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聯邦曾面臨的地方分離主義問題有多嚴重?

2020-12-22 馬三哥觀天下

俄羅斯聯邦於1991年6月12日通過《俄羅斯主權宣言》,同年年底蘇聯解體,俄聯邦獲得獨立。由於蘇聯解體,刺激了俄境內少數民族的民族主義情緒,加之俄羅斯政局長期動蕩,尤其是政府和議會持續不斷的權力鬥爭,使聯邦機制不能正常運轉,經濟又日益惡化,促使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或行政地區為了本地區利益或穩定,頻頻採取獨立自主的行動,與俄聯邦中央不時發生摩擦。我們不妨看一下1993年的部分情況:

俄羅斯聯邦各共和國

1993年4月莫爾多維亞共和國最高蘇維埃與葉爾欽在聯邦幹涉該共和國權力機構的權利問題上發生嚴重衝突。該共和國最高蘇維埃投票通過廢黜由葉爾欽任命的該共和國總統。此後,葉爾欽下達命令,重新確認該共和國總統的權力。4月20日,莫爾多維亞最高蘇維埃不顧總統的法令,解散政府,建立新的部長會議。

1993年5月11日,圖瓦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修改該國憲法,提出該國擁有自決權和 脫離俄羅斯的權利。該國民族主義者爭辯說,圖瓦併入蘇聯與波羅的海三國併入蘇聯一樣缺乏法律基礎。認為該共和國人口中有2/3是圖瓦人,因此脫離俄羅斯是一個現實可行的選擇。該共和國拒絕向俄聯邦交納稅款。

1992年3月21日,韃靼斯坦共和國舉行全民公決,確認早先關於該共和國的國家主權宣言。1992年11月,該共和國議會通過新憲法,明確規定該共和國的權利、主權和獨立。同時堅持該共和國是俄羅斯的聯繫成員國。韃靼斯坦共和國的民族主義和分離主義的力量不斷地增強。1993年4月13日,該共和國的11個組織和運動鼓吹徹底獨立,抵制4月25日的全俄公決,宣稱該共和國從來沒有自願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1993年5月11日,該共和國總統謝苗耶夫為謀求獨立的外交和經濟政策,出訪匈牙利,與匈牙利籤定了1993—1998年經濟合作條約。根據該條約,韃靼斯坦共和國將每年向匈牙利提供150萬噸原油,匈牙利則向該共和國提供工、農業產品。這是該國首次向外國籤定此類協定。1992年韃靼斯坦共和國與匈牙利之間的貿易量超過2億3500萬美元。韃靼斯坦共和國此時同樣拒絕向俄聯邦交納稅款。

巴什科爾託斯坦共和國儘管在俄聯邦條約上簽了字,但有嚴重保留。在特別附件中,要求該國的地下礦產、自然資源和其他資源(其中石油是該國主要產品)是他們的財產,而非俄聯邦的。如何利用這些資源應由該共和國法律和由與聯邦政府達成的協議來協調,並要求該國30%的工業產品必須留在當地。該共和國還宣稱,除了自願交給聯邦的權利外,它是國際法和對外經濟關係的獨立參與者。1993年4月該共和國就經濟獨立問題,舉行全民公決,該國公民幾乎無人反對經濟上擁有更大的獨立性,這實際上意味著自由出口其產品和維持自己的稅收制。

1993年4月30日,卡爾梅克共和國新當選的總統解散最高蘇維埃,選出25名專職議員,組成議會。在全共和國境內廢除地方蘇維埃,把權力集中在他一人手中,並表示要在經濟上自治,不受俄羅斯的束縛。

此外車臣共和國和薩哈(雅庫特)共和國此時同樣拒絕向俄聯邦交納稅款。

1993年4月30日,羅斯託夫州地方蘇維埃廢除俄總統代表的職務,並要求他們在一周內撤出他們的辦公室。

1992年5月,擁有豐富石油和天然氣的秋明州拒絕在俄聯邦條約上簽字。而它本身面臨哈蒂—曼希和亞馬爾—涅涅茨兩個民族自治專區要求脫離秋明州,單獨成立共和國的威脅。

1993年7 月1日,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議會單方面宣布該州為「烏拉爾共和國」,並擁有與其它民族共和國相同的權力;7月8日,車里雅賓斯克州通過關於該州國家法律地位和將其變為「南烏拉爾共和國的決定」;沃羅涅日州、沃格格達州以及濱海邊疆區也相繼自行升格為共和國。

