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咽喉和胸口不舒服,害怕隔離不敢去醫院?醫生教你從容應對

2020-12-10 感染和肝病科龍醫生

「醫生,我每隔一小時測一次體溫,有一次體溫37.2℃,怎麼辦?」

「你好,最近胸口有點不舒服……」

「咽幹,想咳嗽,沒有痰,是不是感染了那個新的肺炎?」

「我感覺呼吸困難,和網上的症狀很像!」

……

這些,是近幾天來我聽到的來自患者最多的詢問。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疫情,人們開始密切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這些症狀,也成了時下人們最關心的詞彙:發熱、乾咳、氣促、白細胞減少、肺部炎症

01 什麼是發熱?自測體溫以口腔為佳

說實話,「發燒」的定義,很多人心裡有些模糊。有些人認為感覺熱就是發燒,有些人認為超過37℃就是發燒,還有些人靠手摸額頭、臉頰來判斷有沒有發燒,不一而足。

各種書籍、網上對發熱也有不同的定義,使公眾很難把握。

其實人的體溫本身就會波動,晚上的體溫可能會升高0.5~1℃。根據國外的《The Merck Manual》和《Murtagh's General Practice》等醫學專著,發熱可被定義為:「早晨口腔溫度>37.2℃,或在一天的其他時間口腔溫度>37.8℃。

如果測的是肛溫,>37.7攝氏度算發熱(其他時間>38.2℃)。

日常測體溫更多的是測腋下溫度,但是,這樣測得的溫度受氣溫、運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一般認為腋下溫度超過37.2℃可認為有發熱(體溫計在腋窩頂部夾緊3分鐘)。

在家自測體溫,以測口腔溫度為最佳,需把體溫計的水銀端放置在舌根與口腔底部交界處的舌系帶的一側的「窩窩」裡,測量時口唇緊閉,時間為3分鐘。

注意:每個家庭成員應各有自己專用的溫度計,不要混用,以免交叉感染。

02 發熱後去醫院,並不能馬上確診為新冠肺炎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暴發,導致很多人有一些恐慌情緒。這些人在出現發燒症狀以後,或多或少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那些懷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人,會多方就診,尋求幫助,想要確診是不是感染了,但是這種需求目前還難以滿足。

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需要用痰液、咽拭子(就是用特殊的棉籤在咽部取分泌物)、下呼吸道分泌物等標本,行實時螢光 RT-PCR 檢測 2019-nCoV 核酸,陽性才能確診,而這些檢測在很多的醫院暫時是無法開展的,大部分地方的確診需要疾控中心做出(武漢部部分醫院除外)。

疾控中心跟醫院,是兩個有聯繫但是又相互獨立的系統。目前的診斷試劑缺乏,診斷程序相對來說較為複雜,疾控中心根本沒有這麼大的人力、物力去給所有的發熱患者做檢查。

03 出現發燒後,應該怎麼辦?

在當前的情況下,一旦出現發燒,應該怎麼辦才好?

捋一捋經歷自己仔細回憶發燒前後一些日子的經歷,包括過去的出行路線、坐過什麼交通工具、有沒有和來自武漢(甚至湖北)的人接觸過、有沒有接觸過有發熱和咳嗽的人,梳理一下自己的人際交往關係,等等。

既往的體質情況既往的體質情況,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容易感冒的人,在感冒和流感季節,沒有接觸史,考慮感冒的可能性大一些。還有一些特殊情況,如有些女性平時的基礎體溫會偏高一些。

病情的自我評估在家裡做進一步的自我病情評估,比如有沒有呼吸困難、口唇紫紺、胸痛、極度乏力等表現。如果有這些表現,同時又有發熱,需要儘快去醫院就診。

多種途徑求助醫生無法自我評估病情的患者,至少要知道自己的體溫多少。體溫超過37.2℃,雖有咳嗽、乏力、腹瀉等症狀,但沒有明顯的接觸史,可以嘗試用不出門的方式求助醫生,比如網絡和電話諮詢相關的醫生。

重點人群體溫超過37.5℃,來自武漢或者其他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暴發流行的地區,有呼吸道症狀的人;或者不來自疫情嚴重的地方,但有接觸那些有症狀的人,應儘快去定點醫院的發熱門診就診。

出門的時候,注意正確佩戴好口罩,既是保護好自己,也是保護他人的措施。

04 檢查後,醫生讓回家怎麼辦?

