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杖,始於東漢,但"出道"卻是在明朝。
最初,廷杖的主要目的不是打屁股,而是"打臉"……
打的時候,讓大臣穿著厚厚的底衣,用棍子招呼他們的屁股,把他們打疼、打醒。告訴他們天下是老朱家的,別沒事兒老想著跟皇帝掰扯,也不要老想著恢復大宋的好待遇。
▲清朝廷杖老照片
但是,從正德年間開始,大太監劉瑾讓受杖者把褲子脫下來,味道就開始變了。
打人的傢伙事兒,也開始不好玩了:
此時廷杖的棍子,可不是簡簡單單的小木棍兒。一般是由慄木製成,就是那個能長出板慄的樹,做成的木材。這可是高端材料,最大的特點就是結實、耐用,特別適合做家具。
棍子打人的一端削成槌狀,外面包有鐵皮。鐵皮上還有倒勾!
▲廷杖的活兒經常讓錦衣衛來做
一棒打下去,如果錦衣衛東廠的人再順勢一扯,尖利的倒勾就會把受刑人的肉撕下來一大塊。
一般來講,杖十下,基本上就得面朝下臥床數月;杖三十,以後生活可能無法自理;杖八十,和杖八十萬的區別不大,橫豎就是個死!
▲清朝廷杖老照片
所以,在明朝的朝堂之上,有大臣被打到半身不遂,大小失禁,甚至被活活打死。每當執行時,朝堂上充斥著各種血腥與失禁物的味道,要多噁心有多噁心。
為了讓廷杖變成"藝術",負責執行的廠衛還要經過刻苦的訓練。
能練到什麼程度呢?
▲古代朝鮮的笞刑
在練的時候,先用皮革做成兩個假人。其中一個假人裡頭裝的是磚頭,另一個假人裡頭裝的是紙。
裝磚頭的假人,輕描淡寫的幾棍下去之後,裡面的磚頭稀碎稀碎。裝紙的假人,噼裡啪啦,非常使勁的幾棍子下去之後,皮革都打破了,但裡面的紙一點事兒都沒有。
完美!
▲古代印尼的笞刑
廠衛的頭如果喊的是"打",那沒事兒,甚至說這是好事兒。這個"打",意思就是敷衍一下,也就打出點皮外傷而已。而且,在明朝,被皇帝打屁股是忠臣明臣的存在,是要留名青史的,這可是出道的好機會。
廠衛的頭如果喊的是"著實打",同時兩個腳撇開,成外八字,這就是往殘廢了打。幾棍子下去,身體不好的,下輩子就拄拐地幹活。
▲古代越南的笞刑
廠衛的頭如果喊的是"用心打",同時兩腳併攏,那歇菜了,這是往死裡打。青史留名不假,但是名譽,活著是享受不到了。
劉瑾就曾在午門杖死過23位大臣!
所以,能否在廷杖中全身而退,甚至名揚天下,成為網紅,關鍵不但是打多少下,還要看怎麼打。
▲朱厚照畫像與復原圖
明武宗朱厚照,當時想去江南開心,結果群臣反對,把朱厚照氣得夠嗆,旅個遊這麼難麼。
於是,當場將勸阻他的146名大臣,全部處以杖責,結果直接打死了11人!
▲趙用賢宅第
挨打裡面最爺們兒的當屬趙用賢,當年因為彈劾朝中第一權臣張居正,直接惹火了萬曆帝,廷杖,著實打!
和他一起挨打的艾穆和沈思孝被打到休克,三天後才醒。另外一個叫吳中行的朝臣,身體不錯,沒昏,不過除了屁股皮開肉綻,還口鼻出血。
而趙用賢本人,屁股上的肉被打掉,他後來還讓家人撿了回來,醃成臘肉,從此代代收藏,成了老趙家標榜正氣的傳家寶!
以上。怕不怕!
參考資料:《明史》、《明實錄》、《中國打板子史話》、《臀部上的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