此外,從1993年4月25日的俄羅斯全民公決期間,也反映出各地區越來越脫離俄羅斯聯邦的傾向。在聯邦條約上簽字的阿迪格、阿爾泰、巴什科圖斯坦、丘瓦謝、達吉斯坦、卡巴達爾—巴爾卡爾、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印古什、馬裡、莫爾多維亞等十個共和國沒有投葉爾欽的信任票。

一些重要州和民族自治專區也不投葉爾欽的票。如別爾哥羅德、布良斯克、庫爾斯克、利佩茨克、奧列爾、奔薩、普斯科夫、梁贊、薩拉託夫、斯摩稜斯克、坦波夫和烏裡揚諾夫等俄羅斯歐洲部分各州選民對葉爾欽表示缺乏信心。

葉爾欽

第一次車臣戰爭結束後,卡累利阿、烏德穆爾特、楚瓦什等民族共和國和其他一些聯邦主體公開反對俄羅斯聯邦中央政府武力解決國內問題,並利用車臣問題再次向俄羅斯聯邦中央挑戰,與俄羅斯聯邦中央爭自治權、立法權和經濟自主權。1998年夏秋之交,俄羅斯爆發了嚴重的經濟、金融危機,給地方經濟造成了巨大損失,由此誘發了更大範圍的地方保護主義為特徵的「經濟分離主義」,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車臣戰爭中的俄軍士兵

第一,地方領導人公開與俄羅斯聯邦對抗。有的地方領導人拒絕在中央通過的穩定工業和金融協定上簽字,拒絕接受俄聯邦中央政府的反危機綱領。卡爾梅克共和國總統伊柳姆日諾夫甚至向俄聯邦中央發出通諜:如果俄聯邦不向該共和國撥款,卡爾梅克就退出俄聯邦。

第二,搞經濟割據。韃靼斯坦共和國宣布要對從其境外進口的麵粉徵收10%的關稅;薩哈(雅庫特)共和國要求把黃金生產和管理置於自身控制之下,並限制向俄聯邦政府出售黃金;摩爾多瓦共和國甚至斷絕與外界的一切聯繫,搞「自我封閉」。

第三,繞過俄聯邦中央直接與外國建立經貿聯繫。正如俄境內一些媒體所披露,一些共和國和聯邦主體「實行經濟自救」,「尋找遠離中央的辦法」:北高加索人「把目光投向土耳其」,楚瓦什共和國對德國人「言聽計從」,卡累利阿共和國則「迷信瑞典人」。經濟分離主義是孕育政治分離,影響穩定和統一的隱患,有可能成為向俄聯邦鬧獨立的一個步驟。

自1993年10月葉爾欽下令用武力擊潰議會後,立即利用其獲得的優勢,採取強制措施,抑制地方分離主義。其主要措施是修改憲法,強調「建立完整的俄羅斯聯邦、統一的俄羅斯」,而不是聯邦或共同體,並從原憲法草案中刪去共和國享有主權的提法。對車臣、韃靼等拒絕向俄聯邦國庫交稅的地區,聯邦政府提出停止提供資金,停止分配出口份額和進口物資,減少國家信貸份額等強硬措施,迫其就範。對於個別共和國的徹底獨立行為,如車臣獨立,俄聯邦中央採取動用軍事力量堅決鎮壓的強硬手段。懾於俄聯邦中央的武力威脅,各地獨立和分離傾向有所收斂。