去醫院檢查後,醫生並沒有隔離,讓回家自行隔離,是目前床位緊張時經常有的事情。

對體溫不高、在醫院檢查胸片或者CT、血常規等,沒有明顯的異常的人,建議在家裡呆著,做好自我隔離。

居家隔離期間,做到個人生活用品分開擺放,自己的房間要注意通風,建議家人實行分餐制。

每日上午8時、下午4時和入睡前各測一次體溫並記錄下來,有感覺不舒服時可以隨時測體溫;如果可以,建議可以在家做觀察日記,萬一出現病情變化是,對醫生的診治能帶來很大的方便。

05 就醫不方便,可以自我診治嗎?

在不方便就診,或醫院人滿為患無法就診,或為避免交叉感染的風險的情況下,出現發熱,可以做哪些自我診療呢?

原則上,如果有嚴重的症狀,不建議自我治療,一定要想辦法就診,因為早診斷可以早治療,也可以減少傳播給他人的風險。

實在沒有辦法,症狀輕微的,或者不考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患者,可以在遠程醫生或社區醫生的指導下,做一些自我判斷和處理

判斷是否流感流感多在每年冬春季節,或氣候變換的時候流行。

其實,流感的發病率遠遠要高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發病率;如果是有發熱、肌肉酸痛、乏力、咳嗽等症狀,周圍也有類似的患者,考慮流感的情況下,可以吃奧司他韋抗病毒治療

普通感冒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引起,少部分也由冠狀病毒引起,所以,有些症狀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有相似之處,如表現為頭痛、全身不適、流鼻涕、咽痛、咽癢等表現。

但是成人普通感冒不常有發熱,三分之一的小孩普通感染可出現發熱。

很多感冒以咽痛為首先出現的症狀,通過在4~9天,普通感冒可以不吃藥而自愈

體質好的人一些體溫很高,但是基礎身體條件好,耐受力也好的人,不一定要吃藥的;可以多喝水,以補充因發熱導致的水分丟失,可以緩解脫水引起的相關不適;有一部分人靠自己的免疫力,體溫也能逐漸下降到正常。

解熱鎮痛藥解熱鎮痛藥可以適用於一些,體溫升高在38.5℃及以上的患者,或者體溫雖然沒有達到這個程度,但是全身酸痛、頭痛、咽痛比較厲害的情況,也可以使用解熱鎮痛藥來緩解症狀。

最常用的解熱鎮痛藥有兩種,一種是對乙醯氨基酚,另外一種是布洛芬,兩者不可重複的頻繁使用,間隔時間最好超過4~6小時,一種藥沒用時可換另外一種。

物理降溫對於高熱患者,降溫毯可促進體溫降低。

但是,在沒有給退熱劑的情況下,不應使用降溫毯;治療發熱的目的,首先是降低升高的下丘腦體溫調定點,其次是促進散熱。

溫水擦浴對於中、低熱有一定的效果。

不能口服退熱藥的患者,可使用非甾體類消炎藥胃腸道外製劑,或者退熱藥的直腸栓劑,也就是退熱栓。

最後,對於在發熱的同時有脫水的患者,比如說伴有口乾、皮膚乾燥、彈性變差的表現,這種情況下需要靜脈補液。

06 發熱的原因,還有很多

發熱的原因,除了以上提到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流行性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之外,還有很多。

包括上述原因在內的病毒感染、細菌和其他致病毒微生物的感染、惡性疾病如癌症、創傷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腦出血、藥物反應、系統性紅斑狼瘡、痛風、血液系統疾病、愛滋病(HIV感染)等,都可導致發熱。

發熱的持續時間,有疾病也有一定的關係,通常3天以內的發熱,普通感冒和輕型流感的可能性大;持續4~14天的發熱,在臨床上很常見,使很多患者困擾的正是這一種發熱。

持續4~14天的發熱,如果表現為病毒感染的血常規等特點,一般應懷疑是由不常見的或特殊的病毒引起,以下是這種發熱常見原因的「排名」情況:

流感鼻竇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由EB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腸炎感染性心內膜炎口腔感染肝膽系統感染(如膽囊炎、肝炎等)膿腫盆腔炎巨細胞病毒感染(常伴有肝損害)其他:如傷寒、萊姆病、登革熱等等。

