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與Z世代的消費替代

2020-12-16 土味財經

12月11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開盤漲100.26%,報77.1港元/股,市值一度達到1065億港元。

招股書的信息顯示,泡泡瑪特是中國最大且增長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

作為七零後的我,是完全看不懂泡泡瑪特的盲盒生意的,我無法理解,年輕人為什麼會去瘋狂購買那些長得一模一樣只是衣服不一樣的玩偶娃娃。

也許這就是代溝吧?

在美國有芭比娃娃,但絕大多數都是10歲以下的女孩子玩,並不是賣給成年人玩。泡泡瑪特的Molly娃娃,似乎看不到有什麼可玩性,也許就是用來收藏和觀賞的(雖然我不認為有什麼觀賞價值)。

以一個券商分析師的話說:

「你不能以70後或者80後的價值觀去衡量Z世代的年輕人的投資邏輯,畢竟現在已經是一個資產價格高企、泡沫巨大的時代,對他們而言,做傳統的投資可能並不能獲得他們想要的生活,所以投資也需要做一些相應的調整。」

盲盒的火爆到底代表了什麼潮流呢?

我同樣有點困惑的潮鞋生意、擼寵和限定款交易,似乎與盲盒有點象。

從這些東西裡,也許意味著消費趨勢的新變化。我們作為投資者,也要基於消費趨勢的變化來投資。

新的消費者走到了時代的前臺,他們有個響亮的名字--「Z世代」。

什麼是Z世代?

Z世代是指1995年到2010年間出生的人,按時間角度可定義為95後和00後人群。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Z世代規模將近2億,佔全國總人口比重超過八分之一。與美國類似,我國的Z世代同樣是趕上了中國經濟騰飛的時期,物質生活富足,又同樣是網際網路的原住民;而不同於美國的是,受計劃生育政策影響,我國的Z世代普遍都是獨生子女,受到家庭長輩關注程度更高,兒時的孤獨使他們更渴望依託網絡渠道尋求認同。

在這樣的成長背景下,Z世代大都躊躇滿志、注重體驗、個性鮮明、自尊心強烈,願意追求嘗試各種新生事物,並且正逐步成長為未來中國新經濟、新消費、新文化的主導力量。

Z世代正逐漸成為市場消費的主力。據調查,截至2020年,Z世代佔美國消費者的40%以上,他們每年的購買力預估為440億美元。

未來,商家可能要討好Z世代才能生存下去。

Z世代是數位技術的原住民,網際網路和數碼產品是他們與生俱來及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技術革命的推動下,Z世代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質的變化,他們的性格也更加自我獨立,更加關注人生的體驗感,同時也更加懂得去挖掘最好的價值和服務。

Z世代喜歡通過社交媒體與品牌互動,非常在意品牌是否誠實以及品牌是否對社會有正面影響,有極高的品牌忠誠度。也正因為如此,品牌是否與Z世代建立聯繫,成了Z世代做出購買決策的重要原因。

根據彭博社報導,中國的Z世代約佔家庭支出的13%,而美國僅為3%,英國為3%,中國的Z世代將擁有巨大的購買力。

隨著Z世代的長大,現在國內的消費趨勢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比如年輕單身階層的消費趨勢,原來我們喝的酒是500毫升甚至750毫升的,但現在的單身經濟驅動了很多小包裝產品的發展;很多行業還能看到情感消費,比如寵物、潮玩等,都反映了現代年輕人生活方式的變化。

Z世代有四個標籤:「懶」、外貌協會、擁抱民族品牌,以及追求小眾。

泡泡瑪特的成功,正是迎合了Z世代的這四個標籤,如此解釋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在今年的納斯達克中概股,B站是表現最好的股票之一,從年初到現在整整上漲了四倍多。

即使B站股價漲到了近80美元的新高,仍有23家投行出具報告維持買入評級,投行認為B站其實已經成為Z世代用戶在網絡上的視頻娛樂集中地,因為B站已聚合中國將近80%的Z世代消費者。

