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廷杖,為什麼靠打屁股,就能把大臣打死

2020-12-25 騰訊網

廷杖,始於東漢,但"出道"卻是在明朝。

最初,廷杖的主要目的不是打屁股,而是"打臉"……

打的時候,讓大臣穿著厚厚的底衣,用棍子招呼他們的屁股,把他們打疼、打醒。告訴他們天下是老朱家的,別沒事兒老想著跟皇帝掰扯,也不要老想著恢復大宋的好待遇。

▲清朝廷杖老照片

但是,從正德年間開始,大太監劉瑾讓受杖者把褲子脫下來,味道就開始變了。

打人的傢伙事兒,也開始不好玩了:

此時廷杖的棍子,可不是簡簡單單的小木棍兒。一般是由慄木製成,就是那個能長出板慄的樹,做成的木材。這可是高端材料,最大的特點就是結實、耐用,特別適合做家具。

棍子打人的一端削成槌狀,外面包有鐵皮。鐵皮上還有倒勾!

▲廷杖的活兒經常讓錦衣衛來做

一棒打下去,如果錦衣衛東廠的人再順勢一扯,尖利的倒勾就會把受刑人的肉撕下來一大塊。

一般來講,杖十下,基本上就得面朝下臥床數月;杖三十,以後生活可能無法自理;杖八十,和杖八十萬的區別不大,橫豎就是個死!

▲清朝廷杖老照片

所以,在明朝的朝堂之上,有大臣被打到半身不遂,大小失禁,甚至被活活打死。每當執行時,朝堂上充斥著各種血腥與失禁物的味道,要多噁心有多噁心。

為了讓廷杖變成"藝術",負責執行的廠衛還要經過刻苦的訓練。

能練到什麼程度呢?

▲古代朝鮮的笞刑

在練的時候,先用皮革做成兩個假人。其中一個假人裡頭裝的是磚頭,另一個假人裡頭裝的是紙。

裝磚頭的假人,輕描淡寫的幾棍下去之後,裡面的磚頭稀碎稀碎。裝紙的假人,噼裡啪啦,非常使勁的幾棍子下去之後,皮革都打破了,但裡面的紙一點事兒都沒有。

完美!

▲古代印尼的笞刑

廠衛的頭如果喊的是"打",那沒事兒,甚至說這是好事兒。這個"打",意思就是敷衍一下,也就打出點皮外傷而已。而且,在明朝,被皇帝打屁股是忠臣明臣的存在,是要留名青史的,這可是出道的好機會。

廠衛的頭如果喊的是"著實打",同時兩個腳撇開,成外八字,這就是往殘廢了打。幾棍子下去,身體不好的,下輩子就拄拐地幹活。

▲古代越南的笞刑

廠衛的頭如果喊的是"用心打",同時兩腳併攏,那歇菜了,這是往死裡打。青史留名不假,但是名譽,活著是享受不到了。

劉瑾就曾在午門杖死過23位大臣!

所以,能否在廷杖中全身而退,甚至名揚天下,成為網紅,關鍵不但是打多少下,還要看怎麼打。

▲朱厚照畫像與復原圖

明武宗朱厚照,當時想去江南開心,結果群臣反對,把朱厚照氣得夠嗆,旅個遊這麼難麼。

於是,當場將勸阻他的146名大臣,全部處以杖責,結果直接打死了11人!

▲趙用賢宅第

挨打裡面最爺們兒的當屬趙用賢,當年因為彈劾朝中第一權臣張居正,直接惹火了萬曆帝,廷杖,著實打!

和他一起挨打的艾穆和沈思孝被打到休克,三天後才醒。另外一個叫吳中行的朝臣,身體不錯,沒昏,不過除了屁股皮開肉綻,還口鼻出血。

而趙用賢本人,屁股上的肉被打掉,他後來還讓家人撿了回來,醃成臘肉,從此代代收藏,成了老趙家標榜正氣的傳家寶!

以上。怕不怕!