07 需要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篩查的患者

具各以下兩點情況的人,需要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篩查:

1、發病前14天內有湖北旅行或居住史,或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湖北、有發熱且伴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或幾個人聚集性的發病(家庭內、班級、單位同一辦公室等)。

2、72小時以內的急性發熱(>37.5℃),不伴流感樣症狀,且未證實是其他病因導致者。

對於這樣的患者,去醫院篩查後,發現:

血常規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胸部影像學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或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或出現肺實變者;可能需要進一步隔離觀察,並採集分泌物作病毒核酸檢測

08 龍醫生的溫馨提醒

新冠肺炎流行時期,如果出現發熱,要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結合醫生的科普,來確定是不是跟當前流行的某一種疾病有關係。

如果有關係,要根據流行病的處理原則,接受定點醫院的治療;如果沒有關係,而是其他的疾病,則需要居家主動隔離,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對症治療的藥物

輕度發熱,沒有並發全身症狀或者呼吸道、心血管的症狀,完全可以自己在家隔離,沒有必要去擁擠的發熱門診就診,反而會增加感染其他病原體的風險。

總之,出現一些症狀,千萬不要慌亂,這樣容易增加心理壓力,且可幹擾醫生的判斷,要保持樂觀的心態,覺著冷靜,正確面對疾病和疾病可能帶來的後果。

碼字很辛苦,如果文章對您有用,歡迎點讚、評論、留言、收藏

更多精彩科普,敬請關注作者

相關焦點

  • 病人咽喉不舒服,然後死亡了,醫生懸了!知道這點可以救命
    病例一:王某,19 歲,因咽喉疼痛不適到某醫院耳鼻喉科就診,醫生診斷為「急性會厭炎」,建議王某立即住院治療,但王某是一名學生,住院費用高,拒絕住院治療,並籤字承擔後果,醫生開口服藥治療,王某離開醫院。等到會診醫生趕來的時候,已經耽誤幾分鐘了,幾分鐘足以讓患者缺氧死亡了。這幾天新聞新聞講的安徽蕪湖一大學生咽喉不適,到醫院急診就診,急診醫生當時忙,而且說夜間沒有五官科醫生坐診,建議轉院。按照媒體的描述,患者當時狀況還不錯。但在轉院途中就發生了心跳呼吸驟停,前後不過10來分鐘。患者(大學生)最終搶救無效死亡。
  • 疫情緊張,現在發燒了是去醫院還是在家隔離?
    不少醫生在微信群、在個人公號、在微博上接到很多求助信息,患者或患者家屬主訴出現發燒、咽喉痛、打噴嚏,有的是身處武漢,有的是直接或間接接觸過武漢朋友,心裡都很慌張,不知道是馬上去醫院,還是在家隔離觀察? 「急診夜鷹」、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王西富說,由於普通感冒發熱、流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三者在早期難以鑑別,即使大家到了醫院,醫院也是首先觀察處理(開退熱藥),不可能人人監測排查新型冠狀病毒,也就是說,你想早查也不會給你查。蜂擁到醫院就診,擁擠排隊,被傳染的風險非常大。
  • 淄博市中心醫院:線上發熱篩查門診裡的「網紅醫生」
    大眾網·海報新聞淄博2月19日訊(記者 孫奉娟 通訊員 李豔)「醫生,我體溫37.2℃五天了」「咳嗽、胸悶但是不發燒,會是新冠肺炎嗎?」曾有位患者認為自己是新冠肺炎,於發濤接診時已經獨自在臥室內「自我隔離」了5天,不敢接觸家人,更不敢到醫院就診。
  • 咽喉不舒服有異物感,你可能患上慢性咽炎,牢記五個「注意」
