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凌遲處死袁崇煥,並非皇太極反間計,實際上犯了死罪

2020-12-14 歪史

#袁崇煥#1630年,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的袁崇煥被凌遲處死於順天府,其首級被傳示九邊。在行刑的時候,順天府的人爭著吃他的肉,一百多年後,乾隆為了緩和矛盾,下旨平反袁崇煥,這一舉動對漢人來說刁買人心。

因為乾隆的聖旨,板上釘釘的告訴大家,袁崇煥是冤死的,崇禎是昏君,我現在給他平反,我才是明君,他拿出的就是當初清太宗皇太極施行反間計的證據,反正一個意思:乾隆帝:「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闢,深可憫惻。」

你們看看,你們要反清復明,袁崇煥這樣忠心耿耿的人都被凌遲處死,這樣的明朝有啥可以光復的,還是我大清開明,我都給他平反了。你們還不感恩戴德,為我大清做好包衣奴才!

雖然,明清都滅亡了,乾隆、崇禎也都是墓中的死人,但是給人留下一個難題,袁崇煥究竟是忠臣還是奸臣?

以乾隆的眼光來看,袁崇煥雖然和清朝為敵,但是能夠忠於職責,最後被殺,所以值得憐憫,言外之意就是忠於明朝,這樣被殺顯然是忠臣蒙冤了。

而站在明朝的角度,因為皇太極繞過他的防線突入京師,當時很多人都一致認為是袁崇煥有意放過皇太極,才導致皇太極兵鋒直指順天府。而當時的閣臣都認為,袁崇煥有意和皇太極議和,所以故意拖延延誤戰機。

這時候,彈劾袁崇煥的人給他羅列了三條大罪:「擅殺島帥、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

第一個指的是1629年,袁崇煥因不滿毛文龍不受他節制而先斬後奏,處死了在皮島牽制後金的大將毛文龍。第二個指的是袁崇煥和後金有議和的想法,他之前向崇禎承諾五年能夠平定遼東,當時三年已經過去,後金越來越壯大。第三個指的是袁崇煥給後金販賣米,分明是資助敵人。

這三條,歪史以為,第二和第三都還可以狡辯,崇禎當時確實有和談的想法,想著攘外先安內,而賣米給敵人也可以狡辯成收買人心,何況當時袁崇煥轄地不大,不可能有很多米賣出去,實際作用不大。

最嚴重的一個就是先斬後奏誅殺毛文龍,所用的辦法還是不太光明的陰招,他自己跑到皮島現實一步步取得毛文龍的信任,然後雲山霧海的聊來聊去,最後設計在爬山的時候突然下令抓住毛文龍,然後羅列了20條大罪,每一條都是死罪,然後就處死了。

殺了毛文龍,志得意滿的袁崇煥向崇禎報告,然後他本人又沒有能力轄制皮島的軍力,最後這一些都叛逃後金,使得後金沒有海上力量的牽制。

漢朝時候,衛青帶領大軍和匈奴作戰,蘇建因為迷路,和叛徒的原因,最後全軍覆沒,當時很多人建議衛青殺掉蘇建來立威,結果被衛青拒絕,他認為處死犯法的大將是天子的事情,他不過是代替天子統帥軍隊,最後把蘇建送回長安由漢武帝處置,當時衛青權勢燻天,大將軍。

袁崇煥不過一個督師,就擅殺大將,這根本就是侵害天子的權力,別說造成的後果,就是同樣都是給皇帝賣命,你有什麼資格殺死一個大將?甚至都是先斬後奏,丁寶禎殺安得海還要向朝廷啟奏,這袁崇煥飄得不是一點半點!

所以以這樣的罪名被處死根本不冤!