參考資料:《明史》、《明實錄》、《中國打板子史話》、《臀部上的正義》

相關焦點

  • 詭異的明朝廷杖,不停地打死人,士大夫為什麼拼命?
    詭異的明朝廷杖,不停地打死人,士大夫為什麼拼命?對許多了解歷史和文化的人來說,古代各種刑法典的確是很殘忍的,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不好的印象,但一提到廷杖,許多人可能就把矛頭指向了明朝,因為大家都認為這個廷杖是明朝發明的,你知道嗎?
  • 明朝廷杖打爛了官員的屁股,也打折了國家的脊梁
    於是,違背傳統禮制的事件便時有發生,到了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正式設立了廷杖制度。據《明史·刑法志》記載:工部尚書薛祥斃杖下,故上書者以大臣當誅不宜加辱為言。廷杖之刑,亦自太祖始矣。 可見,在廷杖前要仔細揣摩皇帝的本意,如果只是想敲打和嚇唬一下,就必須看起來打得重而實際傷得不重;如果真的觸怒了龍顏,就必須要嚴懲不貸。 所以,司禮監太監在監刑前會與行刑的錦衣衛事先約定暗號。比如:打!著實打!用心打!而每個暗號都會有不同的結果。
  • 在明朝的怪異氛圍中,帝王喜歡打屁股,有人還視之為一種榮耀
    ——雨果(法)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648,閱讀約2分鐘據《太平御覽》記載:「明帝時,朝政嚴峻,九卿皆受鞭刑」,指的是東漢時期,漢明皇帝對大臣的管理非常嚴格,即使是九卿的高官也難免被打屁股,但在幾百年後的明代,「打屁股」不僅是皇帝的偏愛,也被文人視為一種榮譽
  • 皇帝處罰大臣,為何經常「打屁股」,因為屁股有特別的意思
    如果不是步入了文明社會,這種刑罰可能還一直在實施,這就是「打屁股」。「打屁股」這種刑罰,古代經常用在朝廷之中。當皇帝不高興某位大臣的時候,常常就會把他拉下去,讓他趴在行刑的條凳上,扒下褲子,當場鞭打。一些大人在懲罰小孩的時候,也會採用「打屁股」的方法。《紅樓夢》中賈寶玉犯了錯誤,賈政就是用「打屁股」來處罰他的。
  • 打不死的鄒元標,割不盡的韭菜蔸,這句江西俗話是什麼意思?
    我們永豐縣流傳著許多吉水縣名人的傳說,「打不死的鄒元標,割不盡的韭菜蔸」就是其中之一。鄒元標的老師,是明朝嘉靖八年的狀元羅洪先。鄒元標的學生裡面,有明朝崇禎十年的狀元劉同升。鄒元標自己也是進士,他在明朝萬曆五年金榜題名,當時的鄒元標虛歲27歲。
  • 明朝最嚴重朝廷鬥毆事件,大臣當皇帝面打死一人,事後沒有被追究
    明朝簡直是個萬花筒,轉一轉就能展現出不同的花紋,昨天我在翻閱《明史》時發現一個很有趣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是圍繞皇帝引起的。但在明朝皇帝面前這些都不是事兒,明代鍵盤俠罵皇帝,皇帝不但不能殺他,還要認真地把那封罵書看完。
  • 明朝令人毛骨悚然的特務——錦衣衛
    錦衣衛其實就是明朝的軍報搜集情報機構,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為了監察身邊大臣,以達到駕馭不法群臣目的的一個機構。我們知道朱元璋打下天下可不是全靠他的智慧能力,甚至可以說大部分都是他身邊的得力幹將。這大明天下打下來,朱元璋的心裡並不踏實,那些和他一起打下天下的功臣可都是有能耐的人,他們知道如何打仗如何掌權,也知道如何犯上作亂。所以說這個錦衣衛的建立其實就是朱元璋收拾身邊大臣的法子。
  •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腐朽的朝代嗎?
    問: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腐朽的朝代嗎?答:我的觀點,不是。大明終其一朝276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大明是一個有骨氣的王朝。然後我們看幾個黑明朝的理由。1、明朝皇帝殘暴。說明太祖殺功臣,三大案殺人如麻。對比下,漢高祖劉邦就不說了,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也不見得光榮多少。而且,說一千道一萬,殺的是權貴,殺的是貪官汙吏,剛經曆元朝末年百廢待興的王朝,百姓需要的是新的腐敗權貴官僚還是一個清明的吏治呢?