70後80後日益奔向油膩的中老年,消費天平一天一天向Z世代傾斜,消費品牌再不擁抱Z世代,將是死路一條。

國產消費品牌的機會已經來到,因為Z世代的特質是主動擁抱民族品牌,不再以消費國外品牌為榮,泡泡瑪特只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國產手機,用華為小米手機的年輕人不再覺得自己比蘋果手機低人一等。飲料領域,喝元氣森林感覺比喝可口可樂時尚多了。Miniso名創優品幹翻了無印良品。運動潮牌方面,穿李寧和安踏比穿Nike和Adidas更酷炫。穿波司登的人一點不覺得比穿加拿大鵝低檔。國產新銳電動汽車蔚來、小鵬、理想的售價都超過了特斯拉Model3。

可惜遺憾的是,上面這些國產新潮品牌,基本上都沒法在國內A股上市,小米、波司登、李寧、安踏、泡泡瑪特在香港上市,B站、蔚來、小鵬、理想、名創優品在美國上市。證監會是否應該反思一下,網際網路公司看不懂不讓上A股還罷了,這麼多牛逼的消費品牌也不讓上,這是咋回事?

隨著Z世代購買力的增強,很多消費領域都將逐漸迎來國產潮牌替代的過程,這也暗合了國內經濟雙循環的契機。

甚至在遊戲領域,也發生了Z世代的暴動,這就是剛發布的米哈遊的《原神》,在全球範圍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創造了高達40億的月流水,把騰訊遊戲打得鼻青臉腫。

回到投資上,當我們分析A股的消費板塊的時候,也許也應該用Z世代的四個標籤來衡量一番,看看是不是能夠得到新一代年輕人的青睞。我從中年人的理智出發,並不看好泡泡瑪特的商業模式,但是:

