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聯邦於1991年6月12日通過《俄羅斯主權宣言》,同年年底蘇聯解體,俄聯邦獲得獨立。由於蘇聯解體,刺激了俄境內少數民族的民族主義情緒,加之俄羅斯政局長期動蕩,尤其是政府和議會持續不斷的權力鬥爭,使聯邦機制不能正常運轉,經濟又日益惡化,促使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或行政地區為了本地區利益或穩定,頻頻採取獨立自主的行動,與俄聯邦中央不時發生摩擦。我們不妨看一下1993年的部分情況:
1993年4月莫爾多維亞共和國最高蘇維埃與葉爾欽在聯邦幹涉該共和國權力機構的權利問題上發生嚴重衝突。該共和國最高蘇維埃投票通過廢黜由葉爾欽任命的該共和國總統。此後,葉爾欽下達命令,重新確認該共和國總統的權力。4月20日,莫爾多維亞最高蘇維埃不顧總統的法令,解散政府,建立新的部長會議。
1993年5月11日,圖瓦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修改該國憲法,提出該國擁有自決權和 脫離俄羅斯的權利。該國民族主義者爭辯說,圖瓦併入蘇聯與波羅的海三國併入蘇聯一樣缺乏法律基礎。認為該共和國人口中有2/3是圖瓦人,因此脫離俄羅斯是一個現實可行的選擇。該共和國拒絕向俄聯邦交納稅款。
1992年3月21日,韃靼斯坦共和國舉行全民公決,確認早先關於該共和國的國家主權宣言。1992年11月,該共和國議會通過新憲法,明確規定該共和國的權利、主權和獨立。同時堅持該共和國是俄羅斯的聯繫成員國。韃靼斯坦共和國的民族主義和分離主義的力量不斷地增強。1993年4月13日,該共和國的11個組織和運動鼓吹徹底獨立,抵制4月25日的全俄公決,宣稱該共和國從來沒有自願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1993年5月11日,該共和國總統謝苗耶夫為謀求獨立的外交和經濟政策,出訪匈牙利,與匈牙利籤定了1993—1998年經濟合作條約。根據該條約,韃靼斯坦共和國將每年向匈牙利提供150萬噸原油,匈牙利則向該共和國提供工、農業產品。這是該國首次向外國籤定此類協定。1992年韃靼斯坦共和國與匈牙利之間的貿易量超過2億3500萬美元。韃靼斯坦共和國此時同樣拒絕向俄聯邦交納稅款。
巴什科爾託斯坦共和國儘管在俄聯邦條約上簽了字,但有嚴重保留。在特別附件中,要求該國的地下礦產、自然資源和其他資源(其中石油是該國主要產品)是他們的財產,而非俄聯邦的。如何利用這些資源應由該共和國法律和由與聯邦政府達成的協議來協調,並要求該國30%的工業產品必須留在當地。該共和國還宣稱,除了自願交給聯邦的權利外,它是國際法和對外經濟關係的獨立參與者。1993年4月該共和國就經濟獨立問題,舉行全民公決,該國公民幾乎無人反對經濟上擁有更大的獨立性,這實際上意味著自由出口其產品和維持自己的稅收制。
1993年4月30日,卡爾梅克共和國新當選的總統解散最高蘇維埃,選出25名專職議員,組成議會。在全共和國境內廢除地方蘇維埃,把權力集中在他一人手中,並表示要在經濟上自治,不受俄羅斯的束縛。
此外車臣共和國和薩哈(雅庫特)共和國此時同樣拒絕向俄聯邦交納稅款。
1993年4月30日,羅斯託夫州地方蘇維埃廢除俄總統代表的職務,並要求他們在一周內撤出他們的辦公室。