  • 明朝的皇帝和大臣,為什麼要因為「祖制」而鬧得不可開交?
    祖制就是祖宗傳下來的規矩,按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能保證一個王朝的穩定,但是在明朝,皇帝和大臣們多次因為「祖制」而打得不可開交。可以說,明朝的「祖制」導致了多次大事件,那麼這個祖制到底是好是壞,為什麼要因為這個制度而君臣相爭呢?
  • 別被電視騙了,打二十杖都會疼得暈厥
    大概始於漢代,雖然當時並未明文規定杖刑這一刑罰,而是將杖刑和鞭刑混為一談,鞭刑的意思是用鞭杖或竹板打,字面上與杖刑非常接近。但漢朝時,哪有「拖出去打一百大板」,當時鞭刑分為鞭刑三百和鞭刑五百,後來想,別說鞭刑五百了,鞭刑下的活口少了,就把鞭刑降了些,鞭刑下的活口也少了。
  • 明朝是歷史上最好的朝代還是最差的朝代?
    胡藍之獄朱元璋還設置了錦衣衛這個特務機構,大搞「白色恐怖」,有一天大臣宋濂上朝,朱元璋就突然問:「昨晚在家吃酒沒?來的有誰?吃的啥菜?都說了啥?」歷史上真實的錦衣衛裝扮可能是由於打小全家就被元朝官員壓迫的原因,朱元璋給明朝的官員們制訂了一個中國古代最低工資標準。目前普遍觀點是:明朝的一兩相當於660元。
  • 被大臣打屁股的開國皇帝,一怒之下氣難平,埋下了亡國的禍根
    但漫長的歷史也有例外,大部分朝代除了開國皇帝之外,其他的都是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如果碰到特別強悍的大臣或者是太監,那也是命運很悽慘的。強悍的大臣,諸如霍光王莽曹操之類,廢立皇帝的事都能做出來,甚至是太監也能掌握皇帝的生死,比如唐朝末期,皇帝的命運就完全掌握的太監的手裡。
  • 明朝那些有趣「冷知識」,城隍爺成官員,你知道寶鈔司幹嘛的嗎?
    所以用君王死社稷來形容是很貼切的,明朝經歷這些事跡也就給人們留下了鐵骨錚錚的印。但也就是這樣一個鐵骨錚錚的王朝,也發生了不少有趣的冷知識。 明太祖朱元璋對與城隍神特別信仰,於是就下詔給城隍神封了官,不同的城隍神還有不同的爵位跟服飾。朱元璋不僅在京城這樣搞,還下令了多地也要這樣做。本來是神仙的城隍神就變成了明王朝的官員,當時朝廷的大臣對此不敢有意見還尊敬有加。
  • 明朝很多大臣都招募夷丁,並且很多夷丁,也成為了明軍的高級軍官
    明朝很多大臣都招募夷丁,並且很多夷丁,也成為了明軍的高級軍官明中後期的主力已經是營兵了,倭寇禍害東南沿海衛所軍已經糜爛了,要不然戚繼光為何募兵?在這個時期營兵開始走向歷史的舞臺,而且發揮了很強的作用。自從倭寇之亂後,明朝的營兵制一直在改良,哪怕至明末時營兵之仍在不斷的完善中。許多人沒注意明亡的主因,過分強調名將和家丁的作用,這是本末倒置的。其次,明朝前期也有大量韃官,也就是蒙古、女真軍官和士兵。沒有兀良哈三衛的蒙古人支持,朱棣就打不贏靖難之役。
  • 貓到底有多喜歡被打屁股?
    有人把打屁股當做懲罰,有人把打屁股當情感表達。但除了一些特殊愛好群體,只有貓會求著被人打屁股。它們表面上看起來高雅不近人情,在打屁股面前也只能暴露原形。五指一張,它們就自覺抬起屁股,完全沒有平時的傲慢和冷靜。
  • 明朝的特務機構不只錦衣衛與東西廠,還有個更牛的廠卻少有人知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靠造反起家的,他深知民間力量的威力,所以,打下江山坐天下後,他就得想法穩定局勢,以保大明江山永固。為了繞開各辦事機構,直接監管臣、民,朱元璋建立了明朝的第一個特務機構——錦衣衛。 一、錦衣衛 明初的部隊編制是有嚴格規定的,分為「衛」與「所」,其中,每衛轄正規軍士約5000人,下轄若干所。駐守京城的部隊稱為禁衛軍,也就是人們俗稱的御林軍。
  • 明朝四大神秘組織:錦衣衛、東廠、西廠和六扇門
    最近《大明風華》《錦衣之下》熱播,不少人對明朝歷史產生了興趣。今天我們一起來梳理下讓人聞風喪膽的錦衣衛、東廠、西廠、六扇門這四大明朝神秘組織。 鬥牛服是明朝賜予一品官員的官服,上繡虯屬獸鬥牛,故名。鬥牛服是次於蟒服、飛魚服的一種隆重服飾。 《明史·輿服志三》 鬥牛服與蟒服、飛魚服,因服裝的紋飾,都與皇帝所穿的龍袞服相似,本不在品官服制度之內,而是明朝內使監宦官、宰輔蒙恩特賞的賜服。獲得這類賜服被認為是極大的榮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