    在生活當中很多人都會出現咽喉癢痛的情況,但是並沒有受到很多人的重視,導致有不少患者因為就醫不及時而耽誤了病情。這主要是因為很多的慢性咽炎的症狀比較輕,並且症狀不穩定,所以人們很難判斷這種情況,是不是出現了疾病。
  • 武漢90後女醫生的戰疫日記:我在發熱門診的這一個月
    通常情況下,發熱門診並不運轉,但遇到了急性傳染病,醫院就會立即啟動," 作用就是發現可疑患者,並及時上報送金銀潭醫院 ( 專門的傳染病醫院 ) 隔離。" 葉黎文說。  " 開始其實挺恐懼的,尤其對於不明病毒,傳染性、致死率全都是未知。" 葉黎文說,但她是呼吸科專業醫生,職責所在,必須衝上去。
  • 城陽區人民醫院袁蕾:堅守疫情防控一線 同事眼中的全能型醫生
    工作中的袁蕾  袁蕾是城陽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的一名從醫15年的普通醫生,也是醫院境外發熱門診的醫生,她堅守抗擊疫情一線9個多月,從疫情防控的「新手成員」變成了「全能袁——抗擊疫情的全能型醫生」。剛到發熱隔離病房時,雖然學習了相關資料,內心中充滿著和病毒戰鬥到底的決心,但不斷從武漢傳回的疫情消息,還是給了袁蕾很大的壓力。幸好,袁蕾和同事們在專家指導下順利完成兩例確診病例的診治,堅定了她戰勝疫情的信心。  在隨後半個月的隔離生活中正值元宵節,袁蕾聽著電話那頭兩個孩子一遍又一遍的問「媽媽,我們不想住奶奶家了,你怎麼還不回家?」
  • 嗓子不舒服、喉嚨痛!喝它,止咳化痰平喘,春季再也不怕咽喉腫痛
    即使是這樣,好多人依然覺得不就是嗓子不舒服嗎,咳嗽幾聲就好了。但事實不是這樣的,當你的嗓子一開始不舒服時,你忽略,等時間一長就容易變成慢性咽炎,甚至是急性咽炎。01急性咽炎主要症狀表現主要症狀是起病急,初起時咽部乾燥,灼熱;繼而疼痛,吞咽唾液時咽痛往往比進食時更為明顯;可伴發熱,頭痛,食欲不振和四肢酸痛;侵及喉部,可伴聲嘶和咳嗽。
  • 耳鼻咽喉醫生趙娟麗怎麼樣_上海虹橋醫院
    耳鼻咽喉醫生趙娟麗怎麼樣_上海虹橋醫院 時間:2020-12-01 23:14 上海虹橋醫院 耳鼻咽喉醫生趙娟麗怎麼樣_上海虹橋醫院,上海虹橋醫院成立於2001年,是集臨床、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醫院、上海市醫保定點單位、上海市星級達標單位、上海市特色專病醫院
  • 廈門兩孩子反覆發熱超6天,父母不敢送醫!結果...
    兩名患兒的家長都害怕孩子到醫院就診會被感染或被隔離,便自行在家服藥,結果孩子的病情越來越嚴重。現在趕上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時期,去醫院變得特別不方便,家長們有著各種各樣的擔心,也可以理解。「帶孩子去醫院了,是不是就要被隔離?」「我覺得孩子就是著涼,但是又拿不準......到底該不該去醫院?」「這個時候去醫院,會不會交叉感染?」
  • 絕不漏過任何一個疑似病例——記上虞人民醫院發熱門診
    發熱門診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沿陣地和第一要塞通道。上虞人民醫院作為新冠肺炎疫情全區定點救治醫院,自1月21日開啟24小時發熱門診至今已有1個半月。從那一天起,有一群最可愛的白衣戰士,放棄與家人的團聚機會,不顧個人安危,日夜堅守在這裡,打響了一場發熱門診的抗疫阻擊戰。
  • 發熱門診醫護人員把自己「隔離」:愛我,就離我們遠一點
    當地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引發肺炎的確診患者在醫院就診時,曾多次和醫護人員說:離我遠點啊,別傳染給你們。為了離64歲的母親遠一點,血液免疫科護士韓冰在申請到發熱門診前,特意在醫院附近租了間房子,和另一名女護士同住。
  • 北京發熱門診「升級」:234個社區醫院已建發熱篩查哨點
    此前,世紀壇醫院感染科所在的平房病區診室與留觀病房不足,防控標準達不到最新要求。新樓集中了更為綜合的功能。一樓門診,設有四間發熱門診診室、兩間腸道門診診室、四間門診隔離觀察室,配備常規檢驗項目化驗室及單獨CT檢查室;二樓用於住院,共有八間隔離病房;三樓以檢測為主,配備大型的生化檢驗設備和用於病毒核酸檢測的PCR實驗室、醫生辦公室和休息室。
  • 新冠病毒流行,孩子發燒去醫院一定會被隔離?