相關焦點

  • 袁崇煥敗在皇太極的反間計?他做了四件事,把自己害死了
    在明朝崇禎後期,雖然整個王朝已經搖搖欲墜,但仍然湧現出一大批愛國將領,他們浴血奮戰,誓死保衛著大明江山的每一寸土地。其中一位,就是今天的主人公,袁崇煥。 袁崇煥是明末著名的抗清將領,然而他最後卻是以通敵之罪被處死的。
  • 崇禎凌遲處死袁崇煥,有人替袁崇煥喊冤!專家說:哪裡冤枉了他
    崇禎凌遲處死袁崇煥,有人替袁崇煥喊冤!但是由於朝廷的黑暗,袁崇煥還是憤然辭官,直到崇禎皇帝的即位,他立即有重新啟用了袁崇煥,兩人一見面便覺得惺惺相惜,於是崇禎皇帝問袁崇煥,需要多長的時間可以解決遼東得到戰事,袁崇煥告訴崇禎皇帝,只要五年的時間。
  • 崇禎殺袁崇煥真是中了皇太極的離間計麼?三點告訴你,職場也適用
    一直有傳言說崇禎殺袁崇煥是中了皇太極的離間計麼?果真是這樣麼?讓我們還原真實的歷史分析一下。02,袁崇煥的承諾還沒影,一年後皇太極倒打到京城下,引發崇禎不滿,他想到袁殺了總兵卻沒想到袁的救駕最讓崇禎不滿的是他殺了總兵,原來袁崇煥和總兵分別屯兵在後金南北,總兵一死,皇太極沒了後顧之憂,悄悄繞開袁崇煥駐地,10萬大軍立即北下一直殺到了京城外,史稱「己巳之變」。
  • 袁崇煥第十七代守墓人去世:回顧袁崇煥的一生
    崇禎三年,1630年,袁崇煥被凌遲處死,一位袁崇煥的謀士兼老鄉,冒著被誅九族的風險,將袁崇煥的頭顱偷了出來,埋在了自己家的後院,從此這戶人家世代為袁崇煥守墓,佘幼芝是袁崇煥第十七代守墓人,她說先祖給後人留了三條禁令:不許回廣東老家;不許做官;要讀書。
  • 古代「凌遲」要有多殘酷?明朝劉瑾被凌遲處死,被割了3357刀
    酷刑之首凌遲:千刀萬剮凌遲是古代刑罰中的一種,最早的記載是見於遼代,但是據說凌遲在五代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到了元朝才被列為正式的刑罰。凌遲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殘忍的刑罰,俗稱「千刀萬剮」,到了清朝,凌遲作為刑罰到達了一個巔峰,現在我們甚至還可以看到清朝流傳下來的凌遲的場景。歷史上也保存著關於凌遲的兩個案例,這兩個案例就足以讓我們感受到刑罰的殘酷。
  • 袁崇煥下場有多慘?崇禎皇帝下令凌遲3000多刀,最後只剩下一副骨架子
    正當你納悶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有人告訴你皇太極打來了。聽到了這個消息後,你震驚不已,「難道袁崇煥投降了?」同時,城內一則謠言迅速開始瘋狂傳播,皇太極是袁崇煥放進來了,「然都人驟遭兵,怨謗紛起,謂崇煥縱敵擁兵。」 沒多久,你又聽說袁崇煥出現在北京城外,結果皇太極不久就退走。一個可怕的推理在你頭腦中形成,袁崇煥肯定通敵了。你這樣想,崇禎皇帝很可能也這麼想。清軍退走後,袁崇煥請求打開城門進城休整,被崇禎拒絕,並要求袁崇煥一人進城面聖。
  • 袁崇煥之死與《三國演義》有關係?且看皇太極從書中學到了啥?
    崇禎二年(1629年)十一月,皇太極親率八旗大軍和蒙古騎兵,繞過了袁崇煥的山海關防線,通過蒙古,突破長城,攻陷遵化,直逼北京。袁崇煥在山海關得到了皇太極進攻京城的軍報,立即親率九千兵馬, 兩晝夜行三百餘裡,終於趕在皇太極之前來到北京城下,並屯兵廣渠門外。
  • 袁崇煥死後,這個家族為他守墓390年,如今最後一個守墓人也走了
    對於這一特殊「任務」,有人是為了掙工資,有人是犯了法被發配到那裡,還有人則是為了一句承諾。而咱們今天要介紹的這個家族,便屬於最後一種情況。袁崇煥明末遼東督師袁崇煥,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他曾在督師遼東的過程中,多次打退後金軍隊的進攻,並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還於崇禎二年擊退皇太極,解了北京之圍。
  • 己巳之變:一場後金與明朝的國運之戰,崇禎卻親手將它葬送
    皇太極進行了賑災,但他手中也沒有多少糧食,這種情況一旦長時間持續,後金便要亡國。在生死存亡之際,一向性格穩重的皇太極決定鋌而走險,他親率大軍,繞道蒙古,突襲明朝京畿。鎮守邊關的薊遼督師袁崇煥卻看出了皇太極的戰略意圖,他上書崇禎皇帝:「臣在寧遠,敵必不得越關而西;薊門單弱,宜宿重兵。」
  • 袁崇煥死後,老百姓為什麼會搶著吃他的肉?只因他做錯了一件事