參考資料《俄羅斯聯邦境內外的民族問題》、《轉型以來俄羅斯聯邦的民族問題》

相關焦點

  • 蘇聯曾有很多德國後裔,為何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境內德裔很少了?
    蘇聯曾有很多德國後裔,為何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境內德裔很少了?蘇聯是由很多加盟共和國組成的一個聯邦國家,即使現在俄羅斯聯邦,也由很多自治共和國組成,這也是蘇聯遺留下來的。蘇聯建立後,曾經有一個叫「」,但此國組成不久,卻在蘇德戰爭期間突然消失了。那這些有由德國人組成的加盟國為何消失,這些德國人去哪裡呢?
  • 俄羅斯領土變動史,蘇聯解體讓俄羅斯失去了什麼?
    最初,史達林主張各加盟國以自治共和國的身份直接加入俄羅斯聯邦,但是遭到反對。最終在列寧幹涉下,決定各蘇維埃共和國按平等自願原則一起加入蘇維埃共和國聯盟,還在憲法中做出了各加盟共和國有自由退出聯盟的權利。1922年10月,蘇聯正式成立。不久之後,中亞五斯坦國也加入了蘇聯。
  • 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共產黨怎麼樣了
    ,戈巴契夫最後的希望,想要讓蘇聯在一種鬆散體制下維持的希望也宣告破產。八一九事件但是仍然有許多共產黨人沒有放棄,1993年2月14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共產黨第二次特別代表大會召開,宣布重建俄羅斯共產黨組織,定名為俄羅斯聯邦共產黨,並選舉出生於莫斯科西南奧廖爾州農村的久加諾夫為黨的中央委員會主席
  • 俄羅斯有80多個聯邦主體,為何蘇聯解體後,沒有再進一步解體?
    以前我們就講過,上個世紀90年代初蘇聯分崩離析了,變成15個加盟共和國,當時實際上就有人提出,蘇聯的分崩離析會傳染下去,會傳染到俄羅斯。因為雖然俄羅斯成了前蘇聯的1/15,但是實際上它的領土人口還是個龐然大物,1000多萬平方公裡太大了!那個時候就有人說,俄羅斯也有可能會像蘇聯一樣再分裂成七八塊的。
  • 蘇聯解體30年:俄羅斯人怎樣看蘇聯解體?
    甚至為換幾個錢,蘇聯的一些家庭將自家醃製的泡菜拿到街頭兜售,而買商品排長隊更是非常普遍。據俄羅斯《生意人報》報導,1992年有66%的俄羅斯人對蘇聯解體表示遺憾,勃列日涅夫時期的福利制度似乎仍在人們的心頭縈繞。那時俄羅斯老百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就是:「糟透了!」可見蘇聯解體之初俄羅斯社會的艱難處境。
  • 蘇聯解體後,士兵們是怎麼被分配國籍的?
    到了九十年代初期蘇聯國內不斷有聯邦脫離蘇聯的統治,在繼立陶宛之後有一大批聯邦宣布獨立出蘇聯,就這樣蘇聯這個橫跨亞歐大陸的第二大國不斷被解體。到了1991年,白俄羅斯等獨立之後,俄羅斯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發表了《主權宣言》,由此國內進行了是否要保留聯盟體制進行了公投,就這樣曾經的蘇聯宣布解體。
  • 蘇聯解體後,中國幫助了俄羅斯多少?
    中俄恰恰就有很多這種情況,除去購買石油和天然氣,大致分為幾個階段:一、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倒爺」熱筆者很小的時候,經常有同學拿出俄羅斯望遠鏡等等物件來炫耀,引來一片羨慕。這背後恰恰是蘇聯剛解體時,中俄兩國加強貿易合作的側面寫照。
  • 蘇聯解體並非一個因素導致,其背後的原因非常複雜,都是什麼呢?
    要知道當時蘇聯的體量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工業方面,絲毫不落後於美國。那麼為什麼最後會解體呢?其一、我們先說一點。蘇聯的工業確實非常強大,但這裡面有個問題,那就是蘇聯的工業發展非常畸形,那就是突出發展重工業和軍事工業,忽略了其他,尤其是國民經濟的發展。最終導致國內的經濟一落千丈,百姓們的生活也是苦不堪言。
  • 俄羅斯面臨第二次解體?徹底淪為二流國家,普京連任能否力挽狂瀾
    近期,俄羅斯大使館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一則詭異消息,引起眾網友熱烈討論,俄羅斯面臨第二次解體?蘇聯是曾和美國爭霸的超級大國,自從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成為主要繼承者,擁有大片土地和高端武器,就連美國也輕易不敢對其動武。
  • 俄羅斯未來發展趨勢,重新強大還是走向解體?這一問題成為關鍵
    當時蘇聯是世界第二經濟強國,除了15000輛坦克和12000架飛機外參軍人數高達1100萬,豐富的軍事資源足以打破美國想要稱霸世界的美夢。但是蘇聯長期重視重工業,忽視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模式導致人民難以維持正常生活,各種政策的弊端引起社會矛盾激化,嚴重違背國際文明發展潮流,所以不得不面臨解體。