    不過,現在趕上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時期,去醫院變得特別不方便,家長們有著各種各樣的擔心。「帶孩子去醫院了,是不是就要被隔離?」「我覺得孩子就是著涼,但是又拿不準......到底該不該去醫院?」「這個時候去醫院,會不會交叉感染?」「不滿周歲的孩子帶不了口罩,根本就沒法出門啊!」「孩子不願意戴口罩怎麼辦......」
  • 耳鼻咽喉趙娟麗醫生怎麼樣好嗎_上海虹橋醫院
    耳鼻咽喉趙娟麗醫生怎麼樣好嗎_上海虹橋醫院 時間:2020-12-01 23:16 上海虹橋醫院 耳鼻咽喉趙娟麗醫生怎麼樣好嗎_上海虹橋醫院,上海虹橋醫院是集臨床、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現代化耳鼻喉疾病特色診療醫院、上海市醫保定點單位、上海市星級達標單位。
  • 扮演醫生、護士遊戲,讓孩子對醫院不再恐懼
    這時候,前面已經有好幾位小朋友和家長正在排著隊。終於輪到小軍了,小軍有點害怕,一直往媽媽懷裡躲,他只記得醫生用冰冰的聽診器挨著自己的胸部和腹部。過一會兒,小軍就被爸爸媽媽帶到另一個房間,他看到護士阿姨拿著針向他走來,心小軍裡更害怕了,嚇得哭起來。爸爸把他的褲子拔下來,媽媽也拿住了他的雙手,小軍一邊尖叫一邊哭喊,但是,無論他怎麼掙扎還是躲不掉,最後還是被護士阿姨打了一針。
  • 樂平治癒患者家人隔離期滿無一感染
    「媽媽,我不舒服」年僅26歲、在武漢工作的王青青,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父母健康、夫妻和美,還有一個不滿兩歲的寶寶。和同齡人一樣,她的朋友圈裡曬著無數日常的圖景,一些時事、音樂、美食……,還有娃。1月20日,王青青準備與母親、愛人、兒子一同返回景德鎮市樂平市過春節。這時,她已經感覺到身體不適,噁心、頭暈,吃不下東西,但是沒有發熱。
  • 蕪湖大學生咽喉不適就醫,轉診途中死亡,醫生涉嫌違法?
    根據新聞報導,當天晚上患者因為咽喉不舒服在同學陪同下來到醫院,掛了急診內科的號,但忙於搶救處理病人的值班醫生告訴患者,該院夜間沒有五官科值班醫生,建議患者去另外一家醫院。病人退號,並打車前往另外一家醫院。可惜的是,患者在途中出現病情變化,趕到另外一家醫院時已經心跳呼吸驟停,最終搶救無效死亡,插管時發現重度喉頭水腫。
  • 疫情期間,身體發熱但不發燒,是怎麼回事?看醫生如何解讀發熱
    01「發熱」,有時可以表現為一種感覺在了解發熱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有一位患者,男性,31歲。前一段時間總覺得自己有發熱,由於害怕新冠疫情,不敢去醫院。但是,他會每天在家測體溫,結果總是正常的。隨著全國疫情的好轉,患者萌發了去醫院看病的想法。這天,剛好看到朋友圈轉發的一條信息,所在地區的三甲醫院可以檢測新冠病毒核酸,尋思乾脆去查查。到醫院以後,患者直接要求檢測新冠病毒核酸,醫生問了他的情況。患者說,最近覺得發熱,以午後或者晚上為主,食慾不怎麼好,有輕微的咳嗽,晚上偶爾還有盜汗的表現。
  • 醫院讓孩子坐小火車排隊看病 希望他們不害怕醫院
    小朋友最怕去醫院了,一想到白大褂、細針頭、體溫計、白窗簾就害怕。其實打針     原標題:醫院讓孩子坐小火車排隊看病 希望他們不害怕醫院      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因為日常接診患者中孩子居多,於是增加了各種緩解孩子情緒的設施:坐小火車代替排隊,讓小丑為病床上的孩子表演。
  • 哈醫大附屬第一醫院醫生感染?院方回應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喉科出現醫生感染事件。」4月14日上午,一則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生感染的消息引發關注,對此,健康時報客戶端記者第一時間聯繫到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宣傳科科長施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