「懶」、外貌協會、擁抱民族品牌、追求小眾,這就是未來Z世代消費品牌成功的標準。

相關焦點

  • 1000億的泡泡瑪特 讓你看懂90、00後未來十年的消費
    2015年,泡泡瑪特想上個新三板還有距離金慧豐投資與泡泡瑪特的相識,緣起於2015年。這一年一個非常大的趨勢就是,消費者的消費心態,正從「有」到追求品質品牌「優」的階段,消費的第二次意識覺醒非常清晰。2015年,江小白憑藉著「扎心」文案以及人設的塑造迅速走紅;2015年,網紅品牌三隻松鼠扭虧為盈;2015年小米手機發布Note系列,開啟了小米手機的「高端夢」……中國消費者心態的成熟,對國有品牌的認可度提升,很多行業品牌不斷集中,一些比較傳統的、老化的行業領域,被新興消費模式、消費品類所替代,誕生了很多新的品類和機會出來。
  • 泡泡瑪特|IP+盲盒,泡泡瑪特的泡泡還能吹多久?
    當時已經賣了6年的小浣熊靠著1包面+1張卡的抽獎玩法點燃了全國中小學生的消費激情,坐上了乾脆麵界的王座。這個套路能得人心的關鍵之處就在於它不但激發了廣大青少年的「收集欲」,還通過隨機性給整個消費過程加入了刺激感。這個刺激感就像二氧化碳,直接把糖水升級成可樂了!套路本身不複雜,但是直到看了泡泡瑪特的招股書橙哥才發現,原來這個套路可以玩兒到這麼大!
  • 消費市場颳起盲盒旋風 看看潮玩品牌泡泡瑪特如何玩轉盲盒
    事實上,在消費市場中,潮玩品牌POP MART泡泡瑪特對盲盒玩法可謂得心應手,那POP MART泡泡瑪特是如何在盲盒旋風中玩轉盲盒的?可以說,Z世代消費者已經逐漸成為主流消費群體,所以讀懂他們顯的尤為重要。對此,POP MART泡泡瑪特有自己的心得。針對於90後、95後希望以消費定義自我、滿足情感、達成社交等觀念,POP MART泡泡瑪特盲盒具有社交屬性的技能就博得了一眾年輕人的喜好。
  • 泡泡瑪特是什麼?
    潮玩盲盒以社交屬性 、背景留白 、小確幸等特點,完美契合了 Z 世代消費的三個動機:消費為社交、消費為人設、消費為悅己。 這樣泡泡瑪特就脫離了潮玩品類周期性消費的固有行業風險,變成了長期的潮流IP玩具的流量分發平臺。 不好的IP通過用戶的反饋和大數據分析進行調整或者下架即可,另一邊,選擇優質品牌或年輕人喜歡的商品上架即可。
  • 泡泡瑪特
    潮玩是核,盲盒是槓桿;彩票式銷售帶來了成倍的規模擴張,也讓泡泡瑪特小眾出圈,但是這種商業模式容易複製,如今泡泡瑪特面臨著大量玩家的圍追堵截。本文將以行業、公司能力以及成長進行分析。《潮流文化發展白皮書》數據顯示,2016-2017 年 Instagram 用戶分享圖片中潮牌相關圖片的佔比達 31%,2018 年前後潮牌消費中玩具品類增幅為 200%,是潮牌消費中增幅最大的品類。
  • 泡泡瑪特的「泡泡」會被戳破嗎?
    2018年,原價59元到79元不等的Molly娃娃,在二手平臺閒魚上的交易超過23萬單,均價270元,價格最高的一款漲價39倍,從而進一步擴大了消費群體。泡泡瑪特通過極小的概率衍生出了一個龐大的盲盒市場。
  • 新消費時代興起 泡泡瑪特以設計師IP為核心探索潮玩新品類
    與此同時,新的消費時代也呈現出不同以往的特徵:從關注的量的滿足轉向追求品質的提升,從只需有形物質產品到精神、服務消費崛起,從模仿大眾化的消費轉向個性化、多元化。其中,POP MART泡泡瑪特就圍繞在新消費時代流行的潮玩新品類,構建起了以設計師IP為核心的發展模式,推動新消費經濟的發展。
  • 當潮玩走向主流,泡泡瑪特的「盲盒泡泡」能吹多大?
    未來,泡泡瑪特希望能夠成為一個偉大的品牌,一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企業。」有夢想總是好的,但泡泡瑪特的潮玩神話能持續嗎?潮玩的「收集需求」,到底是真需求還是偽需求?它拿什麼留住年輕人?泡泡瑪特會變成泡沫瑪特嗎?質疑與認可,在市場中不斷的博弈。與首日的輝煌相比,上市後的第二個交易日,泡泡瑪特的股價就坐了過山車。
  • 複製泡泡瑪特
    泡泡瑪特佔據著中國潮玩文化8.5%的市場份額,是中國潮流文化風向標。從受眾來說,泡泡瑪特的消費群體主要集中在15歲-35歲,月薪8000-10000元,註冊會員就高達320萬,不僅消費能力強,忠誠度也高,會員重複購買率為58%;同時,2017-2019年,泡泡瑪特營收分別為1.58億元、5.14億元、16.8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56萬元
  • 瘋狂的泡泡瑪特