1992年5月,擁有豐富石油和天然氣的秋明州拒絕在俄聯邦條約上簽字。而它本身面臨哈蒂—曼希和亞馬爾—涅涅茨兩個民族自治專區要求脫離秋明州,單獨成立共和國的威脅。
1993年7 月1日,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議會單方面宣布該州為「烏拉爾共和國」,並擁有與其它民族共和國相同的權力;7月8日,車里雅賓斯克州通過關於該州國家法律地位和將其變為「南烏拉爾共和國的決定」;沃羅涅日州、沃格格達州以及濱海邊疆區也相繼自行升格為共和國。
此外,從1993年4月25日的俄羅斯全民公決期間,也反映出各地區越來越脫離俄羅斯聯邦的傾向。在聯邦條約上簽字的阿迪格、阿爾泰、巴什科圖斯坦、丘瓦謝、達吉斯坦、卡巴達爾—巴爾卡爾、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印古什、馬裡、莫爾多維亞等十個共和國沒有投葉爾欽的信任票。
一些重要州和民族自治專區也不投葉爾欽的票。如別爾哥羅德、布良斯克、庫爾斯克、利佩茨克、奧列爾、奔薩、普斯科夫、梁贊、薩拉託夫、斯摩稜斯克、坦波夫和烏裡揚諾夫等俄羅斯歐洲部分各州選民對葉爾欽表示缺乏信心。
第一次車臣戰爭結束後,卡累利阿、烏德穆爾特、楚瓦什等民族共和國和其他一些聯邦主體公開反對俄羅斯聯邦中央政府武力解決國內問題,並利用車臣問題再次向俄羅斯聯邦中央挑戰,與俄羅斯聯邦中央爭自治權、立法權和經濟自主權。1998年夏秋之交,俄羅斯爆發了嚴重的經濟、金融危機,給地方經濟造成了巨大損失,由此誘發了更大範圍的地方保護主義為特徵的「經濟分離主義」,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地方領導人公開與俄羅斯聯邦對抗。有的地方領導人拒絕在中央通過的穩定工業和金融協定上簽字,拒絕接受俄聯邦中央政府的反危機綱領。卡爾梅克共和國總統伊柳姆日諾夫甚至向俄聯邦中央發出通諜:如果俄聯邦不向該共和國撥款,卡爾梅克就退出俄聯邦。
第二,搞經濟割據。韃靼斯坦共和國宣布要對從其境外進口的麵粉徵收10%的關稅;薩哈(雅庫特)共和國要求把黃金生產和管理置於自身控制之下,並限制向俄聯邦政府出售黃金;摩爾多瓦共和國甚至斷絕與外界的一切聯繫,搞「自我封閉」。
第三,繞過俄聯邦中央直接與外國建立經貿聯繫。正如俄境內一些媒體所披露,一些共和國和聯邦主體「實行經濟自救」,「尋找遠離中央的辦法」:北高加索人「把目光投向土耳其」,楚瓦什共和國對德國人「言聽計從」,卡累利阿共和國則「迷信瑞典人」。經濟分離主義是孕育政治分離,影響穩定和統一的隱患,有可能成為向俄聯邦鬧獨立的一個步驟。
自1993年10月葉爾欽下令用武力擊潰議會後,立即利用其獲得的優勢,採取強制措施,抑制地方分離主義。其主要措施是修改憲法,強調「建立完整的俄羅斯聯邦、統一的俄羅斯」,而不是聯邦或共同體,並從原憲法草案中刪去共和國享有主權的提法。對車臣、韃靼等拒絕向俄聯邦國庫交稅的地區,聯邦政府提出停止提供資金,停止分配出口份額和進口物資,減少國家信貸份額等強硬措施,迫其就範。對於個別共和國的徹底獨立行為,如車臣獨立,俄聯邦中央採取動用軍事力量堅決鎮壓的強硬手段。懾於俄聯邦中央的武力威脅,各地獨立和分離傾向有所收斂。
參考資料《俄羅斯聯邦境內外的民族問題》、《轉型以來俄羅斯聯邦的民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