  • 為什麼蘇聯解體後的蘇聯所有國家加起來卻比蘇聯弱了那麼多?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因為解體後的俄羅斯已經不是撐持蘇聯的那個俄羅斯了。蘇聯解體後,為了改變蘇聯時期計劃經濟帶來的弊端,葉爾欽任命時任俄羅斯第一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的蓋達爾開始經濟改革,也就是後來有名的「休克療法」。
  • 蘇聯在1991年解體,解體後分解為幾個國家?
    不過,在蘇聯解體這一過程中,還出現了多個宣稱獨立的國家,但未被國際普遍承認,此後成為其所在各國的不穩定因素。1922年12月30日,由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共同籤訂《蘇聯成立條約》時,列寧堅持各加盟共和國擁有主權並享有脫離聯盟的權利,並最終寫入了《蘇聯憲法》,這成為了後來蘇聯解體的法律基礎。
  • 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的國歌,為何繼承了蘇聯旋律?
    1991年12月25日,曾經十分強大的蘇聯解體,分為了10多個國家。其中,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主要家底。按照道理來說,一個新政權建立以後,肯定各方面都是新的。但俄羅斯的情況不一樣,俄羅斯的國歌,基本上繼承了蘇聯的旋律,僅僅是歌詞不一樣而已。作者跟著俄羅斯國歌的節奏,還能把蘇聯國歌唱下來。
  • 90年代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崛起的7大寡頭,現都什麼下場?
    這個巨無霸國家以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宣布辭職為標誌,在29年前聖誕節的這天晚上,克裡姆林宮上空印有鐮刀和斧頭圖案的蘇聯國旗降下,以俄羅斯白藍紅三色旗取代,象徵著蘇聯正式解體並不復存在,直到今天普京都非常惋惜蘇聯的解體,並認為這是一個錯誤!
  • 蘇聯解體後,強大的蘇聯軍隊去哪了?
    大廈將傾,軍隊分家成必然在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這三個蘇聯原始開創國籤訂協議決定解體後,首先就意味著其政治上的分家已經完成,但更大的問題是,偌大個蘇聯的巨額家產,解體後各國的分配繼承問題就顯得很難處理,其中最為敏感且具爭議的便是軍事力量的分配。
  • 美國是下一個蘇聯?為何說未來美國不會像蘇聯解體那樣分崩離析?
    畢竟美國除了和蘇聯一樣是超級大國,其各州的自主性相當強,聯邦政府更像是管家而不是家長。所以,美國似乎沒有理由不重蹈蘇聯解體的覆轍。真的是這樣嗎?當然真的不是,因為美國終歸不是蘇聯。蘇聯作為超級大國,從一開始就是特立獨行的存在。雖然我們習慣上將其定義為世界上第一個共產主義國家。
  • 蘇聯解體的罪魁禍首究竟是誰?葉爾欽戰友的回答令人震驚
    根據俄羅斯媒體報導,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戈巴契夫晚景悽涼,眾叛親離,身邊沒有親人願意陪伴在他的身邊,生活起居只能依靠助理。雖然很快有人出來闢謠,但俄羅斯人民對這則消息的反應大多卻令人唏噓。他們大多認為認為戈巴契夫罪有應得,畢竟是他一手促成了蘇聯解體。
  • 1991年蘇聯解體,幾萬華人想要回國,卻被中國無情拒絕?
    1991年,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包括俄羅斯在內的許多加入蘇聯的國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危機。因此,有3萬中國人生活在俄羅斯和中國新疆的交匯處。他們懷著種種要求想回到祖國,卻遭到中國的無情拒絕。這是怎麼回事呢?從大約30年前的混亂開始。
  • 一旦普京離任,俄羅斯未來是再次解體還是重新崛起?
    蘇聯曾經是一個無比輝煌、偉大的帝國,但也隨著它的解體一切也都化為烏有。如今俄羅斯的困境其實比我們想像的要嚴重,特別是普京年紀已經很大了,而俄羅斯國內的勢力風起雲湧,尤其是車臣方面,一旦普京離任,俄羅斯未來是再出現解體危機還是重新崛起,這一切都是未知數。其實俄羅斯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經濟上的問題,只有解決了經濟問題才能談其發展和復興上的問題。
  • 蘇聯解體後9艘航母今何在?俄羅斯只有1艘,中國有3艘
    我們都知道美國雖然是一個超級大國,但是在上個世界它卻有一個強大無比的對手,那就是蘇聯。在二戰結束後,蘇聯和美國迅速的恢復了元氣,讓國力達到了巔峰水平,面對當時世界各國在戰爭中受災嚴重,戰後相對疲軟的國際環境,美蘇開始爭奪全球霸權,那段時期被我們稱為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