疑,于謙、王直等大臣奏明皇太后,立郕王朱祁鈺為帝,尊明英宗為太上皇,次年改元景泰。
  • 從明朝聽命於皇帝的特務組織入手,漫談錦衣衛存在的必然性
    引言作為漢人政治權利的重大表率,同時也是倒數第二的封建王朝,明朝實際上將中央集權發展到了一個巔峰。最具代表性就的是四個有名的特務機關。為了保住明朝剛剛萌芽的政權,明朝統治者建立了專門的間諜組織,如錦衣衛,加強了對大臣和人民的監督和控制。隨著之前幾代的覆滅,保護他們的忠臣成為極為重要的課題。東、西兩廠和內廠建立以來,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鞏固皇權的統治。明朝成立後,戰爭平息了,社會也平靜了,全天下都在慶祝這一件事,但如何才能讓統治者自己高枕無憂,就需要知道如何監督這些人。
  • 明朝第九位皇帝,因大臣一句話,終身未選妃,史學家:真是好皇帝
    歷史上最專情的的皇帝當屬明孝宗朱佑樘,別的皇帝都是三宮六院,而他一生只立一個張皇后,無其他嬪妃,也沒有寵幸過宮女,這實屬罕見。不過,當初明孝宗並非一開始就是這麼想的,按照祖制是必須要充實後宮的,他也曾動過選妃的念頭。
  • 崇禎皇帝夢到了一個字,大臣一看痛哭不已,說:大明朝這是要亡呀
    第二天,在朝廷,忠貞皇帝單獨召集大臣們講述了這個夢的內容。聽了忠貞皇帝的描述,大部分人也為了讓被霧籠罩而皺眉的忠貞帝微笑,向他表示了蜂擁的祝賀。大臣們說這個夢是吉祥的。預告今後海盜將全部掃蕩,大命題國將達到千秋萬代。聽到這句話,幾天來憂心忡忡的崇禎帝不禁笑出聲來,露出龍顏行列,立即給周圍的臣民頒獎。
  • 明朝魏忠賢,如日中天,是如何被一個小皇帝幹掉了
    明朝魏忠賢,如日中天,是如何被一個小皇帝幹掉了我國古代有著很多的王朝,這些王朝也有著非常多的文明產生,這些王朝都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我們現在最了解的朝代除了漢朝和唐朝以外,剩下的就明朝和清朝了。清朝自然不用多說,而明朝就是讓人覺得很迷的一個王朝了,不光是皇帝很迷,大臣們也很迷,整個明朝有著很多的奇葩事情,就像木匠皇帝,皇帝幾十年不上朝,歷史上第一個王爺造反啊。但是今天我就來說一說另一個事情。我們知道明朝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大太監,說到這我想大家都會想到是誰,但是想不明白的是為什麼一個在朝堂上說一不二的大太監居然讓一個剛登基的小皇帝幹掉了,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 他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卻消極怠工三十年,明朝由盛而衰
    前言:明神宗萬曆是明朝在位最久的一位皇帝,1572年明穆宗駕崩,年僅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由此開始了明朝統治最長的一個朝代。幼年登基的小皇帝,離不開身後輔佐他的大臣,其中又以首輔張居正為主。處在這種矛盾之下的萬曆,他的上朝就是依葫蘆畫瓢似的回答朝臣的請示,或者用口袋裡備好的紙片來簡單的履行小皇帝的職責。2、明朝最嚴厲的太后萬曆未登基之時常伴在母親膝下,盡情地享受著母子間這種天性之愛。萬曆繼承大統之後,各種皇家習俗無形地將兩人隔離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