    近幾年來,泡泡瑪特推出的MOLLY盲盒系列,突然在網際網路上火爆了起來,一時間喜歡潮流文化的各色青年,都被這款盲盒所「俘獲」,同時也幫助推出盲盒的泡泡瑪特實現了營收方面的三級跳,扭轉了以往的慘澹營生。 隨後,在國內風生水起的泡泡瑪特,也將盲盒生意做到了海外市場,試圖在海外市場再現國內神話。
  • Z世代消費催生盲盒等「驚喜經濟」 泡泡瑪特為驚喜加碼
    「逛到POP MART泡泡瑪特的攤位玩起盲盒,本打算抽到重複的就停手,沒想到一連抽了10個都沒重複。」小孫隨後發了條狀態自我調侃:「一入盲盒深似海。」配圖是當天的全部收穫,疊得整整齊齊的13個盲盒與拆盒後的玩偶。一眼看去,一隻金色的米奇在盲盒堆裡閃著光,這是POP MART泡泡瑪特與迪士尼合作的米奇坐坐系列的隱藏款盲盒;此外也有Molly、DIMOO、LABUBU等各大熱門IP(智慧財產權)。
  • 泡泡瑪特抄襲成實錘?泡泡瑪特稱:「並無此事」拒絕退款
    本文發自公主號(npcentury)諾品世紀知產快維盲盒是今年新興的熱門產業,2019年可以說為盲盒帶來了一筆巨大的收益,其中泡泡瑪特在一眾盲盒之中最為矚目,可以算是行業內的佼佼者,但近日泡泡瑪特MOLLY系列卻被指為抄襲產品。
  • 泡泡瑪特,頂著「泡泡」講故事?
    於是王寧將Sonny Angel引入泡泡瑪特,這場代理讓泡泡瑪特業務迅速增長,從此一發不可收拾。2016年,泡泡瑪特開始研發自己潮玩IP,也是這一年,泡泡瑪特獲得了香港設計師王信明的Molly獨家IP版權,搭配盲盒銷售模式,Molly一炮而紅,成為國內最具認知度的潮玩IP之一,泡泡瑪特也正式邁入了潮玩玩家行列。
  • 盲盒引衝動消費?泡泡瑪特17億營收背後Molly接班人難現
    來源:投資時報原標題:59元盲盒引衝動消費?泡泡瑪特17億營收背後Molly接班人難現丨IPO稜鏡研究員 孫依然受益於潮玩市場崛起,泡泡瑪特近年業績增速迅猛,但依靠「盲盒」經濟扭虧為盈的該公司背後依舊存在隱患:一方面,潮流文化產品或面臨生命周期較短的窘境,另一方面,「盲盒」模式下,泡泡瑪特IP庫的開發是否能夠滿足經營需要也值得思考。
  • 泡泡瑪特,頂著」泡泡」講故事?
    於是王寧將Sonny Angel引入泡泡瑪特,這場代理讓泡泡瑪特業務迅速增長,從此一發不可收拾。2016年,泡泡瑪特開始研發自己潮玩IP,也是這一年,泡泡瑪特獲得了香港設計師王信明的Molly獨家IP版權,搭配盲盒銷售模式,Molly一炮而紅,成為國內最具認知度的潮玩IP之一,泡泡瑪特也正式邁入了潮玩玩家行列。
  • 潮玩中的「扛把子」泡泡瑪特為何如此優秀?
    泡泡瑪特究竟真有實力還是「泡沫」馬特?那我們需要分析一下其背後的潮玩到底是什麼?潮玩是很簡單的一個概念,潮流玩具。何謂潮流?就是某一個階段一個事物能夠吸引到很多用戶,得到很多人的認可,也許就是一種潮流。
  • 趨勢觀察|從泡泡瑪特上市到Z世代新消費崛起的延展思考
    我們把這幾天市面上主要的一些分析文章認真學習了一圈,試圖儘量能夠將這個案例的本質邏輯從諸多內容中提煉出來,本文是以學習筆記的形式,梳理了從潮玩行業的介紹、到分析泡泡瑪特的商業模式、再到補充介紹Z世代人群的特點、並通過泡泡瑪特新消費案例去打開對中國市場未來行業崛起賽道的思考。
  • 泡泡瑪特 不只是盲盒
    泡泡瑪特是潮玩界最響亮的招牌,它不僅是國內最成功的IP打造者,更因其強大的盈利能力,被外界比喻為「印鈔機」。在很多方面,泡泡瑪特創造了令人羨慕的成績。但在Molly之前,泡泡瑪特只是個默默無聞的代理商。2020年12月,這家公司(泡泡瑪特國際集團)即將啟動招股,計劃通過香港IPO融資6億美元,估值或超過60億美元。
  • IPO了 泡泡瑪特的IP夢呢
    成立十年的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在挺過了疫情後的夏天,迎來了第二次資本市場之旅。6月1日,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據招股書顯示,泡泡瑪特近三年的營收、淨利持續攀升。雖然泡泡瑪特方面將盈利能力歸結為IP開發運營、線上線下全渠道營銷等,但泡泡瑪特如今卻也正經歷著因IP帶來的雙刃效應。
  • 如何從「中國的迪士尼」,成為「世界的泡泡瑪特」?
    回顧過去,這個已存在10年的公司,雖定位和商業模式不斷變化,但始終在洞察和捕捉當下年輕人的消費情緒,並通過不斷強化的供應鏈和渠道能力觸達這些消費者。實現從0到1的泡泡瑪特,正在尋找關於品牌的新增量。比起「中國的迪士尼」,他們更想成為「世界的泡泡瑪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