    要問歷史上死的最慘的一位名將是誰,應當非袁崇煥莫屬。大明崇禎三年,袁崇煥被崇禎皇帝處以凌遲的極刑,活活剮了三千多刀才死。而且劊子手每割一刀,北京的百姓們就爭搶著出錢買下他的肉,然後吃掉,場面有多殘忍和血腥,可想而知。
  • 如果袁崇煥不死,能否改寫明朝歷史?
    文:柳柒袁崇煥(1584年-1630年),明朝末年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多次擊退後金軍進攻,後被崇禎以九大罪名凌遲處死。一、開掛的人生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袁崇煥考中進士,被任命為福建邵武知縣。
  • 凌遲是誰發明的,第一個被凌遲的是誰,歷史上哪些人受此酷刑?
    封建社會的統治者是很殘暴的,有各種各樣的殘酷刑罰,比如斬首、炮烙、腰斬、車裂、凌遲等等。其中最可怕的恐怕就是凌遲了,對於那些所謂的「謀反」、「大逆不道」等危及封建統治階級利益的就凌遲處死。那麼凌遲是誰發明的,歷史有哪些名人受此酷刑?
  • 崇禎與袁崇煥之間的死結是什麼?當初袁崇煥為何要擅自誅殺毛文龍?
    當時還有民謠諷刺說「投了袁崇煥,東人跑一半」(《國榷》)。 面對局勢越來越不利,袁崇煥開始對曾經「嬉皮笑臉鬧著玩的言論」的「五年復遼」許諾感到害怕。不僅沒平掉遼東,相反讓皇太極的部隊追到京城。在接到崇禎召見的命令後,袁崇煥穿著青衣戴著小帽進宮。見到朝臣,他極力形容敵軍勢不可擋,希望由朝臣提出城下之盟,促使後金撤退。甚至說:「東人此來要做皇帝,已卜某日登極矣!」
  • 明朝頂級火炮專家被崇禎處死,代表中國軍事從此落後西方
    ,對袁崇煥等幫助極大,袁崇煥譽為「識慧兩精」。 崇禎三年一月,孫元化隨孫承宗鎮守山海關,三月加山東按察副使,五月兵部尚書梁廷棟破格薦用孫元化升登、萊二州巡撫。後袁崇煥殺毛文龍,皮島舊將譁變,登萊巡撫孫元化接收了皮島的叛將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等人。孔有德被任命為騎兵參將,耿仲明則被派往登州要塞。
  • 皇太極退兵後,如果崇禎不殺袁崇煥,他能帶著關寧軍延續明朝嗎?
    一直以來,明末名臣袁崇煥的爭議都很大,正方和反方都無法真正說服對方,袁崇煥這個人到底有沒有本事完成他的豪言壯語,或者說他能否拯救大廈將傾時的大明朝,始終沒有固定的說法。如題,如果崇禎皇帝在」己巳之變「皇太極退兵後沒有殺掉袁崇煥,而是繼續信任和重用,袁崇煥有沒有可能帶著關寧鐵騎延續明朝的存亡?
  • 歷史上最慘的公主,被自己親弟弟下令凌遲處死,究竟發生了什麼
    歷史上最慘的公主,被自己親弟弟下令凌遲處死,究竟發生了什麼 歷朝歷代以來,公主都是皇帝手裡的明珠,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一生下了就註定是與眾不同。而歷史上的這位公主,作為努爾哈赤的女兒,卻被處以凌遲,而且刀數還是三百六十刀,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是她親弟弟下的命令。
  • 袁崇煥入獄、滿桂戰死,孫承宗收復關內四城拔掉了皇太極扎的釘子
    所以任憑崇禎一再催促,滿桂就是不肯帶這些雜牌軍出城作戰。但崇禎顯然不具備滿桂所需要的戰略耐心,否則袁崇煥也不會這麼快去吃牢飯。等後金「師疲自退」是崇禎極不認可的選項,他打起十二分的勁頭死催蠻催,還特意對身為新任主帥的滿桂說了一句話,你對袁崇煥的下場有何看法?這就是赤裸裸的威脅了。
  • 己巳之變的三大謎團:崇禎的裁驛站,袁崇煥的判斷,關寧軍的路線
    崇禎初年的袁崇煥太順了,順當地起復,順當地升官,順當地殺人,順當地大權在握,就連敵人打怪升級都挪到別的地方,運氣真是好到爆。事實上,如果袁督師順的時間能夠推遲一兩年,那怕是推遲三個月,他的命運都很可能迎來不同的結局,至少也更有機會幹滿五年任期。
  • 崇禎從小接受最優秀的教育,為何在政治方面被皇太極整垮了
    崇禎從小接受最優秀的教育,但是在政治方面被皇太極完爆。皇太極從小學習騎馬射箭,但建立起了強大的後金。崇禎卻把完整的明朝整垮了。崇禎為什麼在政治上還不如沒接受帝王教育的皇太極?首先是年齡和閱歷問題,其次是接受的歷史經驗教訓是什麼的問題,再其次是幹部選拔方式問題。
  • 袁崇煥與崇禎帝:形與影的二身一命
    禍出有因但是事情壞就壞在袁崇煥的個性與不明朝政上。後三年(1628年),在第一次面見崇禎時,袁崇煥竟然不假思索道五年可以復遼。這讓剛上位不久的崇禎大為喜悅,直接應允袁崇煥索求的全部資源: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要官給官。